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体系探讨
2013-09-14鹿亚芹马丽岩
鹿亚芹 马丽岩
[本文为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课题(课题号:SZ2010230)的阶段性成果。]
物流是继原材料、人力资源之后的“第三利润源”,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一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成本要高得多,物流成本过高已成为我国企业参予国际竞争的一个巨大障碍。加强物流成本控制,降低物流费用,使物流真正成为“第三利润源”,是我国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生产企业构建物流成本控制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一)物流费用高
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08年社会总物流费用占GDP比重为18.1%,而同期美国和日本这一比例分别为10%和6%;目前我国工业企业的物流费用占总成本的比重高达30%-40%,而英国的各种商品的物流费用平均占商品总成本的14.8%,美国的各种物流费用百分比最低占10%左右。我国企业迫切需要加强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通过物流合理化来降低物流成本,使物流成为企业获取利润的第三种途径。
(二)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缺乏系统性
目前我国大多数生产企业没有专门的物流管理的机构和人员,物流管理采用的是分散管理体制,采购物流由供应部门管理,生产物流由生产部门管理,销售物流由销售部门管理。各部门对物流费用的管理各自为政,无法保证物流总成本的降低。生产企业应以系统的观点方法对物流的所有流程和环节进行管理,进而实现对物流成本的系统化有效控制。
二、生产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含义与原则
(一)生产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含义
所谓物流成本控制,就是对生产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物流活动而发生的各项消耗和支出进行严格的核算、调节和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与既定成本目标之间的差异,使各项物流费用控制在计划范围内,以保证物流成本目标的实现。
(二)生产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原则
(1)物流总成本最低原则。物流领域的“效益悖反”现象要求生产企业的物流成本控制措施不能单纯考虑某个部门或环节物流成本的变化,而是要看该物流成本控制措施所引起的物流总成本的变化方向,物流成本控制措施的取舍要坚持总成本最低原则。
(2)成本与服务同步控制原则。根据“效益悖反”规律,物流成本与物流服务水平之间存在着效益悖反,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物流成本就会上升,降低物流成本物流服务水平就会降低。生产企业在物流成本控制中,应坚持成本与服务同步控制原则,即企业首先确定物流服务水准,在确保该物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的成本控制措施尽可能降低物流成本,或者是企业取舍物流成本控制措施时,要考虑该控制措施对物流服务水平的影响。
(3)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原则。物流系统是一个由多环节、多领域、多功能构成的全方位的复杂系统,物流成本控制要遵循全面控制的原则,要对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各项功能和各个阶段进行全面控制,忽视任何一个阶段、环节或功能的物流成本控制将导致物流成本过高。同时,不同物流活动或者环节成本控制和降低的难度不尽相同,对于能够引起物流成本明显差异的工序和环节要重点控制。
(4)责权利相结合原则。生产企业应合理确定各物流职能部门的物流成本控制责任,并赋予其在规定的权限范围内对某项费用的支配权,同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以调动各职能部门进行成本控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生产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体系的构建
本文构建的生产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体系如图1所示。
(一)生产企业成本控制体系的构成要素
(1)成本控制的主体。为了对企业物流成本进行统一地管理与控制,企业应设置物流部,负责管理企业的物流活动。为了有效地进行物流成本控制,企业应实行物流成本责任制度。为此,企业应建立物流成本中心。在企业中,凡直接参与提供物流服务的部门都可以设置为成本中心。一般来说,企业的供应部门、仓库、车间、销售部门、物流管理部门等都可以确定为物流成本中心。物流部和物流成本中心是物流成本控制的主体。
(2)成本控制的客体。物流成本控制的客体首先是物流费用。此外,根据作业成本法的“作业耗用资源……作业导致成本发生的思想,控制物流成本不能仅仅控制物流费用的发生,而是要控制物流费用发生的源头——物流作业。根据目标成本法的思想,要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关注产品成本。目前,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物流成本管理不仅仅是“管理物流成本”,而是通过成本去管理物流。因此,本文认为,物流作业也是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客体。
(3)成本控制的目标。物流成本控制的目标是在保证物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把物流成本控制到最低。企业要事先编制物流成本预算,以预算成本作为目标成本进行物流成本控制。
(4)成本控制方法。在物流成本控制中,使用的成本控制方法有:①目标成本法,目标成本法是将成本管理重点放在产品的开发设计阶段,将成本控制的重点放在事前控制阶段。本文将目标成本法运用于物流成本控制,在设计优化物流作业方案的基础上编制物流成本预算,确定目标物流成本。②责任会计方法,责任会计是在企业内部建立若干责任单位,并对它们分工负责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控制、考核与业绩评价的一整套会计制度。③作业成本法,编制物流成本预算及核算物流成本采用作业成本法。④偏差分析法,将实际物流成本与预算成本进行比较,分析成本差异的程度和性质。
(二)生产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体系的内容
(1)物流成本的事前控制。事前控制阶段主要有三项工作。①设计优化物流作业。传统企业长期以来对物流管理不够重视,现有的物流作业中存在大量不合理或不增值的作业。因此,生产企业应首先搞清楚各项物流需求,分析目前物流作业的效率,通过物流作业消除、物流作业选择、物流作业降低、作业分享等方法,优化物流作业。②在优化物流作业的基础上,编制物流成本预算。预算的编制通常有“自上而下式”和“自下而上式”两种方式。笔者建议在编制物流成本预算时两种方式结合运用。首先,企业物流部在调查同行业物流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以预算期的业务量为依据,确定物流目标总成本,然后将物流目标总成本分解到各物流成本中心;各物流成本中心在设计优化物流作业的基础上,详细计算本中心的每项预算指标,将物流作业方案和预算指标上报企业物流部汇总、审核;企业物流部在汇总审核各物流成本中心的预算资料后,找出不合理之处并提出修订意见,下达给各物流成本中心;各物流成本中心对物流作业方案和成本预算资料进行修订后,上报企业物流部汇总审核。在事前阶段,这种预算指标(目标成本)的“设定—分解—达成”过程要经过“上下”多次反复,每次反复都是对物流成本的一次挤压。③在编制物流成本预算的基础上,确定各物流成本中心的责任成本。责任成本是物流成本中心应承担责任的成本,是将来进行成本控制绩效评价的依据。
(2)物流成本的事中控制。事中控制是在物流成本形成过程中,随时将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与目标成本进行对比,及时发现差异并采取措施予以改正,以保证物流目标成本的实现。这个阶段主要有两项工作,一是对物流活动进行控制,使物流活动按照优化后的物流作业方案进行;二是对物流成本的支出进行控制,物流成本支出建立一定的审核批准手续,随时将实际支出与预算指标对比,对差异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尽可能将物流成本控制在目标成本范围内。
(3)物流成本的事后控制。事后控制是对实际物流成本进行核算、分析和绩效评价。首先,采用作业成本法核算物流成本。其次,进行物流成本差异分析,将实际物流成本与预算成本进行比较,分析成本差异的程度和性质,确定成本差异形成的原因和责任归属。最后,进行物流成本考核,确定各个物流成本中心的绩效,对物流机构和人员进行奖惩,针对成本超支的情况提出改进措施。
[1]王宁.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物流成本控制体系设计.[J],会计师,2010(5).
[2]江峥峥.生产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8.
[3]孙建勇.企业物流成本管理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
[4]杜义来.我国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研究[D].燕山大学,2010.
[5]姚长升.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研究[D].江苏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