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内皮祖细胞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
2013-09-12王英华董元宝韩永刚孙长虹于丽华
王英华 董元宝 韩永刚 孙长虹 于丽华
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人民医院,山东潍坊 261206
本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外周血中的EPCs数量以及hsCRP浓度的变化情况,旨在探讨损伤、应激、缺血、炎症反应以及冠心病危险因素等与冠心病的治疗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于该院接受冠脉造影术的患者62例,男36例,女26例;年龄26~80岁,平均(59.3±5.1)岁。4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中,23例急性心肌梗死(A组),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B组)。另20例排除冠心病者为对照组。两组均无外周血管病变、恶性肿瘤以及增生性视网膜病变,无急性出血、炎症、输血史、服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药物或者他汀类药物者。
1.2 方法
调查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等,常规测定血压,并常规检查总胆固醇、空腹及餐后2 h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心肌钙蛋白、尿酸以及hsCRP。
于肘前静脉取100uL外周血标本,加入EDTA抗凝。取AC133单克隆抗体,经异硫氰酸荧光素(即FITC)标记;取鼠抗人CD34单克隆抗体,经PE荧光染色剂标记。将上述两种抗体加入到血样中共育15 min,以使其标记CD34以及AC133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CD34+以及AC133+细胞计数。以每5×104个单细胞核中所含有的CD34+以及AC133+所占比例作为EPCs计数。
表1 CD34+以及AC133+计数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CD34+以及AC133+计数与相关危险因素
经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的CD34+以及AC133+与各危险因素无相关性,详见表1。
2.2 EPCs计数、hsCRP浓度
A、B组的EPCs计数以hsCRP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A组显著高于B组,P均<0.05。经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外周血浓中的EPCs计数与hsCRP浓度呈显著相关性(r=0.521,0.822,0.782,P<0.05)。详见表2。
表2 EPCs计数、hsCRP浓度
3 讨论
脊髓、外周血以及脐血中存在EPCs,能够通过分化形成内皮细胞,并参与到血管的新生过程,可能EPCs对治疗冠心有积极作用[1-2]。正常情况下,内皮损伤与EPCs修补间呈动态平衡,EPCs通过刺激受损血管进行再内皮化,可有效维持内膜的完整性,并调节缺血区域血管的生成,可有效改善缺血器官的主要功能,当血管损伤时,患者的骨髓EPCs可释放到其外周血中,并通过增殖分化和迁移整合到缺损的内皮部位,从而参与到内皮的修复过程中。体外培养研究表明,CD34以及AC133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可明确外周血以及组织内血管的EPCs值[2-3]。
本研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冠脉造影呈阴性者进行CD34+以及AC133+细胞计数以及hsCRP浓度检测,结果显示,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血清EPCs数以及hsCRP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更高,且EPCs数与hsCRP浓度呈显著相关性,提示炎症反应以及内皮损伤能够提高外周血EPCs数,并参与血管内皮的修复过程。因此,通过提高EPCs数及其功能活性有利于促进冠心病患者康复。
[1] 刘大勇.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9):23-24,32.
[2] 周歆平,夏良,朱军慧,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循环肉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变化[J].浙江医学,2009,31(4):479-480.
[3] 王建军,叶云,高红艳,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LPA hs-CRP和HCY水平的临床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10):87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