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噪声性听力损伤的中医证候病位分析*

2013-09-06郭集军邓小峰曹丹燕梁晓阳李骏晖阙冰玲

中医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病位纯音听阈

郭集军,邓小峰,曹丹燕,梁晓阳,李骏晖,阙冰玲

(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中医科,广东广州510310)

噪声性听力损伤是因噪声长期反复刺激听觉所致的听力损害。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职业性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相当普遍,据流行病统计调查,现代噪声污染占环境污染三分之一以上[1]。由于其机制还存在争议,能有效用于指导治疗的理论很少[2]。2011年1月—2012年3月,笔者基于中医辨证理论和中医体质学说,从中医证候、病位对噪声暴露人员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介绍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进行职业性噪声职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以纯音测听结果选取186例受检人员,按《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3]分为4组进行中医证候调查。其中A组为纯音测听结果正常者(66例);B组为双耳语频听阈正常,高频听阈提高者(48例);C组为双耳语频、高频听阈均提高,但其高频平均听阈<40 dBHL者(30例);D组为双耳语频、高频均提高且其高频平均听阈≥40 dBHL者(42例)。4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对象:不是噪声作业工种、感冒、测听结果为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者(非感音性),不配合检查者。

1.2 方法

对选取的人员进行噪声强度测定,并对噪声暴露人群进行包括职业史在内的职业健康检查,结合其纯音测听500,1000,2000 Hz的结果(3个频率的平均值为语(低)频的平均听阈值)及3000,4000及6000 Hz的结果(3个频率的平均值为高频的平均听阈值)进行相对应组别分类;同时对相应组别人员依中医四诊合参进行证候病位的辨证,对比统计,分析4组人员在中医证候与病位的差异。

2 作业环境噪声强度及纯音测定

工作场所检测参照GBZ/T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测定结果根据接触时间计算得出8 h等效声级,80 dB(A)以上为噪声暴露岗位。纯音测听采用美国产GSI-68型纯音听力计,按GB7583—87规定进行校准,在标准隔音室内进行测试。

3 中医证候诊断

以郭蕾、王永炎提出的证候要素为主,另外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医诊断学》[5]、《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6]设置病位病证。

4 分组标准

按照噪声诊断标准《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3]进行分类分组。

5 统计学方法

证候统计以异常人次按频数统计,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6 结果

见表1。结果:语频听阈正常,高频听阈提高人员(A、B组)证候以实证为主,A、B两组分别占68%和69%;语频、高频听阈提高者(C、D组)以虚证为主,C、D两组分别占80%和67%。在病位上,4组间实证病位以肺、肾、心为前3位要素,虚证以脾、肾、心为前3位要素;在证候上,各组间虚证以气虚为主,实证以痰湿为主要病性类证候要素;在相同的证候(虚证或实证)中,病位及证型无明显分别,差别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虚证中医证候、病位4组统计表 例(%)

续表1 实证中医证候、病位4组统计表 例(%)

7 讨论

噪声性听力损伤的发病因素错综复杂,多种因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主要分机械性损伤和代谢性损伤,造成内耳Corti器螺旋神经节和耳蜗神经纤维的损伤;或影响耳蜗微循环,造成缺氧,使末梢感觉器官发生病理改变;且高强噪声使Corti器毛细胞内酶系统代谢耗竭,蛋白质、脂类、葡萄糖和核酸等合成减少,致使毛细胞纤毛(以矮脚为主)损伤倒伏、扭曲,甚至折断、融合、消失(耳聋)[7]。而毛细胞是将声刺激转化为电化学能的末梢感受器,其损伤或死亡,直接导致听力的损失[8]。过去普遍认为这种损伤是不可修复的,故从理论上认为噪声性听力损伤是不可修复的,而临床中对噪声性听力损伤的治疗也常常是无效的。全世界对噪声暴露工人的健康保护就是预防。

职业性噪声聋属中医学“耳鸣”“耳聋”范畴。《灵枢·脉度》曰:“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有关耳鸣耳聋之原因,古代医家早有陈述,如“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9]。耳属清窍,受精气血的共同滋养而发挥正常功能,其中虚证易致脏腑功能减退,无力鼓动气血,或气血化生不足,或不能调配气血,导致气滞血瘀,耳窍失养。另有“耳鸣症或鸣甚如蝉,或左或右,时时闭塞,世人多作肾虚,殊不知此是痰火上升,郁于耳中为鸣,郁甚则壅闭矣”[10]。说明实证也可致耳鸣耳聋。若再加外邪(噪声)作用,失聪更甚。从1995年开始,许多专家用测听手段定量分析不同中医证型的耳鸣特点,开展耳鸣测度与中医辨证关系的研究,他们的研究[11-13]结果表明:各证型在频率分布、响度定量等方面是有差异的。这与本研究调查的结果也相似;但总结以往的职业性听力损失的研究文献发现,有关职业性听力损伤的证候及病位等方面的分析则很少。本课题组在职业健康监护及职业病的防治工作中发现:噪声性听力损伤早期的患者,一些相同的主观症状如耳鸣、耳闭、耳塞、神疲乏力等是发病的早期征兆,这些症状甚至比明显的听力下降更早出现。在中医学中,主观症状是中医辨证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影响,探索这些主观症状的客观规律是证候分类的科学基础。近十年来,在中医基础研究中对证、症及候的概念进行了探讨,并相继开展了证候规范化、证的实质和证的动物模型研究,并修订发布了一系列中医病证诊断标准及疗效标准[14]。随着证候因素[15]、辨证要素、辨证统一体系[16]等思想概念的提出,证候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本调查基于上述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和中医体质学说,据不同体质的人员对噪声作业人员的易感性差异所表现出的不同证、症、候及病位、病性特点,采用流行病学的方法与原则设计和采集量表,结合常用的噪声聋诊断标准及纯音测听检查的指标,总结出噪声暴露易感人群中医体质及证候特点。本研究组认为:气虚、肾虚可作为噪声暴露人员职业禁忌症的中医易感性指标。

[1]国家环保局.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1995.

[2]吕玉恒.国内噪声控制近况评述[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1,1(6):14 -1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 49—2007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4]中国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5]季绍良.中医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6]姚乃礼.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7]郑足立.耳鼻咽喉科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8]董民声,董明敏,娄卫华.内耳疾病研究进展[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

[9](上古)元阳真人.黄帝内经[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160.

[10]王伦.明医杂论[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94.

[11]王东方.主观性耳鸣客观测量与中医临床证型关系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1995,22(7):296 -297.

[12]王永华,甘雨,丁水耿,等.耳鸣的虚实辨证及声学特征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杂志,1996,4(3):129.

[13]丛品,郑沙盟.不同证型耳鸣特点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8(6):73-75.

[14]韦黎.证、症、候的沿革和证候定义的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1996;11(2):68-73.

[15]张志斌,王永炎.证候名称及分类研究的回顾与假设的提出[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2):1-5.

[16]朱文锋.中医辨证体系及“证”的规范化研究[J].天津中医,2002,19(5):1 -4.

猜你喜欢

病位纯音听阈
自动纯音听阈检测技术
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ABR、40Hz-AERP和ASSR与主观纯音听阈测定的相关性研究
短声听性脑干反应结合单频刺激听性稳态反应在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听力评估中的应用*
健听青年短纯音ABR测试结果分析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案例举偶
中医对痛风的认识
消渴病合并抑郁症之病位探析
高压氧综合治疗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疗效分析
硫酸镁治疗爆震性聋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