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2013-09-13沈央文沈晓华童巧薇王海英
沈央文 沈晓华 童巧薇 王海英 陈 健
1.浙江省慈溪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浙江慈溪 315300;2.浙江省台州市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妇产医院妇产科,浙江台州 318050
产后抑郁症是产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好发于产后2周内,近年来产后抑郁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影响产妇的心身健康,严重时可危及产妇的生命健康[1-2]。产后抑郁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国内外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是体内性激素水平异常引起[3-4]。心理护理是目前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主要方法,其疗效较肯定,但有关其对产后抑郁症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国内外报道不多[5]。本研究观察了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患者血浆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慈溪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产后抑郁症患者68例。纳入标准: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第3版中有关产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6],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总分≥18分;排除标准:①严重躯体疾病、智能障碍、脑器质性疾病、吸毒及药物依赖患者。②伴有严重自杀虐自倾向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分布、病程时间、教育年限和产次等方面相匹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方案经慈溪市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纳入研究前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s)
对照组观察组34 34 28.9±4.8 29.1±4.7 1.4±0.3 1.3±0.4 10.6±2.7 11.2±2.5 1.5±0.4 1.7±0.5组别 例数 年龄(岁) 病程(个月)受教育年限(年) 产次(次)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产后抑郁症常规护理,包括心理疏导、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及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两组均干预治疗8周。心理护理的具体内容:①心理干预:安慰、关心体贴产妇,耐心倾听患者的不适主诉,积极予以心理疏导及心理护理,鼓励患者抑郁情绪的充分宣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②认知干预:向患者介绍产后抑郁症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并教会患者如何应对产后抑郁症状,提高对产后抑郁症的认知,改变患者以往的错误及不良认知,其患者保持乐观的心理的情绪。③社会家庭支持干预:建立良好的社会家庭氛围,取得社会及家庭,尤其是丈夫的支持,树立主动治疗的信心,消除患者抑郁及焦虑的心绪,从而以积极的心态应对育儿压力。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
1.3 观察指标
1.3.1 血浆雌、孕激素水平的测定 采集空腹肘静脉血5~10 mL,常规高速离心后提取上层血清,将血清于置于-70℃冰箱保存待测。使用中国科技大学生产的γ记数仪,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雌二醇和孕酮水平,试剂盒由上海史瑞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严格按照试剂盒所附说明书进行实验操作。
1.3.2 疗效评定标准[7]按照治疗前后HAMD减分率进行疗效评定,其中痊愈是指HAMD减分率≥75%为,显著好转是指50%~<75%,好转是指25%~<50%,无效是指<25%。总有效率为痊愈率、显著好转率和好转率的总和。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 for windows软件统计,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两组间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结果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的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前雌二醇和孕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雌二醇和孕酮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 P < 0.01),且观察组患者上升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 见表2。
2.2 两组治疗后的疗效比较
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1.18%,31/34)明显高于对照组(70.59%,2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P < 0.05)。
3 讨论
产后抑郁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存在许多争论,迄今国内外尚未完全研究清楚,尚无统一的定论,大多数学者认为产后抑郁症是由生物遗传、神经内分泌、社会心理、内分泌、感染等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分泌因素占第1位[8-9]。特别是在产妇经历妊娠和分娩过程,体内内分泌激素,尤其是性激素水平会发生急剧性的变化,这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存在密切的相关性,推测性激素水平,尤其是雌、孕激素水平的异常在产后抑郁症的发病过程中起及其重要的作用[10-11]。张小勤[12]研究发现产后抑郁症患者存在性激素的水平紊乱,低水平的雌二醇和孕酮可能是形成产后抑郁症的重要病因。因此,调节体内内分泌激素,尤其是性激素的水平紊乱,是目前治疗产后抑郁症的新途径[13]。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雌、孕激素水平的变化(nmol/L,±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雌、孕激素水平的变化(nmol/L,±s)
对照组观察组t值 P值34 34 30.65±5.94 28.71±5.67 1.17> 0.05 40.21±6.94 51.72±8.05 2.30< 0.05 2.47 3.37< 0.05< 0.01 2.03±0.48 2.12±0.56 0.94> 0.05 2.47±0.64 2.73±0.82 2.14< 0.05 2.27 2.81< 0.05< 0.01组别 例数 t值 P值 t值 P值雌二醇治疗前 治疗后孕酮治疗前 治疗后
近年来国内外对心理护理干预治疗产后抑郁症的效果及作用机制进行了较深入广泛的研究[14-15]。陆旭[16]研究发现心理护理干预产后抑郁症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改善其负性不良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的尽早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钟晓仙等[17]研究发现心理护理干预治疗产后抑郁症的效果肯定,作用与其能调节体内性激素的代谢紊乱,提高雌二醇和孕酮水平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发现治疗8周后,观察组雌二醇和孕酮水平上升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心理护理治疗产后抑郁症的效果肯定,能明显缓解患者的不良抑郁情绪,其作用机制与其能调节体内性激素的代谢紊乱,提高血浆雌二醇和孕酮的水平密切相关。心理护理以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为治疗的基础,将认知干预与社会家庭支持干预进行有机地整合,从而激发患者自身潜在的心理优势及心理资源,有利于充分调动患者的心理支持资源,降低患者的抑郁负性不良情绪,从而达到治疗产后抑郁症的目的[18-21]。
总之,心理护理治疗产后抑郁症的效果肯定,能明显缓解患者的不良抑郁情绪,其作用机制与其能调节体内性激素的代谢紊乱,提高血浆雌二醇和孕酮的水平密切相关,但有关雌二醇和孕酮在产后抑郁症心理护理中的相关性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
[1]张淞文.产后抑郁症发病因素与治疗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02,17(12):764-765.
[2]Gleicher N.Postpartum depression,an autoimmune disease[J].Autoimmunity Reviews,2007,6(5):572-576.
[3]陆竹梅,林文秀.产后抑郁症患者雌、孕激素及催乳素变化的研究[J].华夏医学,2006,19(2):188-189.
[4]Johnston SJ,Boyce PM,Hickey AR,et al.Obstetric risk factors for postnatal depression in urban and rural community samples[J].Aust NZJ Psychiatry,2001,35(1):69-70.
[5]陈书香,文彩玲,尚艳红.心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抑郁及儿童发育影响的初步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2):836-837,845.
[6]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长沙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4-36,122-127.
[7]刘青梅,刘惠蓉.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14(4):378.
[8]Schardosim JM,Heldt E.Postpartum depression screening scales:a systematic review[J].Rev Gaucha Enferm,2011,32(1):159-166.
[9]O'Keane V,Lightman S,Patrick K,et al.Changes in the maternal 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 during the early puerperium may be related to the postpartum'blues'[J].Neu roendocrinol,2011,23(11):1149-1155.
[10]罗阳,何国平.性激素及神经递质与产后抑郁症关系的Meta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8):1020-1023.
[11]Campbel DA,Lake MF,Falk M,et al.A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 of continuous support in labor by a lay doula[J].Obestet Gynecol Neonatal Nurs,2006,35(4):456-464.
[12]张小勤.产后忧郁、产后抑郁患者雌二醇、孕酮和瘦素水平变化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0,20(25):2787-2791.
[13]罗来敏,仇剑山,梅丽萍,等.雌孕激素体内变化与产后抑郁的关系[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3,8(4):457-458.
[14]Wendy C,Sophie G,Loft E.Relationship distress and depression in postpartum women:literature review and introduction of a conjoint 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 intervention[J].Arch Womens Ment Heath,2010,13(3):279-280.
[15]Mulcahy R,Reay RE,Wilkinson RB,et al.A randomised control trial or the effectiveness of group 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 for postnatal depression[J].Arch Womens Ment Health, 2010,13(2):125.
[16]陆旭.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6):5130-5131.
[17]钟晓仙,徐爱月,彭晓华,等.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患者雌、孕激素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4):3447-3448.
[18]Cuijpers P,Brannmark JG,van SA.Psychological treatment of post partumdepression:a meta-analysis[J].J Clin Psychol12008,64(1):103.
[19]王畅,林艳娟,陶雪玲,等.心理干预在基层医院初孕妇女无痛人流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4):117-119.
[20]梅先菊,刘江梅,罗求清,等.心理干预对产妇焦虑症状影响的 Meta 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7):31-32,41.
[21]李婧.产后抑郁的心理干预及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3):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