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极核作用 构建省会经济圈——以海口省会经济圈为例

2013-09-01礼,孟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各市县省会市县

陈 礼,孟 颖

(海口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室,海南 海口 570208)

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经济发展形势变得错综复杂,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未来经济发展主旋律。海口作为海南省省会城市,是海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海南大特区的“长子”,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全省发展大局中起举足轻重作用。本课题运用经济增长极核和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分析海口经济发展优势和海口省会经济圈融合发展存在问题,找出区域经济圈发展过程存在障碍,提出发挥海口经济极核作用,构建开放有序、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省会经济圈的思路和构想。

一 经济增长极核理论内涵与省会经济圈构成

简而言之,就是一个"核",一个"圈"。如果作形象比喻,经济核就是一个圆的圆心,经济圈就是半径圆圈内的区域范围。经济核越强,对经济圈的辐射力越大,经济核的作用力与经济圈的阻力成反比,经济圈的阻力越小障碍越少,经济核的辐射力越大。

(一)经济增长极核理论内涵

经济增长极核理论由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尔鲁克斯于1955年首先提出。1966年,增长极核理论由经济空间拓展到地理空间,认为城市就是一个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增长中心,它通过支配效应,乘数效应、极化和扩散效应对区域经济活动产生组织作用。增长极核理论已成为培育和发展城市的理论依据,它不仅被认为是区域发展分析的理论基础,而且被认为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工具。

(二)海口省会经济圈的构成

以海口为经济发展内核,连接文昌、琼海、定安、澄迈、屯昌、临高和洋浦经济开发区等7个市县为经济圈,共同合作形成一个省会经济圈。由于该经济圈位居海南岛北部,也叫作“琼北经济圈”。“琼北经济圈”的经济总量、人口、产业占海南全省2/3以上,海口是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既是环北部湾中心城市又是国际旅游岛中心城市,应发挥省会聚集规模效应,打造内核强大的增长极,扩大以海口为中心的溢出效应,辐射周边各个市县,共同形成一个统一规划、同城管理、资源互补、产业合作、城乡一体、交通便利的琼北8市县经济圈。

二 海口“经济核”的优势

海口是海南经济发展的“极核”,这个“经济核”强弱对其服务全省辐射琼北经济圈起到重要作用。客观分析海口优势,有助于明确海口今后发展战略定位,科学规划琼北经济圈的城市发展和产业发展。

(一)地理区位优势

海口地处海南岛北部,是海南岛地理位置上与中国大陆连接(特别是北部湾)的最佳端口(如航空、海运、铁路等),扼守着陆岛交通咽喉,来自大陆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大多经海口输入全岛,海南的各种产品,也大多经海口输往大陆。陆岛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中心依其地理位置的自然禀赋而形成,其区位作用是省内其他市县无法替代的。

(二)海南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海口从开埠设市至今,一直是海南的重镇。海口(包括琼山府城)自古以来就是海南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中心,特别是1988年建省办经济特区,把海口定为海南省会,使海口的经济、社会、文化得到了全面快速发展,其经济总量、社会发展、文化建设、金融投资、人才储备、教育水平等在全省均占据举足轻重地位。

(三)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海口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产业结构也在逐步优化。比如医药、汽车等支柱产业正在做大做强;热带特色现代农业迅猛发展;光伏产业、高尔夫、现代服务业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拥有国家级和省级创新重点试验室和高新技术企业共计66家,约占全省85%,被列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总体经济实力逐年增强,201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20亿元,是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130亿元的6.3倍。

三 影响省会经济圈建设的阻力因素

在构筑省会经济圈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阻力和障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省会经济圈的总体经济发展仍然是“小”“散”“弱”格局

琼北经济圈的经济总量、人口、产业占全省2/3,但经济总量还非常小,产业特色不够突出,产业布局不够合理,产业分工不够明确,大型产业集群尚未形成。而海口作为省会经济的核心动力,经济总量小,其辐射和带动能力明显不足,可谓小马拉大车。

2012年琼北各市县国内生产总值和排名表

从上表可看出,琼北经济圈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913亿元,占海南省国内生产总值的67%,正好2/3,除定安和屯昌两个县的GDP低于100亿元,排在全省十名之外,其他市县均排在前十名,可见琼北经济圈在海南经济发展中比重之大。但海南省经济总量2855亿元,在全国排名28位,仅排在青海、宁夏、西藏等三省区之上。而2012海口GDP为820亿元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居30位之后,仅为毗连海南的广东省湛江市1650亿元的一半。

(二)琼北经济圈内各市县横向交通道路不够畅通

琼北经济圈土地面积不算大,但由于长期以来海南经济发展总量不大,财力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经济聚集发展需交通先行,“路通”才能“财通”。海口市从一个小渔村发展起来,历史上由于远离大陆,发展建设起步较晚。解放后,海南作为战略前沿,城市规划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建省办特区和近年国际旅游岛建设对海口及琼北经济圈建设加大了投入,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以海口为轴心的纵向交通比较通畅,如海口至文昌、琼海、定安、文昌等纵向交通都有高速连接,但琼海至文昌、屯昌,屯昌至洋浦等横向公路交通都没有高等级公路,制约了横向各市县之间人员流动和经济交流合作。

(三)受现有行政区划制约,琼北经济圈整合难度较大

受现有行政区划、政府考核体制和财税体制影响,琼北经济圈出现了偏离区域经济圈建设现象,各市县政府为政绩考核或财税收入增加,盲目发展项目,甚至相互争抢项目,造成政府资源配置低效。

(四)省会经济圈功能定位与产业布局缺乏总体规划

各市县规划制订一般只考虑本市县经济发展,对融入省会经济圈问题考虑和安排不够周全,经济圈中各市县在资金、科学技术、劳动力资源等方面的市场优势目前还不能互补,产业集聚和扩散效应不明显,难以达成经济发展“一体化”功能规划和产业配套,影响经济圈中分工协作和整体优势更好发挥。

(五)投资环境还没有优化,政策规范依然是“我行我素”

各市县之间还是以行政区划为主的管理模式,相互设置一些人为门槛,限制了资源共享和联动。最近两年,在省委省政府协调和推动下,琼北经济圈各市县正在研究发展战略协同协作与互动,加强与核心城市海口的基础设施联系以及优势企业互补性联合,但经济圈内各市县还是存在市场准入门槛,如出租车、公交车等不能互通,学生按户籍入学的户籍管理限制,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统一的市场监管机制等。

(六)生态保护和自然资源利用仍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

目前海口与琼北各市县在生态保护、自然资源、旅游开发等方面仍然缺乏统一协调和开发利用,上游对下游的水源污染,资源开发利用效率较低,工业对资源、能源消耗较大,城市污水处理不力等等,严重影响了经济圈的“绿色崛起”。

四 构建海口省会经济圈的对策与建议

城市发展集约化、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已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建设以海口为核心的省会经济圈,应是海口核心作用更加突出,对周边地带的聚集、辐射、带动功能更强。在笔者看来,推动海口省会经济圈建设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一核多轴”,产业聚集

海南省第六次党代会指出:“实现绿色崛起,最核心的支撑在于产业振兴。产业是税收、就业、民生、经济实力的源头活水,是发展稳定最重要的基础和最终的依托。”琼北经济圈8市县应着眼于区域内资源共享,力促产业合理布局。海口是省会经济圈中的“核心”,要发挥其中心城市“龙头”作用,加大对周边腹地的辐射,实现区域功能和产业发展升级,推动整个琼北经济圈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提升整个区域的核心竞争力。“一核多轴”就是要打破行政区划,通过资源互补,产业合作与集聚,打造具有区域优势和地方特色的产业链。当前,以海口为琼北区域经济核心城市,可以东线高速公路、西线高速公路、琼文高速公路、海屯高速公路、海口—洋浦高速公路等为五条轴线,有序推进卫星式城镇建设,形成“一核、五轴,扇面辐射”城镇化格局。另外,还可以通过资源整合,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链条,如东部的文昌航天城旅游产业链、西部的海口综合保税区新型工业产业链、南部的热带现代高效农业产业链、东南的博鳌亚洲论坛会展业产业链,使琼北经济圈向一体化和科学化发展。

(二)区域发展,交通先行

琼北经济圈8市县要经济发展互联互通,首先要打破自然空间的物理隔离,全面规划和建设市县交通基础设施,打造琼北经济圈“1小时”便捷交通体系,并逐步完善进出海口的“海、陆、空”立体交通体系。

首先要加快建设洋浦大桥、定海大桥、新东大桥、铺前大桥和万宁—儋州—洋浦高速、环岛西线高速、文昌—琼海高速等项目,打造四通八达的现代公路网。

其次扩建美兰机场,调整海口港功能布局,推动琼州海峡跨海工程前期调查和立项工作,完成西线高速铁路建设,从而形成进出岛“海陆空”对外交通枢纽。

再次,建立海口与市县跨区域公共交通体系,加强各市县之间长途汽车客运站和运营线路统筹规划建设,打造同城化交通服务体系,完善长途汽车站、机场、铁路、港口、旅游景点等跨市县无缝对接。鼓励相互对等开设跨市县的城乡、城际等公交线路,协商放宽出租车异地营运限制,开设琼北旅游交通专线,实现琼北经济圈区域旅游公交一体化。

最后,建立跨市县交通联合执法队伍,加大跨市县交通执法力度,共同打击“黑车”、“黑出租”、非法营运车等不合法客货运输行为。

(三)统筹规划,同城发展

将琼北8市县当成一个“大海口”来发展。要树立“大海口”城市概念,琼北8市县要统筹规划整体区域功能布局,促进区域内资源优化配置和优势互补,实现整体规划和产业、基础设施等有机衔接,发挥好统一规划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牵引作用,加快基础设施同城化建设,比如交通、通讯、供水、供电、商业、旅游线路等互联互通,实现琼北经济圈同城效应。按照整体区域一盘棋思想,实现产业合理布局,分工协作,加强组织协调,形成互利共赢合作机制,积极推动政策、项目、管理对接等,真正实现经济圈区域经济一体化。琼北8市县不要“单打独斗”,要全力合作,共建共享,实现“1+7”大于“8”的区域协同效应,打造一个强大的经济联合体。

(四)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发展活力

做大做强省会经济圈,要勇于创新,大胆尝试,创新体制机制,打破原有行政区域划分壁垒,解决各市县互设门槛、封闭发展的体制障碍,减少各市县之间摩擦和内耗,有效整合区域经济发展资源,加速琼北区域经济互融互通,实现融合多赢发展。

首先,建立琼北8市县领导会晤协商机制。省会经济圈最大障碍就是彼此间利益冲突,市县领导会晤协调机制有效运行能及时调解矛盾、避免冲突、增强互信、合作共赢。

其次,建立市县区域间协调机构。成立一体化协调领导机构,全面负责琼北经济圈区域一体化建设领导、组织和协调工作,研究制定产业规划布局、重大项目安排和产业配套、基础设施(交通、水电、通讯等)、市场体系、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等战略规划。

再次,建立开放合作的机制体系。通过突破体制束缚、统筹规划建设、实施跨区域联合开发等方式,扩大与周边市县在各领域的合作,构建海口、琼海、文昌、澄迈、屯昌、定安、临高和洋浦经济开发区合作框架,建设区域融合紧密顺畅、区域竞争和谐有序的联合经济体。

(五)政策支持,税收优惠

首先,政府对有潜力的项目要给予政策倾斜,要把资源更多地配置给优势项目,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群。鼓励海口市加快向“高技术、高加工、高附加值”省会城市群产业升级步伐,将一般传统产业向其他市县转移。高技术产业和企业研发、公司总部留在海口,加工配套企业向各市县转移,形成“前店后厂”式的区域分工。

其次,加快投资体制改革,激发区域投资活力。学习和研究温州金融改革做法,依据海口《关于鼓励金融业和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若干规定》和《关于鼓励总部经济发展的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政策,努力搭建金融机构与政府、企业互动的综合性金融平台,促进金融与经济良性互动。放宽行业准入,实行“非禁即入”更加开放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和资本进入现有自然垄断性行业,大力推进行业资本多元化。

再次,积极探索区域一体化税收政策。在省会经济圈协调机制整体框架下,相互协商,对市场主体跨市县区域流动上缴的税收,按“属地征收、利益共享”原则,制定税收分成方案(类似于海口保税区设在澄迈老城的税收管理与分成),建立和完善经济圈内各市县税务部门跨行政区协调和工作机制,协调具体分成办法和操作方式,用足用好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最后,整合与集约使用土地资源。在总体规划指导下,认真做好经济圈内跨市县行政区土地规划与利用,集约化使用土地,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六)转型发展,绿色崛起

绿色崛起不仅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更是人类生存方式和生活理念转变的要求。

首先,要利用国家扩大内需和消费升级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环境、资源和政策优势,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高科技的绿色产业,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提升琼北经济圈整体经济竞争力。

其次,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和正确政绩观,以人为本,多做利民利国和长远获益的实事,坚决摒弃短期行为和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通过整治“庸懒散贪”改进干部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服务企业和民众,切实改善区域经济内投资环境、消费环境和发展环境。

最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行联合建设和治理。如南渡江是海口市饮用水和农田灌溉主要水源,上游经屯昌、澄迈、定安,如果不加强上游市县水源治理,就会造成下游水质污染,增加治理难度和成本。因此,海口应增加环保投入,通过资金支持上游市县治理污染,共同联手加强河道保护。

[1]高军.青岛城市发展战略探讨—从经济增长极核理论与规模效益理论角度[J].规划师,2005(9).

[2]范方志.“增长极”理论的国际实践及其对贵州经济发展的启示[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学报,2008(6).

[3]刘芬,邓宏兵,李雪平.增长极理论、产业集群理论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

[4]赵放.增长极理论视角下政府干预政策的选择[J].经济纵横,2007(6).

[5]罗永林.合肥:核心引擎任重道远[N].安徽经济报,2007-06-13.

[6]毛学农.群贤毕至共谋省会经济圈[N].江淮时报,2007-06-01.

[7]李祥.海口夯实实体经济助推现代服务业腾飞[N].中国商报,2012-07 -24.

[8]王绍兵.放大海口溢出效益促进琼北城市集群形成[N].海口晚报,2012-09-15.

[9]张中宝,柏彬.8市县区携手共谋区域融合发展[N].海南日报,2012-09-15.

[10]肖苏萍,杨建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南昌与省外经济发达城市结盟,与省内城市牵手,开展区域性经济合作,共谋发展——“省会经济圈”迅速成长[N].江西日报,2009-06-23.

[11]黄婷婷,陈来.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区域工业布局研究——以安徽省省会经济圈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5).

猜你喜欢

各市县省会市县
雍正、乾隆朝省会书院制度新探
《河南省市县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建立规划》通过评审
A Trip to Xi’an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省会党报一版编辑的三个关键词
李秋洪率队到百色、河池督查地方志工作
市县动态
市县动态
市县动态
海南省进一步加强农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