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女生中医体质对经前期综合征的影响

2013-08-31

护理研究 2013年10期
关键词:经行频数阳虚

张 烨

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是一组反复发生在经前,影响妇女日常生活和工作,以躯体、精神症状(情感和行为)为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国内研究显示,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发生率为41%~56%[1,2]。有150多种症状与PMS伴随出现[3],但每个人的症状都不尽相同。因此,从体质特征上研究PMS的发病因素以及病变类型、变化规律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某大学抽取1 000名女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样本量的确定:对率作现况调查样本含量大小的公式n=400q/p,根据PMS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预调查结果,取P=30%,计算得n=933。为了保证样本含量,本研究调查人数取1 000人),均无器质性和精神类疾病。共发放问卷1 00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961份,有效率为96.1%。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2.1.1 经前期综合征症状评分表 参照美国妇产科学会(ACOG)推荐使用标准及John Bancroft诊断标准,本研究PMS的评分标准应符合下述3项:①在前2个~3个月经周期中周期性出现至少1种精神神经症状(如抑郁、焦虑、情绪不稳、急躁、疲乏、过度敏感、不安、猜疑、注意力不集中、社交退缩等)、1种体质性症状(如乳房胀痛、四肢肿胀、腹胀不适、头痛、食欲增加等);②症状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经前1周~2周)反复出

现,在晚卵泡期必须存在一段无症状的间歇期,即症状最晚在月经开始后4d内消失,至少在下次周期第12天前不再复发;③症状的严重程度足以影响病人的正常学习、工作及生活。采用4级分类法:0分为无症状,1分为症状轻微,2分为症状影响生活、学习和工作,但能忍受;3分为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学习和工作,需要治疗。每项症状的得分累积即为总分,总分6分~10分为轻度,11分~20分为中度,>20分为重度。

1.2.1.2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CCMQ) CCMQ是由平和质、气虚质、气郁质、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痰湿质、湿热质和特禀质9个亚量表组合而成的自我评价量表。中医体质的评判标准根据王琦教授等编制的中医体质量表的计算方法[4]。中医体质分类的判定方法:回答《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中的全部问题,每一问题按5级评分。各个亚量表分别计分,9个亚量表各个条目相加分别得9种中医体质类型的原始得分,再进行转化。各个亚量表的转化分数为0分~100分,平和质:转化分≥60分,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均<30分,判定为“是”;平和质转化分≥60分,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均<40分,判定为“基本是”平和质;不满足上述条件者,判定为“否”。偏颇体质:体质转化分≥40分,判定为“是”;<40分,判定为“否”。分值越高,体质倾向越明显。具体计算公式如下:原始分=亚量表各条目分值相加;转化分数[(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100]。

1.2.2 调查方法 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CCMQ)及经前期综合征诊断量表装订成份,由调查员向调查对象讲解调查目的和问卷的填写方法,本着自愿的原则,受试者在调查员指导下如实填写。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回归模型用逐步Logistic回归等方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共收回有效问卷961份,根据是否出现经前期综合征分为两组,其中经前期综合征组437人(45.5%);无典型症状组524例(54.5%),两组学生文化层次均为本科,年龄17岁~26岁(20.7岁±1.4岁),经均衡性检验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体质频数由高到低依次是:阳虚质(频数为396次,占41.2%)、平和质(频数为303次,占31.5%)、阴虚质(频数为298次,占31.0%)、气虚质(频数为289次,占30.1%)、湿热质(频数为218次,占22.7%)、气郁质(频数为210次,占21.9%)、痰湿质(频数为199次,占20.7%)、血瘀质(频数为159次,占16.5%)、特禀质(频数为78次,占8.1%)。从中可见复合体质普遍存在,一人可兼夹多种体质[5]。

2.2 PMS组与非PMS组中医体质分布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体质分布比较人(%)

2.3 中医体质类型与PMS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为找出PMS病人的主要体质影响因素,以是否患PMS为应变量,中医9种体质类型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经前期综合征与中医体质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中医学古典医籍中没有经前期综合征这一病名记载,但根据其不同症状,分别有经行身痛、经行吐衄(倒经)、经行乳房胀痛、经行浮肿、经行情志异常等,属于中医学“月经前后诸证”之范畴。现代中医认为月经前后诸证随月经周期发作与体质有密切关系,体质盛壮者,或先天禀赋充足,或后天长养得当,月经调和,经期无明显不适;体质有某种倾向者,加之情志、生活因素等影响,则可能出现机体不适应,经期前后气血变化、脏腑功能紊乱而出现月经前后的诸多病症,严重程度亦因人、因时而异,并非固定不变。

本调查女大学生主要以偏颇体质为主,平和质仅占31.5%,偏颇体质中阳虚体质占到41.2%。这与王莉[6]开展的2 967例体质流行病学调查得出的女子多虚弱、偏颇、失调体质,尤以精血不足等虚弱体质为主的结果相符。朱燕波等[7]在中医阳虚质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中也显示,阳虚质多见于患有某些慢性疾病、女性、不喜欢运动等人群。调查显示,PMS女大学生和非PMS女大学生平和质分别占16.2%和44.3%,且多数PMS病人兼具几种体质,体质类型更复杂。偏颇体质和复合体质者更易出现经前期综合征。经前期综合征与中医体质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气郁体质、血瘀体质、痰湿体质易患PMS,其中气郁质的影响最大,这与王莉梅[8]对台湾地区经前期综合征病人体质分布情况调查结果相似。中医学认为PMS的发病机制与肝有密切关系,且以肝失疏泄为主。女性特有的生理、心理、情志因素易致肝疏泄失常,气机紊乱,日久则精血津液疏泄失常,五脏六腑失于濡养而形成以气郁质和气逆质为主的体质类型。气郁体质的女性多因工作、生活压力大,或情志不畅、性格内向不稳定、忧郁敏感、烦闷不乐,进食后易胃胀、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经行前后常可有乳房胀痛,甚则有块;经前精神抑郁,伴有少腹胀痛,经后缓解。此型体质病人病程日久易气郁化火,引起肝火旺,甚至肝肾阴虚而出现经行发热、经行头痛、经行情志异常等。鉴于经前期综合征与体质的密切关系,对经前期综合征病人进行护理时要注重辨体施护。

[1] 李改娟.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的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68-69.

[2] 李燕敏,熊和民,刘辉.高职院校女生经前期综合征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医学研究与实践,2009,6(3):50-52.

[3] Andrea J,Rapkin MD.New treatment approaches for premenstrual disorders[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anaged Care,2005,11:480-491.

[4] 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大学学报,2005,28(4):1-9.

[5] 陈润东,杨志敏,林嬿钊,等.中医体质分型6 525例调查分析[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2):104-106.

[6] 王莉.男女体质特点及其异同的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4(2):7-9.

[7] 朱燕波,王琦,姚实林.中医阳虚质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医杂志,2007,48(12):1113.

[8] 王莉梅.女性经前期综合征中医证候(虚证)分布及相关体质调查[D].广州:广东中医药大学,2010:1.

猜你喜欢

经行频数阳虚
心衰协定方联合西药治疗心阳虚衰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经行吐衄的认识及临床辨治
储继军治疗经行头痛经验浅析
阳虚了会有这些表现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经行
中考频数分布直方图题型展示
学习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三部曲
经期为何睡不醒
频数和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