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鼠害监测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2013-09-18关淑云范基文张冬云

中国林副特产 2013年3期
关键词:鼠类灭鼠鼠害

关淑云,范基文,张冬云

(黑河市爱辉区林业局森防站,黑龙江 黑河164300)

黑河市爱辉区森林资源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过量采伐,生态系统在日益破坏严重的同时,新营造的纯林面积不断加大,加之经营和管理粗放以及大量施用农药,林分各项因子受到破坏,森林生态系统严重失衡,人为猎杀造成了害鼠天敌种群与数量的大幅度减少,森林鼠害泛滥成灾,使人工林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据2000年以来不完全统计,爱辉区平均每年发生森林鼠害1.64万hm2,严重的地块80%的幼林被害致死,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主要的是延缓了成林周期。为此,搞好森林害鼠的监测与综合防治迫在眉睫。

1 害鼠种类

黑河市爱辉区森林害鼠的种类主要有棕背平、红背平、东方田鼠、大林姬鼠、花鼠和东方鼢鼠等,其中棕背平和红背平数量较多,为优势鼠种。

2 鼠情监测

森林鼠情的监测要实行定点、定人、定期、定方法的调查和监测,调查和监测的内容包括害鼠的种类、种群数量、林木被害率、林木死亡率等技术指标。在上述基础上,进行立地条件、气象等因子的综合分析,确定准确的防治地块、防治面积、防治时间,做到有的放矢。

2.1 鼠情线路踏查

春季雪融化后(已露出被害状)或冬季落雪前,按调查地块的形状选择一条最长的对角线,采用线路踏查调查法,等距选取100株样树,调查林木被害株数及林木死亡株数。

2.2 标准地内害鼠危害程度调查

在线路踏查的基础上,选择被害率超过3%的地块20~30处,设立标准地进行当年有无被啃斑痕、危害等级、林木受害程度的调查。

2.2.1 地上害鼠类调查。每块标准地面积为1hm2,标准地内树木不少于200株,按对角线法随机选取100株幼树,调查林木被害株数和林木死亡株数,确定危害等级。

2.2.2 地下鼢鼠类调查。每块标准地面积为1hm2,随机抽取200株样树,记录当年死亡株数,确定危害等级。

2.3 临时标准地害鼠种类和鼠密度调查

2.3.1 地上害鼠类调查。每年于4月上旬和10月上旬,设立临时标准地,用炒熟的白瓜子或油煎花生米等做诱饵,将100只鼠铗子按5m×20m间距方格布放,间隔24h进行检查,用空铗将已捕获害鼠的鼠铗替换,72h后将捕鼠铗全部收回。逐日调查害鼠种类组成和捕获率。

2.3.2 地下鼢鼠类调查。每种立地类型选择一块面积为1hm2的辅助标准地,统计标准地内当年的土丘数。根据土丘挖开洞道,凡封洞者既为有效洞。确定有效洞口后设置地弓箭进行人工捕杀,连续捕杀3昼夜,统计捕获的鼢鼠种类组成和捕获率。

3 防治指标

林区鼠害防治指标是经过多年研究取得的结果,但林区环境条件复杂,各地在防治是还要考虑当地的林分结构、气象因子,林内环境状况和天敌因子,合理制定防治措施。

3.1 鼠害分级标准

表1 鼠害测报分级标准

3.2 人工幼林的防治指标

根据表1,测报级定为0级,可不防治;测报级定为1级,不防治或个别地块进行生物防治;测报级定为2级,部分地块进行无公害防治;测报级定为3级,全林地发生条状或片状被害;应采取全面化学防治。

3.3 苗圃地鼠害防治指标

铗日捕获率1%以下,零星发生单株被害,测报级定为0级,可不防治;铗日捕获率在1%~3%,个别地块发生块状、簇状林木被害,定为1级,进行个别地块的无公害防治;铗日捕获率在4%以上,部分地块发生块状、条状,定为2级,进行部分地块化学防治。

4 综合防治技术

森林鼠害的综合防治就是根据林区的环境条件、林业再生产发展水平和鼠害发生、危害规律,采取以营林、生态措施为主与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法,使森林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森林鼠害的综合防治过程中,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分类经营、总体协调、效益最佳”的防治理念,对保护森林资源、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4.1 生态控制措施

生态控制措施,是在掌握各种害鼠的生活习性及环境因素对数量增长的影响的基础上,在造林和抚育林木时创造不利于害鼠繁殖的条件,控制害鼠种群的方法。

森林鼠害防治必须贯穿营造林生产的全过程,要在营造林阶段实施各种防治措施,对森林鼠害进行预防性治理。

4.1.1 造林设计时,首先考虑营造针阔混交林和速生丰产林,要加植害鼠厌食树种(如沙棘、柠条等)、优化林分及树种结构,并合理密植以早日郁闭成林。

4.1.2 清理造林地。植树造林的前一年秋季,将造林的枝丫、倒木、杂草等彻底清除干净或呈条状、块状堆积,可使害鼠数量明显减少。造林前,要结合鱼鳞坑整地进行深翻,破坏害鼠栖境;将造林地内的枝桠、梢头、倒木等清理干净,以改善造林地的卫生条件。

4.1.3 造林时,要对幼苗用树木保护剂进行预防性处理(可以用防啃剂、驱避剂浸蘸根、茎);对于有地下鼢鼠活动的地区,要实行深坑栽植,挖掘防鼠阻隔沟。

4.1.4 造林后,在抚育时及时清除林内灌木和藤蔓植物,搞好林内环境卫生,破坏害鼠的栖息场所和食物资源;结合幼林抚育,在7、8月份,将人工幼林的灌木、杂草割光,运出林外,可使害鼠数量明显减少。控制抚育伐及修枝的强度,合理密植以早日密闭成林;定点堆积采伐剩余物(树头、枝丫及灌木枝条等),让害鼠取食。在害鼠数量高峰年的秋季,可将抚育剩余物、灌木枝条集中堆积或散放,供秋后害鼠啃食,取代林木受害,防治鼠害效果十分明显。

4.1.5 合理密植,加快林冠的郁闭速度。在造林时适当提高初植密度,加强幼林抚育,使幼林提早郁闭,可使害鼠数量明显减少。据研究,林地害鼠数量与人工林郁闭度呈正相关。这主要是由于林冠的郁闭度越高,林下透光度越差,使林下草木植物减少,从而使害鼠数量减少。

4.1.6 合理配置树种。据研究,林地的坡度越大,棕背鼠的数量相对越少,因此,在坡度较小的林地,宜营造鼠害较轻的树种,易受害树种应选在陡坡林地,可减轻鼠害。据研究,害鼠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带差别。在高海拔或深山区,害鼠群落组成为棕背鼠+大林姬鼠+红背鼠+花鼠,此地带棕背鼠数量较多。在低海拔浅山区,害鼠群落组成为大林姬鼠+棕背鼠+黑线姬鼠+花鼠。此地带棕背鼠数量明显减少。在林地与农田交措区,害鼠群落组成为大林姬鼠+黑线姬鼠+花鼠+棕背鼠,此区域棕背鼠群落数量很少。根据上述害鼠的分布规律,在主要害鼠棕背平数量少的地区造易害树种,亦可减轻鼠害的发生。

4.2 天敌控制措施

利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的关系,大力保护和利用鼠类天敌,对控制害鼠种群数量增长和鼠害的发生,在森林鼠害的综合治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4.2.1 林区内要保护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实行封山育林,严格实行禁猎、禁捕等项措施,保护鼠类的一切天敌动物,通过增加天敌动物的种群数量来控制害鼠的数量。

4.2.2 在人工林内堆积石头堆或枝柴、草堆,招引鼬科动物;在人工林林缘或林中空地,保留较大的阔叶树或悬挂招引杆及安放带有天然树洞的木段,以利于食鼠鸟类的栖息和繁衍。人为创造有利于天敌生存和繁殖的条件,提高天敌动物的保存率和繁殖率,发挥天敌控制害鼠的能力。

4.2.3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人工饲养繁殖黄鼬、伶鼬、白鼬、苍鹰等鼠类天敌进行灭鼠。

4.3 物理防治

对于害鼠种群密度较低,不适宜进行大规模灭鼠的林地,可以使用鼠铗、地箭、弓形铗等物理器械,开展群众性的人工灭鼠。也可以采取挖防鼠阻隔沟,在树干基部捆扎塑料、金属网等防护材料的方式,保护树体。

4.4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属于基础性的技术措施,要配套使用,并普遍长期地施行,以达到森林鼠害的自然可持续控制。

4.4.1 肉毒素。肉毒素类是指由肉毒梭菌所生产的的麻痹神经的一类肉毒素,对鼠类具有很强的专一性,杀灭效果很好,在生产防治中可以推广应用;但是,该类药剂在使用中应防止光照,且不能高于一定温度,还要注意避免小型鸟类的中毒现象。

4.4.2 林木保护剂。林木保护剂,是指用各种方法控制鼠类的行为,以达到驱赶鼠类保护树木的目的,包括防啃剂、拒避剂、多效抗旱驱鼠剂等几类,由于该类药剂不伤害天敌,对生态环境安全,可以在生产防治中推广应用,尤其是在造林时使用最适宜。

4.4.3 抗生育药剂。抗生育药剂是用植物性鼠不育药剂配制而成的,可同时作用于雌雄两性害鼠的生殖器官,能够引起鼠类两性或一性终生或暂时绝育,或是能够通过其他生理机制减少后代数量或改变后代生殖能力的化合物等药剂。

4.4.4 烟碱·CO灭鼠烟剂。烟碱·CO灭鼠烟剂是新一代无公害,无污染灭鼠烟剂,点燃后投放于鼠洞内,可产生高浓度烟碱和一氧化碳。当鼠洞处于密闭状态时,由于高浓度烟碱和一氧化碳急性中毒而死亡。害鼠死于洞内,尸体无毒,不会造成天敌二次中毒。

4.5 化学药剂

化学药剂防治是在森林鼠害严重发生的情况下,应及时采用化学杀鼠剂进行急救防治,杀鼠效果好,见效快。化学杀鼠剂包括急性和慢性的两种,包括微生物灭鼠剂。化学杀鼠剂严重危害非靶动物,破坏生态平衡,对人畜有害,应尽量限制其在生产防治中的使用,同时注意环境保护。

[1] 陈荣海.鼠类生态学及鼠害防治[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2] 刘克敏.森林害鼠防治技术的新进展[J].林业实用技术,1991(7).

猜你喜欢

鼠类灭鼠鼠害
TBS围栏灭鼠技术
贺兰山西坡鼠种内脏重量与海拔梯度关系研究
草原鼠害综合防治技术分析
天津七里海湿地鼠类十年变化
玉树地区草原鼠害防治的建设与管理
森林鼠害防治技术探析
草原鼠害防控技术探索
浅谈户内变电站防鼠安全工作
灭鼠记
次声波灭鼠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