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巴马非洲之行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013-09-07李安山

当代世界 2013年10期
关键词:奥巴马非洲国家

■ 李安山/文

(作者系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习近平主席的非洲之行是一种宣示。他在就任后出访的第一批国家包括坦桑尼亚、南非和刚果(布)三个非洲国家,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它说明中国新一届领导对非洲的发展充满信心。其次,表明中非战略合作关系将持续并得到加强。同时,这也预示着中国国际战略重点的适度调整。中国综合国力的加强、西方的围追堵截以及周边环境的恶化使中国外交面临十分复杂的局面,进一步加强与非洲的关系是一种理性选择。中非合作的稳固基础和快速发展无疑是中国的优势。奥巴马6月26日至7月3日的非洲之行引起诸多媒体的关注。美国多家媒体对奥巴马第一任期对非洲的忽略颇有微词,认为这种忽略导致美国在非洲的经贸合作落后于中国。

这些媒体的报道无非强调了三点。其一,奥巴马的非洲之行没有别的目的,主要是针对中国。其二,美国与中国在非洲的同时存在只会引发冲突。其三,非洲国家只能在中国或者美国中选择一个来打交道。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笔者看来,奥巴马的非洲之行有三层意义:贯彻美国新的撒哈拉非洲战略以确保非洲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促进与非洲的经贸关系,从而为处于复苏中的美国经济提供所需的动力;全面加强与非洲的关系以防范中国。

美国的非洲战略

2012年6月,美国政府发表了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战略报告。报告提出了美国在非洲的战略重点,认为非洲对于美国而言是一个机遇和希望日益增多的地区,因而将对“非洲民主”的支持称作攸关美国利益之举以及美国在海外领导力的基本组成部分;新战略还将和平与安全以及促进非洲机遇和发展列为美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另外两个战略目标。

此次奥巴马之行在塞内加尔、南非和坦桑尼亚都强调了这些重点。他出访的塞内加尔、南非和坦桑尼亚三国被认为是非洲政治最为稳定和民主表现突出的国家。同时,奥巴马还在和平和安全方面也承诺帮助非洲国家,并从电力投资和加强贸易方面促进非洲发展。

解决美国的经济问题是美国政府的当务之急,通过加强美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也是途径之一。在与塞内加尔总统萨勒会面时,奥巴马强调,中国、巴西、印度、土耳其等新兴国家正在非洲大力开展投资项目,美国不希望错失这个机会。他表示,此次访非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对非贸易,寻找投资机会,帮助非洲发展,最终使美国获益。在南非,奥巴马宣布美国将投资70亿美元用于帮助非洲国家解决电力短缺问题。在坦桑尼亚,奥巴马在与基奎特总统举行新闻发布会时宣布,美国与坦桑尼亚正在寻求一种并非建立在援助基础上的关系,而是要建立双方在贸易与合作基础上的新型合作模式,并认为坦桑尼亚是美国最好的合作伙伴之一。他还专门参观了美国人在坦桑尼亚经营的一家电厂,以鼓励美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

针对中国在非洲影响力的增加,美国当然也要防范。美国之音(VOA)直接指出,奥巴马访非目标之一就是推动美国在这个由中国主导的大陆的商业利益发展,两大经济巨人间的竞争将在奥巴马的最后一站坦桑尼亚展开;在非洲投资方面,美国公司一直落后于中国,奥巴马访问坦桑尼亚也是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这个东非国家访问之后。

从表面上看,奥巴马表示对中国等国与非洲的合作并不介意。6月29日,奥巴马在南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在非洲的贸易和投资不断增长是好事,对美并非威胁。在非洲投资的国家越多,不发达的非洲大陆就越能与全球经济整合。实际上,奥巴马对中国与非洲的合作耿耿于怀。他在访非时表示,中国的主要目的是能够获取非洲的自然资源,并为中国出口型经济的制造业提供原材料,这经常造成了非洲只是原材料的出口,而无法获取产品附加值;非洲大陆因此丢失了很多工作机会,也失去了长期发展的基础。这种歪曲事实的指责表明了奥巴马的一种酸葡萄心理。

美国在非洲的军事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近年来以反恐为名,在非洲完成了三个重要的战略任务。

首先,美国于2007年成立非洲司令部。国防部列出了建立非洲司令部的八条主要原因:建设伙伴关系和能力;支持美国政府机构实行安全政策;实施战区安全合作行动;增强伙伴的反恐能力;进行人道主义救援、救灾减灾和危机响应;促进人权;支持非洲地区组织;进行军事行动。这些理由有些冠冕堂皇,有些直言不讳。非洲司令部的成立遭到诸多非洲国家的反对,其司令部最终只好设在德国的斯图亚特。非洲司令部成立后,与一些非洲国家进行了一系列军事合作行动,包括救援行动和军事演习。除军事行动外,美国通过组织或参与非洲国家安全研讨会、执行人道救援行动来辅助军事合作。2012年5月,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举行了为期一周的研讨会,与会者是来自非洲36个国家的陆军参谋长和高级军官。美军非洲司令部希望借助此类活动加强对非洲的军事渗透。此外,美军非洲司令部还在非洲以“执行医疗救助、紧急疏散、后勤支持”等借口建立情报网。为改变美军在非洲的形象,美国非洲司令部还专门成立两支新作战任务部队,帮助非洲预防和消灭疟疾。

其次,美国通过多年谋划,已在吉布提、南苏丹、乌干达、刚果金等国建立了弧形战略中线,从而占据了重要的战略位置。美国在吉布提设有军事基地,并部署了无人机。通过对南苏丹反政府军的财政和军事支持,美国实现了分裂苏丹的企图。通过提供军事援助,与南苏丹这一新成立的国家加强了军事合作。美国与乌干达的军事合作主要由三个因素产生:由美国提供军事训练与军事考官以帮助乌干达政府对圣灵军的围剿、美国的海军项目自2007年就开始训练乌干达士兵,为3500名乌干达士兵提供巡逻、警戒、搜索和索马里当地语言等训练,迄今已有九个美军训练的战斗群部署到索马里。同时,由于乌干达既是非盟驻索马里特派团士兵主体的派出国,又是渗透于乌干达、南苏丹、中非共和国和刚果金四国的圣灵抵抗军的发源地,还是控制未来南苏丹石油的关键节点,因此,美国特别重视与乌干达的军事合作。

再次,美国在2012年年底高调宣布2013年将在35个非洲国家派驻军队,并于1月30日宣布将在尼日尔建立无人机军事基地。近年来,美国一方面为了打击恐怖主义,另一方面为了扩展美国在非洲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已在非洲的吉布提(莱蒙尼尔基地)、布基纳法索、埃塞俄比亚(阿尔巴门奇机场)、肯尼亚、乌干达、塞舌尔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庞大的无人机监视和侦察基地。这些基地为美国提供了所谓“恐怖主义组织”活动的各种军事情报,也为美军提供打击能力构建了一个十分便捷的平台,同时也为美国掌握各竞争对手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尼日尔基地的建成使美国对萨赫勒地区情报的掌握更准确,将大幅提升美军在非洲大陆的无人机作战网络,大幅增加美军事存在及情报搜集能力。美国在35个国家派驻军队无疑将大大增加它的军事打击能力,而将侦察和打击融为一体的无人机作战部队将成为美国军事干预非洲的急先锋。美国政府公开宣布这种消息实际上既明确宣示了美国军事介入非洲的战略意图,也希望对非洲国家、国际竞争对手和恐怖分子等各种力量产生一种震慑作用。然而,这种军事宣示与冷战后世界和平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西方国家对非洲的军事干预无疑给这个大陆带来更多的不稳定因素。

美国在非洲的战略意图

美国尽管财政困难,但它加强对非洲的军事介入无疑有自己的战略谋划。意欲何为?笔者认为有以下四个战略目标。

第一,反恐。对全球反美势力的恐惧使美国不得不将恐怖主义视为主要威胁。“9·11”后,这一威胁甚为突出。《2001年全球恐怖主义形势报告》认为,国际恐怖主义存在于非洲,在继续利用非洲特有的环境,通过混乱的边界、松散的金融制度、武器泛滥和各种冲突来扩展和营造自己的网络。“9·11”发生后的一个月,美国请求12个非洲国家在反恐行动中与美国合作,希望它们在必要时向美国提供情报、港口、机场等方面的帮助。由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实行一种霸权主义政策,树敌甚多,从而使自己陷入一种两维境地。一方面,无论在本土还是在国外,它确实面临着各种恐怖袭击的威胁。这是一种客观存在。另一方面,它越是加强对恐怖主义的防范,越是希望加强对其他国家的控制,反抗的力量越强,所谓恐怖主义袭击的可能性越大;美国反恐战争的规模越大,恐怖主义的威胁越多;美国反恐的对象铺得越开,它的力量越分散,效果越差。随着形势的发展,“反恐”既成为一种现实需要,也成为了美国扩张势力的一种战略借口。正是利用这一借口制造了各种名目,如“邪恶”国家、“脆弱”国家、“流氓”国家应运而生。这一点是我们必须注意的。

第二,保护石油和原料供应线。

从美国的政府文件特别是从国防部的报告和公开声明中可以看出,保证非洲石油生产和出口不被打断是建立非洲司令部的原因之一。这在军方最早提出建立非洲司令部的理由和后来国防部登在自己网站上的原因都表述得非常明确。一方面,在战后的几十年里,美国为了确保石油供应在非洲的所作所为,受到了非洲石油生产国人民的排斥和反对。这种对立因美国石油公司和一些非洲政府间的暧昧关系进一步加剧,贫富悬殊的产生、油气生产区自然生态的破坏、外国公司的敛财与专横催生了各种恐怖袭击。另一方面,美国对非洲的石油资源日益倚重。非洲的尼日利亚、利比亚、安哥拉、苏丹、赤道几内亚等国的石油资源丰富,美国在其中一些国家的石油开采中占有很大份额,非洲的石油占美国进口石油的16—22%左右。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的美国,保住这一条生产和供应线至关重要,在中东乱局丛生和拉美转向左翼的情况下更是如此。非洲也是美国其他重要原材料的供应地。

第三,与法国的竞争。法国是美国在非洲的主要竞争者之一。目前,主要介入非洲安全事务的国家有法国和美国。殖民遗产使法国在非洲保持着影响力。20世纪90年代,法国曾与28个非洲国家订有军事合作条约,并与8个国家订有防务条约。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在非洲影响力的加大和中非合作关系的拓展使法国担心自己在非洲的地位会被取代。法国希望保持在非洲的地位,控制战略资源以及与中国和美国进行竞争。近年来,法国在利比亚、科特迪瓦等国的行动实际上并未给法国恢复在非洲的影响加分,反而产生了消极作用。美国在2012年年底高调宣布2013年将在35个非洲国家派驻军队,这是对法国的严峻挑战。可以说,这在某种意义上刺激了法国,促使其出兵马里以保住自己在非洲的战略利益。法国于1月24日宣布将派特种部队保护法国核能巨头阿海珐集团在尼日尔运营的铀矿后,美国即于1月30日宣布将在尼日尔建立无人机军事基地,这可以看作是美国在法国这个长期的非洲战略伙伴版图上打入的一个楔子。

第四,对中国的阻遏。在最早美国军方为非洲司令部的建立提供的六条理由中,应对中国的挑战居于第二位。美国在处理与非洲关系时相对中国而言有四点优势。第一,美国公民中有12—13%为非洲后裔。第二,美国的语言优势,这种优势不仅仅是英语,还有法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斯瓦希里语、豪萨语和多种非洲语言。第三,由于战后美国一直在非洲推行自己的制度,加之冷战结束后的“民主化”浪潮,非洲绝大部分国家的政治制度与美国相似。最后,美国与非洲的距离也比中国近。这些优势特别是移民和语言的优势使美国在非洲的投资贸易一直处于前列。虽然美国近年来对非贸易的数额落后于中国,但它在非洲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存在以及它对非洲的文化影响力实际上远比中国深远得多。奥巴马此次非洲之行提出的“电力非洲”和“贸易非洲”的举措表明他对美国自身的特点有明确的认识,对美国在非洲的优势颇有信心。近年来,美国还大大加强了培养非洲青年领袖的计划,希拉里访问非洲时的各种讲话和表态也直接针对中国,其意图十分明确。

实际上,美国以反恐为名,在非洲完成了三个战略计划:2007年成立非洲司令部、在吉布提—南苏丹—乌干达—刚果金等国建立弧形战略中线及2013年在非洲布局无人机基地和向35个非洲国家派驻军队,这既有美国全球战略的部署,也包含了牵制中国的意图。

非洲人的自主选择

然而,非洲的正能量正在积聚。对发展道路的自主选择正在非洲领导人中间成为一种主流意识。奥巴马之行也应验了这一点。塞内加尔是一个以伊斯兰教为主的国家,90%以上的人口是穆斯林,同性恋在这里是非法的。当奥巴马在达喀尔批评塞内加尔政府对同性恋的政策时,塞内加尔总统萨勒指出:“这些基本上都属于社会问题,我们不可能有适应于所有民族和所有国家的一种标准模式。您也指出:我们均具有不同的文化,我们有不同的宗教,我们有不同的传统。即使是在那些同性恋并非犯罪和容许同性恋婚姻的国家里,人们的意见也不相同。”

2013年6月29日,在南非比勒陀利亚,到访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左)与南非总统祖马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

同样,在南非,祖马在与奥巴马举行新闻发布会时,也针对西方颐指气使的做法提出了自己的不同意见,他表示,世界上很多大国都与中国发生着各种关系,为什么非洲就不行呢?这不公平。“为什么非洲就得被告知它必须与谁建立关系,不能与此而须与彼建立关系?”潜台词十分明确:非洲不需要其他人来告诉自己应该交什么样的朋友。这种自信可能与中国的崛起有一定关系,肯尼亚的《每日民族》(DAILY NATION)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了这一点。在英国为殖民宗主国和作为奥巴马故乡的肯尼亚,最近的一次民意调查表明:34%的肯尼亚民众将中国作为发展模式,同时将中国看作企业机会、技术和基础建设等方面合作的目标国。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国际秩序的潜规则正在被改变。

政治局势的相对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非洲一体化的持续推进为非洲经济添加了动力。与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合作也为非洲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美国在非洲的军事介入是一种正能量吗?笔者表示怀疑。

美国战略对中国的影响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与西方的合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在吸引投资、引进技术、学习游戏规则和经营理念等方面,但也沾染了不少坏习气。目前,中国的发展引起西方的疑虑与警惕,在贸易和科技合作方面设置各种障碍。中国的战略重点宜作出适度调整,除继续推进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外,应大大加强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的合作。

奥巴马的非洲之行可能在三个方面对中国产生影响。其一,由于美国在非洲的长期存在及其在种族和语言方面的优势,奥巴马的“电力非洲”和“贸易非洲”的计划如果落实,中国在非洲的企业当然会碰到更强劲的对手。当然,这种竞争也会使中国企业进一步获得磨炼的机会。其二,虽然近年来一些非洲领导人对西方推行的制度表示怀疑,也开始“向东看”,但美国极力推行的价值观外交和鼓吹西方民主制度的做法仍对普通民众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这无疑会对中国—非洲合作带来一些阻碍。然而,随着非洲人民自主意识的加强,这种主导权最终还得由非洲人民自己掌握。其三,虽然中国在发展方面的经验可以给非洲带来正能量,但美国在非洲进行的所谓反恐和军事扩张既会给非洲制造一些动乱,也会使一些非洲国家更为依赖西方国家。这种情况无疑会给中非合作带来更大的挑战。

当然,非洲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国与美国在非洲的竞争持一种开放的态度。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一名政治学教授表示,中美在坦桑尼亚确实存在竞争,但这种竞争并不是恶性的。中坦是“患难之交”,感情深厚;而美国也给予了坦桑尼亚大力支持;这种竞争的最终收益人是坦桑尼亚人民。

猜你喜欢

奥巴马非洲国家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非洲反腐败新观察
非洲鼓,打起来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巴马一家的总统假期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非洲的远程教育
奥巴马巧为三人解围
奥巴马道歉两边不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