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住院精神病患者出走意念及其影响因素

2013-09-21曾德志顾桂英樊学文饶俊华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年8期
关键词:意念精神病住院

曾德志 顾桂英 樊学文 饶俊华

精神病患者出走是精神科重要的危机事件之一[1],为了解出走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减少乃至杜绝出走事件的发生,本研究对 16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了出走意念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自我院精神科 2012年 1-11月间出院的精神病患者。出院时达到临床治愈标准;自知力基本恢复;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且保证在调查中提供真实信息。排除存在智能障碍和慢性衰退型患者。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①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患者编号、性别、年龄、户籍、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病前职业、付费类别、发病次数、住院次数、总病程、疾病诊断以及经济状况等内容。经济状况以家庭人均年收入进行界定,按照我市目前生活水平,<12000元为“较差”,12000元~ 36000元为“中等”,> 36000元为“较好”;②出走意念调查问卷:作者自行设计,本院专家审定。内容包括出走意念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强度、频率、出走原因、有无出走计划、是否采取行动等;③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2]: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 3个维度,共 10个条目,得分高低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本文界定 SSRS总分 < 20分为“较差”,20~ 39分为“中等”,≥ 40分为“较好”。

1.2.2 调查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法,先按男 /女、首发 /复发分群,每群各自依出院顺序用掷币法选择 40例患者入组。调查时机选择在患者出院前 1天,一般资料根据病历记录填写,出走意念问卷和 SSRS则采取不记名现场测评。由作者负责调查,调查前向患者详细介绍本调查的目的、意义和操作方法,保证不会给患者带来任何不利后果,尽可能争取患者的积极配合,以获取真实信息。

1.2.3 界定标准 目前尚无明确的精神病患者出走意念界定标准可供借鉴,本研究根据作者临床经验,从精神科病房管理角度出发,将出走意念界定为: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出走念头,每天至少 1次且持续时间≥1h,同时有出走的打算或计划,这种状况至少持续 1周者;或已经采取出走行动者。符合两者之一即判定有出走意念。

1.3 统计处理 采用 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i2检验,检验水准T=0.05。

2 结 果

共入组 160例,存在出走意念者 100例(62.5%)。无配偶、首发、首次住院、患者出走意念发生率较高;出走意念发生率与年龄、经济状况、社会支持和病程呈反向关联;与其他因素无明显关联,见表 1。不同住院时段患者出走意念发生率及其原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 2和表 3。

表1 不同特征患者出走意念发生率比较

3 讨 论

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不经医护人员准许,擅自离开医院,谓之出走[1]。近些年来精神病患者出走事件有减少趋势,但时有发生[3-4]。我院统计数据显示,最近 10年我院精神科收治的 8 645例患者中,有出走行为者 2 456例,占 28.41%,出走 164例,出走率为 1.90%。出走常带来严重危害,我院出走患者中曾有 1例自杀身亡,1例误入高速公路遭遇车祸致残,引发严重的医疗纠纷,医院为此蒙受了重大损失。对精神病患者出走规律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学价值。

既往对于患者出走的研究,对象局限于出走病例,也并未获得患者的真实想法,分析结果带有很大的主观片面性,本研究改进了操作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样本的代表性相对较好,对象选择临床治愈病例,患者思维接近正常,能正确表达内心感受。调查前进行了知情同意干预,减少患者思想顾虑,以保证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调查问卷采用开放和封闭提问相结合,给患者提供了自由表达内心感受的空间。调查结果显示,住院精神病患者出走意念发生率相当高,与郑慧芳等人的调查结果接近[5],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统计分析发现,出走意念发生率与患者年龄、婚姻状况、经济状况和社会支持有关,受发病、住院次数、病程的影响,与郑慧芳等人的调查研究结果有一定差别[5],可能是样本选择和标准掌握存在差别所致。郑氏认为,男性出走率高于女性,一些关于精神病患者出走的报道也是男性高于女性。但未能出走并不意味着没有出走意念,只不过是女性的出走意念更加隐讳而已。另外郑氏认为出走意念与患者的婚姻状况、住院次数无关,病程长者较高,本研究结果显示无配偶、首次发病住院、病程短者出走意念发生率较高,但不受患者户籍、文化程度、病前职业和病种的影响,这与郑氏的观点基本一致。社会支持是指来自社会各方面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与支援[6]。社会支持较好意味着患者能更多地体会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关心和温暖,出走意念发生率相对较低。住院费用昂贵,经济状况较差患者担心家庭经济负担,出走意念强烈。病程较短、首发、首次住院患者,对环境陌生,置身于精神病患者群体中(尽管自己也是精神病患者),感到不安全,有恐惧感,容易产生出走意念,而复发和多次住院患者由于“经验”和从众心理的作用,出走意念发生率相对较低。无配偶患者一般较年轻,更不愿受拘束,也易产生出走意念。

住院时间-出走意念发生率曲线呈倒“S”型,提示不同时段出走意念产生原因不同。刚入院时,患者精神症状活跃,对患者行为有重大影响,加上无自知力,不良反应重,对环境感到陌生恐惧,患者容易产生出走意念。随着住院时间推移,患者逐渐适应了环境,病情也有所缓解,出走意念产生的原因相应减少。当住院时间进一步延长,患者心理活动接近正常,有正常人的心理需求,当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就可能产生出走念头。由此可见,住院初期出走主要受异常心理活动支配,住院后期则以正常心理反应为主。而精神症状对出走的影响也不一样,很多研究都认为无自知力是精神病患者出走的首位原因[1,4,6],我们也发现患者出走意念的产生与这有关,但精神病患者发病时几乎都无自知力,但并不是都有出走意念。其他精神症状出现频率不如自知力缺乏高,如幻听、妄想、负性情绪、兴奋躁动、强迫观念等,但一旦出现,患者就可能感到紧张害怕,焦虑不安 ,容易产生出走意念。

综上所述,精神病住院患者出走意念的发生率较高,而且难以避免,许多因素对出走意念的产生有影响。但可以进行有效的干预 ,如药物治疗、健康教育、改善服务、改进管理模式,尽可能满足患者正常心理需要,可以大大减少乃至杜绝住院精神病患者出走事件的发生。

表2 不同住院时段患者出走意念发生率比较[n(%)]

表3 不同住院时段患者出走意念发生原因比较(n)

[1]李丽华.心理与精神护理[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5-86

[2]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127-131

[3]徐国彬.鱼骨图法分析精神病患者出走的原因 [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7A):52-54

[4]郑慧芳,陆萍,金凤莲.住院精神疾病病人出走意念的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9,23(7A):1721-1722

[5]周伶俐,王晓琴,熊海荣.肺结核患者抑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1):1639-1640

[6]王秀珍.住院精神病患者出走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 [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2):5469

猜你喜欢

意念精神病住院
妈妈住院了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完形填空专练(五)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骨科住院患者双侧腋下体温比较
追求原始冲动和意念的自由释放
精神病
LIVING the DREAM
都有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