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条件下中职学校德育面临的困惑与对策
2013-09-06张红芳魏建
张红芳 魏建
【摘 要】本文针对中职学校德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面临的困惑,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市场经济;中职学校;德育;困惑;对策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中职学校德育面临的困惑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旧体制并存,新旧观念碰撞,人们在反思传统道德思想、文化、观念的同时,没有及时建立起新的道德体系。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对道德规范、准则出现了模糊的认识,导致道德评价的多元、价值取向的混乱。尤其是金钱第一、物质利益之上的价值取向,不断诱发出种种错误的认识与行为,那种不劳而获、损人利己、利益之上的错误思想日益影响着人们的道德行为,影响着学校德育,影响着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职学校德育面临的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市场经济多元价值取向对学校德育的冲击
学校的育人功能是众所周知的,中职学校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中高级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是学生社会化的主要途径。但这不是唯一的。诸如家庭教育、社会大众媒体、各种社团活动、亲朋等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在计划经济时期,社会强调统一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以相对强制的手段对抗着与社会价值主流相悖的部分。在这种大背景下,社会道德评判标准与学校道德评判标准处在同质的状态,两者相互支持、相互促进。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要求社会个体具有自强意识、竞争意识、自我价值实现意识等;要求社会公平竞争、讲究效益与效率等。这就打破了学校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的统一与平衡,出现了有时二者是互补与融合的,有时又是冲突排出的。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功利价值观与学校道义价值观的冲突。这种冲突的出现易使中职生陷入无所适从的尴尬境地,如不及时正确引导,学校德育将失去应有的价值而流于形式。
(二)学校德育无法适应新时期的要求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有了很大的进展,但就总体情况看,离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还存在着较大差距,还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具体表现在:德育目标脱离中职生实际,定得过高;德育内容与中职生的身理、心理与社会发展相脱节;德育方法陈旧,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德育手段单一,有的仍旧靠一张嘴、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德育社会实践活动少,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少;德育工作满足于大的说教,不从小事抓起,不从日常细微处培养;德育效果低下。
(三)学校德育偏重外在的教育而忽视学生自我教育
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离不开学校的教育,更离不开学生自我教育与修炼的过程。自我教育是指中职生为达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反省、自我转化和自我控制的活动。最终实现知行统一,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准则、要求逐渐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实践表明,中职学校德育过程的内在规律、中职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德育过程必须重视对学生自我教育的引导与指导。然而,回顾传统的学校德育,不少德育工作者却扮演着“权威”“教头”的角色。“必须照这样去做”“我说的没错”等。借助自身的威严和一切可用的教育方法、手段,去实现他的“教育目的”,去达到他的“德育效果”。完全不顾学生的反应,完全不顾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少德育工作者不愿付出时间和精力去调查、了解学生的愿望与要求、思想与意见;很少主动去与学生对话、交流和沟通,去引导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德育活动,去完善自己的学习经验,去促进学生在道德修养上更上一层楼。
(四)学校德育偏重制约功能而忽视陶冶功能
学校德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更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陶冶的过程。德育的陶冶功能是其它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德育的陶冶是指德育工作者根据德育培养目标、内容,中职生身心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巧妙运用各种方法与手段对学生实施德育的过程,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与熏陶,得到品质的提升。
然而,长期来在学校德育的过程中,不少领导、教师看重的却是德育的制约功能,强调的是对学生道德行为规范的限制,而忽略了德育的陶冶功能。德育的陶冶具有情操熏陶与精神享用的双重功能。真如鲁洁教授所倡导的,她认为德育作为一种道德追求活动,其更深层的价值表现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人的各种德性的过程中,使人们得到一种自我肯定、自我完善的满足,得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可见,德育对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品质、完善人的德养等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那么,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中职学校德育所面临的困惑,我们应采取怎样的对策呢?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应对策略
(一)德育前提与关键是强化德育师资建设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成长。试想一个品行不端、损人利己、师德低下的教师,怎么能赢得学生和同事的尊重和爱戴?怎么能承担起培养高素质的合格的中高级技能人才的重任?怎么能使学生听从你的教诲?因此,加强德育工作者自身建设极为重要,否则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有效只是一句空话。
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中职学校德育的新特点、新要求,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要强化德育师资的培训、学习与进修。学校应制定师德队伍建设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短期培训方案;定时定期为德育工作者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与进修创造条件。如组织学校德育工作者参加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安排的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德育年会及各种培训班;邀请校内外的德育先进工作者与德育专家来校传经送宝,分期分批派德育工作者到高等院校进行培训学习,努力提高学校德育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艺术。
第二,要注重对年轻德育工作者的培养与指导。可采用“传、帮、带”等方式进行,让经验丰富的教师多承担指导、帮带年轻德育教师的工作;同时还可开展竞赛活动,如德育知识竞赛、师德师风演讲比赛、德育论文评比等,促进年轻德育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第三,是要完善德育考核办法与奖励措施,做到德育目标明确,考核机制量化,奖励措施到位,德育队伍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富有敬业精神、乐于奉献的德育师资队伍。
(二)德育目标要符合中职生的身心发展需要
德育目标不可定得太高,应遵循德育教育规律,循序渐进,由低到高、先易后难,要符合中职生的身心需要。如果离开了学生实际、离开了参与社会生活,学校的德育目标就难以实现。只有将德育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实际有机结合,并贯穿于整个德育过程,才能发挥德育的实效性。因此,在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对学生提出的德育要求要适当,要与学生的身心特点相适应,要与学生良好品德养成向吻合。目标要有梯度,如与中职生生活紧密相联的行为规范、道德伦理、社会公德等;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应以模范公民的道德规范要求自己,如诚实、守信、奋发进取、乐观向上、乐于奉献等。
(三)德育方法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
传统德育教育以灌输式为主,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今天讲了也许明天就忘了;或者今天考试完了,过一段时间学生已把所学的知识还给了老师。事实证明品德教育不能靠空洞的说教,德育教育只有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基础上,唤醒、激发其主体意识, 培养其主体能力,才能促使其自身的发展。因此,学校德育应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各种形式,动用不同的方法,努力唤醒学生的道德意识,把外在的道德要求逐渐转化为学生内在道德需要,着重培养学生对道德问题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及自我判断、选择能力,真正实现知行统一与对自己道德行为负责的态度的目的。
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学校德育应认清形势、明确职责、加强德育工作者的品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把握德育教育规律,结合中职生身心特点,运用各种有效方法和手段,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注重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才能使教有所获,学有所得,才能使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 刘朝明 .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成才之路,2011.(28).
[2] 蒋俊凯.浅谈职业学校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9).
[3] 杨继普.当前中学生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N].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