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双赢合作建设新型专业实习基地

2013-08-31张俊桂刘俊亮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年6期
关键词:化工学院双赢校企

张俊桂, 刘俊亮, 张 明

(扬州大学 a.科学技术处;b.化学化工学院,江苏 扬州225009)

0 引言

当前,各类中小型企业正致力于寻求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人才储备与技术先行开发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重视,企业对于具有创新性人才的呼唤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态势。高等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近年来一直着力于如何通过改进教学与教育模式,试图在高校招生规模扩大的同时保持或提升高校毕业生的质量。作为整个高等教育与培养过程中实施创新教育,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与充分地认可[1-2]。然而,在着力提升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高素质人才的同时,高校资源配置捉襟见肘。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好仅有的资源或进一步拓展高校教育教学资源迫在眉睫。为此,高等学校一般在如下几个方面着手以促进实践教学环节的发展[3-5]:①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障实践教学水平;②加强实践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奠定实践教学基础;③建立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④推进实习基地建设,拓展实践教学范围。

图1 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校企双赢模式下推动专业实习基地建设

在实践教学中,专业实习(包括认识实习与毕业实习)环节对于工科本科毕业生实践创新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占据举重轻重的地位[6]。然而,一般现状是由于经费不足、实习单位少等原因,造成了实习时间短、实习地点少、内容空泛等问题,这使得无法保证学生接受全面的实践训练[7]。即便是深入企业实习,一般也仅以参观为主,难以达到预期的实习效果。专业实习平台较为匮乏,而搭建专业实习平台的最直接有效方式是寻求对口企业的支持,而如今在市场经济下,企业谋求利润的最大化,同时,由于尚缺乏可操作性强的政策引导与有效的校企合作动力机制,使得企业往往选择不参与高校实践教学环节,而更期待直接获得优质的人才[8-9]。如何调动企业积极性,其关键是实现在专业实习平台搭建中校企共赢的模式[10-11]。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切实推动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已经成为了当前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热点话题[11-13]。

为适应新形势对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14-17],加强校企产学研深度合作,探索建立新型化学化工类专业实习基地的有效途径:从积极推动科研团队与企业合作为突破口,尝试从工程技术中心、中试基地建立等途径拓展构建新型专业实习平台,应该来说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与新产品研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激活了企业在校企合作以及参与人才培养的内驱力,展现出良好的校企合作双赢的态势。

1 构建校企合作双赢,搭建专业实习平台

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现有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制药工程等四个工科化工专业,每年将近有200名学生参加各类实习,专业实习包括三年级上学期的认识实习与四年级上学期的毕业实习等两个主要环节,培养毕业生主要涉及石油化工、高分子材料(塑料、橡胶以及纤维等)、制药以及食品等行业,对于毕业生实践创新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为了提升培养高素质人才,化学化工学院在促进校企双赢合作,搭建专业实习平台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主要进程可分为培植校企双赢点、建立校企合作模式以及平台维护等几个阶段(如图1所示)。

1.1 培植校企双赢点,激发企业的内驱力

目前,生产制造型企业逐渐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其获利的途径也已经从拼廉价劳动力转变成技术的竞争。企业发展持续的动力往往来源于对原有工艺的改进与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然而,中小型企业受限于规模,往往难以支撑独立的企业研发中心,这使得它们目光转向有实力进行研发的高校以及研究所,这为校企合作奠定了企业的动机。对于高校而言,高校师资作为高层次研究人才队伍,一直着力于科学技术的开发及应用。从这个角度而言,高校师资队伍研究与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是增强校企合作的重要法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高校师资队伍的科研活动与实际生产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贴近生产、发现技术问题是高校师资队伍提升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迫切需求。以此为出发点,企业与高校双方自然的存在着相互依存与促进的关系。一方面促进高校教师与企业合作,切切实实地解决企业目前关键技术问题,并推动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并将其列入教师考核,促进工科教师的专业化;同时,鼓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高校担任专、兼职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高校教师的科研开发能力与企业实际生产环境的结合,使得企业在科研创新能力得到极大地提升,而带有应用背景的教师队伍,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参与企业课题研究,使之带有企业专业背景,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储备了优质的人才。技术力量、技术人才使得企业在合作中找了基石,也同时保证了高校在人才培养,并奠定了技术转化上的基础。通过人才合作培养、技术共同开发、资源共享等将高校与企业的利益“扭”在一起,逐步形成共同发展的利益平台,实现了校企双赢的合作。

1.2 建立校企双赢合作模式,推动实习基地的拓展

校企合作的基石在于双赢,探究围绕双赢,如何建立务实的校企合作模式,是进而推动在此基础上的实习基地的拓展的关键。在校企合作中,主要涉及技术共同开发,人才合作培养以及资源共享等几个方面。进一步地说,作为高校,如何在合作推动学生培养平台建设,化被动为主动,打开实习基地建立的困境是根本,这都离不开合理的合作模式建立。基于此,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经过多年的努力,致力于建立多层次校企合作模式:从4个江苏省企业工程中心的合作建立,至12个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获批,再到一批校、院级科研成果转化基地以及中试实验基地的设立,从而拓展了扬州大学专业实习的可选平台,营造了扬州、泰州以及南通等周边城市中型相关企业(涉及橡胶、塑料、涂料制品,石油化工,农药生产、电缆等)积极接纳扬州大学化工本科专业实习教育,呈现了良好的势头。化学化工学院相关专业摆脱了实习企业匮乏的局面,有效地拓展了实习平台,保证了建立平台的优质性与专业相关性。

(1)江苏省企业工程研究中心。校企合作下的共建的江苏省企业工程研究中心,是将企业需求与学校科研力量结合的第一步。在江苏省科技厅的政策支持下,省工程技术中心既成为切切实实实现校企共建的第一步,也可为企业获得高校初步支持,实现对接的开端。以扬州大学与南通宝聚颜料共建的江苏省无机颜料工程中心为例,在受到扬州大学科研技术力量支持下,南通宝聚颜料从市级工程中心建立起省级工程研究中心,逐步提升了作为中型企业的技术力量,增加了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使之成为在铁系氧化物无机颜料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企业在初步合作中所获得的支持,极大地刺激了企业进一步深度校企合作的热情。

(2)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在江苏省教育厅的推动下,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研究生工作站,为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提供了又一契机。不同于省工程中心单纯进行技术合作,建立研究生工作站实现了校企合作技术开发的同时,加入了更多的人才培养的元素。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在完善在站研究生培养管理的同时,引入了更多的企业参与度,例如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为研究生兼职指导老师,招收企业人员进入工作站深造等。通过企业的参与,不断增强企业为了培养直接可以进入企业技术层,成为技术核心力量的技术人才的意识与信心,同时,自然而然的让企业萌发了参与需求人才培养,招收储备人才的诉求。

(3)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与中试实验室。科技成果的转化是校企合作的目标,也是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的动力与升华。切切实实的转化,实现生产力是校企合作中学校利于主动的关键。为此,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与地方政府及企业实现共建,建立了一批科研成果转化基地与中试实验室,将原有的技术进行放大,推动中试,激发了企业界的兴趣,保持着校企长期合作的热情。以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与金陵-美涂士合作共建高分子涂料中试实验室为例,化学化工学院提供产品生产技术,企业负责实验室建设与生产、经营管理,其良性的模式,促动着美涂士在水性环保涂料的更新换代,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不断使得企业吸纳化学化工学院本科人才。

(4)专业实习企业平台搭建。无论从江苏省企业工程中心还是研究生工作站,抑或是校企科研成果转化基地与中试实验室的建立,其从学校角度而言,除了加强技术转化,还需在搭建专业实习企业平台,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服务。在企业工程研究中心合作共建中,企业切实感受到高校的技术力量优势;在研究生工作站的建立中,企业增强了参与人才培养的热情,这奠定了企业自主意识下的接纳学校实习任务,把过往一贯认为这是无私奉献,转变为企业建设的机遇,而校企科研成果转化基地与中试实验室更是校企合作的升华,使得校企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密切。以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与金陵-美涂士合作共建高分子涂料中试实验室为例,每年该基地接受高分子专业毕业实习约30~50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生产值班,顶岗实习,学生普遍反应受益匪浅。由于生产技术由学院提供,甚至许多教师和学生参与产品开发与研究,大幅提升实践与实训教学质量,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1.3 专业实习平台维护与运行,促进实习持续化

专业实习平台运行是实现专业实习效果持续性的重要保证。在专业实习平台维护中首先力主需保持企业对于专业实习平台的热情,这需要从科技创新与人才输出中不断给予企业大力的支持。本着实习平台综合考核,优先促进学院成果向优质实习平台企业中转化,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提升毕业生在企业中的接受度。另外,从校企双方而言,确立研究与专业实习平台政策化的管理规定,涉及学校人员配置,企业配合以及在企业安全条例等。当然,校企上级管理单位,若能设立有效的管理与促进政策,例如在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高技术产品”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自然会使得校企合作进入更为稳定的局面。

2 结语

基于校企合作双赢的立足点,建立校企多层次合作模式,发掘校企在技术转化与人才培养上的内驱力,进而推进高校专业实习平台的建立,既实现高校、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也整合校企资源,保证了高校专业实习切切实实的效果,推动了高校在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新型人才的进程。

[1] 严新平,谢峻林,李志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改革[J].教育评论,2009(1):48-50.

[2] 刘国买,谭轶群.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深化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1(4):132-133.

[3] 阮谢永,蒋胜永,朱敏杰.地方高校工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2):135-137.

[4] 王丽萍,张 洁,何士龙.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0):313-314,325.

[5] 艾 宁,阮慧敏,刘会君,等.创新生产实习教学模式强化工程实践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1):150-153.

[6] 武玉学,金志华,王进波,等.对依托产学研合作构建生物工程专业实习基地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2(22):334,338.

[7] 刘长宏,戚向阳,王 刚,等.实践基地建设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10):161-164.

[8] 顾力平.构建校企共同发展的利益平台[J].中国高等教育,2006,17:56-57.

[9] 王宗善,邹丽新.探索新形势下高校理工类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和实习形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3):150-153.

[10] 刘义伦,刘铁雄.在改革工程教育中力促校企深度融合[J].中国高等教育,2011(6):22-24.

[11] 李 颖,尤立明.实施双赢战略加强校企合作[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8):144-147.

[12] 霍汉平.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实习基地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5(29):49-51.

[13] 李 娜,王 武,王红玲.实习基地外延拓展与校企合作内涵建设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0):185-187.

[14] 余有贵,赵良忠,陆步诗,等.“校企协同项目承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111-112,210.

[15] 叶建亭,居剑文.深化校企合作广建实习基地提高实习质量[J].漯河技术职业学院学报,2011,10(6):10-11.

[16] 李文权,沈宏毅.校企合作建设实习基地的策略研究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11,13(6):69-71.

[17] 刘爱林.校外建实习基地,校企合作新探索[J].中国培训,2008(8):40-41.

猜你喜欢

化工学院双赢校企
国家开放大学石油和化工学院学习中心列表
【链接】国家开放大学石油和化工学院学习中心(第四批)名单
国家开放大学批准石油和化工学院建立第三批学习中心
互学双赢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化工学报》赞助单位
德资双助 老少双赢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