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获得性肺炎193例

2013-09-15杨红欣王海霞

世界中医药 2013年8期
关键词:性肺炎肺部患儿

杨红欣 王海霞 商 华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二院儿科,牡丹江,157009)

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常见的儿童急性肺部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积极、有效治疗是缓解CAP患儿病情的根本措施,但过度使用抗生素不仅疗效欠佳,甚至可能加重病情。为探寻更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笔者近年来以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CAP患儿193例,结果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科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386例CAP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93例,所有患儿均根据病史、症状、体征、血常规、胸部X线片确诊。对照组:男106例,女87例;年龄1个月至11岁,平均(4.1±1.8)岁;病程1~5 d,平均(2.2±1.1)d;轻度132例,重度61例。治疗组:男104例,女89例;年龄1个月至12岁,平均(4.2±1.9)岁;病程1~5 d,平均(2.3±1.2)d;轻度129例,重度64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年龄≤14岁;2)病史≤7d;3)患儿家长同意本组治疗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肺部肿瘤;2)伴随有其他肺部疾病;3)过敏体质。

1.3 诊断标准 参考《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概念及临床意义》[1]中关于儿童CAP诊断标准制订:1)近期(1周内)出现或加重的咳嗽、咯痰症状;2)发热;3)肺部查体:可发现肺实变体征或(和)闻及干湿性啰音;4)血常规检查:血白细胞计数(WBC)<4.0×109/L,或WBC>10.0×109/L,可伴有核左移;5)胸部X线片:肺纹理增粗,气肿伴斑片状浸润影、小片状阴影或肺间质改变;6)年龄≤14岁;7)除外其他可引起相关症状的肺部疾病。具备1)~4)任意一项同时满足5)、6)、7)三项,可诊断为儿童CAP。

1.4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所有患儿均给予高营养、易消化饮食,保持病房空气通畅,限制探视,常规给予退热、止咳化痰、止痉平喘、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在一般治疗之上给予:1)注射用头孢噻肟钠(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3021934)50 mg/k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12 h;2)利巴韦林注射液(北京双鹭立生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4389)10 mg/k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12 h。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上海凯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30054)0.5 mL/kg(最高剂量20 mL)加入生理盐水150 mL稀释后以30滴/min速率静脉滴注,1次/d。2组均治疗5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如病情缓解改用口服抗生素序贯治疗,如无缓解或病情恶化,更换治疗方案。

1.5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咳嗽、咳痰)、体征(发热、肺部啰音)、辅助检查(血常规、胸部X线片)等疗效指标的改变情况,并评价疗效。对比2组患儿发热消退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等总体指标。治疗期间观察2组患儿是否出现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评价用药安全性。

1.6 疗效标准 根据治疗后疗效指标参照冯光毅学者研究[2]制订疗效标准。显效:治疗3 d内症状、体征明显减少或消失;有效:治疗5 d内症状减轻,体征改善,总体病情趋于改善;无效:1个疗程后病情无明显改善或进一步加重,需更换治疗方案。显效、有效之和为总有效。

1.7 统计学方法 所得各数据资料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对比 治疗组总有效率93.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例)

2.2 总体指标对比 治疗组患儿发热消退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总体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总体指标对比(d,s)

表2 两组总体指标对比(d,s)

注:与对照组相比,t=5.2110,**P <0.01,t=6.5826,△△P <0.01,t=7.6657,▲▲P <0.01。

193 193发热消退时间 2.43±1.87 1.62±1.08**肺部啰音消失时间 5.87±2.18 4.49±1.92△△住院时间 9.47±3.44 7.13±2.48总例数▲▲

2.3 安全性对比 对照组共7例患儿出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5例为恶心、轻微腹痛等胃肠道不适,1例为头晕,1例为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3%;治疗组共5例患者出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4例为胃肠道不适,1例为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9%;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60,P>0.05)。

3 讨论

儿童CAP是指健康儿童在医院外部获得或入院时肺炎处于潜伏期而入院后发病的急性肺间质或(和)肺实质感染[3]。儿童CAP感染原因主要为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肠杆菌科细菌及卡他莫拉菌等细菌感染,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及病毒感染也是常见病原[4]。由于儿童CAP病原繁多、社区患儿流动性较大、病原检测技术、时间限制等诸多原因,难以及时、准确确认病原菌,因此目前CAP首疗程西药治疗多以医师经验用药为主。

CAP患儿正处于机体发育期,喹诺酮类抗生素影响患儿骨骼发育,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较明显的肾、耳毒性,四环素类抗生素可造成患儿牙齿发育不良[5],均不建议应用于儿童患者,故目前可应用于CAP患儿的临床常用抗生素主要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噻肟钠为临床常用的β-内酰胺类一线抗菌药物,具有广谱抗菌效果,对各种革兰氏具有良好的抗菌效能,可杀灭多种呼吸道病原菌,但由于近年来其广泛应用,耐药菌株不断出现,疗效受到较大影响。本组数据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78.7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3%,说明头孢噻肟钠应用于患儿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但临床疗效颇为局限。

儿童CAP在中医学中属于“咳嗽”“风温肺热”等范畴,多为风热毒邪侵袭而发,故其治疗应以清热解毒为主。痰热清注射液是传统中药黄芩、山羊角、熊胆粉、连翘、金银花经现代工艺萃取而成,符合中药指纹图谱检测标准的纯中药注射剂。其以黄芩为君,苦寒入肺,泻肺经之火,起到清热解毒、燥湿泻火、宣肺化痰作用;山羊角、熊胆粉清热镇惊、解毒化痰为臣,增君药解毒之功;金银花凉散风热、连翘清热解毒、透肌解表共为佐使;诸药合用,协同增强清热解毒,化痰止咳之功。现代研究认为[6-7],痰热清注射液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作用,可降低细菌内毒素毒害,改善其引起的发热症状,并具有化痰止痉之效,减轻患儿咳嗽,喘息,改善肺部通气功能。本组数据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93.26%,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儿发热消退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说明中西结合治疗儿童CAP临床疗效极佳。从安全性对比来看,治疗组及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说明中药痰热清注射液应用于儿童CAP符合中医辨证理论,安全可靠。

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CAP,可快速改善病情,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儿痛苦,改善患儿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1]袁壮.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概念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3,18(9):517 -518.

[2]黄慧青.联合用药治疗儿童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19 -20.

[3]刘益成,贺佩如,刘凯,等.儿童获得性肺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5):288 -289.

[4]秦铭,田曼,夏雯,等.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08,26(4):312 -315.

[5]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试行):上[S].中华儿科杂志,2007,45(2):83-90.

[6]樊黎明,刘超.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09,36(6):84 -85.

[7]宫晓玲.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30例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3):19.

猜你喜欢

性肺炎肺部患儿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相关因素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应用美罗培南治疗的临床观察
“暖男”石卓:用怀抱安慰患儿
人感染H7N9禽流感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