APP下载

MR扩散张量成像在轻微创伤性脑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2013-09-21席娟

当代医学 2013年33期
关键词:轴索内囊胼胝

席娟

轻微创伤性脑损伤(mTBI)主要是由颅脑外伤引起,受伤原因多为交通及建筑施工意外伤害。轻微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大多临床症状并不明显,经过有效治疗后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健康,但也有个别病例治疗后仍有遗留症状,对工作和生活产生影响。MR扩散张量成像(DTI)是在MR扩散加权成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活体细胞组织内部细微结构的成像上具有明显优势[1]。现对本院126例轻微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采取DTI诊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5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126例轻微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作为试验组研究对象。其中男78例,女48例,患者年龄最小为18岁,最大为52岁,受到外伤后在2h~1周内入院检查。126例患者均经常规神经系统检查,并未发现异常,Glasgow评分均高于13分,经常规CT及MRI摄影未发现阳性特征[2]。本组患者均排除脑血管疾病以及脑部肿瘤等对DTI诊断产生影响的脑部疾病[3]。选择同期住院的50例骨科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为颈骨、腿骨以及踝骨骨折,无任何脑部疾病史以及脑部创伤;其中男30例,女2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37±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组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实验组患者临床资料:男性78例(61.90%),女性48例(38.10%);受伤原因:交通事故84例(66.67%),高空坠落27例(21.43%),其他外伤15例(11.90%);临床症状:头晕头痛103例(81.75%),易怒和神经过敏84例(66.67%),注意力集中障碍69例(54.76%),记忆力障碍65例(51.59%),失眠和易疲劳42例(33.33%);平均年龄(35.35±4.13)岁。

1.2 诊断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脑部CT、MRI和DTI影像学诊断,其中CT检查使用常规16排螺旋CT机,由颅底至颅顶,取横断位连续扫描,厚度设定为8mm;MRI检查使用SiemensVerio3.0T超导扫描仪,扫描SE序列[4]。DTI检查先进行3D磁化预备快速梯度回波T1WI矢状全脑结构成像(MPRAGE)。DTI成像采用轴位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成像,方向设定为 64,b值为 0和 1000,TR3600ms,TE95ms,层厚 4mm,FOV210×230mm,脂肪抑制,采集3次,扫描时间为3min 59s[5]。

MRI检查和DTI检查序列及参数设定:MRI横断位T1WI:TR468ms,TE 11ms,层厚 5mm,间距 1.5mm,视野(FOV)180×230mm,矩阵 312×512,采集次数 1;MRI横断位横断位T2WI:TR 4000ms,TE 101ms,层厚 5mm,间距 1.5mm,视野(FOV)201×230mm,矩阵 269×512,采集次数 1;MRI横断位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TR 8000ms,TE 124ms,层厚 5mm,间距 1.5mm,视野(FOV)201×230mm,矩阵256×512,采集次数 1;MRI矢状位T1WI:TR 400ms,TE 8.1ms,层厚 5mm,间距 1.5mm,视野(FOV)230×230mm,矩阵 384×512,采集次数 1;DTI矢状位T1WI:TR 400ms,TE 8.1ms,层厚 5mm,间距 1.5mm,视野(FOV)230×230mm,矩阵384×512,采集次数1。

1.3 图像处理 使用Siemens Verio副台工作站进行图像处理工作,各向异性(FA)图由DTI序列自动生成。对两组患者两侧额叶、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半卵圆中心、顶枕叶(ROI)、内囊前肢和内囊后肢测量,顶枕叶白质区兴趣区为标准圆形,面积为15~20mm2。图像均在同一区域进行3测量(图1),取平均值为准(图2)[6]。由本院2名经验丰富阅片医师在不知道患者分组和实际临床资料的前提下进行常规阅片,比较两组患者图像分析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患者不同部位脑组织(额叶、胼胝体膝部、半卵圆中心、胼胝体压部、顶枕叶、内囊前肢和内囊后肢)FA值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部位脑组织FA值比较()

表1 两组患者不同部位脑组织FA值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额叶 胼胝体膝部 半卵圆中心 胼胝体压部 顶枕叶 内囊前肢 内囊后肢试验组 126 3.05±0.30a 7.05±0.21a 4.02±0.23a 7.17±0.26a 4.22±0.13a 6.33±0.24a 6.31±0.10a对照组 50 5.31±0.22 8.36±0.22 5.88±0.29 8.82±0.31 5.96±0.17 7.90±0.32 7.96±0.19

图1 同一检查者不同解剖部位ROI的位置示意图

图2 患者ROI平均FA示意图

3 讨论

脑损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主要是由于交通意外以及建筑施工伤害发生率呈现逐年升高的情况[7]。大部分脑损伤患者症状并不严重,轻微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较多。临床研究表明,绝大多数患者能够恢复正常,但也有部分患者会由于脑部创伤严重而遗留后遗症,对生活和工作产生影响。轻微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方法主要为影像学诊断,包括CT、MRI、DWI和DTI,其中CT和MRI进行平扫时特异性较差,对轻微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脑内微细胞结构损伤敏感性较差[8]。而作为新型成像技术,DTI能够检测水分子的微观动态变化,通过活体水平显示轴索结构,利用扩散敏感梯度针对不同方向的水分子扩散向异性进行测量,来反映患者脑部微细胞组织的变化情况。临床解剖研究已经表明,轻微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可能导致轴索结构受损,而经DTI图像检测发现的脑部轴索结构受损,经尸体解剖后能够在镜下发现脑组织的剪切伤[9]。

FA值作为评价患者脑组织结构的重要指标,主要反映水分子的各向异性在整体扩散张量中的所占比例。FA值大小在0~1,0和1分别表示同向性和各向异性,患者FA值降低则表明神经纤维轴索结构受到损伤。在实际临床应用中DTI对中度脑损伤诊断效果显著,而在轻微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临床诊断中临床报道较少,但实际应用效果更优于CT、MRI和DWI,敏感性更强[10]。本研究结果表明,轻微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经DTI检查,不同部位脑组织FA值均明显小于正常人,具有影像学结果典型性,能够作为临床诊断的准确依据,与何海涛等临床动物实验的研究结果相似[11]。另外,本研究中研究对象的选择主要为18~52岁的成年人,主要是为了减少年龄对脑部白质扩散各向异性的影响,为本研究获取良好的影像学图像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利用DTI对患者脑部不同部位脑组织FA值的敏感性分析患者脑部白质纤维的受损情况,能够对轻微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进行准确诊断,临床效果显著优于CT、MRI和DWI,对轻微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早期治疗及护理干预提供准确依据。

[1]Li XY,Li J,Feng DF,et al.Diffuse axonal injury induced by simultaneous moderate linear and angular head accelerations in rats[J].Neuroscience,2010,169(1):357-369.

[2]柏根基,郭莉莉,张辉.MR扩散张量成像在轻微创伤性脑损伤中的诊断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31(9):1212-1214.

[3]Lipton ML,Gulko E,Zimmerman ME,et al.Diffusion-tensor imaging implicates prefrontal axonal injury in executive function impairment following very 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J].Radiology,2009,252(3):816-824.

[4]张春燕,张云亭,张敬,等.正常成人脑结构年龄相关性变化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 (1):22-28.

[5]Li J,Li XY,Feng DF,et al.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microscopic injury with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in a rat model of diffuse axonal injury[J].Eur J Neurosci,2011,33(5):933-945.

[6]Nolin P,Heroux L.Relations among sociodemographic,neurologic,clinical,and neuropsychologic variables,and vocational status following 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a follow-up study[J].J Head Trauma Rehabil,2006,21(6):514-526.

[7]黄源,陈刚,王远华.创伤性脑损伤158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2):115-116.

[8]Gulani V,Sundgren PC.Diffusion tens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J Neuroopthalmol,2006,26 (1):51-60.

[9]Lo C,Shifteh K,Gold T,et al.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abnormalities in patients with 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nd neurocognitive impairment[J].J Comput Assist Tomogr,2009,33 (2):293-297.

[10]Inglese M,Makani S,Johnson G,et al.Diffusion axonal injury in 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a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study[J].J Neurosurg,2005,103(2):298-303.

[11]何海涛,黎海涛,黎川,等.急性弥漫性轴索损伤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实验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8,7(3):212-215.

猜你喜欢

轴索内囊胼胝
进展性纹状体内囊梗死应用替罗非班干预的疗效及其预测因素分析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弥漫性轴索损伤32 例的临床分析
常规CT上瘤内囊变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脚底长疙瘩,需要治疗吗?
MRI对急性原发性胼胝体变性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完整摘除肺包虫病内囊外科治疗体会
超声联合磁共振诊断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CT与MRI技术用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价值对比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