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架起沟通的桥梁托起丰收的希望:桃源县“农业科技直通车”在行动

2013-09-04桃源县农业局刘桃林覃金保罗兰芳

湖南农业科学 2013年4期
关键词:直通车农技农民

■ 文/桃源县农业局 刘桃林 覃金保 罗兰芳

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如何开展农业技术推广,采取什么样的推广手段是能否有效发挥上联专家、下联农户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动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关键。“农业科技直通车”创造性地将“教育培训+示范指导”的工业经验方式运用到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中去,形成“直接+快通”的特色,效果明显。 2012年,桃源县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全国科技促进年”活动精神,以“农业科技直通车”为平台,创新推广手段,因地制宜整合各方优势资源,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运作、高效益实施,把“农业科技直通车”打造成为一条便民、利民、惠民的绿色桥梁,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成为桃源农业科技推广天地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桃源县“农业科技直通车”采取“政府主导、农业主管、部门合作、农民参与”的形式,由县农业局统一组织,县农技推广中心具体实施,各专业站全力参与,县乡各部门各单位大力支持,广大基层干群积极响应,形成上下左右紧密配合、积极互动、充满活力的有机整体。“直通车”专家库成员由县农业局班子成员、全局高级农艺师、各专业站所负责人和业务骨干,以及特聘乡、镇优秀农技推广人员、农村专业种养大户、科技能手等38人组成。

根据农业发展新时期农技推广规律和农民需求,“农业科技直通车”把新科技推广与培养新型农民相结合,其内容主要包括:水稻高产栽培技术(重点是集中育秧、合理密植、安全齐穗防灾减灾稳产增产技术),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环保农业的开发利用,农业标准化、农产品安全生产,农业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农业行政执法、管理与服务,教育培训农村实用和技能型人才等等。

桃源县共有40个乡镇,839个行政村,辖区面积44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9.06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02.07万亩,有水稻、棉花、油菜、茶叶、柑橘、苎麻等6个农业主导产业。2012年,“农业科技直通车”基本实现“五个全覆盖”和“三个最”:“区域全覆盖、主产作物全覆盖、关键季节全覆盖、新科技新成果全覆盖、农民合作组织和种养大户全覆盖”以及“应用和转化速度最快、效益最优、农民最满意”。据统计,2011年冬季到2012年9月中旬,“农业科技直通车”采取县乡集中办班、现场培训、现场指导等形式,在34个乡镇涉及168个村组共举办72期培训班,推广新技术37项、新成果28个、新产品35个,接受培训指导的农民达21800人次,免费发送各类技术资料163500余份。通过积极开展活动,架起了一座城市与农村、干部与群众、专家与农民、理论与实践沟通的桥梁,促进了新科技的推广、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技能和收入的提高。据统计,2012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80多万亩,集中育秧面积15万亩,获全省早稻集中育秧考核评比第一名;棉花规范化栽培面积比2011年增加2000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72万多亩;水稻专业化全程承包防治服务面积达5万亩;新建蔬菜标准化基地和示范园6800亩、茶叶标准化基地2200亩;水稻、棉花、油菜等大宗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机械化综合利用率达到58%;2012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429.6元,与2011年同比增收628元。

总结我县开展“农业科技直通车”工作的先进经验,有以下六点体会。

第一,创新是“农业科技直通车”的本质。农业生产由于受土地资源、劳动力素质、资金投入、生产成本等因素的制约,已进入到一个艰难的爬坡阶段。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强管理,才能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目标。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单一的农技推广模式已明显满足不了新形势的需求。解放思想,改变观念,创新农技推广手段,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利用率,是基层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的新要求。“农业科技直通车”创新了农技推广的手段和方法,有效地把理论与实践、教育与培训、示范与推广结合起来,开辟了农技推广工作的新天地,在实践中成长,得到了群众好评和社会认可。

第二,务实是“农业科技直通车”的特点。“农业科技直通车”从一开始就注重以求实的作风、务实的态度、具体的措施、扎实的工作,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农民群众,利用现代先进科技设备,培训教学图文并茂、寓教于乐,传授技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培训场地机动灵活、就地取材,既突出科技性、权威性、针对性、时效性,又富于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让广大农民群众能领会、易掌握,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农民朋友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据了解,目前,农业科技对桃源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了56%。

第三,惠农是“农业科技直通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广农业新科技、解决实际问题,开展教育培训、培养新型农民,是“农业科技直通车”的中心任务;高效、便捷、实用是“农业科技直通车”的特色;提高农民科技水平、让农民得实惠是“农业科技直通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2年立春之后,桃源长时期的低温多雨寡照天气影响到早稻育秧,“农业科技直通车”及时组织农技人员下乡进村、入户到田,通过办点示范、现场培训和指导,全力推广水稻集中育秧技术,有效解决了早稻育秧难的问题。据了解,2012年全县早稻生产面积达到77.9万亩,比2011年亩均增产5公斤。深水港乡高岩村种田大户龙池平感慨地说:“参加了县‘农业科技直通车’的培训,不光学会了软盘集中育秧技术,而且还提高了科学种田的水平,尽管天气不好,我的60亩早稻亩产还是达到453公斤。”6月下旬以来,桃源又连续遭遇大、中暴雨袭击,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来势凶猛,“农业科技直通车”组织力量分赴全县双季稻重点乡镇村举办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培训,引导社会化服务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开展统防统治,群防群治、联防联控,使水稻病虫处置率达100%,有效防治率达90%以上,为农民挽回损失9600万元,取得“虫口夺粮”战役的胜利。陬市镇杨家巷村种粮大户娄言明说:“参加县‘农业科技直通车’举办的防治技术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我的80亩早稻全部由专业化机防队负责防治,不但减少1次用药,平均每亩还节约防治成本15元,增产40公斤。”郑驿乡澄溪桥村专业种粮大户何则华从2010年开始专种超级稻,承包水田118亩,每年种粮收入超过11万元,是当地有名的种田能手。他说:“我种田没有什么别的诀窍,就是肯学新技术,敢用新产品,县‘农业科技直通车’来我们乡举办的培训班我从没有缺席过。”

第四,贴心是“农业科技直通车”的工作方法。作为季节性强、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的农业生产,尤其要注重工作方式、方法。农忙季节,既是农民渴求科技最强烈的时刻,又是劳动强度最大的时刻。“农业科技直通车”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农民的需要为第一选择,以农民的满意为第一标准。在超级稻万亩示范基地凌冿滩乡,针对农民生产任务重、技术要求高等特点,白天,“农业科技直通车”开到田边地头,以现场指导为主,解决实际问题;晚上,召集群众座谈,传授理论知识,加深农民印象。这一举措,深受农民群众欢迎,晚上听课人数成倍数上升。农村干群纷纷表示:“农业局的干部真细心,真体贴我们老百姓,真是难得!”

第五, 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直通车”的平台和载体作用。“农业科技直通车”以其新颖、务实、便捷、高效的特点,受到各部门、各专业的高度重视和信赖,成为整合各类农民教育培训活动的平台和载体。2012年上半年“阳光工程”与“农业科技直通车”联合开展“水稻集中育秧员”培训,在全县举办6期培训班,共培训水稻集中育秧员300名。在实施干部作风建设“百千万”工程活动中,为提高工作水平,加强“帮联帮扶”工作,县直机关、单位纷纷搭载“农业科技直通车”。包括县委组织部在内的12个县直单位,特邀“农业科技直通车”为各自的联系村点举办多层面的技术讲座,取得理想的效果,得到上级领导和广大农民群众的高度认可。

第六,因地制宜,拓宽“农业科技直通车”培训内容。一是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推广应用方面,“农业科技直通车”与省市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绿色通道”关系,请专家学者来基层授课,与农民面对面交流。例如,2012年在标准化生产、工厂化育秧、超高产栽培等重大技术推广应用活动中,“直通车”先后5次聘请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农科院、常德市蔬菜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教授现场讲课。二是针对当前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兼业化与素质偏低的现状,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培养和发展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加工大户、农机大户、农村经纪人等农村经济带头人,以及农机手、植保员、防疫员、水利员、园艺工等农村实用技能型职业人才。据统计,2012年“农业科技直通车”共培训农业科技大户、农机操作与维修人员、机防手、植保员等各类农村实用与技能型人才1800多名。三是拓展培训内容,改革教学方式,积极开展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教育培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创业。例如,桃源县芦花潭乡太平村返乡农民郭兴元,就是参加“农业科技直通车”举办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培训班后,萌生当新型农民的念头,2012年他承包水田400亩,实行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种植,成为全县新型职业农民的典型。

为进一步促进“农业科技直通车”工作的开展,使其成为发展桃源县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平台和桥梁,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首先,应增加资金投入,形成长效机制。“农业科技直通车”活动是一项民心工程、希望工程,要站在全局的角度、战略的高度,在肯定它的重要性、必要性的同时,充分认识其公益性、基础性、社会性,需要政府大力引导和扶持,切实解决培训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保证培训工作的连续性、持久性、实效性,防止开头热结尾冷。

其次,要搞好作风建设,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农业科技直通车”活动,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基础工作,切忌搞形式、讲排场、走过场,为培训而培训,如此则非但无益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反倒增加老百姓负担,浪费有限资源,那就严重背离了开展“农业科技直通车”活动的初衷。要时刻警醒,以县委县政府实施干部作风建设“百千万”工程为契机,牢记宗旨、改进工作作风、增强为农服务意识,把“农业科技直通车”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做到真正让农民群众满意。

第三,应重视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农业科技直通车”要加快知识更新步伐,提高自身科技水平,增强服务能力;依据农业发展趋势,农技推广规律和农民实际需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改革培训内容、方式和方法,积极开展“订单式”、“点菜式”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必要性和实效性,满足农民实际需求,促进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增收。

猜你喜欢

直通车农技农民
直通车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微博直通车
微博直通车
微博直通车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
看仪陇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