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木雕、竹雕材料的“四防”技术研究
2013-09-19蒋雨金查建祥
蒋雨金,查建祥,汪 强
(安徽省徽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 黟县245500)
1 徽雕工艺的历史起源与时代需求
徽州雕刻是指在古徽州一府六县(今安徽省的黟县、歙县、祁门、休宁、太平、绩溪和江西省的婺源县)的区域内,具有徽派风格的木雕、石雕、砖雕、竹雕四种民间雕刻工艺的简称。它主要用于民居、祠堂、庙宇、园林等建筑的装饰以及古代家具和各种工艺品的雕刻,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徽州雕刻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世代相传,有完整的工艺流程,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是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2]。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力度的加大,徽州雕刻工艺以其独具的特色,毫无争议的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徽州雕刻的历史源于宋代,至明清时代而达极盛。明清时代,商界上成功的徽商为了光宗耀祖,乐善好施,回到家乡,将商道上的积累,用于大兴土木,建设自己的家园。为了追求建筑的气派、舒适与品位,对建筑工艺的要求越来越高,客观上推动了徽雕工艺向精深发展,并日臻成熟[3]。因此,徽雕工艺是在发达的徽州文化背景下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产物,是古徽州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和智慧的结晶。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传统工艺作品的需求量也是不断增加,市场潜力很大。较为突出的,一是旅游购物的需要。二是房地产产业的迅猛发展带来的装修需求。三是现代社会的公共交往频繁,礼品市场活跃,徽雕作品被广泛用于各种活动的礼品、纪念品,还被亲朋好友之间用来作为互相馈赠的礼品。四是收藏群体的需求。由于年代许久的徽雕作品日渐稀少,而那些出自现代名家艺人制作的四雕作品,除了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外,还蕴含着潜在的升值空间,因而被众多的收藏家趋之若鹜,抢手购买收藏。除此以外,徽雕产品还有其他的需求群体和市场空间。
徽雕工艺中的木雕、竹雕制品,由于木竹材料的特性,易受气候影响而导致霉、虫、腐、裂等现象。这是因为:中国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南方夏季闷热潮湿,竹木材易发霉变质,北方冬季寒冷干燥,竹木材易脆裂。再由于历史和人为原因,徽州雕刻大多已遭破坏,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腐朽、虫蛀、开裂或扭曲变形,维修处理刻不容缓。徽雕工艺“四防”技术研究,是指徽雕生产制作中原料的防霉、防虫、防腐、防裂研究。本文将通过徽雕竹木艺术品适用的防霉、防虫、防腐、防裂药剂的筛选研究,进行硼酚合剂、有机磷类药剂、拟除虫菊酯类药剂等复合型药剂配置,通过高温浸渍、真空、加压、喷淋等工艺技术,对徽雕竹木艺术品进行“四防”处理进行阐述,探索当今徽雕保护与利用的科学方法及具体实践,势必将成为我们日后获取徽雕艺术知识的重要手段。本项目将在传统“四防”技术手段的基础上,严格控制原材料的含水率,延长徽雕产品寿命,这对于徽州雕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传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 徽雕“四防”剂筛选择的原则与依据
2.1 药剂筛选原则
对于徽雕竹木制品的防腐、防虫、防霉、防裂等药剂的筛选需特别考虑其历史寿命的延续性,由此决定所用药剂的特殊要求:
(1)药剂兼具防腐、防虫、防霉、防裂等多重功效;
(2)药剂购置、配备、制作方便;
(3)工艺制作流程达标且便捷;
(4)药剂高效低毒,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2.2 药剂选择依据
徽雕工艺品的保存经常发生如下问题:腐朽、霉变、虫蛀、开裂等,腐朽和霉变在南方地区表现突出,北方地区主要是蠹虫类的危害,这类虫害的发生多是因为木材中原有的幼虫和虫卵在木制品加工过程中未能有效地杀死而产生的危害。竹木材料尤其是竹材外部干燥过于迅速,含水量低于内部各层,内部水分又来不及传到外部,这样就会产生一个较大的内外部含水率差,不均匀致使竹材开裂[4]。因而在药剂选择上,需考虑到防腐、防虫、防霉、防裂等多重功效。
3 材料、药剂选择与处理
3.1 材料与方法
竹木工艺品在生产、加工,保存和运输过程中,无论是生料、半成品还是成品,都会出现霉变、蛀虫、开裂等损坏现象。特别是在适温、高湿、环境污染严重且阴蔽不透风的条件下,破坏更为严重,致使竹木工艺品的价值大大降低,乃至完全丧失。传统的方法是采用沸水、石灰水等处理竹材,但效果均不显著,且不持久。本研究积极引入现代科技成果,通过高温蒸煮、真空封闭、恒温灌浆等新的技术手段,强化和提高“四防”效果。通过研发实用的“四防”新型溶液制剂或粉末剂材料,喷洒、涂抹于徽雕作品表面,延缓徽雕旅游工艺品的衰老。
3.2 药剂选择
所选择的药剂符合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的规定,同时考虑竹木构件具体的损害对象,根据国家标准选定四种药剂,分别用于不同场合和构件不同部位处理。它们是硼酸盐类:水溶性,防腐,防蠹虫,阻燃;硼酸盐类:水溶性强化型,防腐,防霉,防蠹虫,阻燃;有机酯+酚:油溶性,防腐,防虫;防腐油:油溶,克里苏油+酚,防腐,防虫,防潮[5-6]。在徽雕加工过程中应根据其特点进行灵活选择:
油质类防腐、防毒、防虫剂。煤杂酚油、煤焦油等对菌虫有较好的毒性,不容易被雨水淋失,抗流失性好,有刺激性气味,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只能适度选择。煤焦油性质与煤杂酚油差不多,对菌、虫毒性较低,所以往往是与防腐油混合使用。
油溶性防腐、防虫剂。五氯酚可溶于柴油、煤油、松香油、甲醇丁酮等油类或有机溶剂中,抗流失性好,是较好的处理剂。在处理后竹木制品的储存时,应注意防火,溶剂挥发后,便降低了木材的可燃性。
水溶性防腐、防虫剂。这类药剂易溶于水,处理的竹木制品干燥后,没有特殊气味,表面干净,可以用油漆,属于不燃物质,还有一定防火性能,是良好的竹木制品药剂[7-9]。
3.3 复合型药剂的配置
硼酚合剂由硼酸、硼砂和五氯酚钠混合而成,其中硼盐对木腐菌和变色菌有一定毒效,对木材蠹虫有良好毒效,但对白蚁和霉菌几乎没有毒效。五氯酚钠有较强的防霉作用和防虫作用,但防白蚁效果较差[10]。该复合剂对徽雕竹木工艺品的保存有一定的功效,在国内,此配方在其他木种制成品的实验显示:防霉、防腐和防虫处理的效果良好。在1993年颁布的“古建筑维修规范”中该类药剂也被重点推荐,曾多次在古建筑防腐、防虫、防毒中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5]。而且显示硼酚固化后,紧紧包住纤维素,大大增强细胞间的结合力,能够提高竹木制品抵抗内应力,达到防裂的目的。
有机磷类药剂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杀虫剂,主要用于竹木建筑物的防蛀危害。这是是一种含磷的有机化合物,有触杀兼防毒功效,能够对昆虫神经酶产生强力破坏作用,杀虫能力强,速度快,且持久[11]。该类杀虫剂在国内已经用于古建筑、房屋家居及一些木制品的防蛀实验,效果好。本试验选用此种复配药剂,对徽雕工艺品的“四防”处理有很大功效。
拟除虫菊酯类药剂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类似除虫菊素化学结构的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它保留了天然除虫菊素的高效、低毒具有杀虫、对人畜负面效应小的特点[12]。残效期较长的除虫菊酯类药剂近年来也配置成功。该类药剂防蛀效果良好,木材防腐防虫领域应用广泛,期效长,获得普遍认可。根据试验显示,含氯的拟除虫菊酯类药剂防蛀效果尤其显著。本次试验选择了含氯拟除虫菊酯药剂对徽雕工艺品的“四防”有一定功效。
4 技术流程与主要工艺
该实验的工艺流程为木材高温浸渍→真空处理→吸补药液→加压浸注→喷淋处理→开罐→木材出罐。
把上面所述的药液加热煮沸,将竹、木制品浸没在此高温药液中,继续加热煮沸。将木材中的空气抽出以使防腐剂较容易浸渍至木材中。注入防腐剂在真空条件下,将防腐剂注人罐中。加压注人防腐剂后,解除真空、加压。加压应持续一定时间,直至需要量的防腐剂被压入木材中为止。当防腐材从压力罐中取出时,在干燥过程中由于防腐剂与木纤维的化学结合作用,使得防腐剂可以更加牢固地粘附在木纤维上[4]。用防腐药液进行喷淋处理,调节合适的雾滴大小和喷淋速度,尽量减少药液损失;每处理一次后用塑料薄膜严密包裹,制作密封舱的处理环境,静置,使药剂分子在处理的竹木构件中充分扩散,达到要求的药剂吸收量[13-14]。
图1 徽雕工艺“四防”技术流程图
以下两种工艺处理方法是徽雕工艺 “四防”的关键。
(1)真空浸渍处理法:该方法的原理是:在真空下使竹木材细胞中的空气逸出,细胞腔内形成负压条件,防腐剂溶液在负压下进入有一定真空度的处理容器,使防腐剂在大气压下继续进入木材细胞。真空处理设备比加压设备简单,调节好真空度和真空时间,可以实现质量控制。
(2)隧道喷淋法:是针对竹木制品适用的一种方法,处理过程是将竹木放置在输送机械上,并缓慢地通过一条隧道时,调节合适的雾滴大小和喷淋速度,用防腐药液进行喷淋处理,达到要求的药剂吸收量,处理后多余的防腐剂在底部收集,泵回贮液槽,以备循环使用。
5 结语
本研究分析徽州雕刻的工艺特色和文化内涵,通过积极引入现代科技成果,通过高温蒸煮、真空封闭、恒温灌浆等新的技术手段,强化和提高徽雕竹木工艺品的防霉、防虫、防腐、防裂效果。通过研发实用的“四防”新型溶液制剂或粉末剂材料,采用喷洒、涂抹等技术,是徽雕艺术的一种抢救、保护、传承和创新的实践研究。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达到了延缓徽雕旅游工艺品的衰老,延长生命周期的目的,有效传承了徽雕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创新的目标。为源远流长的徽州三雕艺术展现民族韵味,走向国际性提供了技术支持,以“四防”为切入,从各个方面去保护、继承、发展徽雕艺术,也使得徽雕获得了更多更好的生存机会,是走向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黄凯,王茜.徽州木雕艺术美学价值论 [J].装饰,2004(11):14-15.
[2]许晓菁,丁薇.徽雕思想内涵的传承及现代发展之路[J].文艺研究,2009(3):153-154.
[3]周红生,沈晨月.徽雕艺术之生存[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1):35-36.
[4]米成发,于巍.木材干燥中值得注意的问题[J].林产业,2009,36(1):37-40.
[5]哈尔滨工业大学.GB50206-2002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6]陈利芳,何雪香,马红霞,等.环保型防霉剂处理竹材的防霉效果[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2,29(1):78-82.
[7]李华,刘秀英,陈允适.木制材料防腐处理的质量检测[J].人造板通讯,2004(4):19-22.
[8]方桂珍,任世学,金钟铃.木材防腐剂的研究进展[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1,29(5):88-90.
[9]范飞云,邱坚,郭梦麟.竹材淀粉含量与虫害关系研究现状[J].世界竹藤通讯,2009,7(6):37-38
[10]陈允适,李武.古建筑与木质文物维护指南-木结构防腐与化学加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11]周慧明.木材防腐[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12]周继汤.新编农药使用手册[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13]候时拓,吴家琛,李华,等.故宫慈宁宫等古建筑木构件现场防腐处理技术[J].木材加工机械,2010(4):43-45.
[14]王雅梅,刘君良,王喜明.竹材的特性与防腐技术[J].木材工业,2004(2):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