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核除术40例临床分析

2013-09-12林桂花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16期
关键词:浆膜肌瘤开腹

林桂花

长春市妇产医院,吉林长春 130000

进行子宫肌瘤核除术的重要目的就是要保留子宫,但是因为子宫肌瘤的复发率非常高,开腹进行子宫肌瘤核除术的患者会很有可能要再次开腹手术,而腹腔镜下的子宫肌瘤核除术能够避免患者开腹,主要优点是在腹壁不会产生很大的手术切口,从而能够打消患者对于手术的恐惧与顾虑[1],所以目前,腹腔镜下进行子宫肌瘤的核除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妇女所接受。本项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共82例,根据肌瘤的类别和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自2010年8月—2012年7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共82例,年龄在22~45岁之间,孕产次为0~4次。已生育患者共65例,未生育患者共17例。出现月经周期缩短患者共20例,出现经量增多且伴有不同程度的腹部不适患者共32例,尿频患者共69例,并发有贫血患者共7例,有11例患者没有症状,仅在体检时才被发现。手术以前全部患者都经过妇科检查和B超检查,均提示属于子宫壁间肌瘤或者浆膜下肌瘤,并明确了肌瘤的位置和具体数量,单发壁间肌瘤患者共54例,直径为5~8 cm;单发浆膜下肌瘤患者共17例,直径为2~7 cm,其中单发带蒂浆膜下肌瘤患者5例,直径分别为4 cm和6 cm;单发颈峡部肌瘤患者(向外生长,位置较浅)共2例,直径为5 cm;多发性肌瘤患者共9例(分别为3、2、7和9个),直径在0.5~6.0 cm之间。

1.2 手术方法

手术时首先进行全身麻醉,在下腹部进行四点部位穿刺。对于带蒂浆膜肌瘤,在腹腔镜下发现蒂部细者直接用单极电勾切断蒂,如果蒂部粗者采用套圈的方式先阻断蒂部血运后,再用凝切蒂部。对于壁间肌瘤,则先在肌瘤与子宫肌层间间隙置注射垂体后叶素稀释液(6单位垂体后叶素稀释成20 mL),再用单极电钩切开子宫浆膜层和子宫肌层直至瘤体位置,分离包膜后,核除该肌瘤,然后用1-0可吸收缝合线连续缝合的方式缝合子宫,一般缝合两层,第一层缝合肌层闭合残腔,避免穿透粘膜层,第二层缝合部分肌层及浆膜层,使创面腹膜化。如果属于小肌瘤,且位置表浅,可以使用双极电凝止血,不用缝合,使用组织粉碎器把肌瘤粉碎成条状以后取出。对于直径小于1.5 cm的肌瘤则用鳄鱼钳钳夹后直接取出。腹腔镜下缝合的部分患者,采用防粘连胶或贴覆盖子宫缝合的创面,从而尽可能地减小手术以后盆腔粘连的发生几率。

2 结果

全部患者都进行了腹腔镜下的肌瘤核除术,手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属于子宫平滑肌瘤。手术核除肌瘤共110个,其中包括浆膜下肌瘤共27个(含颈峡部肌瘤),壁间肌瘤共83个。腹腔镜下缝合共79例,另外3例属于有蒂浆膜下肌瘤,通过双极电凝止血,没有进行缝合。本研究组患者没有中转开腹情况,手术的时间为40~90 min,手术中的出血量为30~300 mL,没有输血病例。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手术的时间与出血量和肌瘤的大小与数量呈现正比例关系,肌瘤个数越多,直径越大,其手术的时间就越长,并且出血量也越多。肌瘤大小、数量与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的关系见下表1。

表1 肌瘤数量和大小与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之间的的关系

全部患者中共有2例在颈峡部肌瘤术以后存在发热现象,手术1个月后B超复查,在子宫后壁的颈峡部(即切口部位存在低回声区,手术后的3个月经B超检查恢复正常;其余患者没有出现并发症,都在手术以后的第5天治愈出院,全部患者手术以后月经正常。

3 讨论

在腹腔镜下进行子宫肌瘤的核除术,通常对于患者的选择存在很大的要求,应当依据肌瘤的大小、类型和个数进行综合考虑[2]。本研究中,对于单发肌瘤直径小于7 cm的核除术,手术时间比较短,并且出血量不大;但是单发的直径大于7 cm的肌瘤和多发肌瘤数目的大于4个的肌瘤,该项手术虽然也均获了成功,但是其手术时间有所延长,且出血量明显增多,手术的难度无形中加大[3]。如果肌瘤过大或者过多,那么腹腔镜手术时的空间就会狭窄,在操作时更容易损伤到子宫内膜[4]。另外,如果肌瘤接近于子宫的角部,在缝合时就很有可能把输卵管缝入到切口;而如果接近子宫的动脉,又很容易损伤到子宫动脉与输尿管。所以,对于患者年龄小于45岁、属于浆膜下或壁间肌瘤、子宫肌瘤的个数3个以下并且肌瘤的直径小于7 cm的适合该类手术。而如果是黏膜下肌瘤、直径大于3 cm的肌瘤超过4个或者是直径大于7 cm的单发肌瘤(除带蒂浆膜下肌瘤),并且肌瘤接近于子宫动脉或者子宫的角部等,对于该类患者,不适合此项手术。

另外,手术大夫的操作技巧和手术的成功率也有直接的关系。腹腔镜下进行子宫肌瘤核除术的关键是对与残腔的处理,不但要求满意的止血,还应当关闭局部的子宫切口,以恢复正常的解剖[5]。所以掌握熟练的缝合技术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所以,在腹腔镜下必须先检查子宫肌瘤的大小并确认部位以后,再进行核除术。壁间肌瘤的切口应当在子宫肌瘤组织的包膜上,通常应当作斜切口,并且切口应当和子宫角保持适当的距离,防止在缝合残腔时,把输卵管部分错误牵连到该切口位置[6]。在进行子宫肌瘤剥离时,应当耐心细致的剥离,防止造成患者内膜的缺损。对于对多发性的肌瘤、则每一个肌瘤都应当是独立的切口,要注意防止过度电凝子宫肌壁,而严重影响到子宫创面的愈合。在缝合时,应当采用“8”字形进行全层缝合,防止出现血肿[7]。若损伤到内膜,那就要如开腹手术相同,按层次仔细进行缝合。

在手术后的并发症方面,共有2例在颈峡部肌瘤术以后存在发热现象,手术1个月后B超复查,在子宫后壁的颈峡部(即切口部位)存在低回声区,手术后的3个月经B超检查恢复正常;其余患者没有出现并发症,都在手术以后的第5天治愈出院,经过随机访问,也没有发现有复发的病例。

总之,腹腔镜下进行子宫肌瘤核除术,存在着手术以后并发症少、副损伤小和盆腔粘连少、以及术后恢复快等诸多优点。如果病例选择比较合适,且医生的腹腔镜技术熟练,特别是熟练操作腹腔镜下的缝合技术,那么完成子宫肌瘤核除术还是能够实现安全有效的目的。

[1] 姜守中,孙海霞.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摘除43例临床分析[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7,15(3):204.

[2] 祝文峰,李红梅,李雪莹.腹腔镜复杂子宫肌瘤剜除术21例手术探讨[J].中国内镜杂志,2006,23(4):155.

[3] 赵玲,江道龙,熊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54例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09,20(12):117.

[4] 胡月琴,牛丽萍,梁巧玲.开腹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较[J].基层医学论坛,2011,16(19):268.

[5] 焦海宁,龙雯晴,彭远飞,等.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对比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9,10(4):163.

[6] 罗剑儒,陈颖,杨延林,等.186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16(2):375.

[7] 潘海花,蒋志峰.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剖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比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22(1):198.

猜你喜欢

浆膜肌瘤开腹
64排128层螺旋CT对T3和T4a期胃癌浆膜侵犯的判断价值
以多浆膜腔积液和溶血危象为特征的儿童肝豆状核变性1例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