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底框结构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013-09-16许鸿海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3年9期
关键词:刚度

许鸿海

【摘 要】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是我国砌体结构房屋的一种特殊形式,这种由上下不同材料组成的混合结构,其抗震性能存在明显不利因素,历次地震震害中,此类结构震害都相对比较严重,故底框结构设计时应严格按规范执行,底框结构设计中应对一些常见的问题加以重视,确保此种结构在地震时有一定的安全保障。

【关键词】底框结构;刚度;结构布置

1.前言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是由底部托墙梁框架-抗震墙和上部砌体结构所组成的一种结构形式,主要用于下部为大空间商业上部为住宅的建筑,此种结构形式抗震性能不好,2010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已禁止在设计基本加速度大于0.2g的地区采用底框结构,故设计这种结构时应严格按规范执行,但有些结构设计中忽视了在底层纵横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或只有横向抗震墙,使整幢建筑上刚下柔,或横刚纵柔;地震作用下即容易产生较大的弹塑性变形。如果框架柱箍筋间距太大,特别是在柱上、下端箍筋没有按规范要求进行加密时,其破坏就更加严重。此类建筑即使是全框架结构,从震害的调查来看,也有许多同样的破坏情况。抗震结构在总体布置上有两大忌:一是上部刚度大,底层仅有柱的鸡腿式建筑;二是平面刚度不均匀,产生大扭转的建筑。两者在设计上全是难以解决的问题。有足够剪力墙或有核心筒的建筑,对维持整体稳定有利,并很大程度上减弱框架的受力;对一般建筑底部尽可能做框剪结构,避免做纯框架结构。

2.常见问题

1)抗震设防不当

商住多层建筑近年来在中、小城市中很常见,即将一层作商场,然后在其上建造住宅。此种结构形式实际计算属下柔上刚,对抗震极为不利,如果不加抗震墙,做成底层纯框架而上部砖混的结构,在地震区将存在一些问题。

除底层不设抗震墙外,此类建筑还有超高和超层问题。如某底框结构建筑设层高3.2m的地下室1层(南面开敞,在地面以上,北面埋入土内),一层商业部分层高为3.9m,其上为4层2.8m高的住宅,因此总高度达18.3m,因地下室一侧露出地面,地下室应按地上计算,故总层数为6层,超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2010)》(以下简称《抗规》)中此类建筑在8度(0.2g)地区总高度≤16m和总层数≤5层的规定,存在安全隐患。

2)建筑布置不合理

《抗规》第3.4.2条明确规定“建筑及其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建筑的立面和竖向剖面宜规则,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少,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但在实际工作中,建筑布置的合理性往往被忽视。目前的一些建筑设计,由于仍沿袭不设防时的设计思路,将抗震基本要求搁置一边,为片面追求建筑效果,将底层框架房屋平面上多处凹进凸出,导致各部分质量极不均匀,建筑物外纵墙多处被人为割断,严重影响抗震刚度。此外,在立面上又设置了许多不利于抗震的装饰物,如某底框住宅女儿墙竟高达3m以上。,如果上述问题解决得不好,抗震设防问题就会越积越多,一旦发生大地震,代价将会十分惨重。

3)人为因素

抗震设防问题设计人一定要重视,应当严格遵守《抗规》的相关要求进行设计。在日常设计中注意下面的情况:

a)仔细理解规范的要求,搞清楚底框结构在地震时的破坏情况。上面几层砌体结构,由于开间小、横墙多,不仅重量大,侧移刚度也大,而底层框架侧移刚度比上层小得多。刚度的急剧变化使得在结构刚柔交接处,应力高度集中,在柱端产生塑性铰,并使房屋的变形集中发生在相对薄弱的底层。这种比较薄弱的底层或中间层,可称之为“软层”,对于这种“软层”在抗震设计中应引起足够重视。

b)底层框架一般为大空间的公共建筑,由于使用功能上的需要,在客观上给纵横抗震墙的布置带来了不少困难。

c)设计人有时未作详细计算,仅凭习惯上的概念,错误地认为底层框架的侧向刚度一定比砖房好,纵向框架侧向刚度一定比横向好,而实际上并非如此。

3.防治措施

对于底层框架抗震墙的砖房,底层框架抗震墙和上部砖房部分均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但这两部分不同承重和抗侧力体系之间的抗震性能是有差异的,而且其过渡楼层的受力也比较复杂。为了使这类房屋的抗震设计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其防治措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底层框架砖房的底层,不应采用纯框架结构。结构设计人员要及早介入建筑方案与初步设计,并和建筑工种与建设单位反复协商,在不影响或少影响功能的前提下,使纵横外墙、室内分隔墙等尽量对称,并均匀地在纵横两个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使上层与底层的纵横向侧移刚度比,能够满足规范要求。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 2011)》条文说明,底层设置一定数量抗震墙的框支墙梁房屋模型振动台试验表明,其抗震性能不仅不比同样层数的多层房屋低,甚至还要好些。所以,在底框结构中合理设置一些抗震墙是非常重要的。

2)底部剪力法仅适用于刚度比较均匀的多层结构,对于具有薄弱底层的底层框架砖房,应考虑塑性变形集中的影响。另外,经分析知道提高软层的屈服强度可以减少软层塑性变形的集中。因此,底部剪力法对底层地震剪力要乘以一个1.2~l.5的增大系数。

3)底层框架砖房的剪力分配不能按照框架抗震墙的方法进行,因为底层框架砖房只有底层是框架抗震墙,且底层还有塑性变形,所以要采取双保险的办法。对抗震墙要使其承担全部剪力,对框架要按刚度比分配,不过要注意,在刚度计算时框架是按弹性计算的,而抗震墙开裂后刚度会退化。据有关试验数据得知,其刚度将下降到弹性刚度的20~30%。

4)底房框架柱应考虑地震的倾复力矩引起的附加轴力。

5)在底层框架砖房的上层,构造上仍应设置构造柱,并应每层设置圈梁,底层的顶板应为现浇楼盖。软层中的柱,特别是结构刚柔相接的地方,要避免出现塑性铰。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刚度
钢筋混凝土梁挠度计算方法适用性分析
压型钢板蒙皮作用抗剪性能试验
高层建筑短肢剪力墙结构设计的研究
民用飞机翼面结构快速设计方法研究
载货汽车前钢板弹簧设计
仪表板刚度和强度的讨论
某型飞机操纵摇臂拓扑优化研究
FSAE电车车架的结构分析
试论水泥混凝土路面应力吸收层的施工技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