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改革基点及措施

2013-09-06汪康乐邰崇禧陈瑞琴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3年2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体操体育教师

汪康乐,邰崇禧,陈瑞琴

1 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改革的基点

全国体育院校自1997年实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九门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来,经历了由“统一→分歧→各做”,即由“计划(走向)→市场”的发展趋向。时至今日,全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各自呈现出不同做法。这是任何事物必然按市场运行规律或社会需求而运行与管理的发展趋向。由此,全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体操教学经过十多年的改革与实践的运行和研究,从中也揭示出必然的规律或核心问题。

1.1 立足于切合实际的培养目标

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教学的培养目标,应随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而相适应。近年来社会发展变化之快,特别是我国中小学广大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的迅速提高,体育教师引入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体育院校毕业生进入中小学已成为常态。目前,随着社会各类学校对引进人才注重学历与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教学的培养目标必须与社会需要相接轨,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

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以中小学体育教师为主,包括中等专科学校的体育教师。由此而论,体操教学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具有掌握体操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等,能胜任中小学及中等专科学校的体操教学、课外指导、训练、组织竞赛、管理和科学研究等工作的体育教师。

1.2 立足于“三基”教学(见图1)

图1 “三基”教学

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的培养,必须立足于“三基”教学,即体操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教学。正因为我们培养的是体育师资,“三基”培养特别重要,并且“三基”是一整体,内有层次系统:基本知识是基础,基本技术只有在这一基础上发展才能全面掌握,而技能是在基本技术掌握前提下才能铸造,否则如空中楼阁。同时,体操教学是一大系统,体操“三基”培养是由小“三基”向大“三基”发展,即由体操的个别动作、局部内容的“三基”向系列动作、全面内容的“三基”发展,即由队列队形、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技巧、器械体操等局部小“三基”向全面系统的大“三基”发展。当学生只有在全面系统掌握了体操的大“三基”基础上,才有可能形成“创新技能”。否则,根本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

1.3 立足于基本教学能力培养

基于体操教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掌握体操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能胜任中小学的体操教学、课外指导、训练、组织竞赛、管理和科学研究等工作的体育教师。依据体育教师工作能力的核心是教学能力,体操教学应围绕学生的“基本教学能力”来培养与塑造。由此而论,一切都要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教学能力”为前提、为纲要而为之。因此,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大“三基”是以其具有有序、系统的“基本教学能力”这一基础。当“基本教学能力”夯实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培养其“创新教学意识”和“创新教学能力”(见图2)。

图2 创新教学

1.4 立足于贯彻“一杯水与一桶水”的辩证关系

温家宝总理在《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一文中指出:“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教师的知识和业务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质量。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这就要求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和独特的教学艺术,具有出色的教学效果和对教育教学的深入研究。”[1]只有处理好给学生“一桶水”的体操教学,其将来工作时才能给中小学生“一杯水”。然而,给学生“一桶水”的体操教学建构:应建筑在大“三基”和“基本教学能力”前提下,再培养其“自学、自研能力”和“自创能力”这四个层次(见图3)。体操教师并非给学生灌满至“一桶水”,而是灌输至一定的“量”与“质”后,再通过学生的“自学、自研能力”和“自创能力”的发挥,来提高桶内的水量,这两者结合起来以达到“一桶水”。因此,体操教师给学生“一桶水”,不仅讲究具有相应的“量”,而且应讲究具有相应的“质”。既教给学生体操知识、技术和技能,又教给学生认知和掌握体操教学方法的能力等,这样形成的“一桶水”才有质量。为此,要努力提高体操教学质量,加强“由量变到质变”及“质变到量变”的辩证教学,促进体操教学最优化发展。

图3 优化教学

1.5 立足于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培养

对学生体操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培养十分重要。可以说,在校培养学生体操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是属于启蒙教育阶段,它是建立在给学生“一桶水”或“三基”金字塔之顶点上,是体操教学与教育中的深层次问题,是体操教师和学生都需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的目标。这一教育目标的达成关键在于教师。

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培养,是提高学生内在素质质量的重要方面。它为使学生未来积极顺应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及储备将来学校体操教学(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内动力。为此,体操教师在体操教学中应加强创新思想和意识的渗透教育及注重创新实例教学或创新启发教学,布置切合实际、富有成效的创新作业或任务(如创编成套徒手体操等),从中不断熏陶和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教学落实到实处,从而达成体操教学培养的系统目标。

2 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改革的措施

体操教学应遵循改革基点,具体设计与实施体操教学改革的措施,以推进体操教学改革深化发展。

2.1 选择合理的体操教学内容

首先精选中小学体操教学内容。所谓精选中小学体操教学内容,即从中小学体操教学内容中挑选基础性的典型动作、核心技术动作,且有一定技术难度的动作,或基本的联合动作等,能起到引领性教学作用的“三基”技术,使学生能在这一基础上举一反三,或延伸各种动作。否则,将中小学体操教学内容一点不漏地全部教给学生,将来学生只能照葫芦画瓢,而将学生自学、自研、自创能力培养于不顾,这样教学出来的学生何来的能力?何况体操教学时数有限,难以实现,也没有必要。

其次,应挑选超越于中小学体操教材的内容,包括高考专项加试的体操内容,这有利于学生将来能够胜任体操运动队训练和指导高考体操专项学生的训练工作;还应将有一定难度且基础类技术动作或有趣味性的动作纳入其中。这是提高学生“三基”能力和教学能力的手段,是超越“一杯水”之外的“桶里水”。

再次,及时吸纳拓展性或延伸性内容,如及时将新广播体操或体操等级动作内容纳入教材之中。

2.2 合理安排体操课程教学时数及增加时长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体操课程,需合理规划和安排好普修和专修的教学时数和具体学期的开设时间。基本体操是培养未来体育教师基本教学能力十分重要的内容,应作为一门独立课程教授36学时而安排于一学期;其次,体操技术课普修和专修课学期实行2+2,即两学期体操技术课教学和体操教材教法课普修课为72+36学时,两学期体操专修课216学时。体操课开设顺序,先基本体操课,后体操技术普修课及体操专修课。

2.3 重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体操教学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提高“一桶水”的数量和质量,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因教学方法是“生产力”。当体操教学目标、任务和内容确定之后,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核心体现在其教学方法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体操教师的教学方法得法,能有效提高体操教学质量及其效率,能很好地达成体操教学目标,甚至超目标完成。因此,体操教师要在熟悉各种体操教材内容基础上研究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出“针对性强、时效性好、效率性高”的教学方法。

体操教师实施好的教学方法,渗透着对学生的“学、导、启、悟……”作用(见图4)。即体操教师运用好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能起到“学习、指导、启发(启迪)、领悟(悟学)”等作用。由于教学方法里蕴涵着多元性教学与教育因素,并可开发与发挥出各种教学与教育功能,因此,只有将教学方法的多元性功能发挥至极致,才能使学生从教学方法本身中获得更大的收益,从而学得教学方法的“技术性、技能性、精神性”,即“由表面到内在:有形的‘物质’到无形的‘精神’”,学生才能将教学方法学到“家”,才能认识教学方法的真义,才能使学生逐步具有未来体育教师发展的潜质因素。因此,体操教师只有努力改革与创新出好的教学方法,才能将教学方法的整体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提高体操教学“生产力”。

图4 启发教学

2.4 构建体操各种教学能力培养平台

体操教学“三基”是根本,在这一基础上有意识地培养“基本教学能力”。应根据体操教学能力目标,有目的、有计划、有措施、有步骤地加以实施。为此,要构建体操各种教学能力培养平台,以保障“基本教学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见图5)。

图5 教学目标达成

2.5 合理运用体操考核方式方法

对学生体操考核的方式方法应该是发展式、动态式、形式多样的,应从多方位、多渠道、系统性进行全面评价。以学生、教师、社会三个不同层次的评价结果,由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以全面衡量和综合评定学生的体操学习和教学能力等成绩。同时,通过对学生的综合性评价,反馈信息,以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改、以评促学”,不断提高体操教学质量的目的。

3 结语

总而言之,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体操教学要根据社会需求,适应市场发展规律,以体操课程改革基点为抓手,实施有效措施,努力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1] 温家宝.强国必强教 强国先强教[N].光明日报,2010-09-01.

[2]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九门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 陈有忠,肖威.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目标建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5):94 ~100.

[4] 李鹏,蔺新茂.体育新课程标准体系下体操教学现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5):674 ~676.

[5] 吴晓峰,张涵劲.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技术考核内容改革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8):1105~1107.

[6] 冯张昌.从学校体育的变革探讨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的改革[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14(3):63~66.

[7] 马海涛,赵树耀,张德强,等.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教学改革实验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1):121.

[8] 杨继美,李贵庆,钟明宝.体育教学专业体操课程群的建设构思[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6):102 ~104.

[9] 周卫.我国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改革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6):822 ~824.

猜你喜欢

体育院校体操体育教师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体操
思维体操
思维体操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头脑体操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院校(系)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试论高等体育院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特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