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内科学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思路探讨
2013-09-01王春风彭彩刚易建国章书森赵光叶
王春风,彭彩刚,李 咏,易建国,章书森,赵光叶
(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怀化 418000)
口腔内科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具有理论抽象,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特点。教师通过教学除了要求学生要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临床思维能力及临床实践能力[1]。但是,长期以来教师主要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完全是以教师为主导,存在严重的理论与实践、教与学相脱节的现象。针对教学中的这些现象,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从理论实践一体化教材的开发、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室的建设、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师的培养、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和过程的设计等4个方面全面探讨口腔内科学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改革思路。
1 高职口腔内科学课程教学现状
在我国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比较突出,把实践教学、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作为课堂教学和理论知识灌输的补充形式,放在次要地位[2]。如果课时有变动,首先缩减的是实验教学学时,实验课时量明显不足。教学重点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教学内容以验证性实验、演示性实验项目为主,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三段式”和经典的“填鸭式”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先理论、后实验,理论和实验教学衔接不好,理论课已经上过很长时间了才上实验课,或者还没开始上理论课就进行实验课了。在具体的实验课程中,教师先讲解实验要求、原理、操作程序以及注意事项,然后由学生对照实验指导书一步步完成,并在课后完成实验报告。教学手段单一、内容枯燥,导致学生在上课时死记操作流程、理论功底不扎实、临床实践技能不强、人文素养和求职能力欠缺[3],存在严重的理论与实践、教与学相脱节的现象[4]。
2 口腔内科学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设计思路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就是打破了传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界限,在同一时间段、同一场地,由同一名教师来完成,将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要实施口腔内科学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具备:配套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材;良好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环境;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科学的教学方法与过程设计等。
2.1 开发理论实践一体化校本教材
2.1.1 编写口腔内科学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大纲是教学的纲领,它反映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知识重点和课时分配情况。口腔内科学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课程大纲要区别于一般的教学大纲,要突出实践性、实用性的要求,使教师的教学过程有章可循。根据临床标准将高职口腔内科学分成牙体病、牙髓根尖周病、牙周病和口腔粘膜病4个模块、7个任务、36个项目,每个项目4学时,共144课时,采用“2+2理论”和实践教学模式(见表1)。按照任务项目合理安排课程的先后顺序,适当分配各内容的教学时数,以确保教学系统地、循序渐进地进行。
2.1.2 编著理论实践一体化教材 教材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础。根据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学目标、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遵守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有效性的原则,组织授课教师及相关教师一起进行反复研讨,对传统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取舍与创新整合,对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进行适当调整,编写出以项目为引导、以任务驱动为主体,突出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训练为主线,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口腔内科学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配套教材。每个项目或任务都包含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的模式。(1)相关知识部分,将项目或任务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够用为度,学以致用,努力使其脱离理论教材。(2)技能部分,强调基本技能的训练,突出操作要领和难点,力求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表1 口腔内科学理论实践课程内容安排(4课时/项目,共144课时)
在处理理论和实践整合问题、设计教学任务时,要符合以下原则:第一,紧紧围绕工作任务整合理论和实践知识;第二,设置合适项目,使项目之间的理论知识背景按照一定的方式递进;第三,项目设置不宜过大,以免需要支撑的理论知识太多,导致教学组织比较困难;第四,不要期望一个项目能解决所涉及能力培养方面的全部问题,每个项目应该有侧重点。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2.2 建设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室
良好的一体化教学环境是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物质保障。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特性是空间和时间的同一性,这就对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场所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但要满足理论教学,而且要满足实践教学;并且在设备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体现在设备的质量上,而且体现在设备的数量上。口腔内科学实训室配有多媒体设备1套、综合型口腔模拟仿头模教学系统15套及各种模型标本和挂图等,改善了教学环境,适合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利用仿头模、各种标本、挂图和多媒体等,教师提示性讲解,突出知识要领和难点,学生边听、边看、边做,既使学生听得明白,看得清楚,记得牢固,真正实现理论与实验的有机结合,又增强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这不但节约了课时,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3 培养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师
双师型教师是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根本保障[5]。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许多教师只求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任务。而全堂灌输理论知识,对学生是否接受、是否感兴趣、是否消化了都熟视无睹,更不用说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动手能力了。而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观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活动重心由关注“教”转向了关注“学、做”,由关注“学会”转向了“会学、会做”,学生由消极被动的倾听者、接受者转向了积极主动的思考者、探索者、参与者。教师如何为学生创造一个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良好环境,引导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会做”,让他们从自我的角度来感知知识,达到自主学习的最高境界。鉴于该课程的实践性极强,担任该课程的教师都属“双师型”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更要具有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能力。教师必须要在医院口腔岗位上实践一年以上,获得口腔执业医师资格,强化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吃透知识要点,才能教会学生合理规范的操作方法,才能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从而保障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2.4 设计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与过程
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边交流、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的过程[6-7]。以牙体病为例谈谈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及过程设计的具体做法。
2.4.1 课前准备 授课时间:第二周;教学场地:口腔模拟实训室;任课教师3人;学生组成: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出30人组成一个理论实践班,每两人一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间可相互讨论;教学时间:每一项任务必须采用“理+实‘2+2’学时连上”的方法;教学过程:对每个项目的教学要有明确的任务要求,分组教学,将教师讲授、演示与学生操作相结合,以实践为主,操作过程要求规范并符合职业标准。
(1)教师准备:准备教案、课件,穿好工作服、戴好口罩、帽子等。
(2)学生准备:复习窝洞的相关知识,如Black窝洞分类,I类洞的概念、发生部位;预习教师事先布置的项目任务,熟悉I类洞备洞的原则、设计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3)器械准备:I类洞牙体模型、雕刻刀、尺子、各种钻针等。2.4.2I类洞制备的具体教学安排(1)学生分组:将30名学生分成15个小组,每组两名学生,3名带教教师每人负责5个小组。
(2)具体实验操作:
步骤1:主讲教师讲解I类洞制备的目的要求、设计原则,并观看视频(约需30分钟)。
步骤2:教师边演示I类洞制备,边讲解备洞器械、操作方法、基本步骤及要点(约20分钟):设计洞形→开扩洞口→去净腐质→制备洞形→制备抗力形和固位形→修整洞形。
步骤3:学生模拟操作练习(约60分钟)。教师示教完毕后,学生依据事先分组进行操作前准备及模拟操作练习,教师巡视并纠正学生的错误做法。
步骤4:应用学生案例分析讲解I类洞制备的注意事项(约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①窝洞外形需制成圆缓曲线,目的是什么?②保护牙髓的措施有哪些?为什么?③制洞过程中为什么器械会滑脱?总结I类洞制备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步骤5:小组讨论,进行经验交流,学生自己总结理论知识(约20分钟)。
步骤6:学生继续进行实践练习(约30分钟)。通过反复操作练习,教师随旁指导,熟练掌握Ⅰ类洞的设计和制备原则、要点,熟悉备洞步骤,了解备洞器械等。
步骤7:理论和实践考核对学生的评价(约10分钟)。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对保证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督促学生认真学习,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8]。
①对学生的评价:通过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分对每位学生的理论(40分)、实践操作包含态度(55分)、口头回答(5分)进行全面评价(见表2)。
表2 教师对学生Ⅰ类洞预备评价
②学生按照理论实践一体化授课要求对教师进行评价(见表 3)。
表3 口腔内科学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中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3 结语
口腔内科学是口腔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极强的主要临床学科,要求专业教师在口腔内科学教学工作中,必须改变教师一味灌输理论知识的传统教法,加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1]刘红英.口腔内科学教学改革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3):58-59.
[2]刘伯锋.解剖学理论与实验课教学理论实践一体化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75-76.
[3]贾淑娟,陈坤,王君.设计性实验教学法在口腔内科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1,29(3):341-343.
[4]郭继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1):114-115.
[5]王箕裘.论高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J].教育与职业,2007(27):161-162.
[6]唐晓露.活用问题式教学法活跃生理教学气氛[J].医学教育探索,2007,6(7):594-595.
[7]康红钰.采用“三结合”教学法提高口腔内科学实训课教学效果[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7):71-72.
[8]刘彦平,李萍,白海燕,等.多元化测试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249-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