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腑化瘀法对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及炎症指标的影响
2013-09-20于坤
于坤
各类肝硬化患者均存在程度不同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和肠道菌丛失调(ETM)。现阶段,活菌制剂抑制内毒素产生,控制肠道G-菌生长,调节肠道菌丛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ETM治疗方法,然而,其临床治疗的有效性有限。本次临床研究对通腑化瘀法对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和炎症指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200例肝硬化患者为观察对象,男120例,女80例,年龄20~64岁,平均年龄(43.5±11.3)岁,病程5~20年,平均病程(13.4±3.2)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2000年制定的肝硬化临床诊断标准,血浆内毒素>10 μg/ml,且存在程度不同的器官衰竭、肝性脑病、肝癌、反复感染和上消化道出血症状。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0例,且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保肝降酶退黄常规治疗,即静脉滴注150 mg甘利欣,1次/d,静脉滴注1.2 g还原性谷胱甘肽,1次/d。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2粒培菲康胶囊进行治疗,3次/d,保证每天大便2~3次,连续治疗30 d。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通腑化瘀法进行治疗,15 g穿心莲,15 g丹参,10 g大黄,用水煎煮,1剂/d,分三次服用。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于临床治疗前后接受IL-2、TNF-α和血浆内毒素定量检测,其中,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IL-2和TNF-α检测,使用偶氮显色法进行血浆内毒素定量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使用χ2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若P<0.05,则表示数据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前IL-2、TNF-α和血浆内毒素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临床治疗,两组患者上述各项临床指标均发生了明显改变,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血浆内毒素和炎症指标对比分析(±s)
表1 两组患者血浆内毒素和炎症指标对比分析(±s)
组别 时间 IL-2(μg/ml) TNF-α(μg/ml) 血浆内毒素(pg/ml)实验组 治疗前0.57±0.13 31.87±3.31 15.76±1.33(n=100) 治疗后 1.43±0.13 18.55±1.21 7.26±1.23对照组 治疗前 0.52±0.12 30.58±2.32 15.15±1.34(n=100) 治疗后1.44±0.13 18.05±1.31 7.17±1.24
3 讨论
中医学理论认为肠是六脏之一,六脏以降为顺、以通为用。受到疾病的影响,肠道的蠕动能力会受到损害,滋生湿热,同时,血脉不通,肠道水肿淤血,淤血和湿热内结于肠道,导致邪毒内陷、腑气不通。近年来,部分活血化瘀、通腑泻下的中医药应用效果证实,该药物具有较为理想的抗内毒素作用,逐瘀有助于缓解肠道水肿淤血症状,通腑不仅能够促进肠道的蠕动,而且有助于提高毒素的排泄速度。本次临床研究使用通腑逐瘀法治疗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该药方中的大黄具有较为满意的活血祛瘀、荡涤胃肠积滞及泻下通便作用,其有效成分为蒽甙,其药物效果主要作用于大肠部位,有助于润肠通便,促进肠道蠕动[1]。同时,大黄能够明显抑制多种革兰氏阴性菌,且有助于抑制内毒素吸收,降低肠黏膜的通透程度,对肠黏膜屏障起到保护作用,缓解肠壁水肿症状,降低内毒素导致的胃肠道微血管通透性。丹参有助于降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患者的TNF-α水平,这一结果证实,丹参具有较为理想的抗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效果。穿心莲的主要成分为穿心莲内酯,具有较为明显的燥湿消肿、清热解毒作用,能够显著抑制革兰氏阴性杆菌,且有助于人体内白细胞对细菌吞噬作用的提高[2]。
内毒素血症不仅会导致患者肝脏损伤病情进一步加重,而且会导致患者出现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等各种并发症,并会在肝硬化和肝纤维化病情逐渐加重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内毒素血症的治疗是减轻或延缓肝硬化病情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肝硬化患者发生内毒素血症的主要原因为肠道因素,通常发生于肠道水肿瘀血基础上,进而导致肠黏膜屏障受损,肠蠕动功能障碍,细菌异常增殖,以及肠道菌丛紊乱,最终造成内毒素摄取和生成量增加、肠道细菌易位,这也是肝硬化患者发生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主要原因。内毒素产生后,经过一系列的细胞因子诱导,并诱发级联反应,会导致患者发生间接或直接的肝脏损伤[3]。
结果表明,通腑逐瘀法应用于肝硬化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能够提高患者的IL-2水平,降低TNF-α和肠源性内毒素,提高患者肠内毒素的排泄速度,促进肠蠕动,降低肠道细菌易位的发生率,缓解肠道缺氧、水肿和淤血症状,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1] 蔡一匡.口服大黄对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浆血毒素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医学临床研究,2007,24(4):674-675.
[2] 李平.口服米雅BM片对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海峡药学,2012,24(3):134-135.
[3] 张友祥.通腑逐瘀法对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及TNF-α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8):747-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