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芹菜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测定及其抗氧化活性

2013-09-05李利华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3年7期
关键词:芹菜清除率黄酮

李利华

(陕西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

芹菜(Apium graveolensL.),英文名 celery,芹属伞形花科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食用的一种蔬菜。古代本草记载其具有“补血、祛风、健脾利湿”的作用和一定的药用保健功能,因而人们称之为“厨房里的药物”[1]。芹菜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如芹菜素、芹菜苷、水蓼素、7-甲基水蓼素等[2]。研究表明黄酮具有多种生物活性[3-5],主要表现为具有降低血管脆性及异常的通透性、降血脂、降血压、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抗氧化、抗菌、抗病毒等,而这些生理活性多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目前对芹菜黄酮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6-8],发现不同品种的芹菜黄酮含量差异很大,但对整株芹菜不同部位黄酮的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以汉中当地芹菜为研究对象,采用Al(NO3)3络合分光光度法对其根、茎、叶中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以VC(抗坏血酸)为阳性对照,通过4种不同的抗氧化体系比较评价各部位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能,旨在为芹菜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新鲜整株芹菜:购于汉中蔬菜市场,将芹菜用蒸馏水洗净后将根、茎、叶分开,置于40℃烘箱干燥至恒质量,粉碎后过40目筛备用。

芦丁标准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无水乙醇、硝酸钠、硝酸铝、邻二氮菲、硫酸亚铁、抗坏血酸、邻苯三酚、三羟基氨甲烷、铁氰化钾、对氨基苯磺酸、盐酸萘乙二胺等均为国产分析纯。

GB-204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RE-52AA旋转蒸发器: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TU-181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TDL-5台式离心机:上海安亭科技仪器厂。

1.2 方法

1.2.1 不同部位提取物的制备

分别精密称取芹菜根、茎、叶干粉样品5.0 g,置于3个250 mL圆底烧瓶中,用石油醚脱脂、脱色后,在各样品中加入70%的乙醇100 mL,75℃下回流浸提2 h,过滤,滤渣再浸提一次,合并滤液,减压浓缩并定容至25 mL容量瓶中,摇匀备用。

1.2.2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采用Al(NO3)3络合比色法[9]。精密称取芦丁标准品10.0 mg,用70%乙醇溶解并定容至100 mL容量瓶中,即得0.1 mg/mL芦丁对照品溶液。分别精密吸取芦丁对照品溶液 0.0、1.0、2.0、4.0、6.0 、8.0、10.0 mL 于 7个25 mL容量瓶中,各加入5%亚硝酸钠溶液0.75 mL,摇匀,放置5 min,再加入10%硝酸铝溶液0.75mL,摇匀,放置5 min,再加入4%氢氧化钠溶液10.0 mL,用70%乙醇稀释至刻度,放置15 min,在510 nm处测吸光度,以试液空白为参比,平行测定3次。以芦丁浓度C为横坐标,吸光度A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到回归方程:A=8.451 3C+0.003 9,相关系数r=0.999 4。

样品的测定:精密移取待测样液5.0 mL于25 mL容量瓶中,按上述方法测定吸光度值,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总黄酮含量:

总黄酮含量(mg/g)=(C×25×n)/m

式中:C为根据标准曲线算得样品浓度值,(mg/mL);n为提取液稀释倍数;m为样品称样量,g。

1.2.3 抗氧化性研究

1.2.3.1 对羟自由基(·OH)清除作用的测定

采用邻二氮菲-Fe2+氧化法[10]。向反应管中依次加入5 mmol/L邻二氮菲溶液1.0 mL,PBS缓冲液(pH7.4)3.8 mL和不同浓度样液1.0 mL,充分混匀,加5 mmol/L硫酸亚铁1.5 mL,混匀,加0.1%的过氧化氢1.0 mL,加水稀释至10 mL,37℃保持30 min,536 nm下测定其吸光度,记作A样;同上操作,不加双氧水作为未损伤管,测吸光值记为A未损;不加样品液作为损伤管,测吸光度为A损;配置同浓度的VC试剂做阳性对照,每个样品平行3次,取平均值。按下式计算对·OH清除率:

·OH清除率/%=(A样品-A损伤)/(A未损-A损伤)×100

1.2.3.2 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作用的测定

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11]。向反应管中依次加入0.05 mol/L pH8.2的Tris-HCl缓冲液6.0 mL和不同浓度样液1.0 mL(空白管以1.0 mL蒸馏水代替),充分混匀后于25℃水浴恒温25 min,加入8 mmol/L的邻苯三酚溶液1.0 mL,迅速混匀,准确反应4 min后加入浓HCl两滴溶液终止反应,于325 nm下测定吸光度;每个样品平行3次,取平均值。按下式计算对O2-·清除率:

O2-·清除率/%=(A空白-A样品)/A空白× 100

1.2.3.3 对亚硝酸盐(NO2-)清除作用的测定

采用盐酸萘乙二胺法[12]。向反应管中依次加入5 μg/mL的亚硝酸钠3.0 mL,pH3.0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5.0 mL和不同浓度样液2.0 mL,混匀,于37℃保温15 min,取出后立即加入0.4%对氨基苯磺酸 2 mL,摇匀,静置 3 min~5 min,加入 0.2%盐酸萘乙二胺1.0 mL,加水至刻度混匀,静置15 min,在538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分别以相应浓度样液做空白试验。每个样品平行3次,取平均值。按下式计算清除率:

清除率/%=(A空白-A样品)/A空白×100

1.2.3.4 还原能力的测定

采用普鲁士蓝法[13]。向反应管中依次加入0.2 mol/L磷酸钠缓冲液(pH6.6)2.5 mL,1%铁氰化钾溶液2.5 mL和不同浓度样液1.0 mL,混匀后于50℃保温20 min,快速冷却,加入2.5 mL 10%三氯乙酸之后混匀,于5 000 r/min转速下离心10 min,取上层液体2.5 mL,加入2.5 mL去离子水和0.5 mL 0.1%三氯化铁,混匀,在700 nm下测定吸光度,吸光度越大,还原力越强。以同浓度样品溶液代替样品做空白试验,每个样品平行3次,取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总黄酮含量测定结果

按照1.2.2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测得芹菜根、茎、叶中总黄酮含量结果见表1。

表1 芹菜根、茎、叶的总黄酮含量Table1 Contents of total flavonoids in roots,stems and leaves from celery

由表1可看出,芹菜各部位总黄酮含量差异较大,叶中总黄酮含量最高,茎次之,根最低;叶中总黄酮含量分别是茎和根的3.76倍和5.41倍。

2.2 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

2.2.1 对羟自由基(·OH)清除作用

·OH被认为是毒性最强的活性氧自由基,可直接损伤各种生物膜,导致多种疾病发生,辐射损伤等物理理化因子都会促进其形成。芹菜根、茎、叶提取物对·OH的清除作用结果见图1。

图1 芹菜根、茎、叶提取物对·OH的清除作用Fig.1 Scavenging effect of roots,stems and leaves extracts from celery on·OH free radicals

由图1可看出,芹菜根、茎、叶提取物对FeSO4-H2O2体系产生的·OH具有明显的清除作用,且清除率与提取物浓度呈良好的量效关系,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各提取物对·OH清除作用强弱顺序为:叶>茎>根;对比VC可见,同等条件下芹菜根、茎、叶提取物对·OH的清除能力均强于VC,说明芹菜提取物所含黄酮类物质是一类良好的·OH清除剂。

2.2.2 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作用

O2-·是活性氧的一种,是机体内寿命最长的自由基,通常作为自由基链式反应的引发剂,产生活性更强的自由基。芹菜根、茎、叶提取物对O2-·的清除作用结果见图2。

图2 芹菜根、茎、叶提取物对O2-·的清除作用Fig.2 Scavenging effect of roots,stems and leaves extracts from celery on O2-·free radicals

由图2可看出,芹菜根、茎、叶黄酮类物质对O2-·都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且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增加,清除率明显上升,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各提取物对O2-·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叶93.12%,茎63.98%,根46.86%,对 O2-·的清除作用强弱顺序:叶>茎>根;比较VC,同等条件下叶提取物对O2-·的清除能力与VC相当,根和茎提取物对O2-·的清除能力均低于VC。

2.2.3 对亚硝酸盐(NO2-)的清除作用

NO2-是一类强的致癌物质,在体内能合成亚硝胺,引起人和动物肝脏等多种器官的恶性肿瘤。芹菜根、茎、叶提取物对NO2-的清除作用结果见图3。

图3 芹菜根、茎、叶提取物对NO2-的清除作用Fig.3 Scavenging effect of roots,stems and leaves extracts from celery on NO2-radicals

由图3可看出,芹菜根、茎、叶提取物对NO2均有较好的清除作用,且清除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对NO2-的清除作用强弱顺序:茎>叶>根;与VC相比可看出,茎提取物对NO2-的清除作用明显强于VC,最大清除率是VC的1.24倍,这可能是茎提取物中清除NO2-的物质活性较高或含量高,而根和叶对NO2-的清除作用不及VC。

2.2.4 还原能力测定结果

抗氧化剂的抗氧化能力与其还原力有关,还原力越大,抗氧化能力越强。芹菜根、茎、叶提取物的还原能力结果见图4。

图4 芹菜根、茎、叶提取物的总还原力Fig.4 Reducing power of roots,stems and leaves extracts from celery

由图4可看出,随着浓度的增加,各提取物吸光度均明显上升,表明还原能力逐渐增强;还原能力强弱顺序:叶>茎>根;对比VC,叶提取物还原能力最为显著,高于同浓度的VC试剂,茎提取物还原能力高于根提取物,但两者的还原能力均低于同浓度的VC试剂。

3 结论

芹菜富含黄酮类化合物,本研究测定结果显示芹菜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差异较大,含量高低顺序为:叶>茎>根,叶中总黄酮含量最高(40.71 mg/g),其含量分别是茎、根的3.76倍和5.41倍,此结果与董钰明[14]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含量略有差异,这可能与芹菜的不同品种、地域及生长期有关。在不同的抗氧化体系中,芹菜根、茎、叶黄酮提取物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并呈剂量效应关系。各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存在一定的差异,羟自由基(·OH)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和还原能力结果显示,叶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抗氧化活性依次为:叶>茎>根;亚硝酸盐(NO2)清除结果显示,茎提取物对NO2的清除作用明显强于叶和根,清除作用依次为:茎>叶>根;同一提取物在不同的抗氧化体系中,抗氧化活性也不相同,如叶对·OH的最大清除率为82.05%,对O2-·的最大清除率为93.12%,对NO2-的最大清除率为66.93%,这可能与黄酮类化合物的纯度及所含抗氧化成分的种类、结构有关[15]。如果将其进行进一步的分离纯化,从中筛选出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单体化合物,将具有更广阔的研究价值与开发前景。

[1]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中国蔬菜品种志[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758

[2]高金燕,陈红兵.芹菜中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22(7):28-31

[3]曹纬国,刘志勤,邵云,等.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西北植物学报,2003,23(12):2241-2247

[4]Wang Shiow T,Chen C T,Sciarappa W,et al.Fruit quality,antioxidant capacity,and flavonoid content of organically and conventionally grown blueberries[J].J Agric Food Chem,2008,56(14):5788-5794

[5]刘仲则.中草药黄酮类化合物心血管活性成分概述[J].中草药,2005,18(3):37

[6]严建刚.芹菜黄酮提取及其抗氧化与降血脂作用研究[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

[7]任俊,曹飞,杨帆,等.从西芹中提取黄酮类物质最佳条件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9,30(4):207-209

[8]刘全德,唐仕荣,宋慧,等.超声波-微波协同萃取芹菜黄酮的工艺研究[J].食品与机械,2010,26(5):134-136

[9]李水清,王冬.吸光光度法测定芹菜中的总黄酮[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519-2520

[10]熊双丽,李安林.夏枯草多糖的清除自由基及抗氧化活性[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31(11):61-64

[11]唐巧玉,周毅峰,朱玉昌,等.金橘皮中黄酮物质的提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6):258-261

[12]王毕妮,曹炜,樊明涛,等.红枣不同部位的抗氧化活性[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1,37(6):126-129

[13]Tung Yutang,Wu Jhyhorng,Huang Chihyu,et al.Antioxidant activities and phyt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xtracts from Acacia confusa bark[J].Bioresource Technology,2009,100(1):509-514

[14]董钰明,封士兰,段生玉,等.不同品种芹菜及不同部位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J].兰州医学院学报,2002,28(3):32-33

[15]张英,吴晓琴,丁宵霖.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与清除活性氧自由基效能关系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3,10(4):26-34

猜你喜欢

芹菜清除率黄酮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昆明市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清除率相关因素分析
芹菜也会“变脸”
亦食亦药话 芹菜
芹菜百合
HPLC法同时测定固本补肾口服液中3种黄酮
MIPs-HPLC法同时测定覆盆子中4种黄酮
DAD-HPLC法同时测定龙须藤总黄酮中5种多甲氧基黄酮
血液透析滤过中前稀释和后稀释的选择
早期血乳酸清除率与重度急性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