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Logit回归模型的旅游者生态意识实证分析——以嘉陵江流域(四川段)调查为例

2013-09-18何传杰冯明义李文路刘旭东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8期
关键词:被调查者支持率生态旅游

何传杰,冯明义,李文路,刘旭东

基于Logit回归模型的旅游者生态意识实证分析
——以嘉陵江流域(四川段)调查为例

何传杰,冯明义,李文路,刘旭东

生态旅游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旅游者群,强烈的生态意识是生态旅游者的重要标志。为探明嘉陵江流域(四川段)旅游者的生态意识现状,问卷设置了10个与生态意识有关的问题,通过支持率和支持度反映其生态意识的强弱。为探究生态意识强弱的影响因素,构建了Logit回归模型。得出结论:文化程度、年龄、居住地以及生态意识宣传教育对旅游者生态意识产生了显著影响。

嘉陵江;生态意识;影响因素;建议

何传杰,李文路/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在读硕士(四川南充 637002);冯明义/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四川南充637002);刘旭东/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在读硕士,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四川南充637002)。

一、文献综述

当今,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宣传主题和产品品牌,已日益深入人心。[1]生态旅游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旅游者群,强烈的生态意识是生态旅游者的重要标志。国内外学者对“生态意识”具有很大关注,研究成绩突出。1968年美国学者Roth首先提出环境素养(Environmental Literacy)的概念,其含义与生态意识的含义极为接近。[2]1983年前苏联学者B·基鲁索夫明确提出“生态意识”的定义,认为“生态意识是指根据社会和自然的具体可能性,最优解决社会和自然关系问题方面反映社会和自然相互关系问题的诸观点、理论和情感的总和”。[3]我国生态哲学家余谋昌先生认为生态意识是“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种新的价值观”,[4]“它是一种新的独立的意识形态”。[5]这些反应和认识的总和构成我们所说的生态意识,它是人和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6]我们认为生态意识(Ecological Consciousness)是一种反映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新的价值观。是现代社会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7]它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的整体性与综合性,把自然、社会和人作为复合生态系统强调其整体运动规律和对人的综合价值效应。为探明旅游者的生态意识现状,提高旅游者的生态意识,以嘉陵江流域(四川段)为样本,我们特组织了这次生态意识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二、方法和样本

本文采用了查阅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进行数据收集,使用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本次调查对象是嘉陵江流域(四川段)的旅游者。选择了九寨沟,剑门蜀道,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华蓥山国家森林公园,嘉陵第一桑梓,川东竹海森林公园6个旅游景区作为调查样本,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544份,其中有效问卷520份,有效回收率为86.67%。对有效问卷进行了统计,其人口学特征如表1。

表1 调查样本基本特征统计表

从表1中可以得到以下特点:第一,从被调查者的性别看,男性占53.1%,女性占46.9%,男性和女性比例相当。第二,95.8%的被调查者年龄集中在20-30岁、30-40岁及40-50岁这三个年龄段之间,且分布较为集中。第三,51.5%的被调查者具有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31.5%的被调查者具有大专文化程度,15.8%的被调查者具有中专及初高中文化程度,仅有1.2%的被调查者具有小学文化水平。这充分说明被调查文化素质普遍较高。第四,被调查者的职业,公务员、工人、公司职员,企事业管理人员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16.5%、15.0%、17.3%和13.8%;私营业主、农民、教师和军人所占比例均在10%以下。第五,68.5%的被调查者月人均收入在2000-8000元之间,其中月人均收入在2000-5000元之间所占比例为50%,月人均收入在8000-10000元之间的约占5.8%。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所占比例均在10%左右。第六,被调查者城镇居民所占比例高达 90.8%,农村居民仅占9.2%,相对较低。

三、旅游者生态意识分析

我们认为具有以下认识的旅游者才是生态旅游者。第一,生态旅游是环境友好的,负责任的旅游活动;第二,生态旅游是接近并保护自然资源、了解并尊重当地文化,接受教育的过程;第三、生态旅游是可持续、低消费、非消耗性活动;第四、旅游过程对各方都有益,尤其注重当地人受益。就此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以及与生态意识相关的10个问题。采用李科特量表 5级评分法,从1分到5分,每1分为一个评级,依次为强烈反对、反对、无所谓、支持、强烈支持,总分为55分。得分越高表明支持度越高,其生态意识越强烈。支持率的计算为支持和强烈支持的人数之和占总人数的百分比,详见表2。

表2 旅游者对问题支持率情况

对表2数据分析:被调查者对所列的10项建议支持率均在35%—75%之间,总支持率为52.87%。多数被调查者对这些建议和措施的态度集中在无所谓和支持这两层评级上。下面我们对将每个问题的设置目的和调查情况做具体分析。Q1和Q2,设置这两个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考察旅游者对“生态旅游是环境友好的旅游”这一特点的认识。生态旅游要求旅游者的行为对自然和野生动物影响最小化。调查显示,这两条建议和措施的支持率均为64.23%,说明半数以上的被调查者对“生态旅游是环境友好的旅游”这一特点基本认同。Q3,Q9和Q8,设置这三个问题是为了考察生态旅游者对“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这一特点的认识。在旅游观赏活动中,生态旅游者要尊重当地的文化、社会、生态和自然环境,尤其是对当地的生态和自然资源做到影响最小。当旅游者对当地的文化、社会、生态和自然环境造成伤害或破坏时,要负一定责任。调查显示,对此三条建议或措施支持率分别为42.69%,25.38%和73.46%,总支持率为47.18%,相对偏低,说明旅游者对“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这一特点认识不到位。Q4和Q6,设置这两个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考察旅游者对“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性发展的旅游活动”这一特点的认识。调查显示,多数旅游者对这项措施持反对态度,支持率仅为48.08%和35.00%。说明旅游者不能充分的认识到“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性发展的旅游”。Q5和Q7,生态旅游是一种生态文化旅游和教育旅游。Q5和Q7就是为了考察旅游者对这一特点的认识而设置。理论认为,生态旅游活动过程中,旅游者可以了解当地的文化、社会、自然、生态知识。由调查数据可知,旅游者对这两条建议的支持率仅为43.07%和66.92%。说明旅游者对“生态旅游是一种文化旅游和教育旅游”认识不够深刻。Q10,设置此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考察旅游者对“生态旅游是一种为当地人带来经济和社会福利、收益的旅游活动”这一特点的认识。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旅游者支持这个建议的,支持率66.92%。说明旅游者乐意接受当地居民提供的旅游商品或者旅游服务,为当地人带来收益和做出贡献。

四、旅游者生态意识影响因素分析

1.模型建立在调查问卷中,我们将旅游者的对上述建议的态度分为支持(总得分≥33分)和不支持(总得分<33分)两档。采用非条件Logit回归对旅游者的支持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将二分变量—旅游者的态度(y)作为因变量。本文结合问卷调查结果,主要考查旅游者的个人因素对支持率的影响,我们设置 7 个自变量:性别(X1),文化程度(X2),年龄(X3),职业(X4),家庭月收入(X5),居住地(X6),是否接受过生态意识宣传教育(X7)。由于旅游者的支持率是一个二分变量,而一般线性回归模型要求因变量是连续的变量,不符合这一基本条件。因此我们选用Logit多元回归模型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采用7个变量拟合的响应频率Logit模型为:

表3是影响支持率的各个变量的系数(B),标准差(S.E.),卡方值(Wald)和显著值(Sig.)。模型显示文化程度、年龄、居住地以及是否接受过生态旅游宣传教育对旅游者生态意识产生了显著影响,性别、职业和家庭月收入没有显著的影响。

表3 旅游者支持度的Logit回归分析

2.模型分析。文化程度与支持度呈正相关的关系。分析认为,文化水平和知识层次越高,对环境生态的严峻形势越清醒,对上述建议支持越强烈,因此生态意识越高。年龄对支持率有正向作用。我们认为,随着年龄增长,阅历越来越丰富,思想越来越成熟,对相关问题的认识程度更清晰。可见,在选择提高人们生态意识的有利途径时,年龄因素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居住地与支持率呈负相关的关系。我们分析:首先,城市居民比起农村居民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因此生态意识越高。其次,城镇比起农村道德规范更加系统全面,城镇居民比起农村居民生活在一个更加受约束的环境中,已经形成了浅薄的生态意识。生态旅游宣传教育经历与支持度呈正相关的关系。接受过生态意识宣传教育的旅游者比起未接受过生态意识宣传教育的旅游者支持度更加强烈,原因不言而喻。由Sig.=0.009,具有极显著性。

五、结论和建议

通过对嘉陵江流域旅游者生态意识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受到文化程度、年龄、居住地和生态意识宣传教育影响。

1.鼓励接受高等教育,提高公民整体素质。研究表明,旅游者文化程度与生态意识呈正相关的关系。生态旅游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旅游者群,强烈的生态意识是生态旅游者的重要标志。生态意识是长时间潜移默化形成的一种价值观念。形成这种价值观念,要求旅游者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因此,要把生态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纳入国家教育计划,鼓励公民接受高等教育,提高整体的文化素质。这是一个长远的战略性规划,需要数代人去努力实现。

2.加强生态意识宣传教育,城镇农村同等重要。由上文可知,提高旅游者生态意识,宣传教育十分必要,并且城镇农村同等重要。分析认为农村是一个潜在的旅游市场。但是当代农民存在生态价值意识缺乏,生态科学意识匮乏,生态责任意识淡薄,生态审美意识较低的问题,[8]这给生态意识教育带来了困难。我们建议在农村经常通过媒体宣传、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一些生态知识的介绍,提高农民的生态意识。

3.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污染治理。随着人类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环境恶化给人类带来了生存威胁,人们逐步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是全体社会的共同责任。环保意识作为生态意识基础组成部分,是每个旅游者首先应该具备的。此外,我们鼓励旅游者参与环境污染的治理,如向旅游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工程捐款等。

4.制定生态旅游行为规则,约束旅游者行为。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旅游者的非生态旅游行为一方面是来自旅游者本身文明道德规范下的自主行为,另一方面来自管理者的失误及诱导下产生的行为。[9]制定和执行相关的生态旅游行为规则,加大监管力度,作好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对旅游活动中破坏自然生态资源的旅游者给予教育和处罚。

:

[1]周武忠.旅游景区规划研究[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3]徐嵩龄.环境意识关系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J].科技导报,1997(1):46-49

[4]B·基鲁索夫.生态意识是社会和自然最优相互作用的条件[J].哲学译丛,1986(4):29-36

[5]余谋昌.生态哲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37

[6]包庆德.起源与变迁:人类的生态和生态意识扫描[J].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学报,1998(3):45-49

[7]余谋昌.生态意识及其主要特点[J].生态学杂志,1991(4):68-71

[8]陈春燕.当代农民生态意识问题研究[J].吉林农业,2012(6)

[9]肖朝霞,杨桂华.国内生态旅游者生态意识的调查研究[J].旅游学刊,2004(1)

C829

A

1671-6531(2013)18-0049-02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BGL051);2.西华师范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立项(重点项目)

责任编辑:何 岩

猜你喜欢

被调查者支持率生态旅游
岸田支持率跌至新低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CNN》特朗普支持率创新低
生态旅游对野生鸟类行为的影响探讨
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规划研究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调查报告
我国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探索
余姚市民幸福感民意调查分析
你为何不能幸福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