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奖学金获得者特征分析
2013-09-19张彦军
张彦军
(河西学院,甘肃 张掖 734000)
近年来,随着高校奖学金奖励面的扩大、奖项的增多及奖金的提高,使奖学金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目前,大部分高校每学年评一次奖学金,奖学金在学生中的分布有一定的特点,突出表现为奖学金获得者有相对固定的特征。对大学生奖学金获得者的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对特定群体的大学生进行资助,以最大限度发挥奖学金的效能。
1 研究过程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于2011年11月进行。以分层随机抽样方式选取河西学院24个行政班学生为调查对象,向教育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的1087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回收1082份,剔除没完成者及选项有空缺的问卷后,有效问卷为103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4.85%。被试者中男生440人,女生591人。
1.2 研究方法
以问卷形式了解学生的背景信息,包括性别、年级、专业类型(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户籍类型、学科类型(文科与理科)、是否独生子女、是否为班干部、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等信息。问卷中还对学生历年来获得的奖学金情况进行了调查,为研究获得奖学金的次数及金额与学生个人生活背景之间的关系。笔者将学生获得的奖金金额缩小1000倍作为获得奖学金的分数,如某学生获得了两次3000元的奖金,计6分。
本研究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将学生的背景信息与学生累计获得的奖学金分数进行了显著性检验。
2 研究结果
2.1 奖学金获得者的性别差异(见表1)
表1 奖学金获得者的性别差异(±s,分)
表1 奖学金获得者的性别差异(±s,分)
累计奖学金分数 F P男女1.75±2.583.17±3.3854.19 0.000
对男女生在校期间累计获得的奖学金分数进行F检验,结果表明:女生获得奖学金的次数及金额明显高于男生(P=0.000<0.01)。
2.2 是否为班干部与奖学金分数的关系(见表2)
表2 是否为班干部与奖学金分数的关系(±s,分)
表2 是否为班干部与奖学金分数的关系(±s,分)
班干部普通学生累计奖学金分数 F P 16.79 0.0003.05±3.582.24±2.77
在平常与学生的交流中,有部分学生将能否获得奖学金与是否是班干部相联系,为了探查是否担任班干部与获得奖学金情况之间的关系,在人口学信息问卷中加入“入大学以来是否担任校、系、班(团)干部”一项。此次调查中,曾经担任过班干部的有410人(39.77%),没有担任过班干部的有621人(60.23%)。对大学生是否为班干部与奖学金分数进行F检验,结果表明:在校期间曾经或正在担任班干部的学生获得奖学金的次数及金额明显高于其他学生(P=0.000<0.01)。
统计结果表明:不同专业类型、户籍类型、学科类型、是否为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等个人特征,不显著影响大学生是否获得奖学金。
3 讨论
学生在奖学金获得次数与金额方面表现出的性别差异,是由男生在进入大学后,更多地从事社会取向的工作,对奖学金重视程度较女生低所导致的。因为河西学院学生多来自农村(85%),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村家庭对男生上学的支持力度一般高于女生,这导致女生对奖学金的需要更为迫切,因而在奖学金获得的频率及等级上都远高于男生。女生对于奖学金的需要强度与现实中女生所取得的成绩是相一致的。以2011年度国家奖学金为例,当年河西学院共评选出国家奖学金获得者28人,其中女生26人,男生只有2人(当年河西学院有男生5821人,女生6628人),这一现象与李文道等人[1]2009年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笔者在平时讲课过程中也发现,男生在学习方面普遍没有女生认真,上课过程中与教师的互动也没有女生积极,男生通常坐在教室靠后排的位置,受到教师的督促与影响也少于女生。
班干部与普通学生在归因倾向上的显著差异很“耐人寻味”。通常,由于班干部参与的班级管理及社会活动多,加之奖学金评定过程多由班干部完成,因此,班干部掌握着一定的加分权,而且本身加分项较多。在对自编奖学金评定结果归因问卷[2]中,对“由于别的同学的加分项目多,我竞争不过他(她)”(第28题)的回答中,认为这一说法“比较符合”和“符合”的学生有43.5%,对问卷第28题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普通学生对此观点的认同显著高于班干部(班干部此题得分为3.05±1.28,普通学生此题得分 3.26±1.27,P=0.010)。这反映出班干部认为奖学金的获得和个人的努力与能力紧密相关,而普通学生更倾向于将奖学金的获得和外界因素相联系,反映出普通学生和班干部之间对获得奖学金情况归因倾向的对立。在后期开放式问卷征求学生意见与建议过程中,学生也对班干部加分的数值、透明情况反映较多,在此问题上需要加强班干部和普通学生间的沟通,增强班干部加分的透明度。与此类似,对自编问卷“由于奖学金评定过程有人为因素干预,我只能得到现有的等级”(第20题)的回答体现着学生对于奖学金评定过程公平性的认识,对此题回答“介于符合与不符之间”、“比较符合”及“符合”的比例分别为26.5%、22.7%、13.5%,说明需要进一步规范奖学金评定过程,至少要在评选过程中增强透明度,以降低或消除学生的误解。
4 建议
4.1 加大对女生的帮扶力度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在家庭中受到的支持力度一般不如男生大,因此,在同等条件下,应该将奖学金的发放倾向于女生,加大对女生的帮扶力度。
4.2 进一步加强班干部的管理
经过多年的实践,河西学院已经建立起了“奖、贷、助、补、减”为一体的学生资助体系,其中奖学金、助学金是最重要的学生资助途径。多年来,《河西学院奖(助)学金评选办法》、《河西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等评选规则受到了师生的广泛认可,但从本研究中获得的结论来讲,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主要是对评选办法进一步细化,将涉及学生日常表现的方方面面以更加可操作化、更加详细的条文加以规定。对于学生反映较多的班干部加分分值及加分不透明的问题,可以专门制订《班干部加分细则》,明确班干部的加分范围及加分分值。
[1]李文道,孙云晓,赵霞.中国大学生国家奖学金获奖者的性别差异研究[J].青年研究,2009(6):39-45.
[2]张彦军.大学生对奖学金评定结果归因倾向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研究[J].河西学院学报,2012,28(6):9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