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群式“走出去”企业风险形成及预警研究

2013-09-19蒋惠凤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走出去集群评价

蒋惠凤

(常州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出现了大量产业链相关的中小企业集聚在一起的“群落”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产业集群”。国外也存在许多发展良好的中小企业以地域集群的形式存在,比如好莱坞的娱乐业、华尔街的金融业、硅谷的IT业、德国南部的汽车制造业等,都是企业集群的典型代表。随着市场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及其他促进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向海外拓展业务,“走出去”也是产业集群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风险是由于内外部环境变化或事前未能预料因素影响而导致的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经营主体目标偏离的可能性。在国际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小企业面临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境外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织,对外投资合作经营性风险和非经营性风险都在增加,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尚待提高,境外投资比国内投资面临的不确定性更广泛,风险更大,因此有必要从企业集群的视角来充分预计、辨识集群企业的风险,探讨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和发展中的投资风险。

1 集群式“走出去”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机理分析与风险辨识

1.1 集群式“走出去”对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作用机理分析

1)集群式“走出去”的相关概念

“集群”一词来源于英文“cluster”,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正式提出“集群”的概念,认为集群是以某个或几个相关产业为核心,以价值链为基础的地方生产系统,包括最终产品或服务企业、专业元件、零部件、机器设备、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以及其相关产业的企业。由于对企业集群考察的角度不同,学者们对企业集群的定义也有所区别,但仍然有一些共同之处。一是地理靠近,企业集群在地理位置上高度集中,具有某一领域的竞争优势和良好声誉,并且集群内部激烈竞争与精诚合作共存。二是产业关联,中小企业集群是以企业间和产业间的相互关联为特征的,普遍强调社会关系网络的作用。

集群式“走出去”,在本文中主要指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是指在政府主动引导下,通过资金补贴、进出口银行政策性长期低息贷款的方式支持相关联的产业或者一条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鼓励这些企业在海外建立经贸合作区,以避免企业单打独斗,恶性竞争,形成规范的产业环境来吸引国内企业集体海外投资的一种投资方式。表现为多个业务范围相同或相关联的企业组成的一个整体在一个区域内的结合,是上下游产业的企业链条上的组合,座落在某一个国家的某一个地方。

2)集群式“走出去”的主要模式

集群式的发展模式是中国民营企业首先在海外实施的。1998年在巴西独资创办的浙江中华商城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个境外商城,刚开始主要是建一些大卖场吸引中国企业一起到东道国推销中国产品,后来发展成出口加工区。中国很多企业实施了此类集群式“走出去”方式。对企业集群式“走出去”模式按照功能不同可划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营销网络型集群式“走出去”,具体表现形式为境外商城、境外品牌贸易(展示)中心等;第二类是生产加工型集群式“走出去”,主要形式为境外工业园(经贸合作区)。

3)集群式“走出去”对竞争力提升的机理分析

企业集群是一种介于层级和纯市场组织之间的中间性产业结构,与单个的中小企业相比,可以有效地克服内部组织和市场失灵。

第一,政策支持帮助企业扫除“走出去”的部分障碍。“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投资的发展战略,国家政策支持企业,包括中小企业“走出去”。在建立境外商城或境外经贸合作区时,中国有关政府部门会与东道国政府进行谈判或协商,尽可能给予更多的优惠条件和政策,降低企业的投资成本和面临的政治风险。

第二,企业集群能降低贷款成本,提升信贷能力。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中集群内众多企业围绕某一产品系列发展,产业特性明确,上下游的产业链是完整的,集群内企业属于同一行业,行业协会、地方政府的产业规划能给银行提供更多、更完备的信息,从融资角度一方面降低了银行从事信贷业务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银行对企业比较熟悉,只要产业是安全的,产业集群风险就比较小,因此银行会更放心。

第三,集群这种方式能高效率地聚拢各类专业化资源,包括物资、技术、人力资源和各种配套服务机构,为企业的跨国经营发展提供竞争基础。

第四,企业集群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可以激发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企业集群意味着许多生产相互替代性高的产品的横向竞争性企业的存在,若想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必须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另外相近的地理位置、紧密的业务联系、快速的信息交流使市场上任何一个具有市场前景和潜力的重大技术创新,几乎都会被集群内企业同步吸纳消化,通过快速学习以及模仿实现自身的更新和升级。

第五,集群式对外投资能有效降低成本。首先,集群能够降低信息费用,集群化的企业通过各自渠道获取各种市场供求信息以及技术信息,集群内信息共享,无疑能使集群内的企业节省信息搜集的时间和费用。多种信息渠道的信息来源,有些是重叠的、无效的,通过汇总甄别之后,能提高信息的质量。其次,流通费用是企业的重大支出,集群化方式能大大节约成本。园区内的企业分工协作,企业之间位置靠近,可以大量减少采购、运输和库存费用,提高效率,产生规模经济效益。最后,集群能降低营销成本。通过聚集扩大了产品的知名度,也可以增强中小企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创造品牌效应。集群也有利于垂直营销系统的建立,从而取得产品定价权,调节企业利润。

1.2 集群式“走出去”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

集群式“走出去”投资方式能极大地提升企业本身的竞争力,获得比单个企业更多的比较优势,但是“走出去”的企业对境外的营商环境、政策法律制度不太熟悉,对经营风险、管控风险也缺乏管控力,还会遇到一些产业链升级换代的问题,其主要风险有:

1)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指国际经济往来中,非起因于投资者自身的原因或过失,非投资者自身所能防范,而是与东道国政治、社会、法律有关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集群式“走出去”企业面临的政治风险主要包括:①征收风险;②政策变动风险;③战争和内乱风险;④转移风险;⑤政府违约风险;⑥延迟支付风险。

2)外汇风险

外汇风险又称汇率风险,指在不同货币的相互兑换或折算中,因汇率在一定时间内意外变动,致使相关主体的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或是实际成本高于预期,从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主要包括:①交易风险;②经济风险;③折算风险。

3)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由于市场条件的变化或生产、管理、决策的原因导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经营风险的类型主要包括:①非关税壁垒性风险,主要有反倾销和技术壁垒。不合理的国际贸易秩序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风险的来源之一,如有些发达国家出于对本国产业与贸易的保护,甚至是为了转嫁国内的经济困难而采取反倾销调查、设置贸易技术壁垒。大部分产业集群从事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反倾销是个不小的打击。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和技术方面的优势,用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苛刻的绿色技术标准,实行严格、繁琐的进口检疫制度来抬高市场准入的“门槛”。不仅如此,限制的范围也不断扩大,不仅有产品最终形式的技术性规定,还包括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而这些受限产业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行业。②产业集群固有风险。在产业集群发展演进中,随着产业集群内部结构或外部环境的变化,产业集群固有的风险也暴露出来,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按风险产生的来源分为网络性风险、周期性风险、同业竞争性风险和结构性风险。

2 对外投资风险模糊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风险评价的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数学方法

模糊综合评判就是在综合考虑评判对象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兼顾评判对象各种特性及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将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并根据不同指标对评判对象的影响程度来分配权重系数,从而对各评判对象给出一个定量的综合评判值。

模糊综合评价法主要包括以下6个步骤:

①给出被评价的对象集合X{x1,x2,x3,…,xk}。

②确定因素集U={u1,u2,…,un},若因素众多,往往将U={u1,u2,…,un}按某些属性分成s个子集Ui=,,…},i=1,2,…,s,且满足条件:

③确定评语集V={v1,v2,…,vm}。

⑥将每个Ui(i=1,2,…,s)视为一个因素,于是U又是单因素集,U的单因素判断矩阵为:

每个Ui作为U的一部分,反映了U的某种属性,按重要性给出权重分配,于是得到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为:

2.2 对外投资风险模糊评价模型

将上文所述模型方法应用于对外投资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中,计量集群式“走出去”企业的投资经营风险,并对风险等级做出预警。

1)模糊评价模型的基本框架

模型的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其内容包括预警系统的建立和实际案例分析两部分,左侧是预警系统建立的分析框架,包括风险因素的确定,风险信息的收集,风险指标隶属度函数的确定,各风险指标权重的确定,最终形成风险评判模型;右侧是将实际案例应用于风险评判模型中,根据案例的风险指标值,结合隶属度函数,确定其风险得分,代入模型计算整个企业总的风险得分,根据评语集确定风险等级。

图1 对外投资模糊风险评价模型分析框架

2)确定模糊评判对象集和因素集

模糊评判对象集为集群式“走出去”企业。确立因素集,选取影响产业集群对外投资风险的因素构成因素集,用U={u1,u2,…,un}来表示,具体分类如表1所示。各基本因素的测度指标中主观因素的评价结果由专家调查法获得,客观因素测度指标由各自计量公式算出,代入各自的隶属度函数,得到各自的风险值。

3)确定指标权重和评语集

风险指标体系中的有关指标设置不同的权重,权重可根据专家意见法得出。风险预警一般根据事先设定的一系列指标的临界点进行量化综合评价后进行预警决策。每项指标又分三种临界状态,不同状态给予相应的分值。本文确定风险等级为1级、2级、3级、4级。

表1 模糊因素集

4)通过各单因素模糊评价获得模糊综合评价矩阵:

每一个评价对象都应建立一个综合评价矩阵R,其中 Ri=(ri1,ri2,…,rin)为第i个因素ui的单因素评价。

5)进行复合运算可得到综合评价结果B=A R=(b1,b2,…,bm),将分值对照评语集确定风险等级。

3 中小企业集群式“走出去”风险管控对策

3.1 政治风险防范对策

最简单的政治风险规避办法是回避风险。当东道国的政治前景不明朗时,中小企业放弃原定投资计划。但是,无论在哪国投资都会面临一定程度的政治风险,所以完全回避风险是不可能的。更多的政治风险防范对策是抑制风险,如发挥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功能,通过投保来转嫁政治风险可能造成的严重损失,由国内保险机构补偿其损失。又如作为投资者在决定投资前,先谈判,就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与东道国政府达成谅解。假如投资后政治风险显著增大,采取措施难以有效缓和时,从东道国全面撤退是明智的选择。

3.2 外汇风险防范对策

外汇风险是由不可预料的汇率变动引起的,规避汇率风险的手段包括:远期合同、掉期保值、保理业务和外汇期货期权等。集群式“走出去”企业规模较小,往往没有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各自经营中暴露在风险的外汇头寸较多,但是由于都集聚在一个地区,因此可以在整个集群中建立外汇管理中心,统一调剂头寸,对外汇风险进行管理。另外可采取灵活的货币支付措施,选择有利于自己的货币种类和支付时间。

3.3 经营风险防范对策

“走出去”企业拥有国内和东道国两地融资便利,在国内不能保证资金需求时,中小企业可灵活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和融资渠道,尽量在东道国进行融资,这样在东道国经营既能满足资金需求,又因为使用东道国货币规避了汇率风险,同时当地的信贷商被联系到集群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政治风险。

中小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上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首先在于培育企业的核心资产,开发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发挥集群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防止集群内的恶性竞争。其次,需要培育适应于中小企业的大批跨国经营人才,同时中小企业应重视对东道国本土人才的聘用。最后中小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增强风险意识,培养风险识别、预见、管理与控制能力,建立规范的风险管理体系降低企业对外投资风险。

4 结论

“走出去”企业从自发、随机、盲目,向自觉、主动、战略指引转变,数量越来越多,投资格局明显优化,竞争力越来越强,集群发展将成为民营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模式。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企业所面临的经济形势越来越复杂,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动态多变,因此有必要对其风险进行有效的预警和控制。

集群式“走出去”企业受内外部多方面因素影响,面临的风险是动态变化的,对风险的测度具有一定难度。集群式“走出去”模式兴起不久,对其风险的研究不多,积累的历史数据资料也较少,而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需要利用大量的历史数据,这给风险预警的研究带来了难度。因此,究竟哪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这些指标如何测度,隶属度函数和临界值如何设定才更合理、科学,都还需要在实践和理论研究中进一步检验和发展。

[1]赵优珍.基于企业集群和网络能力的中小企业国际化[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3(3):58-60.

[2]邹昆仑.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和政策安排[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7(3):85-88.

[3]胡炜.中国中小企业集群式对外投资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9.

[4]王家庭,张换兆,李凯文.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150-153.

[5]孙丽.我国企业对外投资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1):76-80.

[6]王吉发,徐大勇,韩锦辉,等.企业集团风险形成机理与预警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5,20(5):18 -27.

[7]孙相如.常州企业对外投资分析[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2,25(1):64-68.

[8]蒋彩萍.出口企业外汇风险防范与控制浅析[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9,22(3):61 -65.

[9]李群,李霄,丁跃进.常州中小企业创新型产业集群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社学科学版,2010(3):37-38.

猜你喜欢

走出去集群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