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供求均衡分析及其风险管理
2013-09-20修丕师
修丕师
(重庆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重庆 400074)
一、我国民间借贷盛行的供求驱动因素
(一)我国经济增长现状分析
在美国次贷危机以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下,全球金融市场掀起了一场大风暴,并在更大范围内引发了市场信用危机。此后,金融海啸从金融业席卷到实体经济,并威胁到全球经济发展秩序。我国GDP增长对外需依存过大,内需刺激不足,因此,中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出炉了“四万亿投资计划”,加强了货币投放力度,再加上国外游资大量涌入,导致“高通胀、低利率”的经济增长现状。
(二)“高通胀、低利率”对民间借贷的供求影响
一方面,物价指数的提高导致企业成本增加,出现资金链紧张、净值恶化、资金需求急剧膨胀的困境;另一方面,银行面对更加严峻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而紧缩银根,中小企业尤难取得贷款。在我国,约70%的中小企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融资难题,中小企业面临银行更加严格的信用配给,其中只有大约10%的企业资金来自银行系统,这为民间借贷的盛行提供了需求空间。
2007年我国通货膨胀率首次突破十年新高,此后,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我国的通货膨胀具有明显的结构性,国内经济结构不和谐,产业结构不合理,二元经济现象严重,“四万亿投资计划”中约95%流入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经营规模的急速扩张对民间资本产生了挤压效应。而银行存款利率不足以补偿通货膨胀的损失,金融系统发展不完善,股市不稳定震动,导致大量资金撤离,流入民间借贷——金融市场的“场外市场”,这是资本的逐利本质驱动的,它为民间借贷的盛行提供了供给空间。
二、民间借贷市场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一)民间借贷对实体经济影响呈现两面性
民间借贷市场相当于风险和收益放大的银行金融,这是一个尚不规范的市场,它对实体经济的作用呈现两面性。一方面,借贷市场的存在对于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有重要贡献,它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促进经济持续有效发展;另一方面,民间借贷分散于各个实体经济板块,实体经济的发展不断被民间借贷产生的纠纷案件影响。
(二)不健全的制度环境使借贷市场出现安全隐患
目前,我国针对民间借贷的制度体系和法律环境仍处于原始阶段,民间借贷的法律地位不受重视。对民间借贷的监管、登记、风险管理、法律责任等没有完善的制度体系,对民间借贷主体双方的保护和限制也不到位,使得民间借贷风险充分暴露于市场之上。例如,很多温州企业甚至把主营业务当成融资平台为房地产市场筹集资金,民间借贷水到渠成,成为炒房资金链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直到房地产开始崩盘,部分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实质上是炒房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可以说,房地产泡沫是恶化温州民间借贷市场现状的直接动因。一部分温州企业资金被套牢在楼市当中,反过来又加剧了企业对民间借贷市场的依赖。此时温州企业面临着沉重的资金压力,实体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停滞[1]。
(三)民间借贷的恶性发展对实体经济发展造成冲击
借贷市场不规范、不健全的制度环境很容易使资金操作出现漏洞,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构成重大威胁,且这种威胁已开始浮出水面。从今年4月份开始,不断有浙江企业主因负债过高、资金链断裂、企业倒闭而逃跑,其涉及坏账总金额上百亿,对经济发展极其不利。从宏观经济角度分析,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直接后果是产能急速降低,失业率急剧提高,地区经济发展出现停滞甚至倒退,社会矛盾急速激化,最终必然转嫁至社会民众身上。
三、引导民间借贷市场行为的思路:基于供求均衡分析
从操作实践角度进行分析,对民间借贷的规范管理不应该“一刀切”,试图一步到位,要从社会经济制度、国家法制环境、金融交易市场等周边领域着手,为民间借贷制造一个循序改善的外部环境和契机。民间借贷是建立在高风险基础上的民间融资筹资行为,基于对高风险的补偿,市场给予民间借贷较高的收益作为补偿。而高收益进一步促进民间资本流向借贷市场,这是一个封闭循环。从这个循环当中的任何一点切入都是不妥的,我们应当从循环之外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从供给角度分析民间借贷规范思路
影响民间借贷供给的外生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民间借贷的风险水平。本文对民间借贷供方的分析旨在构建一个资本流动安全通道,即通过对民间借贷外部风险的控制使民间借贷的供方资金能安全地投放市场,实现收益并能够安全撤出市场。我们希望能够通过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实体经济结构的有效梳理分流民间资本,同时引入民间借贷中介机构和社区银行来保障民间资本运动的安全性。
民间借贷的风险水平降低了,必然会刺激更多民间资本流入,致使供给水平扩大,市场收益率不可避免将降低。反过来收益率的降低又会制衡民间借贷市场的继续扩大,最终市场将自发地寻求民间借贷供求均衡水平。
(二)从需求角度分析民间借贷规范思路
中小型企业对民间借贷的依赖最大,它们难以从银行取得贷款,只能以较高的利率从民间借贷市场取得资金,而取得这一部分资金的代价对中小企业来说是高昂的,在实体经济发展速度降低时,它甚至可能超过了企业的盈利水平。此时,民间借贷便成了限制企业发展的桎梏。因此,本文主要从中小型企业的资金来源方面分析、研究如何拓宽中小型企业资金来源途径,从而相对降低它们对民间借贷市场的依赖,最终有效控制民间借贷需求。
当民间借贷的有效需求量降低了,此时,市场均衡收益率必然进一步下降,使得企业资金链条松弛,为民间借贷制造缓冲空间。
通过对影响民间借贷供给和需求的外生因素规范控制,致使其均衡利率水平降低到实体经济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才能够使民间借贷市场真正发挥其对实体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图1 供求均衡模型
图1中:I代表借贷市场利率水平,Y代表民间借贷市场均衡资金总量,Qs代表民间借贷市场初始资金供给曲线,(Qs)代表政策实施后民间借贷市场资金供给曲线,Qd代表民间借贷市场初始资金需求曲线,(Qd)代表政策实施后民间借贷市场资金需求曲线。
图2 风险收益模型
图2中:E(r)代表民间借贷市场期望收益率,σ代表民间借贷市场风险水平。
基于风险收益均衡原理可知,任何能降低市场风险的外生变量均可以有效降低资金供给方的收益要求,从而控制风险收益水平。由供求均衡原理可知,任何能够刺激供给的外生变量都会导致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任何能够减少需求的外生变量都会导致需求曲线向左移动,通过需求和供给曲线的左右移动,可以有效改变民间借贷均衡利率水平和资金总量水平,从而引导民间借贷发展方向。
四、规范管理民间借贷的政策建议
(一)为民间借贷构建安全的外部环境
民间借贷行为是基于民众自发形成的,实行面对面交易,大部分走的是地下通道,它规避了正规金融系统的管制,如果不能引导民间借贷走入“阳光下”的路径,那么监管无从谈起。我们需要在现有的金融系统中开辟出一个适合于民间借贷发展的空间,使得隐性的借贷行为显性化。一个稳定、安全的外部环境可以降低民间借贷的市场风险,使供给曲线发生移动,从而自发地降低市场利率水平。
1.加强民间借贷主体双方法律保护力度
针对民间借贷引起的社会性问题,2011年11月11日央行强调对民间借贷应区分对待、分类管理:一是对合理、合法的民间借贷予以保护;二是对投资咨询公司、担保公司等机构的借贷活动,各地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要依法加强监督和引导;三是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非法集资、高利转贷、金融传销、洗钱、暴力催收导致的人身伤害等违法犯罪行为,公安、司法机关应严厉打击[2]。
给予民间借贷足够的法律地位,加强立法工作,同时结合民间借贷独特的风险收益特征和市场行情,从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此外,立法的目的是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我们更应该进行普法工作,在根源上使民间借贷风险和收益维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内。
2.鼓励发展民间小额借贷公司和乡镇社区银行
小额借贷公司的发展可以为民间借贷资本流量进行很大程度的缓冲,通过对借贷公司的信息监管和日常经营管理,可以间接掌握民间资本流动。民间借贷公司是在分流贷款者风险的基础上赚取佣金,因此,借贷公司会收取相对较高的费用对冲其承担的风险。从贷款者角度分析,此时一部分利息将作为中介费交给借贷公司,另一部分利息收入以个人所得税的形式上交国家,即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原始收益率,这必然会限制民众通过借贷公司出借资金的积极性。因此,政策应该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借贷公司优惠,从而使转嫁给资金供给方的压力相对减小,才有可能把民众资金纳入我们构建的资金流动通道。
3.规范民间借贷监管路径[3]
我国金融市场起步较晚,对金融市场的管制在逐步完善当中。目前,我国民间借贷市场的监控缺乏逻辑和行之有效的路径,没有明确对民间借贷进行正式监管的机构和司法程序,对民间借贷监管层次的定位也模糊不清。此外,市场不具备有效的自律体系,信用违约行为屡屡发生。要规范民间借贷监管,必须构建一个有效的监管框架,明确监管主体,设计出合理的监管层次,改变当前混乱的监管秩序,建立科学的监测体系,跟踪民间资本变化,使民间资本在有序的框架内发挥作用。
(二)完善金融市场建设
民间借贷市场与正规的金融系统处于一种替代关系,民间借贷市场的高速发展,很大一部分原因归咎于我国金融市场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一方面中小企业难以从金融市场上筹取资金,另一方面我国金融市场缺乏使民众财富增值的持久能力,从而导致资金外流。银行系统的存款利率已经严重滞后于通货膨胀率,甚至出现了负利率的现象。对于股市而言情况更糟,我国股市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缺陷,股票市场的资源被各种人为和非人为因素操纵,股票市场和实体经济背离,民众对股市丧失信心,股市参与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例如“政策市”、“企业圈钱”、“机构坐庄”等造成了我国股市的混乱局面。
一个完善的金融系统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机会,降低对民间借贷的需求,使得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从而在总量上降低民间借贷规模,降低民间借贷利率水平,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安全、稳定性。
(三)规范中小企业经营及财务管理
中小企业为什么难以取得银行贷款?其原因在于银行的信用配给。银行的信用配给是为了控制不良贷款风险。换句话说,即使中小企业愿意以更高的利率申请借款,银行也不会考虑发放这部分贷款。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不如大型企业稳定,且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混乱,提供财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非常难以确定。而大型企业在经营稳健程度、财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监管严格程度上等级更高。因此,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惜贷就显得无可厚非了。针对中小企业来说,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是限制其取得贷款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企业账目混乱,使得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得不到保障,银行很难决定贷款给这些公司。这方面必须从法律和行政的角度给予重点“照顾”,严格进行监管。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同时提高执法透明度,接受民众、舆论监督,唯有如此,才有可能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从而可以从银行取得贷款,减少对民间借贷的依赖,使需求曲线左移[4]。
(四)建立健全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以及借贷市场保险系统
金融机构之间存在信息壁垒,信息不流通,民众难以得知企业的信用情况。为此,我们可以通过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对借贷企业进行信用评价,评价结果需要公开接受民众监督,切实保证其评价的合理性、真实性。此外,在可信的信用评价基础上,引入借贷保险系统,在借贷市场崩盘时,不至于使实体经济和民众承受过大的损失。即把民间借贷纳入专业化、程序化、公开化管理框架,资金的安全程度得到提升,市场的收益水平必然随之降低,从而有效发挥民间借贷市场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持续、稳定的动力作用,为民间借贷市场注入一缕新的阳光。
[1]张金梅.从民间借贷看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效应[J].甘肃金融,2012(1):13 -16.
[2]潘庸鲁,周荃.民间借贷、高利贷与非法发放贷款疑难问题探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1):92-96.
[3]何平.小额贷款公司经营风险的法律控制分析[J].求索,2010(6):138-140.
[4]张振家,王小军.辽宁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成因与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12(9):20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