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Ⅰ导联创新连接方式影响心电图分析
2013-09-11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人民医院陕西榆林719400
王 蕊 (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人民医院,陕西 榆林 719400)
在对心脏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患者会有上肢受伤、绷带缠绕或是存在固定石膏、上肢麻痹震颤、精神系统疾病等具体情况,在进行心电图导联连接时会造成障碍或是不能正常进行检查。笔者采用创新方法连接进行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获得的心电图检查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00例,其中男42例,女58例,年龄30~71岁,平均(40.5±2.5)岁。患者均为健康体检人群,首先患者均进行常规检查,后采用创新导联进行检查,对比两种检查结果,100例体检者均排除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药物过敏等情况。
1.2 方法
1.2.1 常规心电检查:100例健康体检人群进行常规导联的心电图检查,并且对获得的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
1.2.2 创新导联心电检查:100例在进行常规心电检查后,向被体检者说明情况后采用创新导联方法进行心电图检查,连接方法为:连接左耳—右上肢为A导联、连接右耳—左上肢为B导联、连接左耳一右耳为C导联。
2 结果
通过对两种方法进行检查结果显示:①B导联显示的心电图情况同常规心电图检查,标准I导联图形基本一致;②C导联和A导联显示的心电图,图像相接近;③A导联、C导联心电图图形对比标准I导联及其他导联记录的QRS波群的方向、形态、电压等均存在程度不一的差异,但对总体心电图的诊断无差异性。④因胸前导联电极的放置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P-QRS-T形态、方向对比常规心电图无差异性,同时不受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干扰,在进行检查过程中,患者自述无不适症状发生,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种导联心电图检查情况
3 讨论
根据爱氏(Einthoven)三角学说假设,人体的左臂(L)、右臂(R)以及左下肢(F)三个点距离相等,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左-右上肢连接成为Ⅰ导联,左下肢和右上肢相连成为Ⅱ导联,左下肢和左上肢相连成为Ⅲ导联。三个标准导联组成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心脏居于等边三角形的中心,并与此三角形位于同一个平面上[1]。
导联是将心脏产生的电流引导至心电图机的连接线路。若将导联线放置在体表能形成电位差的任意两点,均能记录出心电图,故心电图可有无数个导联。由于众多的导联不规范,也无正常值可参照,不便于交流,所以绝大多数导联均未被采用[2]。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导联仅为少数,包括常规12导联和一些常用的附加导联。12导联包括标准肢体导联Ⅰ、Ⅱ、Ⅲ,加压肢体导联aVR、aVL、aVF,心前导联aVR,这些导联实际上都是双极导联。标准导联体系应用临床100多年来,为人类的健康和疾病的诊断做出了巨大贡献。标准导联包括Ⅰ、Ⅱ、Ⅲ三个导联,标Ⅰ导联左上肢电极连接心电图机的正极,右上肢电极连接心电图机的负极。但对于单侧上肢或双侧上肢外伤后截肢、安装假肢或石膏绷带固定以及烧伤者,还有震颤麻痹、肢体抖动等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者,用双上肢安置电极便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遇到这样的病例往往束手无策,只能放弃常规心电图检查。
本组资料通过对我院健康体检人群100例,分别进行常规心电导联检查和采用创新导联进行心电检查,对检查结果和图形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显示A、B、C创新导联所获得的心电图图形,对比常规心电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而看见创新导联可替代常规心电图检查,可用于上肢受到伤害、截肢、上肢震颤、精神障碍等无法进行正常连接心电图检查患者,对进行诊断心脏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3]。
[1]宋米英.刘 环,谢凝华.标准Ⅰ导联电极位置改变创新连接临床应用探讨[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0,19(6):421.
[2]宋米英,刘 环,徐 烁,等.创新Ⅰ导联左耳与右上肢连接方式对额面心电轴的影响[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Z1):18.
[3]潘大明.心电图学教程[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