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管理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3-09-19曾新勇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显性隐性教学模式

曾新勇

(常州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0 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从工业经济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知识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为企业节约大量的成本,创造更多的利润,同时,也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现在知识管理已不再局限于企业的应用,而是扩展到了教育、政府、社区,以及社会各个领域。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已成为人们自主学习各类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网络资源大多属于显性知识(例如:已经制作好的课件、教案、相关素材等),很难获取到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往往是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逐步展现出来的,它既有教师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经验的体现,也有学生学习过程中思想变化的体现。将知识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引入到教学中,不仅能有效地传递显性知识,更能使师生分享隐性知识。

1 知识管理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所谓知识管理是指以增强组织竞争能力为目标的生产、加工、传播和利用知识(资源)的过程。其基本特征就是:知识管理能够使知识被最大限度地利用,并在此过程中得到增值。知识管理在不同领域中,其内涵和基本特征有所区别。

知识管理在教学中主要表现为相关群体或个体对知识的获取、共享、创新过程。知识管理型教学模式和传统资源管理型教学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对隐性知识的处理上。所谓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是指教学过程中相关群体或个体在解决问题时,产生的尚未以具象的形式表达出来的经验型知识。而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则是指用文字、图表、视听媒体等形式表现,能够方便地被学习的知识。深入认识隐性知识,做好隐性知识的管理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传统资源管理型教学模式着重于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即显性知识,忽略了教师和学生在知识传递和获取过程中隐性知识的转化。而知识管理型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有效管理,并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促进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从而使教与学的双方在传递、获取、共享知识的前提下,不断进行知识的积累、创新和发展。

知识管理在教学中表现出以下基本特征:

1)教学中的知识管理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过程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所要传递的知识是多元化的,因而在知识管理过程中,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知识管理策略。

2)教学中知识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

教师在网络上发布的是自己的备课教案和课本知识,但在教学过程中,管理的不仅是教案、课本等显性知识,还要管理课堂互动中产生的大量隐性知识。而让这些隐性知识逐渐转化为显性知识就是教学中知识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当教与学双方的隐性知识都转化为显性知识后,学生可以学到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教师的经验),教师可以及时纠正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偏差,或者得到新的灵感和启发,从而在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过程中,使知识得以共享和创新。

3)教学中的知识管理是在知识共享和积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过程

学习知识的目的不仅是要掌握知识,而且要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完成知识的创新。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各种不同的知识管理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在互动过程中把自己大脑中的隐性知识逐步转化为显性知识。当大量个体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后,知识就在群体中达到了共享和积累。在这种共享和积累的基础上,知识在群体中必将获得创新。

2 知识管理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知识管理在教学中的应用依赖于信息技术的支持。现在,许多学校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局域网系统,这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为知识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校园网这个平台,再借助一些相关软件,方便地构建自己的教学环节,例如:课堂讨论、课堂答疑、课堂测试等等。其根本目的就是在课堂相互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将学生和教师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从知识管理的层面上来组织教学环节。

例如,就“电子商务概论”这门课程,利用知识管理的模式组织教学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图1所示,就“电子商务概念”这一知识点,将学生分成A组、B组、C组、D组等若干组,然后组织各组学生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形成相应的观点,并实时地记录下来。

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毫无保留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不论对、错),这就是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当这一过程完成后,教师就可以根据记录下来的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还可以获得一些新的体会。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向知识创新的层面上发展。如图2所示就是本次讨论的一个总结。

从图2中不难看出,最后的总结已经超越了对“电子商务概念”的讨论范畴,从知识管理的层面上来看,这就是知识的创新过程。

图1 讨论过程

图2 归纳总结

如图3所示,对其他的知识点也可以利用同样的方式进行教学。

最后,将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过程与知识创新过程结合起来,就构成了如图4所示的“动态思维导图”。

由图4中不难看出,“教学讨论区”用来记录学生的思想动态,将学生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然后,将这些显性知识分类汇总,并对它们进行细致地分析,最后形成新的较为合理的知识体系,并在“讨论总结区”反映出来,这一过程就是知识管理中知识创新的过程。

图3 教学设计

知识管理的模式在“电子商务概论”这门课程中的应用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由原来的单纯传递信息,变为引导和挖掘学生的隐性知识,再辅以课本知识和其他参考知识,最终将这些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同时有效地记录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思想的变化情况,最后再引导学生完成了知识创新的过程。

图4 动态思维导图

3 知识管理在教学改革应用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知识管理为教学创新带来了机遇与希望,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1)知识管理的意识不强

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方主体(教师、学生、教育管理部门等),对知识管理的概念、内涵及应用比较模糊,因此,对知识管理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推广意识不强,从而制约了知识管理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推广。

2)知识管理策略的应用不全面

目前,知识管理在教学中的应用只注重学生层面上的应用,而忽略了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育管理部门都有各自不同的分工和责任,不可分割开来看,针对不同的个体,知识管理的策略也不同。

3)知识管理的应用环境不完善

许多学校投资建成了校园网,然而在规划建设过程中缺少对网络教学的整体规划,与网络教学相关的软件支撑平台不能满足知识管理模式下的教学要求,致使网络教学停留在低层次的应用水平。

4)基于知识管理的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将不能适用知识管理模式下的教学过程,而基于知识管理的教学评价体系还不完善。因此,必须尽快建立一套基于知识管理的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4 知识管理在教学改革中应用推广的对策

知识管理在教学中的应用,给教育管理部门、教师以及学生都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它不仅需要人们在主观上要有较深刻的认识,同时还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客观氛围。

首先,教师和学生都要更新传统的“教与学”的观念,双方都必须充分认识到各自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的教不再是过去“填鸭式”的教,教师也不再占据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他需要将自身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共享给学生,不能压制学生的自主思维模式,而是要引导学生知识创新的思维模式。学生的学在教学过程中应占主导地位,学生不再是记忆知识的“机器”,而是要在知识积累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知识的创新。

其次,要注重知识管理策略的应用。有学者认为,知识管理的对象是学生。这是不全面的,知识管理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仅针对学生,它包含了整个教学过程,从教育管理部门、教师,到学生,对于每一个不同的环节,都应该应用不同的知识管理策略,不可一概而论。

第三,要为知识管理在教学中的应用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知识管理在教学中的应用,除了教师和学生的主观因素外,还需要有较好的外部环境,如,教育管理部门的支持、校园局域网、资源库、相应的教学软件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知识管理在教学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第四,建立一套合理的评价体系。知识管理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如何、方法是否得当、应当如何改进等等,都需要一套合理的评价体系,这样才能为知识管理在教学中更好地应用提供准确的信息,起到指导作用,并促进知识管理在教学中应用的不断完善。

建立在知识管理层面上的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原来信息单向传递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的讲授变为辅助,而学生的学习变为主导。同时,教师也能从这个过程中重新学习到很多新的知识,教与学真正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教中有学,学中有教。这种模式将教学过程划分成了两个方面:一方面,充分发掘学生和教师的隐性知识,并将其转化为显性知识;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是利用这些显性知识,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过程,即知识创新过程。

知识管理在教学中的应用为教与学找到了一个新的交叉点,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

[1]Roy Lubit.Tacit Knowledge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The Keys to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J].Organizational Dynamics,2001,29(3):164 - 179.

[2]王方华.知识管理论[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9:220.

[3]周福盛,王嘉毅.论教师个体知识观及其对教师知识管理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05(11):33-37.

猜你喜欢

显性隐性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