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的CT鉴别诊断

2013-09-03顾浩玉洪建斌

海南医学 2013年19期
关键词:结节性低密度乳头状

顾浩玉,洪建斌,伍 阳

(广东医学院附属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人民医院影像科CT室,广东 深圳 518102)

甲状腺结节是一种常见疾病,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及甲状腺癌所占比例较高。由于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癌在临床表现、查体所见及影像学表现方面具有很大的重叠性,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较困难,不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密度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高的优点,可以进行小视野扫描,更加清晰的显示甲状腺组织的细微结构和甲状腺病变的特点[1]。本文通过对比影像学特点,观察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CT特征以达到提高诊断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间我院普外科诊治的甲状腺占位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甲状腺癌41例,包括男性15例,女性26例,年龄27~69岁,平均(52.7±11.5)岁。病理类型包括乳头状癌39例,髓样癌1例,滤泡状癌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41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27例,年龄26~68岁,平均(51.9±10.1)岁。本研究遵循知情、同意和自愿原则,向患者说明研究方法及目的,取得其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检查方法 应用GE lightspeed 64排螺旋CT,患者取仰卧位,头先进,充分暴露颈部,扫描范围上自颏骨下至锁骨水平。扫描参数:球管电压120 kV,电流250 mAs,层厚5.0 mm,螺距1.375:1,矩阵512×512,扫描时间5~8 s。CT增强扫描对比剂选择碘普罗胺,剂量80 ml,注射速度4.0 ml/s,经外周静脉注射后行螺旋CT扫描,扫描范围同上。于ADW 4.2后处理工作站进行薄层重建、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再现(VR)技术处理,观察甲状腺平扫及强化特征,测量其CT值。全部影像资料由两位高年资CT诊断医师独立分析,对其诊断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1.3 观察指标 比较甲状腺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CT特征,包括数量、形态、边缘、内部特点、晕环及钙化等。测量并比较甲状腺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CT平扫、强化CT值。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甲状腺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CT特征比较 甲状腺癌单发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内部不均匀、晕环及钙化的比例均显著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和图1、图2和图3。

图1 CT平扫,显示甲状腺左右侧叶低密度病灶,左叶病灶内示点状钙化

图3 延迟期,左叶病灶呈略低密度,右叶病灶呈明显低密度。病理结果,左叶:甲状腺乳头状癌;右叶;结节性甲状腺肿并囊变

图2 动脉期,左叶病灶呈高密度,右叶病灶呈低密度

2.2 甲状腺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CT平扫及强化值的比较 甲状腺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平扫CT值、强化值及增强差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甲状腺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CT特征比较[例(%)]

表2 甲状腺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CT平扫及强化值的比较(±s,Hu)

表2 甲状腺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CT平扫及强化值的比较(±s,Hu)

检查方法平扫强化差值甲状腺癌61.21±17.54 97.54±25.54 35.56±11.32结节性甲状腺肿64.34±20.65 101.23±34.43 37.43±14.34 t值0.74 0.55 0.66 P值>0.05>0.05>0.05

3 讨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术前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判断,对于治疗方式的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由于富含碘,正常的甲状腺组织在CT平扫图像上呈略高密度。当甲状腺发生结节性甲状腺肿或甲状腺癌时,正常贮碘细胞被破坏,在CT图像上表现为相对低密度[2]。

结节性甲状腺肿分为贮留性结节和增生性结节,根据病变时间长短、病变性质的不同,结节形态多样。患者一般无特殊临床症状,多以颈部肿块就诊,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CT图像中,结节性甲状腺肿常表现为多发结节,形态多样,较规则,病灶边缘清晰,对邻近结构呈压迫改变,无浸润[3]。结节性甲状腺肿CT平扫多为略密度,根据结节内出血、囊变、坏死的不同,可以出现高密度及更低密度。由于供应甲状腺的动脉血流十分丰富,螺旋CT增强扫描,结节性甲状腺肿病灶强化明显,边缘表现更加清晰,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呈等密度,动态增强扫描曲线呈现渐进性强化。明显囊变者呈相对低密度,并可以出现包膜强化[4]。甲状腺癌常见的病理类型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癌、髓样癌及未分化癌等,其中乳头状癌比例最高。患者多以颈前部无痛性肿块就诊,可伴有颈部及锁骨上窝淋巴结转移,肿块质硬固定,不易推动,实验室检查肿瘤标记物可升高[5]。甲状腺癌螺旋CT表现为等地密度肿块,病变多为单发,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型,内部密度不均,边界不清,对邻近组织呈浸润性变化。增强扫描,病灶呈较明显强化[6]。

本文中甲状腺癌单发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内部不均匀、晕环及钙化比例均显著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说明两者部位、数量、形态及密度特征间存在较明显的差异,甲状腺癌中钙化的出现率约为1/3,结节性甲状腺肿钙化的出现率约为1/2,结节性甲状腺肿内钙化为营养不良性钙化,以粗大钙化及混合性钙化为主,细微钙化较少见,主要分布于病灶边缘及纤维分隔,呈弧形及蛋壳状。而在甲状腺癌中,钙化多表现为细沙粒样钙化,位置主要在病灶内部[7]。有研究显示,囊变是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重要特征[8]。囊变坏死的主要原因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对局部血管压迫,引起病变供血不足所致,其囊变率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及甲状腺癌。有学者通过总结发现,结节性甲状腺肿囊变与体积大小无明显相关性,而甲状腺腺瘤及甲状腺癌体积较大时才容易出现病灶内囊变坏死[9]。本研究还显示甲状腺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平扫CT值、强化CT值及增强差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可能与两种病变均有丰富的血供有关。病理学中,甲状腺癌周边有结节包膜,在CT图像中表现为低密度环状结构,也有研究认为不完整的强化环是甲状腺癌的特征性表现[10]。

综上所述,甲状腺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CT特征具有一定差异,螺旋CT在其鉴别诊断中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1]李建忠,王 强,俞卫宁.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CT诊断并文献复习[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1,12(6):347-349.

[2]罗 实,刘兆玉.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19(12):958-960.

[3]何忠威,任 峰.CT增强扫描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及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7):100-100,102.

[4]赵 桐,袁建军,郝建勋,等.多排螺旋CT检查对甲状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106-107.

[5]方宏洋,叶奕兰,叶 伦,等.甲状腺癌腺外侵犯喉、气管的MDCT表现及其解剖、病理学基础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261-264.

[6]谭文莉,詹松华,黄 俊,等.钙化在甲状腺结节CT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1,9(5):409-411,414.

[7]黄海擎,蔡爱群,满 诚,等.高频彩超与螺旋CT诊断甲状腺癌的对比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11):1654-1656.

[8]汤晓强,钱 农,潘昌杰,等.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结节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3):66-68,75.

[9]曾艳妮,胡建修,秦 涛,等.CT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2):93-94.

[10]顾 艳,周胜利,周 莹.CT和超声对甲状腺多发结节的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2,27(4):382-385.

猜你喜欢

结节性低密度乳头状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Survivin、VEGF、EGF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
SUMO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姜兆俊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经验
一种低密度高强度导电橡胶组合物
乳头状汗管囊腺癌一例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装置的先进控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