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牙体预备形式瓷贴面修复的临床效果
2013-09-12孙剑,殷红
孙 剑,殷 红
瓷贴面技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前牙美容修复,常规瓷贴面的预备形式包括开窗、对接、包绕三种类型。本文对不同预备形式的瓷贴面进行3~5年的追踪观察,探讨牙体预备方式对瓷贴面修复效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观察2005 ̄01—2006 ̄12在口腔科完成瓷贴面修复患者26例。男9例,女17例;年龄19~50岁。共174个上颌牙瓷贴面,其中切牙129个,尖牙27个,前磨牙18个;四环素牙 106个(60.9%),釉质发育不全 24个(14%),牙间隙 19个(10.9%),冠折 12个(6.8%),其它 13个(7.4%)。
1.2 入选标准 选择变色、形态异常或原有修复体变色破损的上颌前牙、前磨牙,咬合关系基本正常,牙周组织健康。患牙制备后能提供较好的釉质粘结,修复前对患者行口腔卫生检查和卫生教育。修复前、中、后专人资料记录,患者知情同意,依从性好,定期随访,随访时间为修复后第3年,第5年。
1.3 临床修复过程及分组 遵循瓷贴面的预备原则[1],操作由同一位医师完成。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牙体预备方式:开窗式、对接式、包绕式[2]。3M硅橡胶印模材取模,翻制超硬石膏模型,送同一家加工厂制作,贴面控制在0.5~1.0 mm厚度,4%氢氟酸、硅烷剂处理贴面组织面,帕纳碧亚粘结系统粘结。分组:开窗组79个贴面;对接组57个贴面;包绕组38个贴面。
1.4 疗效评价 参照文献[3,4]从以下五个方面对瓷贴面进行评价。修复体完整度:A,修复体完好,未见裂纹或轻微裂纹不影响美观;B,有裂纹,影响美观;C,修复体脱落或崩折。颜色满意度:A,与邻牙颜色匹配,非常满意;B,与邻牙轻度颜色不匹配,基本满意;C,与邻牙颜色不匹配,影响美观,不满意。边缘着色:A,边缘未见着色;B,边缘轻微染色但可以抛光;C,边缘明显染色,不能抛光,影响美观。边缘适合性:A,边缘探针和肉眼所见均不能检测到间隙;B,边缘探针滑过不连续,但未见明显间隙;C,边缘探针有间隙,探针可探入。继发龋:A,修复体边缘未见继发龋;C,修复体边缘可见继发龋。评价标准中任何一方面指标出现C,则计为该贴面失败。
2 结果
174个瓷贴面在修复后3.5年开窗组、对接组、包绕组随访结果见表1。
表 1 不同牙体预备方式瓷贴面修复后3、5年随访效果
采用χ2检验,开窗组与对接组瓷贴面存留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包绕组与开窗组和对接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176个瓷贴面在修复5年后随访共16个失败,其中修复体崩折或脱落6个占37.5%,边缘着色3个占18.7%,边缘适合性差 5个占31.3%,继发龋2个占12.5%。
3 讨论
本文对不同预备方式瓷贴面5年后的临床观察显示:包绕式瓷贴面存留率明显低于开窗式和对接式。失败的包绕式瓷贴面表现出贴面崩折,边缘密合性欠佳,继发龋等问题。传统的教科书中介绍瓷贴面的预备方式一般包括开窗、对接、包绕,并且主要推荐包绕式的预备方式,其理论基础是包绕式的设计可以使瓷处于压应力状态,可以增加机械固位和粘结面积、同时在试戴和粘接时有利于发挥稳定的定位和终止作用,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包绕式贴面需要从切端向龈方就位,牙体预备除正常要求贴面厚度外,还包括从切龈方向存在的倒凹,尤其是牙颈部明显缩窄时,磨除的牙体组织会更多,修复后较其他方式会更多地出现术后或修复后牙本质过敏、继发龋现象。
上前牙开窗式的牙体预备不破坏原有的前伸切道,瓷牙交界也不会受咬合影响,是一种安全的预备方式,但要选择好适应证,切端牙体厚度不足的牙,开窗式预备后牙体切端过薄会降低牙体组织抗折能力,也易造成修复体崩折,边缘着色等。
对接式预备方式,贴面切端全部由瓷层表达,美学修复效果好,牙体预备量不大,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预备方法。本文5年临床观察存留率93.5%
瓷贴面修复技术是一项安全、可靠、美观的前牙美容修复技术,笔者认为在常用的几种牙体预备方式中,开窗式和对接式的预备方式效果更好。
[1]万乾炳.全瓷修复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7-60.
[2]刘 峰.口腔美学修复临床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67-168.
[3]Cvar JF.Reprint of criteria for the clinical evaluation of dental restorative material[J].Clin Oral Investig,2005,9(4):215-232.
[4]樊 聪,冯梅兰.IPS-Empress铸瓷贴面的临床效果评价[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6,20(2):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