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探讨

2013-09-20杨玲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18期
关键词:喹诺酮指征类药物

杨玲玲

目前在临床上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十分广泛,其主要优势在于: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能够对革兰阴性杆菌以及多耐药菌株产生较强的杀伤作用,耐药发生率低,体内分布较广,组织浓度高。然而近几年抗生素滥用现象比较严重,使得人们对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引起了注意[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本院收治的接受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展开了回顾性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河南省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临床患者,抽取其中的986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有男526例,女460例,年龄3~86岁,平均(38.5±13.2)岁。原发疾病为:呼吸道感染者338例,泌尿生殖系统感染268例,妇科感染145例,消化系统感染107例,术后感染预防者73例,皮肤组织感染5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1.2 方法 将以上统计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针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喹诺酮类药物使用率、使用剂型、使用种类、不和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展开回顾性分析。

2 结果

2.1 喹诺酮类药物应用频率 经统计得知,本组986例患者中,有454例患者应用喹诺酮类药物,使用率为46.04%,其中左氧氟沙星的应用率最高,占39.43%;用药剂型主要为注射剂。详见表1。

表1 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统计

2.2 联合用药与应用不合理情况 经统计得知,454例应用喹诺酮类药物患者中,联合用药者413例,占90.97%,二联用药者297例(71.91%),三联或以上用药者116例(28.09%)。仅41例(9.03%)患者选择单药应用治疗。454例患者中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者40例,不合理用药率8.81%。其中用药剂量和用药次数不合理者13例(32.50%),联合用药不合理者12例(30.00%),用药疗程过长者9例(22.50%),适应证不确定者4例(10.00%),预防性无指征用药者2例(5.00%)。

2.3 不良反应 本组454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者23例,占5.07%。不良反应累及器官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皮肤及附件等,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皮疹、静脉炎、瘙痒等。

3 讨论

喹诺酮类药物属于全合成的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杀菌能力强以及耐药性低等特点,其能够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衣原体、支原体以及厌氧菌等产生良好杀菌效果,在患者体内广泛分布,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各类消化道、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以及骨关节等部位感染。本次统计结果发现,本组应用抗菌药治疗患者中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率高达46.04%,其中左氧氟沙星的应用率最高,占39.43%。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接近[2]。

近几年的临床研究结果发现,尽管喹诺酮类药物具有相对稳定的抗菌作用,然而依旧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一般以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不良反应为主,患者的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等。本组454例喹诺酮类药物应用者中有23例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因此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应对喹诺酮类药物的用药指征予以掌握,并在用药后对患者展开密切观察。研究表明,对于孕妇或者是哺乳期妇女、未成年患者应慎用,因其能够对人体内钙磷的正常代谢产生影响,从而导致未成年人软骨病的发生。对于高龄患者、存在肾功能不全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也应考虑慎用,因其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肾功能以及心脏功能损害。在应用注射剂类药物时应对滴速予以严格控制,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临床上对于抗菌药物的应用应以药敏试验结果、药物耐受性以及抗菌谱等为依据对药物种类进行选择,并且应避免长期连续用药。在应用药物进行治疗时,在血药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方可达到治疗效果,若是剂量过大或过小均会对对杀菌效果产生影响,无法获得理想疗效,甚至引发不良反应,因此应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用药次数与时间[3]。

综上所述,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广泛,使用率高,然值得注意的是,若是没有合理使用依旧会诱发诸多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在今后的额临床用药过程中,应对患者的临床指征予以明确,积极展开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依据监测结果对抗菌药物的种类进行合理选择,并尽量应用低毒、抗菌能力强、抗菌谱广的药物,另外应严格掌握联合用药指征,对药物的抗菌活性、药物动力学特点以及不良反应等予以考虑。用药过程中严格按照药典和说明书进行,严格控制用药剂量、次数和疗程。以减少用药不合理现象的出现,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用药安全性。

[1] 张婧,杜慧雪,王金华,等.2008-2010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抗菌药物应用分析.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13):1091-1093.

[2] 赵梦媛,孙坤.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与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新医学导刊,2009,11(04):24-25.

[3] 陈才铭,颜灵志.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合理应用.医药导报,2010,13(05):119-120.

猜你喜欢

喹诺酮指征类药物
新型铁碳微电解材料去除喹诺酮类抗生素研究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肩关节结核诊断进展与关节镜治疗指征
卷柏素对唑类药物体外抗念株菌的增效作用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指征的多因素分析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晚期胃癌切除治疗的手术指征和效果分析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
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