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护理干预在危重甲型H1 N1流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13-09-14侯君枝

中国医药导报 2013年10期
关键词:危重流感病毒流感

侯君枝 曹 彬

1.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0;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感染科,北京 100020

甲型H1N1流感是由一种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新型病毒特殊之处在于其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3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因此,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遍易感且传染性强[1]。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咳嗽、咽部充血、身体疼痛、头痛和扁桃体肿大等症状,危重患者还会出现出肺炎、呼吸衰竭及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等症状。正因重症患者的危险性使甲型H1N1早期诊断和治疗成为临床疾控工作的重点[2]。本研究将强化护理措施介入危重甲型H1N1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以提高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改善预后,从而观察其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2月~2012年6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疑似甲型H1N1患者524例,参考卫生部制订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3版)》,同时经咽拭子检验,132例患者甲型H1N1病毒核酸呈阳性,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其中,危重患者68例,年龄18~65岁,男42例,女26例。将危重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4例。观察组平均年龄(42.1±1.1)岁,体温≥38.7℃,临床表现为咽痛咳嗽、呼吸短促、口唇发绀、肌痛乏力及血氧饱和度下降等症状,临床症状持续时间(42.7±2.8)h;行 X线胸片检查:15例患者两肺大片云雾状密度增高;行胸部CT检查:9例患者见右下肺节段性肺不张,7例患者见两肺炎性改变,3例患者见胸腔少量积液。对照组平均年龄(40.9±2.2)岁,体温≥38.5℃,临床表现为咽痛咳嗽、呼吸短促、口唇发绀、肌痛乏力及血氧饱和度下降等症状,临床症状持续时间(41.4±1.9)h;行 X 线胸片检查:13例患者两肺大片云雾状密度增高;行胸部CT检查:7例患者见右下肺节段性肺不张,5例患者见两肺炎性改变,2例患者见胸腔少量积液。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及病情持续时间等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比较[n(%)]

1.2 治疗及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收治后及时转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室抢救,给予镇静、抗感染、抗病毒、减轻肺部炎症和水肿及免疫调节等综合治疗[3]。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包括严密观察患者体温、呼吸、心率、血压、血氧等情况,发现呼吸困难、生命体征变化等情况及时给予干预措施,如条件允许应早期给氧、给予呼吸支持等,为平稳患者体征和治疗救治赢得时间。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强化护理介入。①环境与心理护理:为患者营造一个干净、整洁、舒适的住院环境,消除患者心理上的不适。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缺乏会使其产生一定程度的恐惧从而导致不配合甚至抵制治疗,护理人员在治疗期要与患者耐心沟通,善于解答有关甲型H1N1流感方面的疑问,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减少不安与焦虑情绪,使其以健康的心态面对治疗[5]。②用药护理:本研究患者因病情危重所以用药复杂,所用药物包括镇静药、抗病毒药、丙种球蛋白、多种电解质及抗生素等,由于患者病情紧急故而要合理安排各类药物使用的先后次序,详细记录患者输液量、药量和尿量以限制液体总量,达到减轻心脏负荷的目的。同时,要随时观察患者心率、血压变化,以便随时调整药物用量和输液速度。③呼吸道护理:危重甲型H1N1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气促、口唇发绀及血氧饱和度下降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呼吸衰竭,故而要及时给予患者呼吸道护理干预。采用加热湿化器有效的湿化气道防止痰痂形成,保持室内湿度为60%~70%,同时根据患者痰量多少给予吸痰处理,吸痰要严格无菌操作且时间不能过长,吸痰前后给予吸纯氧并观察心率、血压的变化。④高热护理:甲型H1N1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持续发热会引起脑组织代谢增加,当退热药物效果不佳时应辅以物理降温并维持室温在20~25℃。⑤出院健康指导:患者出院前应给予科学的健康指导,教给患者及家属合理的饮食和康复知识,促进患者康复和改善预后[6-7]。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体温复常率、临床症状改善、消失情况及咽拭子检验转阴率。参考 《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3版)》将临床疗效分为3类:痊愈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缓解,咽拭子检验转阴率达80%以上;有效即临床症状缓解明显,咽拭子检验转阴率在60%~80%;无效即临床症状未缓解甚至恶化,咽拭子检验转阴率不足30%。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通过观察患者出院后4周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X线胸片情况,以评价患者出院后预后情况[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比较显示,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8%,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预后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出院后进行4周随访,观察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X线胸片情况。由表3可见,对照组C-反应蛋白(CRP)、脑钠肽(BNP)及组织胺(HA)血清水平显著高于观察组,X线胸片正常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患者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以往流感病毒不同之处在于其包含3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人群普遍易感且传染性强,甲型H1N1流感的潜伏期长,少部分患者病情来势凶猛,临床表现为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胸腔积液、肾功能衰竭、休克及呼吸衰竭等症状,危重患者救治不及时极易导致死亡[9]。因此,对于危重甲型H1N1流感患者应及时转入具备防控条件的重症医学科(ICU)治疗,临床治疗常采用抗病毒、抗感染、减轻肺部炎症和水肿及免疫调节等综合治疗[10-11]。本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强化护理干预,临床观察显示,强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该护理措施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表3 两组预后情况比较

科学的护理干预会对患者认知疾病和配合治疗发挥重要影响,本文分别从环境与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用药护理、高热护理和出院健康指导5个方面进行护理干预,整个护理过程科学合理、井然有序,护理期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提高;通过随访发现,观察组预后情况也优于对照组。甲型H1N1流感属强传染性疾病,该类疾病的护理经验缺乏,而强化护理干预从整体的护理理念出发,各个角度全方位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故而能取得良好疗效。本文通过临床实验探索这方面的经验,为今后甲型H1N1危重患者的救治提供有益参考。

[1]王扬,袁慧,董站玲,等.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群中传播及防治[J].中国药理学杂志,2009,4(12):953-954.

[2]盖迎利,王丛妙,王杰,等.隔离病房29例甲型H1N1患者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5):778-781.

[3]王勇,徐元勇,张传福,等.甲型H1N1流感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学杂,2009,34(6):651-654.

[4]Spronk PE,Schultz MJ.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2009 influenza A(H1N1)[J].JAMA,2010,30(3):939-940.

[5]杨梅,张婕,袁静,等.1例甲型H1N1型高致病性人禽流感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0):922-923.

[6]陶芳.99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8):1439-1402.

[7]肖恒建.对38例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治疗和强化管理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6):127,129.

[8]吴焕阁,于淑靖,张军.重症甲型H1N1肺炎的影像学特征[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5):740-741.

[9]Bajwa EK,Khan UA,Januzzi JL,et al.Plasma C-reactive protein levels are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outcome in ARDS [J].Chest,2009,136(2):471-480.

[10]李方学,陆兴忠,江波,等.香菊胶囊治疗甲型H1N1流感68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37):32-34.

[11]洪斌.基层感染科18例甲型H1N1流感的诊治经验和思考[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6):177,189.

猜你喜欢

危重流感病毒流感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冬春流感高发 加强防治最重要
抗甲型流感病毒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
高原地区流感病毒培养的条件优化
流感病毒分子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秋季谨防牛流感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基于HRP直接标记的流感病毒H1N1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147例危重新生儿转运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