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式护理对足月新生儿疼痛的干预效果
2013-09-12李秀梅孙家萍赵清清
李秀梅,孙家萍,赵清清
袋鼠式护理(kangaroo mother care,KMC,也称“skin-toskin contact,STS)”,是指将早产儿放在母亲的怀抱中,直接接触母亲肌肤的护理方式[1]。疼痛可造成新生儿一系列生理和行为反应,对新生儿造成近期或远期不良影响。袋鼠式护理为新生儿创造了类似于子宫内的环境,有利于保持新生儿生命体征的稳定。现将足月新生儿袋鼠式护理的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 ̄05—2011 ̄09在笔者所在科首次采血的足月新生儿100名,胎龄≥37周、出生体重≥2500 g、出生后1 min Apgar评10分,排除采血前30 min有啼哭者、24 h内应用镇静镇痛药物者。将100名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名,两组在新生儿出生方式、性别、体重、出生日龄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环境温度设置为24~26℃,干预组新生儿在足跟采血前30 min至采血后1 min持续实施袋鼠式护理,新生儿更换尿布,穿袜子和帽子,其他部位皮肤裸露,将新生儿置于母亲裸露的胸腹部,呈俯卧位,头偏向一侧抬高40°。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常规采取“襁褓包裹”实施足跟采血。
1.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将评估新生儿疼痛的生理指标(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和行为指标(啼哭和疼痛面容)作为新生儿疼痛程度的观察指标,分别在足跟采血前1 min、采血期、采血后1 min检测新生儿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在足跟采血期及采血后1 min记录新生儿啼哭时间及疼痛面容持续时间。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用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采血前生理指标 见表1。
2.2 两组采血期生理指标及行为指标 见表2。
表 1 两组新生儿采血前生理指标(±s)
表 1 两组新生儿采血前生理指标(±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心率(次/min) 血氧饱和度(%)对照组 50 128.02±24.11 93.41±3.54干预组 50 126.45±14.64* 92.86±2.86*
表 2 两组新生儿采血期生理指标及行为指标±s)
表 2 两组新生儿采血期生理指标及行为指标±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生理指标 行为指标持续时间(s)心率(次/min)血氧饱和度(%) 啼哭 疼痛面容对照组 50 164.8±22.40 85.0±12.07 60.4±13.75 60.8±13.53干预组 50 153.4±18.61* 91.09±4.80* 41.4±21.14*47.1±20.15*
2.3 两组采血恢复期生理指标及行为指标 见表3。
表 3 两组新生儿采血恢复期生理指标及行为指标(±s)
表 3 两组新生儿采血恢复期生理指标及行为指标(±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生理指标 行为指标持续时间(s)心率(次/min)血氧饱和度(%) 啼哭 疼痛面容对照组 50 159.8±25.76 85.5±9.45 37.2±19.70 37.0±17.82干预组 50 148.3±21.24* 91.0±4.20* 15.9±17.72*13.8±16.18*
3 讨论
袋鼠式护理时,新生儿置于母亲的胸前,感受母亲的心跳、随母亲的呼吸有节律的运动以及保持俯卧位,对婴儿的本体感受器、听觉、前庭、温度、触觉感受器以温柔的刺激,可改变痛觉的传导[2]。袋鼠式护理可减轻疼痛刺激对新生儿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采用袋鼠式护理可增进母婴之间感情的培养,促进母乳喂养,维持新生儿体温、呼吸及能量代谢的稳定。袋鼠式护理是一种科学、有效、人性化的护理模式。
[1]Department of Reproductive Health and Research.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Kangaroo mother care: practical guide.WHO,2003.1.
[2]吴本清.新生儿危重症监护诊疗与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