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飞虱和纹枯病对汉寿县水稻主栽品种的危害损失测定

2013-09-04邓龙飞李忠彩

湖南农业科学 2013年4期
关键词:汉寿县氯虫卷叶螟

邓龙飞,李忠彩

(汉寿县植保植检站,湖南 汉寿 415900)

在相同的栽培管理条件下,不同的水稻品种对稻飞虱、纹枯病表现出不同的抗性。2011年,汉寿县植保植检站选择了5个水稻主栽品种,设置防治与不防治两种处理,在相同的栽培管理条件下分别开展稻飞虱、纹枯病危害损失测定试验,以期研究这些水稻品种对稻飞虱、纹枯病的抗性差异程度,为汉寿县农业生产选用高抗病性、丰产水稻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及土壤

选择汉寿县水稻种植面积排前5的品种作为供试品种,分别为:荆楚优148(荆楚种业)、丰源优299(隆平种业)、岳优9113(洞庭高科)、丰优9号(隆平种业)、岳优9264(洞庭高科),以金优207(金健米业有限公司)作为对照品种。供试药剂有:25%吡蚜酮SC(江苏克胜)、25%噻嗪酮WP(江苏丰山)、20%氯虫苯甲酰胺SE(美国杜邦)、1.8%阿维•氟铃脲EC(上海威敌)、30%苯甲丙环唑EC(先正达)、5%井冈霉素AWP(武汉科诺)。供试土壤为浅红黄泥,pH 5.5,有机质含量24.5 g/kg,有效钾105.4 mg/kg。

1.2 试验设计

每个品种分别进行试验,各设2个处理,即防治区和非防治区,共12个小区,每小区面积133.4 m2;为了便于管理,试验小区安排在同一田块,小区外围设保护行;其中,防治区与非防治区设田埂隔开,避免农药串流。

1.2.1 稻飞虱危害损失测定试验 防治区,即防治稻飞虱及其他病虫害;非防治区,即不防稻飞虱,但防治其他病虫害。防治区药剂农事操作如下:7月26日施20%氯虫苯甲酰胺SE 10 mL+25%噻嗪酮WP 80 g,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8月12日施5%井冈霉素AWP 80 g+1.8%阿维·氟铃脲EC 100 mL+25%噻嗪酮WP 80 g,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9月4日施25%吡蚜酮SC 30 g+20%氯虫苯甲酰胺SE 10 mL+30%苯甲丙环唑EC 20 mL,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预防稻曲病;9月18日施25%吡蚜酮SC 30 g+30%苯甲丙环唑EC 20 mL,防治稻飞虱、纹枯病。非防治区药剂农事操作如下:7月26日施20%氯虫苯甲酰胺SE 10 mL,防治稻纵卷叶螟;8月12日施5%井冈霉素AWP 80 g+1.8%阿维·氟铃脲EC 100 mL,防治稻纵卷叶螟、纹枯病;9月4日施20%氯虫苯甲酰胺SE 10 mL+30%苯甲丙环唑EC 20 mL,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预防稻曲病;9月18日施30%苯甲丙环唑EC 20 mL,防治纹枯病。

1.2.2 纹枯病危害损失测定试验 设计同稻飞虱试验,设置防治区和非防治区。防治区药剂农事操作如下:7月26日施20%氯虫苯甲酰胺SE 10 mL+25%噻嗪酮WP 80 g,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8月12日施5%井冈霉素AWP 80 g+1.8%阿维·氟铃脲EC 100 mL+25%噻嗪酮WP 80 g,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9月4日施25%吡蚜酮SC 30 g+20%氯虫苯甲酰胺SE 10 mL+30%苯甲丙环唑EC 20 mL,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预防稻曲病;9月18日施25%吡蚜酮SC 30 g+30%苯甲丙环唑EC 20 mL,防治稻飞虱、纹枯病。非防治区药剂农事操作如下:7月26日施20%氯虫苯甲酰胺SE 10 mL+25%噻嗪酮WP 80 g,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8月12日施25%噻嗪酮WP 80 g+1.8%阿维·氟铃脲EC 100 mL,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9月4日施20%氯虫苯甲酰胺SE 10 mL+25%吡蚜酮SC 30 g,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9月18日施25%吡蚜酮SC 30 g,防治稻飞虱。

1.3 田间管理

2011年6月18日播种,软盘育秧,常规管理;7月6日施药防治二化螟、稻瘟病;7月15日抛秧,并施用45%复合肥30 kg/667m2作底肥;7月20日结合化学除草追施尿素、钾肥各3 kg/667m2,田间常规管水;10月20日收割。

1.4 试验调查项目

1.4.1 稻飞虱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采用33 cm×45 cm的白瓷盘平行跳跃盆拍法,每小区选择10点,每点调查2蔸水稻,统计掉落盘中的飞虱数量。药前进行虫口基数调查,施药后5和10天,分别调查残留活虫数。根据处理区和对照区施药前后稻飞虱虫口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及校正防效,以虫口减退率计算各处理区的防治效果,方法见《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GB⁄T17980.13 – 2000。计算公式如下:

?

1.4.2 纹枯病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分别在施药前、药后15天、30天调查纹枯病防治情况。每小区选择5点,每点调查10蔸,记录总株数、病株数和病级数,计算病情指数。

1.4.3 产量调查 水稻成熟后,小区单收单晒称重,并从收割的稻谷中取样测定千粒重。

2 结果与分析

2.1 稻飞虱发生情况及防治效果

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汉寿县稻飞虱第一、二代中等发生,第三、四、五代大发生,发生和危害程度轻于2010年。第四次施药防治,药后5天、10天防治稻飞虱的效果明显(表1)。9月14日观察显示,非防治区的水稻植株下部明显褐变,植株高度总体上比防治区偏矮,但叶色未见明显变化,小区间差异不大;10月6日观察显示,非防治区的水稻叶色出现明显变化,其中岳优9113出现青枯死苗;10月12日观察显示,非防治区的水稻叶片都不同程度地出现“穿眼”现象,其中以岳优9113的病情最为严重。

2.2 纹枯病发生情况及防治效果

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汉寿县纹枯病大流行,发生和危害程度重于2010年。早稻于5月20日始见纹枯病,定案调查结果显示:平均病蔸率48.7%,最高病蔸率达80%;平均病株率20.5%,最高病株率38.3%;平均病指11.3,最高病指22.3。晚稻于7月30日始见纹枯病,定案调查结果显示:平均病蔸率41.2%,最高病蔸率达72%;平均病株率23.4%,最高病株率31.4%;平均病指15.6,最高病指21.6。试验田开展3次药剂防治,药后30天(9月18日)调查显示,总体防治效果明显,纹枯病防治区与非防治区差异明显(表2)。

?

?

2.3 产量测定

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不防治稻飞虱的情况下,荆楚优148、丰源优299、丰优9号和岳优9264相较于金优207分别增产14.1%、15.2%、13.4%和5.9%;在防治稻飞虱的情况下,丰源优299、丰优9号和岳优9264相较于金优207分别增产17.4%、13.9%和10.3%;同时,防治区的产量明显高于非防治区,丰源优299的产量最高,为116.0 kg。纹枯病试验区的结果也同样表明防治区的产量明显高于非防治区,丰源优299的产量最高,为121.0 kg。

3 结 论

通过整个水稻生育期内田间试验和稻飞虱及纹枯病田间调查表明:2011年,汉寿县纹枯病大流行,稻飞虱三、四和五代大发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较大;汉寿主栽品种丰源优299、丰优9号和岳优9264表现出较好的耐飞虱和耐纹枯病特性,在生产上可进一步推广。同时,建议在不同生态区域继续进行稻飞虱、纹枯病等病虫害的产量损失测定试验,以便测定水稻品种抗病虫性能,筛选出适宜当地推广的抗性强的优质高产品种。

[1]肖晓华,刘 春,吴洪华,等.水稻主栽品种对稻飞虱抗性鉴定试验[J].植物医生,2012,(1):26-29.

[2]陈 伟,钱 建,程枫叶.南通地区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危害特点与综防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9):133-134.

[3]肖晓华,刘 春,吴洪华,等.水稻主栽品种稻飞虱危害损失测定[J].农业科技通讯,2011,(3):54-58.

[4]路 梅,张发成,钱明强,等.金华市水稻主栽品种纹枯病现状及经济阈值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1):17553-17555.

猜你喜欢

汉寿县氯虫卷叶螟
太仓市近年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及防治进展
棉大卷叶螟识别与为害症状
汉寿县森林公安局侦破一起滥伐林木案
汉寿县中心幼儿园
常德汉寿县首届中小学机器人竞赛落幕
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研究
35%丙硫菌唑·吡唑醚菌酯·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不同地理种群稻纵卷叶螟的解毒酶活性及对药剂的敏感性
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棉铃虫药效试验
不同药剂防治玉米穗期害虫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