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生如戏亦传奇——程派名家陈吟秋侧记

2013-09-21韩琛

剧影月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京剧团程派镇江

■韩琛

俗语有云:“每个人的人生历程,都是一本书”。借用这样一句名言,也许在戏曲界,我们可以这样形容,每个人的人生历程,都是一部戏。有些人的人生历程就如同一部没有找对编剧的戏,或是跌宕起伏却缺少文理,或是平淡无味又毫无意趣。然而还有另外一些人,他们的人生却如同剧坛名家的精心之作,藏冰山于海水之下,隐风雷在青云之中,于平静中蕴含跌宕起伏,在精彩之处豁然收笔。曲径通幽,百转千回,回首往事,但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陈吟秋,江苏京剧程派旦角前辈名家,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新艳秋先生的入室弟子。1941年生,出身于梨园世家。十岁登台的陈吟秋,至今依然在很多老戏迷、票友的心目中有着深刻的印象。唱过梅派、学过王派、演过娃娃生,1957年的时候跟随父亲到了溧阳唱戏,第一天的打炮戏就是《春秋配》,赢得了掌声,受到了欢迎,也立住了脚跟。每月三元的工资,在那个年代已经算得上丰厚,彼时还是小姑娘的陈吟秋,似乎走上了一条坦途,满意、快乐,也更加痴迷京剧——哪怕走在大街上,只要听到店里用留声机放传统京戏,也要站在那儿不走,一直到听完为止。

痴迷又颇具天赋,陈吟秋在同行中出类拔萃,18岁的时候更好的机会出现在眼前——中国戏曲学校在江苏招生。一折《醉酒》打动了考官,她考上了。当年的省文化局解决了去北京的路费,年少的陈吟秋终于和同学们一起出现在接站的傅德威老师面前。从此陈吟秋开始了在中国戏曲学校的学习生涯。学的第一出戏,是王派的《三击掌》。在学校的日子里,练文练武,受益良多。学习结束,陈吟秋被分配到江苏省京剧院(现在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的前身)三团,在汇报演出中演《三堂会审》宽亮的嗓子令观众和行家都赞赏不已,也让院领导坚定了要好好培养她的决心。领导专程把新艳秋老师调到省京,安排她与钟荣两人共同随新老师学戏。1962年,陈吟秋正式拜新艳秋为师,潜心钻研程派艺术。新艳秋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授课细致,传戏从不藏私。一天的功课从清早的练功开始,武功、吊嗓、学戏、还课,对于陈吟秋来说,这样的安排似乎还不够,老师教了新东西之后,她不仅能琢磨上一天,甚至于到晚上还会再去找住在女生宿舍楼下的老师还课,唱到老师认可为止。而新老师对学生则是一点一点细细的指教,哪怕是极微小的细节,也会有自己的要求。老师的耐心和关爱让陈吟秋越来越喜欢程派艺术,也对老师越来越敬爱。很快,陈吟秋学会了程派名剧十几出,常演剧目有《锁麟囊》、《荒山泪》、《窦娥冤》、《三击掌》、《朱痕记》、《贺后骂殿》等。1963年周恩来总理派秘书观看她演出的《朱痕记》当面给予好评。此时的她,成了团里当之无愧的台柱子。

一帆风顺,这四个字,用来形容那时的陈吟秋可谓毫不为过,如果按照这个轨道发展下去,她的人生,势必将如一副鲜艳的工笔,浓墨重彩。然而,就在这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时候,她却请调镇江。从省级大团到小小的地市级团,其中的差距和对未来的影响不言而喻。陈吟秋疯了吗?没有!那又是为了什么?爱情!在溧阳跑码头时就开始相处的对象,此时已加盟镇江京剧团,成了主要武生演员,但却受到了被打成右派的家人牵连。领导、同学和同事纷纷劝陈吟秋,放弃吧,彼此之间不过是在恋爱甚至没有承诺。领导和朋友也已经开始给她介绍对象,军官或干部,一水儿的根正苗红,春风得意。然而,红得发紫的陈吟秋眼里,似乎只容得下那个曾经在她去中国戏曲学校学习被停发工资时给她寄零花钱的恋人。她推辞说:“南京演出少,我要去镇江。”院领导软硬兼施,一边立即增加她演出,一边放话除非她还院里的培养费,否则绝不放人。情境交迫之下,陈吟秋几乎要哭干泪水,新老师于心不忍,出面说情。在那个无数人宣誓同父母子女划清界线年代,陈吟秋费尽周折,终于从省团到了市团,嫁给了“右派”家属的恋人,工资由此从五十三块降到四十七块。

从此,陈吟秋留在了爱人身边,也留在了镇江,成为镇江京剧团的主演。“文革”中陈吟秋唱过样板戏,演过《沙家浜》、《海港》等,还被下放到县城。而传统戏一恢复,她就被选中演《野猪林》中林娘子,在上海一演十几场,轰动上海滩。1984年陈吟秋受江苏省戏校邀请参加恩师舞台生涯60周年纪念演出,师生同台演出《锁麟囊》、《荒山泪》等,阔别南京舞台许久,然而观众依然记得她。脆甜的嗓音,纯正的韵味,细腻传神的表演,以气催声,以声传情,以情用腔,以腔抒情,正是程派艺术所独有的端庄大气、深沉幽怨。大幕闭合之时,台下的掌声如雷般响起,身边的新老师对她说:“演得很好。”

时光如流水,匆匆而逝。镇江京剧团被合并解散,转眼间陈吟秋也到了退休的年龄。退休时,她捧着中级职称,五味杂陈,欲说无言。以她的艺术实力,如果当年留在南京不走,是不是早已是一级演员甚至梅花奖得主?是不是名声更大发展更好?人生没有如果,一切已经过去。再度回顾,陈吟秋早已心态平和。偶有小辈不知轻重,问起“您后悔过吗?”陈吟秋却只是笑对:“你说当年不难过,那是不可能的。想想别人再想想自己,甚至我教过的学生职称待遇都比我好。可是再回过头来想一想,能够和我的先生白头偕老,能够在人生最好的时候演很多戏,也算是求仁得仁了。没有什么好后悔的,我得到了我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我现在只是想好好的钻研程派艺术,把程派艺术、把我恩师的艺术传下去!”

艺无止境,宝刀不老。就在今年初,陈吟秋还与学生彭林刚共同演出了“浅吟秋声”师生京剧程派艺术专场,并正式收彭林刚为徒。年过古稀的陈吟秋,在舞台上依旧精神奕奕,被票友赞誉为“唱做念舞,规范稳重、不温不火,声声入耳,做派端庄不媚俗。”岁月流逝,历经过人生五味的陈吟秋,清微淡远,中正平和。

猜你喜欢

京剧团程派镇江
梨园蓓蕾初绽放,百年灯小薪火传
镇江大地 诗意栖居
铭记来时路 赓续永向前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镇江名点“蟹黄三娇”
我的镇江寻根之旅
程砚秋的雅量
如果春天去看一个人
京剧《李慧娘》赢得了青年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