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舞台剧《幻梦红楼》中视频创作的思考
2013-09-21伍文杰
■伍文杰
由南京市演艺集团打造的舞台剧《幻梦红楼》于今年五月中旬在江宁织造博物馆“红楼剧场”进行首演。舞台剧《幻梦红楼》是根据作家曹雪芹原著《红楼梦》为创作基础,提炼其中观众熟悉的主要情节、重新创作的一部反映“红楼文化”的舞台剧。全剧共分九个章节,依次演绎:序《大梦觉乐颂红楼》、《青埂峰缘分轮传》、《荣庆堂宝黛初会》、《游幻境秘授云雨》、《刘姥姥嬉闹游园》、《葬桃花落红成阵》、《惊噩耗黛玉魂归》、《白茫茫厚地高天》以及尾声《曹雪芹著述<红楼>》等《红楼梦》中的经典桥段。剧中运用了情景表演、舞蹈、器乐、杂技、戏曲以及多媒体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塑造了“红楼”人物的艺术形象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勾勒出绚丽的“梦幻”场景。
具体内容分别为:
一.《大梦觉乐颂红楼》
(1)舒缓的节奏、娓娓道来的旋律,如歌如泣,凄美中又略带几丝幽怨,一群纯洁婀娜的演奏家款款深情,营造出世外桃源中的“人间仙境”。
二.《青埂峰缘分轮传》
(1)一僧一道两位仙人对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的一块顽石施法使其有了灵性,幻化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
(2)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使得绛珠草受天地精华、得甘露滋养。因神瑛侍者下凡,为了报答灌溉之恩,绛珠仙草便也跟着下凡来到了人间。
三.《荣庆堂宝黛初会》
(1)表妹林黛玉独自投奔贾府,在形单影孤而又弱不禁风的娇态之下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谨慎中不愿多说一句、不敢多行一步。
(2)宝黛初会,贾宝玉只觉得"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喜出望外。亲近之下,一见钟情。
四.《游幻境秘授云雨》
(1)贾宝玉由警幻仙姑引领梦游太虚幻境。“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情天恨海之中领悟着金陵女子的命运。
(2)警幻仙姑秘授云雨,以至贾宝玉在软语温存中“与可卿难解难分”。
五.《刘姥姥嬉闹游园》
(1)刘姥姥凭着她的风趣、机智和老于世故人情的经验,应付得荣国府上上下下对她表示好感。设宴招待中,刘姥姥很快就喝醉了,一时兴起,演了一出醉态的杂耍“空竹”。
六.《葬桃花落红成阵》
(1)“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肩上担锄,锄上挂囊的黛玉葬花——戏台上最经典的艺术形象。同时,凄凄落花带动着林黛玉的伤感青春。
(2)宝、黛的感情优美细腻、缠绵悱恻。宝、黛共读西厢正是甜蜜温馨的感情正在和风细雨地发展着。
七.《惊噩耗黛玉魂归》
(1)林黛玉在得知宝玉和宝钗定婚的消息后,一病不起,彻底绝望。贴身丫鬟紫鹃服侍着即将离世的黛玉于焚稿之中。
(2)病榻上痛苦的林黛玉在绝望中流尽眼泪。痴情已断之后“知音已绝,诗稿怎存?”不久香魂殒逝……
八.《白茫茫厚地高天》
(1)“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贾宝玉了无牵挂,看破红尘。毅然拜别父亲。
(2)白茫茫大地中响起踏雪声,风雪中贾宝玉随僧道飘然登岸而去,消失在天际……
九.《曹雪芹著述〈红楼〉》
(1)“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隆冬时分,朔风四起,漫天风雪。庐草屋中、一盏油灯下穷苦失意后的曹雪芹正执卷握笔构思着“红楼大观园”。
(2)在幻觉中出现钟鸣鼎食之家……似追忆、似悔恨。一时陷入忧伤和悲痛之中。
《红楼梦》除了小说之外,电影、电视、水景秀、舞剧、戏曲、音乐会及歌剧都有其出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接受创作舞台剧《幻梦红楼》时,首先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原著中选择既是观众耳熟能详的故事段落、又要适合舞台表现的内容。最终筛选出的九个演出段落就是以此标准而确定的。好在《红楼梦》丰富的故事情节帮助我们较快地完成了第一道难题。
接下来就是在一个并不适合做演出的场所,如何以表演方式和手段来吸引观众的注意、认可和喜欢。场地限制了我们无法对舞台结构进行改造,除了灯光、音响遇到重重阻力之外,在二十多平方米的狭小空间,舞台高度、宽度以及深度都难达到演出要求,在这样的条件下展现诸多《红楼梦》的故事是我们需要克服的第二道难题。
来自南京市演艺集团下属的各演出剧团,为我们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表演方式。用歌舞团、民乐团、越剧团、杂技团的艺术表演形式相互嫁接,各自取长补短,成为了本次舞台剧创作中不可或缺且别具一格的重要手段之一。
除此,最最需要让我们花费心思的就是在这样一种几乎简陋的舞台条件下,各种舞美技术无法实施,如何思考创作出一台观众还不太熟悉的舞台表现形式、或者讲是一台观众不常见的、不多见的“红楼梦”来。因地制宜、另辟蹊径,这才是我们创作者所要面临的第三道问题,也是创作过程中最大的问题。
如何在狭小的空间表演使观众不感到枯燥,还要层次分明?如何运用舞台视觉效果来尽量藏拙?这些新奇的效果从何而来?
“无论是全息影像,动态捕捉还是3D技术,近年来舞台上出现了众多多媒体与舞蹈融合的作品,令我们眼花缭乱,心旷神怡。新技术的应用,在扩大舞蹈动作的表现力方面,有着跨时代的贡献。加之电子荧幕及投影的普及,也打破原先靠布景换片带来的局限。
然而,舞蹈的核心,依赖于舞蹈形式的编织,最终所要传达的,仍是对生命内容的言说。新技术作为一种新形式,与旧形式一样是以辅助内容流畅及准确表达的工具。”
这时我们考虑到使用LED屏幕。LED屏幕在舞台上的运用,近几年已经有了飞速的发展,无论是各种主题专场、央视春节晚会,都有成功的范例。大屏幕的使用不仅可以亮化、美化舞台背景及舞台地面,也为舞台提供了更充裕的表演空间,增加信息量。合理的视频运用还可以起到烘托舞台、幻化意境的效果,真正地使舞台动起来。丰富的视觉效果和独具匠心的运用手段已经越来越被编导们看好并运用。
于是,为舞台剧《幻梦红楼》的视频设计就成了我们工作的首要重心。
之后,我们在《荣庆堂宝黛初会》林黛玉进贾府的篇章中设计了以黛玉的视角来看眼前的一切。荣国府的屋瓦台柱、厅堂院落如同长镜头一般徐徐向观众推进,最终落在了贾母的居室荣庆堂。高大宽远的建筑与林黛玉的形只影单形成了巨大的落差。同时也体现出懂得谨遵礼法,不越分寸的林黛玉的小心和重重压力,移步换景之中体现了“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威严与冷酷。
我们在《刘姥姥嬉闹游园》的篇章中为大家设计了一幅大观园的全景图。由山水木石、花草鸟虫、亭台楼阁充斥其间,一时“天上人间诸景备”,一派自然之美。黛玉更赞它为“仙境别红尘”。随着镜头的摇移大观园在繁花似锦之下宛若人间仙境,舞台上表演的主角刘姥姥——一个粗卑低微之人为了生计百般地卖乖讨巧,强颜欢笑中更使观众体会到底层百姓的心酸与社会的世态炎凉。
此时的视频连同舞台上表演的演员,各自向观众传达着信息。同时,视频的画面又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接下来在《惊噩耗黛玉魂归》的篇章中灰飞烟灭的诗帕、在《葬桃花落红成阵》的篇章中漫天飞舞的花瓣以及《曹雪芹著述<红楼>》的篇章中萧条破败的草庐无不配合舞台上的演员以达到渲染现场或绝望悲泣、或充满诗化、或凋零孤寂的意境效果,无不使观众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要想让观众对舞台剧《幻梦红楼》留下有与众不同的好印象,光靠舞台上的演员和视频的渲染、多层含义的表达还远远不够,还没有起到出奇、出新的效果。我们必须要开动大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挖掘大屏幕为我们带来的无穷的潜力。我们相信大屏幕就像一个待开采的宝藏,静静地在等待着我们前进的步伐。
“抠像”技术出现在舞台上并与舞蹈相结合还是近几年的发展起来的艺术特点。这种在室内拍摄的动态人物经过后期抠像后与各种景物叠加在一起,形成了神奇的艺术效果。
在《青埂峰缘分轮传》和《游幻境秘授云雨》以及《白茫茫厚地高天》三个篇章中我们都采用了“抠像”技术,LED屏幕中虚拟人物影像与舞台上真实的演员共同演出,推动剧情的发展,这样的表演使舞台剧《幻梦红楼》的演出焕然一新。
在《青埂峰缘分轮传》的篇章中,女娲氏炼石补天废弃在青埂峰下的顽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经一僧一道两位仙人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幻化成贾宝玉。开启了一场奇幻唯美的“红楼之梦”。这些情节无法在舞台上实施并向观众一一展现,我们就采用“抠像”技术,先用三维技术制作出被女娲氏废弃的“顽石”,再让饰演贾宝玉的演员先期录像,并在后期与“顽石”叠加,制造出被癞头和尚、跛足道人幻化的效果。同时,视频中的贾宝玉与舞台上的一僧一道央求进入茫茫尘世间的情景表演,连贯流畅自然的表演安排,使观众啧啧称奇。
同时,表现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草受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为了报达灌溉之恩,绛珠仙草便也跟着下凡来到了人间的情节也被放在了视频中被前期拍摄,后期“抠像”,再经舞台上一僧一道的穿插表演,在不同的时空环境内进行演出。当此篇章结尾处,视频中的宝、黛(仙境)追逐着依次出现在舞台上(人间),相同的服饰、相同的人物(演员)的时空转换,再次让观众如同身历其境。
在《游幻境秘授云雨》的篇章中为表现贾宝玉由警幻仙姑引领梦游太虚幻境,感受着“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经历,情天恨海之中领悟着金陵女子的命运的情节。我们把身处太虚幻境的警幻仙姑放入视频中来体现,而饰演宝玉的演员则在舞台上与视频中的警幻仙子“琼浆满泛玻璃盏,玉液浓斟琥珀杯”朦胧恍惚,告醉求卧。
舞台上的演员和“画中人”互动演出,给人以亦真亦幻之感。舞台上的贾宝玉先是与屏幕中、透纱后时隐时现的警幻仙子形影不离营造着朦胧的梦幻感。警幻仙子在视频中出现时,和舞台上的贾宝玉四目相投,若离若弃;警幻仙子在视频中消失后,舞台上的贾宝玉怅然若失……随后“画中人”现身舞台,与现实舞台中的贾宝玉、秦可卿缱绻缠绵一同相伴共舞。绚丽唯美的太虚幻境,虚无缥缈的艳丽画面给观众带来一种超然的视觉盛宴。同样,舞台结合着视频中的“抠像“技术,一如既往的梦幻交叠。
在《白茫茫厚地高天》的篇章中,表现了白茫茫大地中响起踏雪声,贾宝玉了无牵挂,看破红尘。光着头,赤着脚,身上披着一领大红猩猩毡的斗篷,向贾政倒身下拜。在贾政尚未认清之时闪出一僧一道,夹住宝玉三个人飘然登岸,消失在天际……贾政追不上。只见白茫茫一片旷野,并无一人。
和舞台剧开始时一样,贾宝玉依旧在视频中出现,不顾天寒地冻缓缓地向观众走来,如同在与自己的父亲告别一般。癞头和尚、跛足道人在舞台之上与之互动,规劝、开导。对贾家的结局似乎早已了然于心。就在宝玉拜别贾政之时,两人的形象顿时出现在了视频之中,与开篇的设计首尾呼应。相同的服饰、相同的人物(演员)再次时空转换,等观众恍然大悟时,视频中的三人已然渐行渐远。
整场演出中,演员与背景LED屏幕的互动表演已然成为了全剧的一大亮点。
这出舞台剧的艺术形式,不光是音乐与舞蹈的单一表现,它是舞台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在增加情景表演之后,多媒体的介入大大丰富了我们创作的手段。虚拟与写实不断交融、不断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为了本次创作中不可或缺的、极重要的表演内容之一。最终与各种表演形式并存,互相弥补、和谐交融。
本次舞台剧《幻梦红楼》的视频创作,运用了现代科技手段,是一次大胆的艺术尝试。使用多媒体虚拟与舞台写实相融合的表演手段,因种种原因还没有达到我们理想中的状态和满意的程度。多少留下些遗憾和不满足。这也是导演李少红在创作水景秀《红楼梦》时回答记者提问是技术的实现更难?还是让大家理解这样一个形式感更强的《红楼梦》更难时所表述的那样----“大家对《红楼梦》很熟悉,选取的又是最为人熟知的段落,所以还是技术实现更难。我们也有太多想法,因为场地的局限性而不能表达。”
我想,今天的观众在走进剧场的同时,不单单只为了来看演员单方面的表演。舞台艺术的整体性构思、多样性的包装正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变化。舞台已经是全方位、立体化地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舞台结构的变化,声、光、电的运用包括服装、道具的体现精彩纷呈、相得益彰,同时也是缺一不可的。我们在这里所探讨的只是在整台节目中视频部分的创新与运用,确实不能把舞台剧的主体——舞蹈的本身的创作给忽视、淡化或是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在新的技术给我们的舞台带来多样性的、丰富的表现力外,在视频技术不断出奇出新的状态下,节目本身的质量更应该精益求精、尽善尽美。这也是每一个导演所要把握住的创作准则。只有在故事的细致阐述、情节的不断推进、演员的精湛表演下,其它辅助手段才能成立,或者说才有其发挥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