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模式创新研究

2013-09-16王宇鹏

学理论·中 2013年7期
关键词:工作模式就业指导大学生

王宇鹏

摘 要:大学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严峻,就业工作已经引起社会、政府和高等学校的普遍重视。建立高效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新模式是摆在高等学校面前的重要任务。高校要通过就业信息网建设、合理规划专业设置、完善就业指导体系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要在就业指导的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317-02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它是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了解就业知识,合理自身定位的有效途径。他能帮助大学生了解自身特长,增加自信,树立正确就业观的有效途径。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模式是大学生和社会的需求,也是为建设大美中国和实现中国梦培养人才的必然选择。

一、促进就业指导模式创新是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内在需求

职业指导工作是在毕业生就业的过程中,有效为毕业生成功就业提供理论指导、咨询和全方位服务,旨在帮助学生获得就业和生存能力,找到个人发展的理想岗位,施展个人才华的有效途径。通过这方面有效的工作能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使每个大学生都能对自己有个合理的人生规划,树立正确择业观和就业观。并对毕业生提供终身就业的指导工作,实现个人梦想和价值。高校就业指导模式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不断地进行变革和创新,要能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和方式,教育广大学生及时找到自己适合的岗位,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就业指导模式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要求高校各个职能部门和全体教师都要积极参与到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各部门协调统一,相互配合,积极为大学生就业提高资金、场地和各项服务工作,还有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帮扶工作。把大学生就业指导作为经常性工作,长期开展,要改变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不能只满足于读读文件、召开动员大会等做法,要创新就业指导工作的理论课程,重点要向学生讲清楚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自身完善和提高,详细介绍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就业过程中会会遇到什么问题,毕业生本身应该有什么样的品质和特点,以及能力和知识结构。使学生在四个年的学习和生活中积累丰富的知识和能力,有计划设计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在职业生涯中迈好关键的第一步。就业指导的对象应该应由毕业生专门教育,转为面向所有年级和所有学生,从大一学生踏进校门开始,就接受一定程度的职业生涯教育,并贯穿于学生在校的始终。

二、就业指导模式创新创新要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教育教学质量能否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是毕业生能否充分就业的基础和关键,就业的竞争追根溯源是人才培养定位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竞争。高校要积极开展实践性教学环节,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理念先导,引领人才培养

高校要通过开展教职工代表大会和教学工作会议,大力推进教育思想理念转变和更新,树立“以生为本”、“质量至上”、“特色立校”、“以市场为导向”的先进办学理念,包括“科学发展、错位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等发展观的讨论,科学发展是核心、错位发展是途径、创新发展是动力、和谐发展是目标,其中,错位发展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立足校情,不盲目攀比、不贪大求全、不照搬照抄、不简单延伸、不降低标准,发挥自身优势,形成错位竞争,开辟教育新空间。要贯彻五种质量观:发展质量观、目标质量观、需求质量观、多元质量观、特色质量观,以及工程文化教育观,这些先进教育思想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人才多样化需求,有利于素质教育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办好教育,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2.改革创新,优化人才培养

高校要认真研究学科专业发展定位,形成以专业应用能力为核心,以基础教育和专业模块有机组合为平台,以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综合教育为体系,以职业生涯教育、实践教学、外语、计算机四年教育不间断为手段,增强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要大力推进课程体系的整合,建立学科交叉融合、专业纵向优化、课程模块组合的课程体系结构。采取引进和提高的措施,努力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优化办学条件,满足工程教育教学需要,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需要的合格人才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3.注重实践,强化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市场竞争力的主要渠道。高校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通过采取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开展工程文化教育、强化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着力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多种政策措施,从观念、体制、队伍、基地、模式、管理、评价等各个环节全方位强化实践教学。尤其是建立多种实践训练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践证明,突出实践教学对增强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能力的作用明显。

4.构建就业服务体系和就业工作评估体系

就业服务体系:除了开展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外,主要还有:一是面对应届毕业生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根据毕业生就业心理压力,思想彷徨,进行团体心理咨询,开展心理知识的讲座;在学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心理知识讲座和训练,使毕业生在面临自己的人生选择的关键时期,增强信心,安定心理。尤其是对考研学生的心理辅导要加大力度。二是加强日常指导和服务。学生可以随时到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进行咨询,接受老师面对面的指导,也可以通过电话、就业指导中心工作邮箱等渠道咨询,毕业生存在的疑难问题都能及时处理。就业工作评估体系是指实行就业目标管理、奖惩分明、经费保障和招生制约机制。高校要对评估内容、评价标准、考核办法、奖惩原则等方面进行全面具体的规定。其主要内容是坚持以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中心建立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把就业与招生数量挂钩,与系部考核评优挂钩,有力促进就业工作的开展,提高就业工作质量和水平。

5.建立招生—培养—就业反馈机制

高校要通过对就业市场的走访、调研,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把用人单位对学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和毕业生工作情况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反馈到学院教学部门,指导我校专业设置、专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招生专业和招生人数,对市场需求比较旺盛的专业适当增加招生计划,而对就业比较困难的专业则压缩招生名额,对相关专业进行调整,实现招生、培养和就业的相互促进、良性循环,形成招生促进就业、就业反馈教学、就业引导招生的有效机制。

三、就业指导模式创新的主要途径

1.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实习基地是毕业生了解社会和接触生产实践的桥梁,毕业生在就业实习过程中能够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找出自身的不足,弥补自己的缺陷,调整自己的就业方向,为进入职场成功就业做好准备。各高校每年要派大三学生去单位进行实习,在实习过程中一方面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增长了才干,另一方面也了解了用人单位,与单位领导进行了沟通,向单位展示了自己的才能,表现突出的学生直接被单位录用。各高校还要结合本校实际,积极号召全校教师积极利用实习单位、老同学等自身的人脉帮助毕业生联系就业单位,校领导也要利用参加各地校友会,积极与各地校友和相关企业取得联系,邀请校友到校招聘毕业生。此外,还要通过开展工程文化活动、邀请企业专家讲座和座谈等形式,积极与企业方接触开拓就业市场。

2.发挥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作用

高校要努力加强网上就业市场建设,不断完善就业信息网。高校的就业信息网作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和沟通联系的平台,在发布就业信息,进行就业指导,促进毕业生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各高校要把就业信息网建设成内容丰富,功能齐全,并与国家教育部、中国高校就业信息网、中国企业人才网、中国大学生就业网等国家、省市及国内知名院校成功链接,实现信息共享、政策发布、网上招聘、远程面试、指导咨询五位一体有效就业指导模式。就业信息网的信息要由专人管理,信息发布要及时准确。并不断根据学生需求调整栏目内容,完善就业网的服务功能,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了便利的交流平台。

3.提高就业指导服务的实效性

高校要注重就业指导的全程化、专业化、信息化,把就业指导课纳入学生的必修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确保职业生涯教育四年不断线。一是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对学生进行专业认知、成才意识和职业意识的指导;对二三年级的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重点培养职业生涯的职业规划能力;在第四学年开设就业指导课,侧重进行就业形势、择业观念和求职技能方面的培养。各专业教师注重在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中始终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各高校还有积极组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二是高校要积极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开设就业指导系列讲座,邀请知名企业家、优秀毕业生代表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讲座,要让他们用自身的感人经历和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树立扎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从基层做起,打牢基础的就业意识。三是健全完善就业率统计、待就业情况统计、毕业生就业进展情况统计,对未就业毕业生开展跟踪服务等工作制度。在毕业生离校后,要继续以问卷调查、电子邮件、校友录、电话等方式提供就业信息,了解反馈毕业生就业动态,持续对毕业生进行指导与服务。

参考文献:

[1]章成斌.高校就业模式的创新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2):10-11.

[2]池军.大学生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模式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2009,(8):11-12.

[3]蔡彬,等.高校扩招后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J].心理学探新2010,(5):26-27.

[4]赵北平.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探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9):18-19.

[5]尹毅,王志坤.大学生就业指导理论和指导模式[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1,(7):40-41.

猜你喜欢

工作模式就业指导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大学生就业趋势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刑事执行检察工作模式的理性构建
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机构的专业化建设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