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高危药品管理水平中的作用

2013-09-08赵嘉红伦小燕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24期
关键词:圈员品管圈错误

赵嘉红 伦小燕

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肇庆 526021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最早于 1950 年由Deming教授提及,后来由日本的石川博士深入研究,最终形成一套以部门为中心的品质管理方法[1],最早运用到企业当中,给企业的管理以及利润的提升带来很大的帮助,其主要通过计划、实施、确认以及处置4个过程来实现质量改善的目的[2],QCC活动最近几年在我国医院管理中有报道,且多见于医院的药物管理方面,医院药剂科在药品的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药品差错可能发生在药品流通的各个环节中,如药物的采购、处方开具、调剂、使用以及监测等方面,高危药品的管理更是如此,高危药品的有效管理是衡量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为提高本院高危药品的管理水平,本药剂科在2012年9月经过相关的培训学习,开展高危药品的QCC管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9月1日我院静脉配置中心开始施行QCC活动,由科主任担任圈长,科副主任担任指导员,下辖静脉配置中心全体成员,共计12名,其中,男5名,女7名,平均年龄35岁,硕士1名,本科5名,大专4名,中专2名,平均工作年龄20年;高级职称3名,中级职5名,初级职称4名,本次QCC的主题活动由2012年9月正式开始,历时6个月至2013年3月。

1.2 方法

1.2.1 确定主题

所有圈员充分参与,展开积级思考,对高危药品的管理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发散思维,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进行高度概括,将所有收集到的问题进行罗列,由圈长开会进行讨论,对所有问题进行评分。①可行性,1分:不可行;2分:较为可行;3分:可行。②迫切性按照时间来进行区分,1分:半年后再说;2分:下次解决;3分:尽快解决。③圈能力则按照问题解决的外界支持评分,1分:需要多个部门配合;2分:需要一个部门配合;3分:自行解决。④总分=可行性得分+迫切性得分+圈能力得分。所罗列问题的得分情况见表1。将本次的QCC活动的主题设定为降低高危药品的内差数,进一步确定“每周内差数”作为衡量指标,主要内容有品种错误、数量错误、医嘱错误、标签错误、加药错误等。

表1 圈员所列主题的平均得分情况(分)

1.2.2活动方法

本次活动计划在6个月内完成,所有圈员根据所选定的主题,各自拟定一份计划,交予圈长,计划的拟定按以下原则:设定目标、分析现状、提出方案、落实施行、长久保持,圈长依据圈员的计划开会进行讨论,将上述内容进行确定并制作成标准文案,设计表格,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单项每日评定,由圈长每日进行检查,并对所选项目进行评分。

1.2.2.1 目标的设定 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现况值是目前统计的内差总数109件/周。改善重点是现况把握中品种错误和数量错误所占的比例,依据二八原则进行确定,即改善重点是80%,圈能力则根据主题选定中圈员对圈的评价所得出,计算公式为2.4/3=80%。将各个数据代入计算公式,得目标值为39件/周,即每周所出现的品种错误和数量错误的量控制在39件以下。

1.2.2.2 现状的分析 主要从人、事、物三方面进行分析,对其中的改善重点因素进行分析,人为因素包括药师未及时熟悉新药,药师开小差,新同事或实习生带教工作未到位,同时处理多件事务,药师未及时发现厂家更换包装;事物因素包括工作量大,没有精力认真核对药品;药品因素包括药品名称相似,同一药品不同规格或剂型,药品外包装相似。

1.2.2.3 提出对策 对策的实施主要针对上述分析的关于人、事、物三方面的原因,经过圈员的集思广益,对其中可能进行改变的每一条项目进行分析并拟定对策,主要通过以下方面实现。①贴醒目标签:做到“四查十对”,对于药品名称相近,同一通用名具有不同剂型、规格进行整理,在相似的药品前进行特别标注,防止混淆。②建立药品的展示柜:主要向圈员展示一些容易混淆,包装相近,新药展示等内容。③粘贴温馨提示语:在药师工作场所较为醒目的地方粘贴醒目的标示语言以起到警示的作用,时刻提醒药师细心工作。④新人手册:新人进入部门以后对其进行培训,加强对新人的带教和指导,手册可作为科室内部考核以及培训的教材,促使新人更快更好的适应工作。⑤执行:一个优秀的工作计划离不开坚强的执行力[3],圈长负责对列出的行动事项进行检查工作,圈长与辅导员参与检查,负责对圈员的培训和指导;圈长和指导员每天对所列出的计划事项进行下班检查,重点为药品的标识,备用药品的质量、标签和存放条件,圈员每天对备用药品的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圈员,并督促进行改正,同时每个月圈长和指导员对高危药品进行全面的检查,在圈会上总结每个月的工作进展,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落实执行。⑥落实保持:在进行QCC的管理工作中,积极地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发现并整改,对于取得良好效果的操作或经验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制作出标准文件[4],已达到整体提高、长久保持的目的。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由Excel 2003录入,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处理,采取单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高危药品的管理过程当中数量错误和标签错误是较为常见的,在总的内差数目中的比例为50%左右,在进行QCC活动后,高危药品的内差情况得到持续改善,高危药品的内差数从实施前的每月446次下降至6个月后的每月 161 次(t=6.735,P<0.01)(表 2)。

表2 进行QCC活动内差数情况的对比(次)

3 讨论

高危药品管理的特点是出现差错较难发现,而一旦发生差错则后果十分严重,由于高危药品的特殊性[5],在高危药品的存放、领取、发放、空瓶回收等任一环节发生疏忽错漏都有可能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严格管理静脉配置中心的高危药品,使每一个环节均能规范化操作,是静脉配置中心高危药品合理安全使用的保障,高危药品的使用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工作[6]。

QCC是通过增强员工的责任感,从而加强员工对所存在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能力来增强对高危药品的管理工作[7]。QCC提供的管理方法使每一个成员都真正地参与其中,并且尽可能地发掘自身潜能,为工作质量的提高献计献策,增加了员工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提高了工作的准确率以及效率。针对QCC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执行以及长期保持较难的问题,笔者希望通过互相监督以及定时检查得到解决,这样也可使得圈内员工的合作程度得到加强[8]。通过良好的组织领导,加强圈员的全员参与。

QCC初期通过号召所有圈员对高危药品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挖掘,进而逐步确定所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圈员投票的方式选出QCC管理的主题,设定好需要完成的目标,全体成员思考达成该目标所需要采取的方式,并坚决执行,在圈员内部施行互相监督和改进,提高圈员的全体工作热情和积极程度,由圈长和指导员定时进行检查,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和跟踪,并切实地提出解决方案,最后通过全体圈员的努力保持明显的改进高危药品的内差情况。另一方面全体圈员所作出的改变可以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操作指导书,对于后续人员的的培训指导工作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且一定程度上增加圈员内部的成就感以及凝聚力,给圈员的关系注入润滑剂,使得内部关系更加亲密和融洽,更有利于后续工作的展开[9]。本次研究也表明,通过全体圈员的努力改进,高危药品的内差数量在QCC活动后发生明显下降,完成了QCC活动的设定目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1]虞宙,李鹏.借鉴品管圈管理模式探讨住院药房的管理[J].上海医药,2011,32(6):294.

[2]徐海波,张青莲,邹小爱.品管圈在门诊药房内差管理中的应用[J].海峡药学,2012,24(2):269-270.

[3]方桂珍.在护理人员中推行品管圈活动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8,22(4):1103-1104.

[4]张健,陆晓彤,卜书红,等.建立绩效管理平台,提高人力资源效率[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8,8(1):1-4.

[5]曾明辉,陈瑶.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管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6):113-115.

[6]张一,李盈,徐飞龙,等.提高门诊药房管理品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6):14-16.

[7]王临润,张国兵,汪洋等.品管圈在医院药剂科质量管理持续改善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2010,21(17):3491-3493.

[8]卢芳燕,江南,赵锐祎.推行护理品管圈活动的困难因素调查及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1,10(8):664-666.

[9]朱卫星,常惠礼,林秀青,等.品管圈活动在缩短患者候药时间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1):159-162.

猜你喜欢

圈员品管圈错误
在错误中成长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品管圈在降低ICU 患者上肢肿胀发生率中的应用研究
品管圈对增强CT检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不犯同样错误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