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肥打造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

2013-09-20专题策划秦继平郑家余王毓江执行汪名旵丁忠国

决策 2013年5期
关键词:巢湖合肥市合肥

■专题策划:杨 伟 秦继平 郑家余 王毓江 执行:汪名旵 丁忠国

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党的“十八大”报告专门辟出一个章节,论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未来勾画出一个天蓝、地绿、水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丽中国”。

2011年11月,安徽省正式对外发布《生态强省建设实施纲要》,首次提出打造“生态竞争力”,计划实施包括淮河、巢湖、新安江等在内的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等“十大工程”建设,用10年时间实现全省生态竞争力比2010年翻一番。

在此多重背景之下,2012年11月3日上午,合肥市总投资502亿元的113个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一期项目集中开工。项目数量之多、投资金额之巨、涉及范围之广在巢湖生态治理史上均为首次。合肥市强力推进的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正成为安徽省打造生态强省的一个重要支点,并力争上升为国家战略。

新规划绘就新蓝图

2011年行政区划调整后,独拥八百里巢湖,让合肥显得“独一无二”。

怎样才能治好巢湖水质,用好水资源,做好湖文章?新合肥的城市定位和发展空间,又在哪里?

合肥面向全球征集良策,邀请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体、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合肥规划设计研究院、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英国H&D设计服务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规划院所,帮忙绘制合肥新蓝本。

最终,《合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及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与旅游发展规划》尘埃落地,“以建设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为目标,以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为核心,坚持‘生态优先、中心提升、组团拓展、区域协同、特色彰显’的思路,统筹空间资源配置利用,构筑‘1331’市域空间发展新格局,以前瞻性规划引领城市建设和发展”,合肥市新的发展格局纳入新版“十二五”规划之中。

在“1331”空间发展新格局中,“1”即优化提升主城区;“3”即特色发展巢湖、庐江、长丰等三个副城区;“3”即着力培育新桥临空产业基地、庐南重化工基地、巢北产业基地等三个产业增长点;而最后一个“1”,指的就是创新建设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不久的将来,一个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必将在合肥悄然成型。

“巢湖是中华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合肥的独特资源、靓丽名片”,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在阐述建设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战略意义时指出:“建设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是我们贯彻国家治理‘三河三湖’战略的自觉行动,是为全国大型湖泊治理探索一条新路,是打造‘生态强省’在江淮之间的重要支点,是推进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的先决条件。”

新项目开启新征程

大湖金秋焕光彩,名城盛世启新篇。2012年11月3日上午,合肥滨湖新区派河大桥施工现场机械林立、彩旗招展,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项目集中开工典礼在这里隆重举行。以此为标志,合肥市建设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的“集结号”也正式吹响。

短短3个月时间,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一期项目从项目摸排梳理,到贷款申请、信贷发放,再到项目开工,“合肥速度”体现得淋漓尽致。

据悉,此次集中开工建设的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项目共计113个,总投资502亿元,其中包括对环巢湖部分河道进行水利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的水利项目34个,总投资142.6亿元;涉及污水处理、湿地保护的环境治理项目19个,总投资27亿元;绿化造林项目3个,总投资51.7亿元;项目还涉及交通、农业结构调整、土地整治等多个方面。这是安徽省历史上对巢湖规模最大、投入最高的一次生态治理行动。

生态修复:划定三层“保护圈”。巢湖近水沿岸未来以“静”为美。特别是近水岸,除了必要保护设施以外,拒绝一切基础设施和对生态环境有害的生产活动。

在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项目开工典礼上,记者了解到,根据生态适宜性和生态敏感性,从近水沿岸向外依次划分三层保护圈:生态控制区、生态保育区、生态协调区。

三层的“保护系数”各有不同。其中,最贴近巢湖水的内层生态控制区,是环巢湖地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污染物截留消纳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地区,禁止一切开发建设,并着手修复沿岸湿地。

中层的生态保育区,是一条过渡地带,被贴上了“限制开发”的标签。未来,这一带将以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为主,建立环巢湖地区的生态缓冲带,可以适当发展生态旅游和观光旅游产业。

外围的生态协调区,是环巢湖地区环境容量较高、生态价值相对较低、优质农业分布较少、洪涝风险较少、地质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段,可以进行适度开发建设。不过即便如此,这一块未来不宜作为大规模城镇化建设的空间,且在开发建设中需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减轻对巢湖的污染压力。

旅游交通:新建154公里环湖大道,64.4公里环巢湖大堤。一条154公里长的环巢湖旅游大道,绕着巢湖畔兜了个圈。无论是骑行、自驾游,想将巢湖沿岸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这条旅游大道都是不二的选择。目前,环巢湖旅游大道最靠近合肥城区的北段63.4公里已经建成通车。

随着此次项目集中开工,从巢湖西岸三河镇附近起始,至巢湖南端槐林镇附近的64.4公里也将同时开修。“这64.4公里,一共包括肥西段、庐江段、巢湖段、长临河至中庙段、滨湖新区环湖北路五段道路。”合肥市交通局相关人士介绍,这一段的环巢湖旅游大道还垫高了一些,承担了巢湖水利安全增加屏障的作用,因此也被称作“环巢湖大堤”。

值得一提的是,即将开工建设的派河大桥、杭埠河大桥、白石天河大桥、兆河大桥四座景观大桥,就分布在这段64.4公里的环巢湖大堤上,为沿途更增添了一道风景。

水环境治理:142.6亿水利项目为巢湖“减负”。打造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如何治理巢湖水是其中最重要的议题之一。在这一次集中开工的502亿元总投资项目当中,仅水利项目就分为环巢湖防洪治理、重点河流治理、中小河流治理、水利兴修、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灌区配套、水质改善、排涝泵站、农村饮水安全9类34个,总投资142.6亿元。

“水环境治理,并不仅仅是就800平方公里巢湖本身,与巢湖相连通的大小河流、流入巢湖的污水,都在治理范围内。”合肥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巢湖水治理分为连通、净化、减负、复苏四部分。

所谓“连通”,即启动引江济巢,通过扩大巢湖与长江的水体交换,增强巢湖水体自净能力,使巢湖水质和湖泊富营养化状况稳步改善。“净化”、“减负”,分别是对巢湖水以及入湖河流进行底泥清淤、污泥处置、污水处理、污染控制。市发改委相关人士介绍,包括南淝河、派河、十五里河在内的13条入湖河流此次将一并治理,净化巢湖水源。

此外,还将通过一系列环湖整治,让巢湖生态系统“复苏”。包括,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环湖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建设一批生态湿地,逐步恢复湖区湖岸生态系统,提高巢湖水体自净能力;加强巢湖沿岸及其支流沿线湿地恢复、维护和保育,提高水源涵养能力;环湖矿山开采整顿。

新誓言激发新行动

巢湖试验段湿地效果图

“不让一滴污水流进巢湖”。这是合肥市在近些年来的大建设当中所发出的铮铮誓言!

作为全国惟一的拥有五大淡水湖之一的省会城市,为保护好母亲湖巢湖,合肥市近年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手笔、大投入,在城区开展一场前所未有的治污运动:污水处理厂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大型工业企业从强制治污到主动治污或搬出市区;从单一的治理污水到立体治污、防污……合肥时刻践行着“不让一滴污水流进巢湖”的誓言。

截至2012年底,合肥市共建成污水处理厂19座,总规模123.5万吨/日,污水管网2635公里。坚持“治湖先治河、治河先截污”方针,加快河湖综合整治,减轻入湖污染负荷。沿南淝河、十五里河和二十埠河等河流截污,建立南淝河生态补水机制。积极实施王小郢、朱砖井等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中水回用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十五里河二期、陶冲等一批骨干污水处理厂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末实现建制镇及沿湖乡镇污水处理厂“全覆盖”。启动南淝河市区段17.3公里河道清淤工程,将开挖建设城市初期雨水调蓄塘(池)。滨湖新区运用STCC污水处理及深度净化技术处理生活污水,使水质达到Ⅳ标准。建成包河公园水体除磷控藻工程。全面落实“河长制”,对16条主要入湖河流和3个水源保护区实行“河长制”,各县(市)区委、开发区管委会“一把手”为“河长”,完善河流巡查机制,对辖区内的河流出现污染,就要启动问责,整改不力的“河长”可能被约谈、通报。建成巢湖蓝藻应急打捞和处置工程。强化工业污染防治,工业废水占全市污水排放总量下降12%。2012年3月《合肥市水环境保护条例》颁布施行,在合肥日报等媒体公布225家重点排污企业名单。编制《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保护区综合规划》,启动董铺和大房郢水库保护区土地整治项目。完成董铺、大房郢水库水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正在实施对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等入湖主要河流建设河流水质监测预警系统,建立河流治理设施管护体系。

经过努力,目前巢湖总体水质由劣Ⅴ类转为Ⅴ类,富营养化程度由中度转为轻度。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董铺水库及大房郢水库水质达标率100%。

治理农业面源污染行动也紧锣密鼓地展开。合肥市提前规划,加快环巢湖现代生态农业建设和发展,以保证巢湖治理的延续性和长久性。作为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的配套工程,合肥提出,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把环巢湖沿岸打造成全国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农民收入快速提升区、农村改革试验区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据了解,合肥市相关部门组织编制了《合肥市环巢湖生态农业建设和发展“十二五”规划》,围绕“保护湖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三大目标,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整体推进、统筹协调、产业优化、功能提升”六大原则,强化农业“生态、生产、生活、生物”“四生”定位,实施“生态保障、基础先行、科技支撑、产业化提升、创新推动”五大战略,发挥现代生态农业“生态平衡、保障供应、观光休闲、文化科普、美化城乡、产业带动”六大功能,构建以“高效低碳、绿色生态、生物科技、文化休闲”为主要标志的现代生态农业体系,充分展现环巢湖“稻海麦浪、碧波鱼跃、水清岸绿、蔬果飘香”的江淮鱼米之乡农业特色,形成“一带三区五大板块”生态农业发展新格局。2012年,合肥市共实施了两批234个环巢湖生态农业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达56.6亿元。这一系列生态农业建设项目的实施,有效推动了环巢湖生态农业建设,并已取得明显成效。

新思路探索新模式

大型淡水湖泊治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巢湖作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其流域的综合治理工作一直以来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1994年,国家把淮河、海河、辽河和太湖、巢湖、滇池治理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发布了“三江三河”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去年年初国家出台的《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以及去年8月国务院出台的《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均对巢湖的治理提出了明确的规划和要求。可以说,巢湖的治理不仅关系地方的发展,更是国家关注的焦点之一。

对此,合肥市决策层有着明晰的判断。“未来合肥的建设与发展要紧紧围绕这个湖,湖污则城黯,湖清则城美”,吴存荣认为:“治理好、保护好、利用好巢湖,使之成为景色秀美的生态之湖、传承历史的人文之湖、走向世界的融合之湖,这是合肥成为名城的最重要基础和最大魅力所在。”

据合肥市长张庆军介绍,合肥生态优化战略的基本思路是,以“亦蓝亦绿、宜业宜居”为主线,以“大湖名城”为主题,坚持“以湖为中、以城为体、以生态为纲、以人为本”,建设湖泊与城市和谐、经济与生态和谐、人居与环境和谐的生态城市、森林城市、低碳城市。重点围绕蓝色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几大战略来具体推进。蓝色发展战略的目标,是建设“碧水”、“蓝天”相映衬的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重点是提升巢湖水质,争取未来五年巢湖水质提高一个等级,打造以湖为主、水系开放空间为纽带的山水城一体的独特生态环境。实施蓝色发展战略,是以巢湖的保护、治理、开发为重点,构建巢湖生态的保护与修复系统。巢湖治理开发不仅在湖内,而且更在湖外,要在巢湖流域内和入湖河流沿岸大力建设生态型产业体系与绿色城镇体系。绿色发展战略的目标,是建设新型森林城市。从湖区生态修复、老城区绿带建设、新城区生态网络构建和市域生态框架构筑等四个方面,重构市域大生态格局。争取五年内,城市绿化率由45%提高到60%,森林覆盖率由15.8%提高到30%。近期,着重建设“湿地公园”、“生态廓道”、“绿色网络”、“生态新城”等四大绿色工程。低碳发展战略的目标,是建设“低碳化、生态化、品质化”的全域生态文明社会,将生态文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引领时代的新风尚。实施低碳发展战略要突出三大任务:一是发展低碳产业,加快构建生态效益型产业体系;二是推进城乡生态一体化,加强美好乡村建设,实行城乡生态规划与建设一体化;三是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加快发展绿色交通,鼓励环保居住出行,提倡健康的低碳化消费方式。

建设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正是合肥对巢湖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和生态优化的一个主要着力点。吴存荣强调,合肥建设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既是合肥立足新起点、担负新使命的大行动,是实现合肥科学发展、跨越赶超的大机遇,是事关合肥长远发展的大战略,是惠及全市人民及子孙后代的大工程,同时也是为全国大型湖泊治理探索一条新路。

目前,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作为打造“大湖名城”的顶层设计,巢湖生态治理以及全市旅游发展、景观风貌、综合防灾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正在进行。这也意味着,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将成为生态安徽建设里程碑工程,为治理开发大型湖泊积累新经验、探索新路径。

据介绍,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将统筹生态保护,充分利用环巢湖湖光山色、温泉、湿地、人文等资源,加快环巢湖旅游业发展。同时,按照“三圈一带”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努力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以沿湖重点乡镇为重点,打造“一湖十镇九区”,加快发展一批体现乡村特色、田园风格的生态新市镇。

随着一期项目的全面开工,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二期项目也正在紧张的部署和推进当中。

据合肥市发改委总师拱艳介绍,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二期项目主要还是围绕环巢湖流域的生态保护修复来进行,确定了“四加一”的建设内容:一是现有的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二是环巢湖所有乡镇兴建污水处理厂,凡列入《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2-2015年)》的项目,2013年必须全部开工建设;三是配套建设污水管网,管网建设要与城市发展规划相衔接;四是湿地等环境建设,在污水处理厂出水口、河流入湖口和中下游恢复或建设湿地,形成有效的生态系统;同时,加强环境监测信息系统建设。通过一期、二期项目的推进,确保从2013年开始见成效,确保所有断面水质达标。

随着大量项目的陆续开工,资金的来源也成为关注的焦点。合肥市创新投融资模式,确定以巢湖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作为贷款主体,积极争取与国家开发银行的合作。“从今年到2015年,巢湖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将获得国家开发银行200亿元以上的资金支持。这也是国家开发银行期限最短、额度最大的一笔贷款。”拱艳介绍说。

“随着相关项目的陆续开工,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已经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来之不易,我们要继续坚持除弊与兴利并举、保护与治理并重,突出规划引领、河流治理、‘引江济巢’、环湖整治、河水截流等”,张庆军表示:“我们要通过几年的投入建设,做一件真正‘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情。”■

猜你喜欢

巢湖合肥市合肥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合肥市朝霞小学
巢湖颂歌
合肥:打造『中国IC之都』
春季和夏季巢湖浮游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动态分析
生态合肥
巢湖玉卮意蕴长
华能巢湖电厂脱硝系统的改造
合肥市出城口道路设计招标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