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观察
2013-09-17孙玉芹
孙玉芹
辽源矿业集团公司总医院,吉林辽源 136201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神经肌肉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特征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易疲劳,呈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的特点。选自我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13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分别采用中药、西药、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30例2009年1 月—2011年6月收治的13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三组。I组(中药组):43例,男27例,女16例;年龄13~62岁,平均年龄(37.55±12.45)岁;根据Osserman分类法:I型29例,IIa型14例。II组(西药组):43例,男26例,女17例;年龄12~65岁,平均年龄(36.54±16.15)岁;I型28例,IIa型15例。III组(中西医结合组):44例,男24例,女20例;年龄13~65岁,平均年龄(35.79±13.16)岁;I型28例,IIa型16例。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排除:所有患者均符合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具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未使用过任何免疫抑制剂和胆碱酯酶抑制剂;所有患者临床诊断符合脾胃虚证型。
排除标准:排除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者;排除患有胸腺瘤的患者;排除严重肝、肾功能损伤的患者;排除不愿参加此项研究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西药组 对患者给予常规的西药治疗,一般采用激素治疗。如:甲基强的松龙或地塞米松和胆碱酯酶抑制剂联合治疗,具体用药:成人甲基强的松龙1000 mg,静脉滴注,连用3 d,然后每3~5 d减半量或这地塞米松20 mg,静脉滴注,连用3 d后每3~5 d减半量,同时给予患者溴吡斯的明60 mg,口服。儿童用药时,甲基强的松龙120 mg,连用3 d,然后3~5 d逐天减半量,根据患者病情适量给予溴吡斯的明。待甲基强的松龙减量至60 mg以后给予患者每日口服一次泼尼松,每次(1.0~2.5)mg/kg,以后每3 d减5 mg,直至减至10 mg后维持不变,一个疗程为9~12个月。
1.3.2 中药治疗组 给予服用患者中药补脾强力汤辩证加减,同时静脉滴注参芪扶正注射液250 mL,连续注射15 d。补脾强力汤的方药组成为:黄芪15 g、党参20 g、白术15 g、柴胡10 g、升麻10 g、枸杞15 g、制首乌15 g、仙灵脾15 g、菟丝子15 g、陈皮6 g、当归10 g、甘草5 g,合并便溏者加山药20 g、芡实15 g,腹胀纳差者加焦楂、炒二芽各20 g,畏寒者加附片15 g。
1.3.3 治疗组西医治疗 给予患者西药的用法和用量与西药组相同,同时给予与中药组用法和用量相同的中药。
1.4 疗效判定
临床痊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恢复正常工作,3个月无复发。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大部分消失,恢复部分工作或轻工作。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改善,一般生活可自理,但不能恢复工作。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均由SSP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s)表示,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中药组患者43例,痊愈4例,占9.30%,显效5例,占11.63%,总痊愈率为20.93%;西药组43例,痊愈5例,占11.63%,显效5例,占11.63%,总有效率为23.26%;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4例,痊愈6例,占13.64%,显效9例,占20.45%,总痊愈率为34.09%。总痊愈率由痊愈和显效的例数之和计算。具体见表1。
三组治疗前后临床评分两组治疗前绝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三组病例具有可比性,排除了由于患者病情差异对疗效判定带来的影响。中西医结合组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前后评分,变化显著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具体见表2。
表1 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n(%)]
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评分的比较
3 讨论
重症肌无力是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即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出现障碍,是一种细胞免疫依赖性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重症肌无力是一种顽固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骼肌无力,容易疲劳,但是经过休息或者给予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后,症状能够得到缓解。治疗重症肌无力主要是调节免疫紊乱,西医治疗一般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血液疗法等。治疗缺点在于患者治愈后容易复发,并且不良反应大,副作用大。重症肌无力在祖国医学上属于“痿症”范畴。症状为:脾主肌肉,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脾胃健运则饮食水谷能化生精微,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肌肉皮毛筋脉,皆得其养,形体始壮,神气乃昌。无论先天禀赋不足,还是后天形体劳倦内伤,均可导致脾虚,甚则由虚致损。因此中医认为治疗重症肌无力应该补脾益气,但是单纯采用中医治疗无法快速的控制疾病,治疗所需的时间长。本次研究中,中药组选用的时补脾强力汤为基础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治。处方中黄芪具有增强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党参、升麻两味药能够调节胸腺和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从而促使淋巴细胞转化率增强和活性花环的形成。当归具有活血养血,提高全身代谢的能力,制首乌有补肝肾,壮筋骨的功效。白术、枸杞具有补益肾气的功能。采用中药治疗,患者治愈彻底,复发率低,但是治疗所需时间长,见效缓慢。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肌无力: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免疫抑制的作用,能够抑制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合成,使神经与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避免自身免疫的攻击,促使突触前膜易释放乙酰胆碱,兴奋传递加快,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数目成倍增加,所以能够快速缓解肌无力的临床症状。肾上腺皮质激素有以下缺点:①能够引起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心血管系统并发症以及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②大量长期应用时容易引起耐药性。③减药过程中易引发反跳现象,从而使患者病情反复发作。祖国医学分析认为,先天禀赋不足和后天形体劳倦内伤,都有可能导致脾虚,甚则由虚致损,脾胃虚损可直接影响心、肺、肝、肾四脏,因此调理五脏,平衡阴阳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所以单纯采用中医治疗临床时间长、见效缓慢,但是治愈后疗效稳定,不易复发。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肌无力,能够达到见效快,治疗彻底并且治愈后不易复发,治疗所需的疗程较短,有效率高等优势,所以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1] 潘邓,杨明山,蔡玉祥.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肌无力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1):64-65.
[2] 乞国艳,李晓玲.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7,35(5):57-59.
[3] 梁永,楚兰,况时祥.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肌无力4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0,16(6):28-29.
[4] 吴相春,吴相锋,李铮,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后复发6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1,16(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