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图书馆事业研究进展

2013-08-31罗贤春姚明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南宁530006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3年7期
关键词:馆藏文化遗产民族

●罗贤春,姚明(广西民族大学 管理学院,南宁 530006)

1 引言

2001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实施,我国西部地区社会面貌焕然一新。在此期间,民族图书馆事业作为西部社会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文章以西部大开发第一轮时间段为界,以民族图书馆事业研究相关文献分析依据,反映国内民族图书馆事业研究的现状和最新进展,并探索民族图书馆事业发展动态。

民族图书馆有三方面指向,一是馆名为“民族图书馆”,如中国民族图书馆,二是指藏书、服务对象、业务人员等带有民族性质的图书馆,三是指我国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所辖的各级各类图书馆。[1]民族图书馆事业是指按照一定原则和组织形式形成的联系紧密的民族图书馆群体。民族地区的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少儿图书馆、科研院所图书馆以及民委等党政机关图书馆构成了民族图书馆事业。[2]本文所说的民族图书馆主要侧重带有民族性质的图书馆群体,范围主要包括少数民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所辖的各级与各类型图书馆。

2 数据获取与描述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数据的检索采用题名=“民族”并且包含“图书馆”,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复合检索,共获得研究性学术论文560篇。

2.1 文献年度分布

2001~2010 年,文献增长趋势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1~2006年的平稳增长阶段,从2001年的37篇增长到2006年的43篇,相对平稳;第二阶段为2007~2010年的显著增长阶段,从2006年的43篇增长到2010年的91篇,这主要与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开展和信息技术开始大量引入民族图书馆有关。

2.2 文献学科分布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位居第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大发展的同时,凸显了民族图书馆事业的重要性,也进一步推动了民族图书馆事业研究的发展。而民族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始终是以图书馆学一般原理和民族地区特点相结合为发展基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位居第二。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图书馆变革的前驱因素。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设备的普及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成为民族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巨大动力,在此基础上民族图书馆领域开展了数字图书馆建设,民族图书馆逐渐成为民族地区的信息服务中心。

社会学位居第三。另有少量文章发表在民族学、教育学等相关栏目中。图书馆学研究离不开社会文化现象,民族图书馆事业的特色也体现在对各个少数民族不同的社会文化现象的阐释,对民族地区特色文献与古籍文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中。(见表1)

表1 文献学科分布

2.3 文献作者分布

本次研究的560篇论文中共有第一作者416人,说明近10年来对民族图书馆事业的相关研究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景象,但是就本主题发表论文5篇及以上的作者只有2人,发表2篇及以下的有384人,虽然以西北民族大学帕提曼、大连民族学院包和平为中心的研究群体初见端倪,但并未形成明显的核心作者群。(见表2)

表2 文献作者分布

作者的地区分布不平衡,西部地区聚集了大部分研究者,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主要的民族图书馆都集中在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也分布有大量少数民族聚居区,但是民族图书馆事业的研究者却较少。本研究中,西部地区发文420篇,占75%;东中部地区发文140篇,占25%。

各单位的发文量中高校图书馆约占51.61%,高校院系约占17.68%,两个机构共占文献总量的69.29%。表明目前我国从事民族图书馆事业研究的学者主要是高校图书馆馆员和高校院系的师生,而作为民族图书馆事业重要组成部分并长期处于实践第一线的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领域的研究者却不多。公共图书馆发文81篇,比例为14.46%;其他机构(各级党校、文化宫、科学院等)发文91篇,比例为16.25%。

2.4 研究层次分布

560篇论文中有137篇源自核心期刊,占文献总量的24.46%。核心期刊偏少,说明目前我国民族图书馆事业研究的水平偏低。非核心期刊有423篇,达75.54%

2.5 基金层次分布

560篇论文中有11篇文章得到国家级基金资助,9篇得到省部级基金项目资助,地市级以下没有资助,说明这一时期国家和省部层面开始关注民族图书馆事业的研究,但各民族地区自身重视程度不高。民族图书馆事业研究的区域性关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见表 3)

表3 资助基金层次分布

3 我国民族图书馆事业的研究主题分析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面貌有了很大改善,对相关的信息资源的需求越发迫切,民族图书馆事业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支持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一阶段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发展战略及其推进模式、社会价值及其实现、特色馆藏与信息资源共享、信息服务与用户、技术应用与现代化转型、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

3.1 民族图书馆事业发展战略及其推进模式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表示国家对民族地区的重视,对民族图书馆事业政策上和资金上的支持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一时期研究从战略高度对图书馆事业进行全新定位,探索民族图书馆事业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如何定位与发展,并对此提出相关建议与措施。

在事业宏观发展战略方面,学者们更侧重从图书馆事业对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作用的角度论述民族图书馆事业发展方向性问题。魏忠归纳了事业发展的特点和重要性,认为民族图书馆事业是民族文化的资源宝库,是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发展的信息支持,对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化繁荣至关重要。黄梅芬则明确了民族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以实现图书馆服务的信息化、专业化,提高为少数民族群众服务的水平为目标。包和平通过介绍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目前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发展面临的问题,得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专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拓展民族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建立民族文献保障体系、实现文献检索手段的现代化、广泛开展国际交流活动等方面是民族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战略任务。[3]张静从西部大开发的背景谈起,提出服务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提供信息服务、提高民族素质是事业发展的重点。赵奇钊针对民族图书馆资金短缺的问题,提出了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走负债发展的道路是突破发展瓶颈的有效措施。[4]杨丽芸分析了民族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现状,提出建立总体全面规划、分类指导、法律保障三个方面的实施机制是民族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的保障。[5]冯晴君从贵州省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的现状与中西部的图书馆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从外部环境争取发展的条件,从内部运行环境中创造发展机制的发展战略。

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造成了民族图书馆事业的地区差异。民族图书馆事业发展战略的推进模式结合不同地区图书馆实践全面展开。杨双秀等着眼于基层,认为这是图书馆服务基层群众、推进西部民族地区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加强基层图书馆的辐射和示范作用的主要举措,这种服务基层的模式也成为民族图书馆事业战略实现的主要模式。刘玲玲等分析了民族高校特色学科建设的现状,提出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应通过建设优势学科特色数据库的方式为高校的科研与教学提供信息资源保障,探索了信息服务多元化视野下的民族地域特色学科支撑模式。张晓梅结合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政策,提出重点关注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致力于收集不同文化表现形式且具有地区民族特色地方文献,着力推进特色馆藏收集和相关信息资源的民族特色馆藏推进模式。吴定安阐述了图书馆信息服务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提出开展基于特色文献信息数据库的信息服务,初步探讨了这种服务地方经济的模式。岳耀明等在深入了解民族地区用户行为习惯的基础上,设计改进了少数民族语言的检索系统、多民族语言图书管理系统等技术,成为技术带动发展模式的代表。

3.2 民族图书馆社会价值及其实现

民族图书馆的价值是建立在民族图书馆职能之上,民族图书馆职能是图书馆基本职能与我国民族地区特殊社会状况相结合的产物,担负着搜集、整理和保存民族文献,开展民族地区社会教育,提高民族综合素质,开发智力资源,传递科学情报,提供信息服务等重要职能和使命。[6]

在图书馆服务地区社会的发展方面,徐小雪认为作为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发布平台和信息资源交会中心的图书馆是外界了解西部地区的信息窗口之一,有利于西部地区招商引资的开展。陈凡从民族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具有旅游资源性质的角度出发,提出通过收集和整合民族文化资源,促进地方旅游业发展。帕提曼认为公共图书馆是社会的自学自修机构,农家书屋是开展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是提高少数民族素质不可或缺的机构,通过营造全民终身教育的氛围,促进社区和谐文化的建设。张小莹在探讨东西部数字鸿沟的基础上,提出民族图书馆缩小东西部间的数字鸿沟,为西部经济的振兴和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可见民族图书馆在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十分巨大的,且作用范围十分广泛。

在民族图书馆的社会价值的实现方面。胡昌斗针对服务理念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要转变落后的观念,充分结合地区实际,因地制宜,走特色化服务发展道路。还有研究者提出改革现有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管理体制,建立国家层面的宏观指导与协调管理机制;建立符合民族图书馆的财政资金投入体系,多渠道争取经费投入;改革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逐步实现馆员队伍的专业化等建议。[7]

3.3 特色馆藏与信息资源共享

特色馆藏建设是提高民族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特色馆藏主要包括民族古籍和突出反映民族地区发展的地方文献。引入信息技术,探索特色馆藏的电子化信息化,建立特色馆藏数据库成为民族图书馆的努力方向。

特色馆藏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彭延炼提出要根据自身所处的实际环境,确定特色馆藏建设所涉及的地域范围,民族范围,学科范围,载体范围等。[8]韦建丽提出实地考察、协作收集、集中采购、广泛交换、参加交流、扩大来源等具体实施措施。马翠兰总结了馆内现有特色文献资源、地方特色资源与民族特色资源分布、语种特色资源等影响特色馆藏建设的因素。王兰英等提出了高校图书馆要特别重视对文献情报资源的开发,保证重要文献情报资源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在此基础上既要注重本校的重点特色学科建设,还要兼顾地方经济品牌,围绕地区旅游业和民族传统文化,服务地方经济。[9]胡可东等提出建设深层次特色数据库,建立反映民族文化和地域特点的特色文献数据库,发挥馆藏特色资源的利用价值,充分发挥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整体效应。

随着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发展,民族文献资源的整理、编制出版工作初见成效,民族图书馆信息服务网络得到进一步发展,民族地区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时机逐渐成熟。颜碧桃提出要从思想、文献、经费、技术、法律、人才等方面着手,建立全方位的民族地区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保障机制。马翠兰着眼于微观的业务层面,提出了实现馆际协作与共享、建设民族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立民族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成立民族文献资源的管理协调机构。黄立群等提出一方面要建立地区图书馆中心,发挥地区中心馆在实现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中的作用,由中心馆统筹地区内信息共享网络化建设。另一方面参与中国数字图书馆联盟,建立民族地区协调机构,借助国家平台推进信息资源的共享。

3.4 信息服务与用户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尤其是以图书馆2.0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广泛采用,民族图书馆信息服务逐步突破了原有范围。韦美珠认为民族图书馆要转变服务方向,利用自己的特点与优势,创立独特优质的信息服务品牌,提出因地制宜开展对社区居民的信息服务。王岚霞等阐述了信息服务内容与方式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提出建设特色文化馆藏、提高馆员信息咨询素养、加强馆际合作等推进民族图书馆多元信息服务发展的措施。

用户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落脚点,对用户的需求特征、信息检索心理与习惯、信息咨询规律等信息行为作研究分析,以求准确地提供用户所需信息。阿拉坦仓认为高校图书馆应凭借其优势成为民族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先驱,从特殊的服务对象、现代化技术实力、学校重点学科等实际需要和现状出发,开展面向社会的特色信息服务。[10]马梅则提出构建学科文献信息中心,为重点民族学科提供专业参考咨询服务,开展面向高校师生教学与科研的深层次的学科信息服务。随着用户范围的不断扩大,用户的信息需求呈现出了具有民族特点的多样化、特色化、个性化的趋势,如何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成为民族图书馆事业需要关注的重点领域。

3.5 现代化转型与技术应用

图书馆现代化技术设备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是十分迅速的,各种先进设备与技术层出不穷。民族图书馆积极借鉴发达地区图书馆现代化进程中的成功经验,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在推进图书馆现代化的进程中,吴俊提出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要结合民族地区实际情况,以特色化建设为指导,积极探索具有适合本地区的现代化发展道路。田耕宇侧重特色馆藏资源的现代化建设,注重信息资源建设的现代化,提出优先进行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条件下的特色馆藏数字化与虚拟资源建设。冶进录则侧重于业务流程与管理的现代化,主要着眼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逐步实现自动化管理、现代化管理、图书馆流通的网络化、基本业务的计算机化管理以及图书文献检索的自动化等方面。林光提出要从服务观念信息化、服务手段现代化、馆藏资源特色化、服务对象社会化、服务形式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等方面支撑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经过一系列的建设,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就,网络设施、计算机数量、存储能力等都得到很大提高,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人员素质跟不上,步子迈得过大等等。

与此同时,与现代化设备相配套的先进技术也随之进入民族图书馆。李兰兰等详细介绍了多媒体系统、多媒体数据库管理系统、超媒体、流媒体等多媒体技术,声像信息资源检索技术在民族图书馆的应用。刘喜球介绍了信息条件下图书馆逐步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咨询及导航等服务,并且积极探索符合民族地区特点的特色数据库构造技术。诸多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引进,深刻改变了民族图书馆发展的状况,与东部发达地区图书馆一样也逐渐具备了进行高层次信息服务的能力。

3.6 接轨民族文化遗产保护

目前在我国图书馆界,非书资源逐渐得到重视,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重要历史事件、重要人物、濒危民族记忆以及传统技艺的抢救性收集工作成为图书馆界普遍关心的问题。

民族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有着密切关系,民族图书馆便以其独特的优势在这一领域起到了模范作用。[11]李强从图书馆传承文明价值追求出发,阐述了民族图书馆积极挖掘和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实现其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李鸿雁等从收集整理的角度出发,探索了多种保护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和途径,对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调查、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建库等工作提出了建议与对策。李树林调查了民族地区存在的大量特殊载体的文化遗产,分析了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口述历史、家传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存与传承中遇到的困难,提出要以音频、视频技术为代表的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结合本民族文化遗产载体的特点,建设特色数据库。积极为民族文化遗产申遗提供系统的信息资源服务。

4 民族图书馆事业研究趋势

西部大开发战略从资金和政策上支持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民族图书馆事业的发展。2010年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第一阶段的收关之年,第二阶段从2010年到2030年,进入西部大开发的冲刺阶段,民族图书馆事业研究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4.1 结合民族经济的民族图书馆价值深层挖掘

在西部大开发国家与地区政策资金的支持下,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和图书馆事业都得到了迅速发展,民族地区信息服务需求迅速增加,图书馆以其信息资源优势承担了民族地区信息服务中心的职能,全面提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方方面面的需求信息。在培育特色产业,实施经济产业化、市场化、生态化和专业地区布局的全面升级,实现经济增长的国家战略政策的支持下,图书馆信息服务不再仅限于为传统产业提供零散的、低水平的信息服务,而是将深入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系统的、特色的、高质量的信息服务,促进优势产业,扶植弱势产业,无论在农牧业、加工制造业等传统产业,还是信息产业、医药产业、旅游业、文化产业、政府电子政务等领域民族图书馆将大展拳脚。在这一过程中民族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得以拓展与深化,在西部大开发政策支持下,推进民族经济发展,拓展知识信息服务,传承民族文化,填补数字鸿沟,使民族图书馆成为民族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结合民族经济的民族图书馆价值的深层挖掘将是下一时期民族图书馆事业研究的重点之一。

4.2 关注民族文化和风俗的特色馆藏及其数字化

信息资源建设是民族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的基础,尤其是特色馆藏的建设及其数字化。近十年来,民族图书馆十分关注具有地区特色的馆藏建设,其特色表现为对独特的民族文化与民族风俗的展现与诠释。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献与非文献资源呈现在我们眼前。与此同时,已经较为成熟的信息技术如数字图书馆技术、跨语言信息检索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开始在民族图书馆中应用,为下一时期民族图书馆民族特色馆藏数字化、特色数据库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目前一项旨在整合有关中华民族集体和个体记忆资源的“中国记忆”大型文化工程正在酝酿阶段,建设具有民族文化和风俗的特色馆藏,并对特色馆藏进行数字化,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4.3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引导的信息资源开发

由于历史发展等原因,民族 “记忆”并非全都以文献等实体形态保留,更多的是以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丰富多彩的表演艺术、民俗活动、手工技巧等非物质形式流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民族文化的准确诠释,是民族图书馆特色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面临后继无人、濒临失传的危机,对于具有不可恢复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一旦失传,将是整个中华文明的损失。图书馆绝不能仅仅充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仓库,应该积极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挖掘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合,勾勒出民族文化发展的脉络,让具有地区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外界了解民族地区的文化名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联系起来,打造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色的文化产业,开发特色旅游资源等等。民族图书馆将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桥梁中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引导的信息资源开发成为下一时期民族图书馆参与地区发展的重要途径。

[1]何丽,史桂玲.民族图书馆事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J].情报资料工作,2005(2):65-67.

[2]李久琦,何丽.加强学会管理,推动民族图书馆事业发展 [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4):19-22.

[3]包和平.我国民族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战略探讨[J].图书情报知识,2001(1):61-63.

[4]赵奇钊.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负债发展模式研究 [J].图书情报工作,2006(12):102-104.

[5]杨丽芸,马学林.论建立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实施机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1):73-74.

[6]包和平.民族图书馆学概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53-56.

[7]刘泳洁,廖建.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管理创新及发展思路[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4(3):74-76.

[8]彭延炼.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与民族文献的收集[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2(1):46-48,57.

[9]王兰英,李洁.民族高校图书馆民族文献特色建设[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5):85-86.

[10]阿拉坦仓.特色化建设: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4):42-44,52.

[11]高小琦.图书馆在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与保护中的作用 [J].图书馆杂志,2006(7):35,80.

猜你喜欢

馆藏文化遗产民族
我们的民族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多元民族
活态文化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