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攻坚克难中创造率先转型跨越发展新业绩

2013-09-06山西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朱晓明

支部建设 2013年5期
关键词:省属企业

■ 山西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 朱晓明

2012年,山西省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到1.46万亿元,同比增长16.8%;实现营业收入1.5万亿元,同比增长38.7%。在全国省级国资委监管企业中,营业收入、增加值、上缴税金列第二位,资产总额和利润排第五位。

2012年山西国资系统成果斐然

2012年,山西省国资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和地方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科学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克服困难,扎实工作,为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新贡献。

齐心协力战危机、稳增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增长的顶梁柱作用更加彰显。按财务快报统计,截至2012年底,山西省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到1.46万亿元,增长16.8%;实现营业收入1.5万亿元,增长38.7%。其中,省属企业资产总额达到13027.7亿元,增长20%;实现营业收入14289.7亿元,增长37.6%;完成增加值2347.5亿元,增长10.3%;上缴税金855.6亿元,增长11%;实现利润214.5亿元,下降39.7%。以上指标中,资产总额、营业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上缴税金、增加值虽然增速放缓,但仍分别占全省财政收入的32%、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6%。在全国省级国资委监管企业中,营业收入、增加值、上缴税金列第二位,资产总额和利润排第五位。一年来,经受了市场变幻的严峻考验,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全力以赴抓投资、调结构,工业新型化框架初步形成,转型发展的排头兵作用更加彰显。省属企业全年完成投资1915亿元,增长19.7%。其中晋煤、同煤、阳煤和煤销集团分别完成320亿元、242亿元、233亿元和231亿元,合计占省属企业一半以上。12户大企业完成落地投资额2517.3亿元,完成年度落地任务的116.3%,其中潞安、太钢、焦煤集团列落地额前三位。全年完成结构调整类投资1150亿元,占全部投资的60%。省属煤炭企业非煤产业风生水起,全年实现收入8730.6亿元,占76%,提高8个百分点。各市上项目、抓重组,在发展装备制造、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上取得积极进展。山西省国有企业驶上调产转型的快车道,呈现出“产品多元、产业多极、增长多基、发展多源”的良好势头。

聚精会神增实力、上层次,省属企业品牌价值整体提升,增强山西影响力的主力军作用更加彰显。煤销集团成功跨入2012年世界500强企业。10户省属企业入围中国500强,排位比2010年平均前移31位。山煤集团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大关,省属千亿级企业增加到8户。煤销、焦煤、同煤、阳煤、潞安、晋煤集团营业收入均超过1600亿元,有望跨入2013年世界500强企业,向极具竞争力的一流企业加快转型。山投、中条山、阳煤、山煤、潞安集团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76%、65.9%、56.5%、52.2%、52.1%。晋城兰花集团销售收入突破百亿,成为我省首家百亿级市县企业。国有企业特别是省属企业的跨越加速度,再次凸显了转型跨越发展战略的前瞻性和科学性,显著地提升了山西省企业群体的实力和形象。

尽心尽责惠民生、促和谐,公益性事业不断进步,履行社会责任的主心骨作用更加彰显。省属企业免费供应低收入农户冬季取暖用煤670万吨,让利38.8亿元。累计投资60亿元,建成保障性住房99766套,建筑面积887万平方米。全年新增就业岗位2.7万个,在岗职工人均工资达到6.47万元。煤炭企业投资我省高速公路建设,缓解了建设资金短缺难题。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连续两年控制在0.05以下,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2,同煤、焦煤、煤销集团安全水平再创新高。以国新能源为龙头实施的“气化山西”工程年减排烟尘8万吨、二氧化硫15万吨、氮氧化物4.7万吨。山西省国资委和太原市国资委督促协调太原煤气化、太化集团、蓝星化工、狮头集团等8户企业按期关停,为改善省城环境质量做出巨大贡献。太钢集团位居2012中国国企社会责任100强第16位,在地方国企中排第1位。

在严峻的挑战面前,我们以实际行动再次证明,国资系统是一支省委、省政府靠得住、调得动、打得赢的队伍,国有企业是我省转型跨越的中坚力量和重要保障。

当前形势和2013年总体发展思路

2013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省属企业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从当前形势和任务出发,2013年山西省国资监管和省属企业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牢牢把握主题主线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入实施省属企业“十二五”规划,加快项目建设,调整布局结构,强化创新驱动,提升管理水平,完善国资监管,深化企业改革,加强党的建设,全力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企业和谐稳定,加快推动国有经济率先转型跨越发展。

2013年工作的重点是:突出“三个转变”,强化“三力提升”,建设“三大方阵”,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

三个转变:一是在发展取向上,要把立足点加快转变到做强做优、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速度决定高度、吨位决定地位、体量决定分量。企业必须有合理的成长速度,以经济规模追求规模经济,但也必须高度重视内涵式增长,特别是对跨入中国和世界500强的企业来讲,要在更高的平台上实现“进得去、稳得住、有进步”的目标,就必须在商业模式、资源配置、布局结构、自主创新、管理加强、队伍塑造、公司治理、社会形象上下更大的功夫,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二是在发展动力上,要把着力点加快转变到深化改革、创新驱动上来。改革解放生产力,创新迸发竞争力。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要充分认识改革是我们可以用好的最大红利,进一步增强改革创新的精神,做好改革的顶层设计,在深化改革上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大胆革除不合时宜的制度安排,获取改革红利,激发发展活力。要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技术创新,努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要以商业模式创新、企业文化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品牌创新的全新成效推动产业结构、资本结构、组织结构和运营结构的全面升级。三是在发展方式上,要把切入点加快转变到集约循环、绿色发展上来。全循环、多联产、抓高端、抓集约、抓绿色,是实现新型工业化、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所在。要以循环经济为基本路径,以工业园区为承载,以高新技术为支撑,推进资源集约、产业集聚、服务集成、效益集显。要突出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保护生态环境,加快绿色清洁、低碳发展。

三力提升:一是提升企业领导力。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企业领导是组织的核心、发展的引擎,领导能力和水平直接决定团队执行力和企业竞争力。提升企业领导力,关键是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企业家队伍建设。要继续深入开展“四好”领导班子创建工作,尤其要把企业家作为最稀缺最珍贵的资源,着力实施优秀企业家培育工程,增强企业领导班子和企业家的学习力、决策力、组织力、教导力、执行力、感召力,引领企业形成创业的洪流、发展的合力。二是提升转型内生力。内生力是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自我升华、自我发展的能力。提升转型内生力,根本目的是实现内涵式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关键环节是提高管理水平,不断增强服务、品牌、文化等方面的软实力;重点举措是更加重视传统产业的循环改造和结构升级,更加重视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技术获取,更加重视多元化企业业务板块之间的联动协同,坚持不懈地实施人才强企和科技兴企战略,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和结构升级战略,向人才要智慧,向科技要动力,向项目要增量,向结构要潜力,向管理要效率,向转型要效益。三是提升国资监管力。提升国有资产的监管能力,是促进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必然要求,也是一项长期任务。国资委要当好国有资产的“守夜人”和“防火墙”,更要成为国企发展的“推动器”。要着眼全局长远,加强对国企改革发展和国资监管中的方向性、趋势性的重大共性问题的研究,更加重视监管制度的顶层设计。要适应监管对象、监管环境、监管重点的变化和要求,进一步总结经验,探索创新,积极完善分类监管体制和制度,不断加强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监管的协同性、专业性、前瞻性、有效性。要在平台建设、政策争取、政府协调等方面创新举措,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在经营预算、激励约束、人才管理等方面创新举措,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强的顶层动力。

三大方阵:就是根据现实体量和发展潜力将省属企业分为三个“方阵”,分别确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和赋予不同的发展要求,以“方阵式”集群推进省属企业大企业、大集团建设。第一方阵,太钢集团和七大煤炭集团,要发挥引领转型跨越发展的排头兵作用,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进入世界企业500强。第二方阵,国新能源、汾酒集团、国际能源、太重集团、能投集团、建工集团和中条山集团,要成为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生力军,进一步壮大主导产业规模,形成完善的产业链,进入、巩固和提升中国500强企业地位。第三方阵,经贸集团、山投集团、经建投和国控集团,要努力发展成为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孵化器,坚持资产管理和实体项目同促并进,加强合资合作、联大联强,发展实体经济,培育新兴产业。水务投资、交通开发、高速公路、交通投融资、商贸资产、粮油集团、体育产业、农业投资、中小企业基金集团等9户企业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主导产品,真正成为规范运营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尽快夯实基础管理,成为国有经济新的增长点。

转型跨越,不可逆转、不可阻挡。只要我们鼓足发展国有经济的精气神,抢抓机遇,改革创新,就一定能够赢得转型跨越的新业绩,把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提高到新的水平。

须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只要我们鼓足发展国有经济的精气神,抢抓机遇,改革创新,就一定能够赢得转型跨越的新业绩,把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提高到新的水平。

2013年的基本目标任务是:确保省属企业营业收入增幅不低于15%,实现工业增加值不低于13%,利润增幅3%~5%,投资2000亿元,其中省重点项目投资完成800亿元,增长22%。要精心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苦练内功,积极应对复杂形势,确保经济平稳增长

积极应对需求不足压力,突出抓好市场营销。要加强对行业发展趋势和生产要素条件变化的研判,高度关注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深化价值营销,寻求增利空间;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服务质量,拓展市场空间;提高库存管理水平,促进产销量平衡增长,减少资金占用。要加强战略合作,促进上下游产业之间主动对接、相互提供商机,尤其是煤炭企业之间要信息互通、平台互用、优势互补,共同开拓市场,实现利益共享。

积极应对成本上升压力,大力开展降本增效。在经济紧缩时期,成本高低对企业而言是生死攸关的重大问题。要把严控成本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制订行动方案,并报山西省国资委备案。要完善成本核算制度体系,落实成本控制目标,层层分解,责任到位、考核到岗。要规范并缩减职务消费,坚决遏制铺张浪费行为,大力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加大集中采购力度,降低采购和物流成本。严格实行薪酬与企业效益紧密挂钩,切实控制人工成本。

积极应对资金趋紧压力,努力加快资金周转。针对财务费用、存货及应收账款占用增加,资金紧张加剧的突出问题,各企业要牢固树立“现金为王”的理念,以现金流量管理为核心,细化资金预算安排,扩大资金集中规模和范围,加快内部资金融通,提高资金的流动和周转速度。要加大应收账款清收力度,提高经营活动收现能力,尽可能延展借款归还期,保证资金流动性。要加强资金支出监管,量入为出,量力而为,稳健经营,防止资金链断裂。

积极应对安全生产压力,全面夯实安全基础。生产经营越困难,安全生产压力越大。要时刻牢记安全生产是第一底线和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大安全”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始终把安全生产摆在最突出的位置。要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夯实基层基础工作,落实隐患排查整改措施,进一步弘扬安全文化,提高队伍素质,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努力减少一般性事故的数量和频率。

保安全、稳增长、提效益,是省属企业的责任所在,是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基础。责任不容推卸,基础不可动摇。无论市场如何变幻,无论面临多大压力,我们都要尽最大努力实现全年安全生产和经济增长目标,发挥省属企业在全省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顶梁柱和主力军作用!

(二)精心策划,深化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以联合重组和整合并购为手段,增强企业资源配置能力。要立足于国有资本功能和整体效率最优,系统规划省属企业的布局,鼓励企业以合资、合作、产权流转和股权置换等多种形式,沿着价值链、产业链的高端调整重组,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要推进“走出去”与“引进来”的良性循环,坚持立足发展需求开展整合并购,做到资源和市场一头在外、一头在内,以整合并购的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等要素“反哺”山西,弥补产业缺陷,提升产业级次,放大资源优势倍数,在市场前沿打造山西名片,增强省属企业在全国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要推动国有资本向重点行业和领域集中,向优势企业集中,向主业集中,促进省属企业以重大项目为平台,以供应链合作为方向,推进煤电一体化、煤钢一体化、煤化工一体化、煤焦一体化、煤机一体化,重点推进焦煤集团重组千万吨级的钢铁企业,消化新增煤炭产能。要以产能置换、淘汰落后为手段,大力推进冶金、焦化、电力企业实施业内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专业化水平。

以资源整合和循环经济园区建设为抓手,促进产业升级。要狠抓接续矿井建设和资源整合矿井技术改造、达产达效,着力提升煤炭产业集中度和市场话语权,筑牢转型跨越发展的根基。在接续矿井的建设上,要以千万吨矿井为龙头,坚持生产规模化、装备现代化、队伍专业化、管理信息化的生产模式,实现现代化大矿井的集约化安全高效生产。在资源整合矿井的改造提升上,要抓好整合矿井与现代化大矿的高端嫁接,其中,硬件嫁接要以大矿建设的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建设整合矿井;管理嫁接要将大矿人员充实到整合矿井,移植大矿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水平,实现安全高效。同时,整合矿井要与大矿共建共享集团发展平台,进入集团销售供应网络,并努力实现与现代生态工业园区、现代物流业、现代生态农业和城镇化建设的接轨,带动一批关联产业协同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结构调整,成为资源型县(市、区)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引擎”。要加快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建设,构建循环型产业链条,不断提高能源梯级利用和水资源循环利用水平。进一步深化劣质煤生产煤基合成油和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模式、煤焦油深加工和焦炉煤气综合利用发展模式、废弃物综合利用发展模式。进一步完善省属企业联动机制,促进省属企业之间煤、电、煤层气、不锈钢、铝、镁等产业的耦合,培育开发新的产品和产业。今年要确保一批园区建成投产或者取得明显进展,尽快成为企业转型跨越新的增长点。

以脱钩改革和整体上市为重点,增强企业发展活力。一要继续推进省直机关所属企业脱钩改革,加快推进脱钩企业重组改制,推动脱钩企业在大企业带动和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的扶持下,通过自身努力,加快发展步伐,尽快形成主导产品。二要积极推进省属企业资本证券化,深入研究企业上市工作中的问题,建立服务协调机制,加大政策引导和业务支持,努力推动国新能源进入证监会审批程序;加快解决债转股等历史遗留问题,促进晋煤集团和焦煤集团的上市工作取得新进展;更多地引进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企业改制重组。各省属企业要对内部各类资产和业务进行梳理和重组,加快组建主业突出、资产优良的股份公司,充实拟上市公司后备资源。三要加大力度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积极稳妥地推动厂办大集体改革;加快推进劣势企业破产;深化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认真落实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待遇有关政策。

(三)锐意创新,增强转型内生力,提升企业发展优势

加强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竞争是市场竞争的最高形态。多元化企业商业模式的设计应从企业内部多元业务板块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商业规律出发,在分散的业务基础上,编制业务交叉网,形成与单一化企业的差异化优势,获得新的利润来源,创造1+1>2的协同效应。在企业内部,要加强内部资源整合,坚持结构优化、同业合并、强化管理,着力抓好存量资产盘活、低效资产退出、产业板块联动等关键环节。在企业外部,要通过外部资源和商业要素的重组,实现产业链的拓展延伸。一是通过直接并购重组、与中央五大电力企业搞产权合作等方式,加快煤炭企业煤电一体化进程。省属电力企业,特别是国际能源要加强与焦煤、阳煤、潞安、晋煤的产权合作,强力推动坑口电厂项目建设取得突破。七大煤炭企业要争取在运力可以达到的省外地区兼并重组电力企业,并争取使其原有客户为我所有、为我所用。二是依托省属企业已经形成的煤化工优势,利用交通和缺水现状有所改善的有利条件,着力建设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等重大煤化工标杆项目,并继续实施资本运作,提升山西在重化工领域的话语权。三是充分利用山西材料产业、制造产业和煤机市场优势,坚持高端化、系列化、成套化方向,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打造“山西制造”新品牌。当前,要重点抓好焦煤集团与大运汽车合作工作,实现卡车燃气化,形成柴油卡车无法比拟的竞争优势。

充分依托资源资本加快转型发展。一要把资源作为招才引智的“第一资本”和招商引资的“第一资源”,引进高端人才,换取高端产业。二要着力发展高性能不锈钢、非晶磁性材料、铝镁合金、钛镁合金、多晶硅、LED、光伏材料、煤安全与环保等一系列新材料和新产业。特别是要利用山西镁铝资源丰富和电力资源充足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镁铝材料加工产业。三要在太中银铁路全线通车和中南铁路加快建设的背景下,利用省属企业煤炭物流的规模优势,积极挺进商贸、物流、交通和仓储等潜力领域,实现企业物流向物流企业进而向大商贸的转变。四要加快发展煤层气产业,打造煤层气勘探、开采、生产和利用的全国性龙头企业,加快培育煤制天然气、页岩气、焦炉煤气等增长点。五要大力发展不锈钢、汾酒、煤层气等品牌产品,进一步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加快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山西省国资委要与省科技厅等部门沟通合作,推动企业建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积极研究利用太榆科技创新城先行先试政策,研究推进省属企业科技人员分红权激励试点工作;研究探索设立科技创新专项基金,将其列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计划;鼓励企业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并购和建立海外研发基地。各企业要强化创新能力建设,吸引外部创新要素向企业积聚,重点加强现代煤化工、煤机制造、不锈钢材料、镁铝材料、煤层气工艺和新能源等领域的技术研究和攻关,形成一批对转型发展有引领作用的重大关键技术和产品。要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新成果带动产业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2013年要确保工业企业的科技投入和新产品产值增幅不低于20%。

(四)多措并举,加快项目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盘活资源,保证项目资金。山西省国资委要从出资人层面全面建立与各大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积极研究创新型金融产品和品种,指导企业加以运用。省属企业要加大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力度,探索运用股权质押等办法,解决项目融资问题。太钢等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探索“内保外贷”等方式开展境外融资。要继续加强与世界500强、行业领先企业的战略合作,破解资金瓶颈,实现借强造势、借船出海。

强化责任,确保项目科学可行。要进一步强化投资管理,继续做好风险评估和尽职调查,严格执行投资决策审批程序,做到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不投资,不符合主业发展方向的不投资,难以整合协同的不投资。防止单纯扩大营业收入,没有技术升级、产业升级的投资,避免投资损失或带来新的包袱。山西省国资委要研究建立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对各级企业违规投资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严肃地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突出重点,加快项目推进。前期条件较为成熟的项目,要争取早日开工建设。与央企、省外企业签约未落实的项目,要继续加快做好跟踪洽谈,促进项目落地。要加快推进“双千亿”、“双五百亿”、“双百亿”工程建设,强化项目实施过程控制,落实企业领导人员联系服务重大项目制度,形成全过程跟踪、协调、督办机制,提高工程投资建设效率,尽量早、尽量多地形成投资实物量,尽快使一批项目建成投产。

攻坚破题,抓好标杆项目。省属企业转型标杆项目承载了山西产业转型、发展、跨越的希望。有关企业务必千方百计迎难而上,推动标杆项目建设尽快取得新突破。针对标杆项目投资总量巨大,固定资产折旧、财务费用、原料成本较大的现实情况,要强化技术和设备的选择利用,提高项目投入产出的合理性和工艺、装置运行的可靠性;以循环经济为手段,提高综合能效转化率,降低综合成本;通过融资结构的优化和缩短工期,减少财务费用支出;同时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在销售资格、税收、土地、补贴等方面获取收益。

(五)完善机制,强化集团管控,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开展省属企业管理提升活动。今年,山西省国资委要借鉴中央企业的做法和经验,在省属企业中开展管理提升活动。活动期间要开展省属企业与优秀央企和外企之间的学习交流,大力引入先进管理经验;要进行企业管理的考核评价,表彰优秀企业,推广其先进经验,对存在问题的企业要督促限期整改。各企业要高度重视管理提升活动的开展,成立管理提升工作领导机构,研究确定管理提升目标和实施方案。方案要敢于触动管理的深层次问题,敢于调整现有的管理架构和利益格局,着力于构建长效机制。要紧紧盯住行业最好、最高水平,实施对标管理,找准差距,找准短板,找出“病因”,持续改进。要在企业基础管理、战略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开展专项提升,提高企业集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加强集团管控体系建设。一要研究开展建设规范董事会的试点工作,不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成董事会决策、经理层执行、监事会监督的各负其责、协调运作的公司治理机制,推动公司规范治理与科学管理的统一。二要按照“集团总部定规划、配资源、抓协同、控风险、分蛋糕,子分公司抓落实、闯市场、创业绩、做蛋糕、快发展”和“主导产业板块化经营、相近业务专业化重组、组织结构扁平化改造”的要求,加强集团管控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压缩管理层级,提高集团总部资源配置能力。要根据不同产业和子公司的“战略定位、与总部资源共享程度、业务成熟度”,科学制定集团管控模式,强化以战略、预算、制度安排为核心的事前控制和以稽核风险审计为重点的事后控制,简化和下放事中控制,做到“抓大放小”、“抓两头,带中间”,实现总部对各子公司的可“管”可“控”。要规范内部市场化经营机制,淡化集团总部行政色彩,杜绝“以个人代替组织、以感性代替理性”的管控乱象。

(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把政治优势转化为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要持续引深十八大精神的学习贯彻。把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全年党建工作的主线,营造浓厚的学习宣传氛围。紧密结合实际,制订好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工作思路措施,切实把员工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用十八大精神指导企业工作,推动转型跨越发展。

二要推进企业党建工作。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统领,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继续抓好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建立工作,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把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软实力,凝心聚力,促进转型跨越。

三要抓好以企业家队伍为核心的人才队伍建设。要按照“正导向、增活力、优结构”的要求,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和考核,着力培育一大批境界高、视野广、敢担当、善攻坚、能作为的现代企业家群体。坚持市场化导向,探索建立委派制和市场化选聘双轨制选人用人模式,推动竞争性选人用人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探索设立企业人才发展专项基金,支持企业引进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以及对有突出贡献的杰出人才和创新团队给予特别奖励,将人才工作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任期及年度工作考核。

四要不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学习贯彻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严明政治纪律为重点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深化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构建监督平台,全面提高纪检监察队伍素质,加强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深入推进专项治理和“阳光工程”,注重以惩促防,查堵管理漏洞,遏制腐败发生。

(七)完善国资监管机制,提升国资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

完善国资监管机制。要积极推动《山西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出台,完善国资监管法规体制。加强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机制建设,重点抓好法律风险管理标准化建设。尽快制定出台加强集团管控指导意见等政策制度,着力深化国有资产出资人审批审核事项改革。进一步提高全面预算管理水平和省属企业经济数据统计的全面性。推动国资系统信息化建设,开展信息化建设考核。探索建立重点企业综合分析制度,加强对重大决策程序合法合规性的检查。积极探索开展省属企业分类监管、分类考核和对标考核,强化对省外、境外资产和重要子企业的延伸监管。

提高国资监管力度。继续做好企业运行监测分析、绩效评价、产权管理和服务工作。探索国有资本收益支持省属企业资本注入、科技创新、人才开发、产业转型等机制。加大监事会专项报告力度,加强监督检查成果的运用。继续加强对地市国资监管工作的指导监督。加强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强化业绩考核与薪酬分配挂钩,业绩上,薪酬上;业绩下,薪酬下。完善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调控,开展“收入分配管理提升”活动,加强对企业领导人员薪酬的管理,不断深化以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对省属企业领导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等核心岗位、关键岗位人员的中长期激励。

强化市县国资监管。市县级国资监管部门要完善机构和职能,规范与出资企业的关系。进一步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实现国有资产监管的全覆盖。健全企业投资管理、财务管理、风险管理等专项管理制度,健全产权登记、资产统计等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制度。要强化业绩考核,完善薪酬激励机制。加快劣势企业破产退出步伐,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和企业重组,培育一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备一定竞争实力的企业群体。

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深入开展“进企业,促发展”活动,及时发现和了解企业的现实需要和实际困难,对国资委能够解决的问题,国资委积极解决;对应由公共职能部门解决的问题,国资委要加强沟通协调;一时解决不了的,向企业说明情况,创造条件再行解决。建立完善国资委联系重大项目等制度,确保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质量。要把国资监管队伍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完善监管制度,提高监管效能,提升服务水平,发挥好国资监管部门的职能作用。

营造支持国企发展的舆论环境。自觉接受媒体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和谐企业建设。主动做好宣传工作,加强对企业转型发展的正面宣传,及时向新闻媒体介绍改革发展情况,多宣传一线职工艰苦奋斗的典型,多宣传基层单位拼搏奉献的事例,为社会各界支持国有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进一步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切实承担好维护稳定的责任,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认真落实领导人员下访接访制度,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妥善处理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预防和处置好群体性事件,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确保企业和谐稳定。

猜你喜欢

省属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三季度陕西省属企业营收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关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
关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
省属国有企业多元化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