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创新政策的新进展与新动向

2013-09-21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翟立新

中国农村科技 2013年1期
关键词:政策科技企业

文│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 翟立新

在认真落实现有政策的基础上,下一步重点研究的创新政策包括:扩大加计扣除政策的适用和扣除范围;完善高新技术认定办法;支持企业增强创新能力建设的政策等等。

2012年是我国现代化进程和民族复兴进程非常重要的一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大为我国面向未来的发展作出了战略性的、全局性的部署。7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对下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推进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也作出了全面的部署。应该说,对国家的战略发展和科技事业的改革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所以,2012年是在国家发展的历史上和科技事业发展的历史上能够标明史册的一年,对我们的科技创新工作和科技创新政策的制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世界科技发展与产业变革的特点

总体来看,当今世界处于科技创新日趋活跃的时期。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都越来越离不开科技进步和新科技成果的应用。不论是农业还是新兴产业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科技创新的活跃情况主要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科技的产出,特别是知识创造的速度在增加;在经济活动中,基于技术创新的产出在增加,技术创新活动越来越活跃;科技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在增加。

但目前的创新也面临着一些方向性的调整,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引发了对经济发展结构和产业发展模式的思考。过去基于对传统资源和能源消耗带来的增长难以持续,对生态和环境也带来了重大影响。

基于这种反思,我们都在寻找出路,如何应对危机,实现新一轮的增长?动力是什么?方向是什么?这就要求对经济发展模式和全球的产业结构进行深入调整。而这个深入的调整恰恰就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撑。所以,这一轮的创新的浪潮核心是绿色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同的理念和深入人心的共识。

从目前各国推动的创新方向来看,也都体现了这一轮创新的特点。比如《美国创新战略》提出了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清洁能源、先进汽车、宽带技术和健康信息化技术等;欧盟是生物、信息、纳米、能源与环境;德国关注健康、安全、气候、资源保护及交通等领域;日本是环保、健康、能源、海洋等。这些国家都确定了新一轮创新的主攻方向,而这些主攻方向尽管与各国的发展条件、产业结构和基础能力相关,同时有一定差异,但总体上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把绿色、智能、健康、低碳和可持续作为主攻方向。这不仅是国家总体的发展目标和理念,对于产业来说也指明了发展方向。

在新的创新浪潮的推动下,新一轮的产业变革也正蓄势待发。这一轮的产业变革有以下几个特点:以技术突破为基础,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更加突出;跨领域、集成式创新,多产业技术交互融合;产业变革与商业模式创新相结合,催生新业态;创新在全球平台上推进,创新资源全球化配置;一大批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呈现万船竞发态势。但是,目前还难以判断,哪个产业能够成为新经济的主导。所以这些产业苗头都要关注、甚至进行跟踪,从而调整和部署我们的创新工作。

从国内的情况来看,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是“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的主线。主要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核心是解决社会生产力总体偏低的问题,也就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

社会生产力总体偏低突出表现为产业结构失衡、增长方式粗放、科技含量不高、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所以,“十二五”时期产业的转型升级,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必须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更重要的位置,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作为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撑。

下一步要实现转方式、调结构,对科技创新提出了非常迫切的需求。按照转方式的要求,首先是一产,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而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是要打造一批新型农民。第二,推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要加快先进技术产业化应用,提高装备水平,提升工业能效,促进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优化产品结构,深化信息技术应用。第三,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新兴技术与新兴产业融合。要有技术突破推动和需求牵引。第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现代物流、高技术服务、文化产业、电子商务、旅游业、设计咨询、健康和养老服务等作为重点领域,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

从国内的情况来看,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是“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的主线。主要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核心是解决社会生产力总体偏低的问题,也就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与党的十八大对科技的新要求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召开的第六次高层次的科技工作会议。每一次全国性的科技大会都对当时那个阶段的科技改革和发展作出重大部署。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主要解决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的问题。邓小平同志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

1985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主要是解决改革科学技术体制问题,全面启动科技体制改革。按照“面向、依靠”的方针,科技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经济建设要依靠科技进步,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

绿色、智能、健康、低碳和可持续不仅是国家总体的发展目标和理念,对于产业来说也指明了发展方向。

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主要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面对新的国际竞争,特别是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的格局和信息化带来的浪潮,如何实现国际竞争和国家的强盛,必须将科技和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1999年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主要解决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问题,实现开发类院所企业化转制,全国陆续有1200多家科研院所转为企业。

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主要是发布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提出“十六字”方针,明确到2020年的目标是进入创新型国家。

2012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的主要精神,可以概括为四句话:明确了目标,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强调了路径,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部署了任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突出了重点,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党的十八大对科技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来看,必然是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结果,必然是“四化”同步推进,并且新型工业化道路基本实现的结果。这就要求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大幅上升,也就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要实现。

十八大报告中关于科技最重要的论述就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至少有四个方面构成了此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特别是基于协同创新的国家创新体系,产学研合作和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其中最主要的部分;进入创新型国家。

那么,创新驱动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有什么关系?我认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都是实现整个国家富强的重大战略之一,并且相互之间可以衔接和支撑。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是基础,只有有了科技和教育的振兴,人才的强盛,才能实现创新驱动,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政策的进展与动向

中央6号文件提出的主要政策方向有以下五个方面:

在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方面:

吸纳企业参与国家科技项目决策,产业化目标明确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由有条件的企业牵头组织实施;“十二五”时期国家重点建设的工程技术类研究中心和实验室,优先在具备条件的行业骨干企业布局;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组建研发平台和战略联盟,促进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研发机构流动;整合资源构建共性技术研发基地,在重点产业领域建设技术创新平台;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及新兴产业创业投资计划;落实和完善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经营业绩考核制度。

在加强协同创新提高系统效能方面:按照科研机构分类改革要求,明确定位,优化布局,稳定规模,提升能力,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加大对民办科研机构承担科技任务、人才引进等支持力度,符合条件的享受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完善军民科技融合机制,建设两用技术创新基地和转移平台;优化区域创新资源配置,加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创业载体运行服务机制;建立全国创新调查制度,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监测评价。

在促进管理科学化和资源高效利用方面:建立健全国家科技重大决策机制,加强沟通协调,明确各类计划功能,防止重复部署;完善科技项目组织流程,建立项目公平竞争和公开公示制度,完善第三方评估机制;强化科技经费过程监管,加强综合绩效评价,健全问责机制;制定导向明确、激励约束并重的评价标准和办法,改革科技奖励制度,提高奖励质量,减少奖励数量;建立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运行服务管理模式和支持方式,对财政资金支持的科技项目建立统一管理数据库和科技报告制度。

在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方面: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大力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加强科研一线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支持创新人才到西部地区特别是边疆民族地区工作,支持3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人才主持科研项目;健全人才流动机制,鼓励院所、高校和企业创新人才双向交流,完善科技人员收入分配政策和激励机制;加强科研诚信和科学伦理的社会监督,扩大公众对科研活动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引导科技人员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科学普及,发展创新文化。

在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方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扩大适用范围,改进计核办法;推广知识产权和股权质押贷款,扩大非上市股份公司代办股权转让系统试点,支持地方规范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加快培育和完善科技保险市场;建立国家重大关键技术领域专利态势分析和预警机制,健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加大执法力度;鼓励我国科学家发起和组织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到海外建立研发机构,支持国际学术机构、跨国公司来华设立研发机构,加强内地与港澳台地区科技交流合作。

各地为落实创新大会精神也出台了很多的新政策,包括:上海每年安排不低于30%的国有收益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北京发起科技型小微型企业10亿元专项融资行动;辽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和海外并购。

当前应重点落实的创新政策及下一步重点研究的创新政策

首先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这项政策含金量非常高,简单来说就是,企业投入100万的研发经费可以减免12.5万的纳税。研发经费投得越多,税就减得越多。但就目前情况来看,这项政策用的好的省份不到1/3。其次,还有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技术转让和孵化器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政策、吸引和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政策,等等。

通过实施各项政策,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要强调的是,园区要结合国家政策的方向和自己的实际,做一些有力度的、有效果的、有针对性的政策,这样才能调动园区企业创业的积极性和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创业环境。

除此之外,各地为落实创新大会精神也出台了很多的新政策,包括:上海每年安排不低于30%的国有收益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北京发起科技型小微型企业10亿元专项融资行动;辽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和海外并购;浙江启动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从院校选拔千名青年科技人员到企业研究院工作;南京9条、济南11条、武汉10条、重庆等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等。这些政策都体现了首创精神,很有显示度,也很有新意,具有借鉴意义。

在认真落实现有创新政策的基础上,对于下一步重点研究的创新政策,包括:扩大加计扣除政策的适用和扣除范围;完善高新技术认定办法;支持企业增强创新能力建设的政策;促进院所、高校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政策,突破现有的瓶颈问题;支持民办科研机构发展的政策;扶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政策;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政策;支持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和有序流动的政策,等等。

目前,各部门都在齐头并进,共同营造推进创新的氛围。未来,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我国的科技事业发展将会迎来新的局面,创新政策和创新环境都将不断优化,创新能力也会得到快速提升,对于加快建设创新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科技工作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政策科技企业
政策
政策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助企政策
政策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