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晒青毛茶物理特性研究

2013-09-04张永华张海东赵玉清宁旺云

湖南农业科学 2013年4期
关键词:八级毛茶摩擦角

张永华,张海东,赵玉清,宁旺云

(云南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云南晒青毛茶是经过初加工后的半成品,通常选取大叶种茶的鲜叶,杀青、揉捻后,采用日光晒干而成,是制作普洱茶的初级原料。用于加工普洱茶的晒青毛茶以外形的条索、色泽、整碎和净度,以及内质的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作为评价指标,划分为特级、一至十级共11个等级。

研究茶叶的物理特性可以为茶机的设计提供依据,改善茶机性能,还可为自动化控制茶叶加工提供重要信息,对提升茶叶加工效果和茶叶品质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不同等级晒青毛茶的容重、休止角、静摩擦角和抗剪强度等物理参数,获得普洱茶加工过程的基础数据,并分析其变化规律,以期为普洱茶加工工艺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宁洱茶厂提供的2012年春二、四、六、八、十级共5种晒青毛茶(以下简称“毛茶”),试验毛茶湿基含水率为10±2%。

1.2 试验方法

茶叶加工过程为:鲜叶采摘→杀青→揉捻→日光干燥。

1.2.1 容重的测定 采用量筒法测定茶叶容重。茶叶加料方法有自然堆放法、压重法和振实法等。试验选择自然堆放法,手工加料,使供试材料表面基本和容器刻度线平齐,读取容积数值,称量茶叶质量。茶叶容重计算公式为:

式中,γ为茶叶容重(kg/m3);G为茶叶质量(kg);V为茶叶所占量筒容积(m3)。

1.2.2 休止角的测定 休止角的常用测定方法有注入法、排除法和倾斜法等。试验采用注入法测定茶叶的休止角。茶叶经漏斗从0.5 m 高处自然连续下落至圆形料盘上,形成圆锥体。测量茶叶锥体高度和料盘直径。茶叶休止角计算公式为:

式中,α为茶叶休止角(°);H为锥体高度(mm),D为料盘直径(mm)。

1.2.3 静摩擦角的测定 采用斜面法测定毛茶与常用茶机材料铝板、不锈钢板和镀锌铁皮的静摩擦角。毛茶在不同材料上开始滑动的倾斜角度,即为茶叶与不同材料的静摩擦角。

1.2.4 抗剪强度的测定 参照土壤和稻谷等农业物料的抗剪强度测定方法,采用直剪仪测定茶叶的抗剪强度,直接剪切仪如图1所示。根据库伦定律,茶叶的抗剪强度与滑动面上受到的正应力成正比,计算公式为:

式中,τ为任意截面上的剪应力(kPa);σ为任意截面上的法向应力(kPa);c为茶叶的黏聚力(kPa),茶叶属于散粒物料,一般认为茶叶不存在黏聚力,即c=0;φ为茶叶内摩擦角(°)。

2 结果与讨论

2.1 毛茶容重

容重测定结果显示:二级、四级、六级、八级、十级毛茶的容重分别为115.2±3.2、126.7±3.0、144.3±3.7、151.2±4.1、155.8±5.6 kg/m3;其中,二级毛茶容重最小,十级毛茶容重最大。其原因主要是随着毛茶等级的降低,碎茶和梗片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致使毛茶容重增大。

2.2 毛茶休止角

休止角测定结果显示:二级、四级、六级、八级、十级毛茶的休止角分别为52.3±2.1°、52.8±3.2°、52.9±3.3°、53.7±4.4°、55.2±4.2°;二至六级毛茶休止角变化不显著,八级和十级毛茶休止角明显增大。这主要是由于八级和十级毛茶条索较粗实、疏松,叶片之间的钩挂现象严重,致使休止角增大。

2.3 毛茶静摩擦角

从表1中可以看出,毛茶的静摩擦角受材料的表面粗糙度影响显著,与不同茶机材料的静摩擦角均随着毛茶等级的降低逐渐增大。

2.4 毛茶抗剪强度

在法向应力10~40 kPa的范围内对试验毛茶进行剪切试验,试验结果如图2所示。对试验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处理,回归直线的倾角即为茶叶的内摩擦角,结果显示:二级、四级、六级、八级、十级毛茶的内摩擦角分别为33.13°、37.62°、38.95°、43.46°、46.12°。

?

从试验结果中可以看出,随着毛茶等级的降低,毛茶的内摩擦角显著增大。这主要是因为低等级的毛茶中含有较多的梗片,梗片的抗剪强度明显大于叶片。

毛茶的内摩擦角随着等级的降低逐渐增大,内摩擦角随着法向压力的增大而减小。一般认为,茶叶属于缺乏黏聚力的散粒物料,其休止角等于内摩擦角。但试验所得的毛茶内摩擦角均小于休止角,高等级毛茶的内摩擦角与休止角数值差距较大。

剪切试验的结果还反映了不同等级毛茶的流动特性。高等级毛茶的抗剪强度曲线靠近σ轴,其抗剪强度较低,而且抗剪强度随物料的压实程度增加缓慢,因此具有较好的流动性。

从图2中还可以看出,由于茶叶的非均质性,其不是理想体,试验结果呈现一定的离散性。试验拟合强度直线与纵坐标的截距并不为0,即c≠0,供试毛茶表现出一定的黏聚性。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受供试材料和条件的影响,结果往往存在较大差异,晒青毛茶存在黏聚性是否为普遍现象有待进一步研究。

3 结 论

试验以不同等级的云南晒青毛茶为材料,对其物理参数进行测定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二至十级晒青毛茶容重为115.2~155.8 kg/m3;(2)二至六级毛茶休止角变化不显著,在52.3°~52.9°范围内波动,八级和十级毛茶由于条索较粗实、疏松,叶片之间的钩挂现象严重,致使休止角分别增大到53.7°和55.2°;(3)毛茶与不同茶机材料的静摩擦角随着毛茶等级的降低逐渐增大;(4)随着毛茶等级的降低,抗剪强度显著增大,流动性变差,毛茶内摩擦角均小于休止角,高等级毛茶的内摩擦角与休止角数值差距较大。

[1]DB53/T 173-2006,普洱茶加工技术规程[S].

[2]张 哲,牛智有.茶叶加工过程中的物理特性变化规律[J].农机化研究,2012,34(8):116-119.

[3]肖昭然.土力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

[4]张 哲,牛智有.揉捻过程中茶叶物理特性的变化规律[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3):2767-2770.

[5]林燕萍,金心怡,郝志龙,等.茶叶物理特性及乌龙茶造型工艺的研究进展[J].福建茶叶,2011,33(2):9-13.

猜你喜欢

八级毛茶摩擦角
基于HS-GC-IMS法研究干燥方式对黑毛茶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出台 打破技术工人成长“天花板”
“新八级工”时代来了
仁化红山镇白毛茶亮相央视《新闻直播间》
借助摩擦角 快解匀速运动问题
湖南不同等级黑毛茶品质分析
等级
想起当年的“老八级”
考虑土拱效应的铁路刚性挡墙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
花果香型坦洋工夫红茶萎凋方式与茶多酚变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