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春林区寒地小浆果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综述

2013-09-18艾志强陈海波宋森李巍巍

中国林副特产 2013年3期
关键词:伊春浆果蓝莓

艾志强,陈海波,宋森,李巍巍

(伊春林业科学院,黑龙江 伊春153000)

随着世界性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食物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饮食上更加注重质量追求营养。近年来苹果、梨和柑橘等大宗水果的国际市场价格呈下降趋势,而具有较高营养和保健价值的小浆果(第三代水果)却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市场价格不断攀升。伴随国家果品产业结构的调整,果品深加工企业在寻找新产品开发,消费者在寻求能满足更高要求的水果。因此,果品鲜食、深加工和医药保健等领域迫切期望以蓝莓等小浆果为主的第三代水果能够迅速推广种植并形成产业化,以满足本领域日益旺盛的市场需求。

1 伊春林区小浆果资源开发利用背景

伊春林区地处北纬浆果带,具有得天独厚的寒地小浆果资源。同时,伊春林区土壤肥沃、空气清新、水质良好、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浆果养分积累;所生产的小浆果具有营养价值高、有机无污染、质量稳定,富含维生素、氨基酸、果胶和果糖等特点;适于加工成果汁、果酒、果糖、果酱及果品等食品。近年来,黑龙江省在对以笃斯越桔为代表的蓝靛果忍冬、山葡萄、五味子、猕猴桃、树莓、花楸和刺玫果等多种乡土小浆果资源进行不同程度开发利用的同时,引进了蓝莓、大果沙棘、黑穗醋栗和欧洲花楸等一批优良的小浆果种质资源,并进行了大面积栽植。全省小浆果种植面积约60万亩,年产果实约47万t,浆果产业呈现出喜人发展态势。目前,黑龙江省正在积极统筹谋划,力争把小浆果打造成大产业,使小浆果真正成为黑龙江的特色产业。

伊春林区作为黑龙江省小浆果资源的主要分布区之一,在全省小浆果产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伊春林区将以蓝莓为代表的小浆果产业确定为重要的接续替代产业,给予重点扶持,伊春林区小浆果产业的发展必将助力全省乃至全国的小浆果产业发展。

2 伊春林区小浆果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小浆果植物资源是伊春林区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末,由伊春林业管理局森林资源处和东北林业大学原生物系共同完成了“伊春林区植被及植物资源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伊春林区储量丰富且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野生小浆果植物资源种类及蕴藏量如下表:

表1 伊春林区主要野生小浆果植物种类及蕴藏量

伊春林区早在1996年就开始了对野生浆果植物的开发利用,但是多年来真正得以开发的也只有笃斯越桔、五味子、山葡萄和蓝靛果等少数几个品种,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品种单一、规模小、产业化进程缓慢、科技开发缺失、资源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低以及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不高等多方面的问题。伴随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资源型城市转型以及全面停止主伐等政策和机遇的全面推行,伊春小浆果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重要的接续替代产业项目受到林区群众的高度重视,各项工作的科学高效开展迫在眉睫。

在开发利用野生小浆果植物资源的同时,伊春林区在国内外优良小浆果资源的引种驯化及栽培加工等各项工作上也卓有成效,特别是近年来以蓝莓为代表的小浆果产业有了长足发展。截止2011年底,全市蓝莓种植总面积约为12000多亩,种植的品种有矮丛的美登,半高丛的北陆、北村、北青和圣云等品种;全市共有蓝莓加工企业12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规模以上加工企业4家;蓝莓加工产品主要为蓝莓果酒、蓝莓饮料,另外还有冻果、罐头和果酱等产品。

3 伊春林区小浆果资源开发利用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虽然伊春在以蓝莓为代表的小浆果产业发展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伊春的小浆果产业仍然属于起步阶段,科技创新对整个产业的支撑以及在整个产业发展中所做贡献的比例还很低,从科技支撑的角度分析,伊春林区小浆果产业开发利用还存在以下关键技术问题亟待解决:

3.1 对野生小浆果资源抚育及更新技术的科研攻关力度不够

野生小浆果种质资源是重要的基因库,是小浆果育种和品种改良的物质基础。目前,我们对野生蓝莓和蓝靛果等小浆果资源的分布地点、面积和蕴藏量等情况还不尽掌握;同时,针对集中连片、长势好、果型大且品质佳的野生小浆果资源的更新和抚育工作也处于缺失状态,这些工作的缺失导致大量的野生小浆果资源未得到合理高效可持续的开发利用。因此,应进一步开展对野生小浆果资源的清查工作,查清分布地点、面积和蕴藏量等情况,建立资源档案;在此基础上,对分布相对集中且生长潜力较大的野生小浆果林地进行更新和抚育试验,促进野生小浆果资源的种群恢复和生长结实,并为开展人工驯化工作积累技术资料。

3.2 对野生小浆果资源人工驯化和良种选育等技术的科研攻关力度不够

在对野生小浆果资源进行抚育更新促进野生资源逐渐恢复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对野生小浆果资源人工驯化和品种改良等技术的科研攻关力度,破解野生小浆果资源在人工繁育、移植、施肥和修剪整枝等领域的技术难题;同时,考虑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开展小浆果野生种质资源和人工栽培品种的杂交育种研究,选育出适合伊春气候条件、适宜大面积种植且符合加工企业生产需求的优良小浆果新品种。

3.3 对国内外优良小浆果种质资源的发掘和引种工作的科研攻关力度不够

在科学合理利用野生乡土小浆果资源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对国内外相近气候分布区优良小浆果资源的发掘和引种工作。在对国内外小浆果资源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物候、生长特性以及果实品质进行测定研究。充分发掘国内外的优良小浆果资源,将速生丰产、果实品质好且产品附加值高的优良小浆果资源引进过来,丰富本地区的小浆果资源,促进小浆果产业发展。近年来,伊春逐步开展了对蓝莓和蓝靛果等小浆果资源的引种工作,引进了美登、北陆、北村、北青和圣云等生长适应性和果实品质均好的蓝莓品种;同时,通过对俄罗斯远东地区蓝靛果资源生长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分析,发掘俄罗斯远东地区引进的蓝靛果不仅果实花青素含量较本地种高,而且不需采取防寒措施即可安全越冬。伊春针对小浆果资源的发掘和引种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针对优良小浆果资源的发掘和引种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4 对引种小浆果在驯化及区域适应性研究上的科研攻关力度不够

在小浆果产业发展过程中,应尽力避免种植单位把其它区域生长和结实特性良好的小浆果品种直接引种并进行大规模推广种植的引种栽培方式。因为,在未对引进小浆果品种进行驯化及区域适应性研究的情况下直接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有可能造成由于区域性气候特征不适应而导致引种优良性状无法表达、甚至不能正常生长和结实的现象。因此,在将引种小浆果大面积推广栽培之前,驯化及适应性研究工作至关重要,不可缺失。

3.5 对小浆果适栽立地环境分析的科研攻关力度不够

在小浆果资源的集约化栽培过程中,首先需要对野生和引种小浆果品种的适栽立地环境进行研究,调查分析野生和引种小浆果资源自然分布区(主栽区)的立地环境条件,包括气候(积温、降水和光照等)、土壤(质地、养分和pH值等)以及伴生植物情况。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安排栽植(引种)区域、土壤改良以及树种混交等措施保证各个小浆果品种在栽培后对立地环境的良好适应,进而实现速生丰产。

3.6 对建立小浆果标准化栽培模式的科研攻关力度不够

目前,小浆果的栽培模式存在技术不标准和模式不规范的问题,如在小浆果组培苗的栽植上还没有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栽培标准,局部区域小浆果组培苗由瓶苗到大田栽植所用培育周期过短,忽视了组培苗木的驯化炼苗过程,这极有可能导致苗木在大田栽植后由于抗性较差而导致生长不良和结实欠佳。因此,按照伊春林区的种植条件,通过科学试验,探索各个小浆果品种的标准化栽培模式,编制出伊春林区各个小浆果品种的标准化栽培技术实施细则,并建立区域性示范基地,实行标准化种植。这样既可以总结技术成果,又可以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为大面积推广种植奠定基础,为伊春林区乃至黑龙江省小浆果种植提供技术支撑。

4 伊春林区小浆果资源开发利用的优越基础

伊春林区丰富的小浆果资源,特别是寒地特色小浆果资源为小浆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源基础;伴随二期天保工程和全面主伐停止,林场(所)职工转岗就业迫切,创业致富渴望强烈,对投身小浆果种植及深加工表现出强烈意愿,广大群众的需求为小浆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各级政府结合林区产业结构调整实际,对以蓝莓为代表的小浆果产业发展高度重视,给予政策和资金等多方面的大力扶持,这为小浆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基础;伊春林业科学院多年来在小浆果研究领域人才储备、科技攻关、技术服务、研发设施和院校合作等方面的积累为小浆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消费者对“特色水果”的需求,以及小浆果销售量和价格的稳步增长,为小浆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基础。可见,伊春林区小浆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优越的资源基础、社会基础、政策基础、技术基础和市场基础。

小浆果资源的开发利用将是提高伊春林区经济收入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小浆果产业的发展对于伊春食品储藏和加工工业水平的提升也将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伊春林区的小浆果产品在国内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通过合理的开发与加工,引导小浆果产业科学高效可持续发展,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带动企业及林场所职工致富,促进伊春林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1] 贾妉萍.黑龙江省特色小浆果开发及利用[J].中国林副特产,2008(2):97-98.

[2] 马凤林,吴晓春,于莉.黑龙江省野生小浆果植物资源[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1.8(17):208-209.

[3] 谷钟声.试论黑龙江省林区发展小浆果生产的途径[J].中国林副特产,1989(3):16-19.

[4] 李亚东,唐雪东,袁菲,等.我国小浆果生产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1(1):1-9.

[5] 仇洪林,刘治富.伊春林区野生浆果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J].林业勘查设计,2002(3):65-66.

[6] 张建全,于洪坤.伊春市蓝莓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林副特产,2011(5):49-51.

[7] 潘静波.发展小浆果产业开拓国际市场[J].北方果树,2007(3):77-78.

猜你喜欢

伊春浆果蓝莓
德国:2021年浆果产量增长27%
设施浆果
伊春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蓝莓建园技术
伊春地区近60年气温与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不同比例尺航磁测量数据的对比分析——以伊春森林覆盖区为例
蓝莓采后立即追肥 谨防黄刺蛾介壳虫
黑龙江伊春:守着绿水青山 收获金山银山
浅谈凤城市小浆果的发展思路
西海岸的蓝莓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