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1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研究

2013-09-18王晨铖郑立伟

航空标准化与质量 2013年1期
关键词:比重竞争力管理体系

王晨铖 郑立伟

(中航工业综合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28 )

质量竞争力指数由12个统计指标的标准化得分线性加权生成,得分范围为60~100分之间。为提高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发布的时效性,增强对质量工作的指导意义,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使用统计指标可获得的最近年度数据,其中产品质量等级品率、质量损失率、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出口商品检验合格率等4个指标使用2011年度数据,工程技术人员比重、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比重、技术改造经费比重、每百万元产值拥有专利比重、新产品销售比重、人均产品销售收入、国际市场销售率等7个指标使用2010年度的数据,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率计算中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数使用2011年度数据,工业总产值使用2010年度数据。

1 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总体发展情况

2011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为82.88,较2010年提高0.31,连续13年保持增长(见图1)。其中,每百万元产值拥有专利数、人均产品销售收入、出口商品检验合格率、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质量损失率等5个统计指标的得分与2010年相比分别增加了4.11、2.74、1.86、1.34、0.56,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率、产品质量等级品率、技术改造经费比重、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比重等统计指标的得分出现明显下滑,与2010年相比分别下降了2.10、2.05、1.85、0.82。

2 质量竞争力发展趋势分析

图1 1999~2011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

质量竞争力继续保持增长,但增幅连续3年下滑。2002年至2011年是我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快速提升的10年,累计上升近5个百分点,从质量竞争力较弱的发展阶段跨越进入初等质量竞争力发展阶段,有效提升了国家实力。但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受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欧债危机持续发酵、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我国质量竞争力逐步进入发展瓶颈期,2009年至2011年制造业质量竞争力增长率连续3年下降(见图2),呈现出发展后劲不足、增长放缓的态势。

图2 1999~2011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增长率

2011年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率、产品质量等级品率、国际市场销售率、新产品销售比重、技术改造经费比重、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比重等指标得分明显下滑,制造业竞争力结构未得到时改善。质量发展面临巨大阻力。

2.1 随着我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后,人口红利逐渐减弱,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迅速上升,制造业投入边际效益不断递减,产业国际比较优势有所减弱。加之金融危机后美国等发达国家重新回归实业,鼓励高端制造业回流,“再工业化”在一定程度上挤压我国制造业生存发展空间,导致出口贸易顺差收窄。结合质量竞争力指标看,自2009年以来我国制造业产品国际市场销售率和新产品销售比重连续3年下滑,累计下降0.11和0.23。

2.2 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缺少核心技术,在资源环境刚性约束和利润率下降压力日益加剧的背景下,过度倚重投资驱动的传统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企业技术改造和科研投入出现下滑(2011年研发与技术改造能力得分76.46,较上年下降2.36),部分地区和行业甚至被迫出现“去制造业”或“去工业化”的恶性循环趋势。内忧外患的局面严重制约质量发展。

3 2011年主要指标变动情况分析

3.1 质量水平得分略有下滑

2011年,我国质量水平得分为86.61,较2010年降低0.25。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3.1.1 标准与技术水平出现下降

2011年全国制造业标准与技术水平的得分为87.63,比2010年降低1.12。制造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生产的产品产值的比重为59.12%,比2010年降低了11.63个百分点,回落到2008年的水平。其中,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饮料业等行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生产的产品产值比重下降明显,均降低20个百分点以上。

3.1.2 质量管理水平得分有所下滑

全国制造业质量管理水平的得分为83.28,比2010年降低了0.51。2011年我国制造业现行有效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数达到22万多张,与2010年相比增加6.03%,明显低于工业总产值的增速,每亿元工业产值拥有认证证书数从上年的0.44张降低到0.37张。但质量成本控制有所改善,全国千户重点工业企业的质量损失率从上年的0.25%降低到0.16%。

3.1.3 质量监督与检验水平得分明显提高

全国制造业质量监督与检验水平的得分为89.63,比2010年提高了1.49。我国制造业生产环节和出口领域的产品质量符合性水平均有提高。在全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中,17个行业的抽样合格率提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橡胶制品业,纺织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的符合性质量明显改善,抽样合格率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出境工业品中制造品不合格货值占出口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0.12%下降到0.09%。

3.2 发展能力得分有所提升

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我国制造业转方式、调结构效果初显,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全国制造业发展能力的得分达到79.15,比2010年提高了0.87。

3.2.1 研发与技术改造能力得分下滑

全国制造业研发与技术改造能力的得分为75.28,比2010年降低了1.18。全年大中型制造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和技术改造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双双下降,分别从上年的1.07%和1.15%降低到1.02%和0.89%。22个行业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比重下降,其中家具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的降幅超过25%。24个行业的技术改造经费比重下降,其中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印刷业等10个行业的降幅超过30%。

3.2.2 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2011年我国继续依托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大力推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积极鼓励自主创新,企业发明专利数量大幅增加,全年大中型制造业企业发明专利数累计突破11万件,每亿元产值拥有发明专利数较2010年的0.22件提高至0.30件。其中,参与创新型试点的企业更是成果斐然,2011年全国共有5000多家企业获中央或地方政府支持被纳入创新型企业试点,其中受中央政府支持的550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约占国内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的36%,实现增加值4.6万亿元,占全国GDP的11.4%,自主创新经济效应显著提升。

3.2.3 市场适应能力得分稳步增长

全国制造业市场适应能力的得分是81.73,比2010年提高了1.60。全年大中型制造业企业人均产品销售收入达到81.46万元,比上年增长15.74%,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的增幅超过25%。全年出口交货值占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为19.52%,与2010年基本持平。

4 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测算结果看,全国质量发展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利于质量提升的趋势,需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

4.1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比重出现下滑

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是科技创新活动的核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源动力,其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是衡量企业科技创新投入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国际上普遍认为这一比例达到2.5%时,企业方可维持生存;达到5%以上时,企业在市场上才具有竞争力。2010年,我国大中型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的增速低于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速,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从上年的1.07%降低到1.02%,远低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平均2.4%的水平。科技活动投入力度减弱使得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趋缓,大中型制造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重从20.29%降低到19.61%。

4.2 技术改造经费比重逐年下滑

全年大中型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经费支出为3281亿元,仅比上年增长1.40%,仍低于2008年的投资水平。2005年以来,我国大中型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的增速均低于销售收入的增速,技术改造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断降低,从1.79%、1.54%、1.44%、1.37%、1.15%下滑到0.89%,2010年下降幅度达近5年之最。

4.3 企业参与管理体系认证的积极性下降

2011年全国制造业现行有效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数达到22万多张,较2010年仅增长6.03%,增幅较上年下降8.65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实有企业数的增幅低1.02个百分点。其中,化学品、化学制品及纤维、基础金属及金属制品、木材及木制品等资源加工类产品管理体系证书数的增幅不到3.5%。同时,国家认监委2011年针对全国501 家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企业开展的认证有效性专项监督检查结果也表明,超过1/5的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较差或无效,企业的质量管理基础有待增强。

5 结论

2011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为82.88分,比2010年提高0.31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增幅连续3年回落。从各指标看,2011年与质量监督与检验水平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相关指标的得分较上年显著提高,但标准与技术水平、质量管理水平、研发与技术改造能力得分较2010年有所下降,成为我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快速增长的瓶颈。在世界宏观经济持续低迷、外需持续萎缩的背景下,政府、企业增加技术改造经费和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依托技术进步,提升产品质量,加快品牌培育,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嬗变是突破发展瓶颈,打造卓越质量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1] 蒋家东.质量竞争力研究与应用[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9.

[2] 蒋家东.企业质量竞争力研究[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05(4).

[3] 蒋家东.企业质量竞争力的内涵及其评价方法[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05(6).

[4] 蒋家东,冯允成,商广娟.多元过程能力指数计算方法的比较研究[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05(8).

猜你喜欢

比重竞争力管理体系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高含铁大比重土质对泥浆配比的影响
蓝青松:让竞争力武装到牙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