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师遭全班“弹劾”值得反思
2013-08-30章中林
章中林
“迟到0分,上课玩手机0分,不交作业0分,抄别人作业0分!我每个礼拜的空余时间,不是在写他布置的作业,就是在重写他布置的作业。”江苏某大学对外汉语专业一班级33名学生向学校递交一封信,联名“弹劾”23岁新外教。(据《扬子晚报》报道)
按时上课,上课不玩手机,认真完成作业……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必须完成的功课,但是现在因此演变成一场冲突,不可思议。学生时代正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的关键期。正常的要求怎么就演变成了“严格”了,还招致整班的“起义”呢?这仅仅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吗?恐怕不尽然。
国内大学教育遭人诟病由来已久,尤其是课堂教育,几乎只是一个形式。一堂课只有几个学生上的情况屡屡被曝光。媒体不就经常报道高校大四课程形同虚设,仅有三成学生上课吗?这样的现实,还有多少老师把课堂当作传经布道的圣坛,还有多少学生在把大学当作学习本领的课堂?如此,教师懒散,学生怠惰,这一旦回归正常自然就不正常起来了。这是铁腕老师的严厉吗?恐怕更多的是学生“无知者的无畏”吧。
这暴露了当今中国大学教育松散到何种程度,没有学习,没有作业,论文只要抄袭,这样能培养人才吗?作为一名教师,教学严格理所应当。国内高校中,真正做到尽职尽责,保持严谨的教学态度,把教育学生视为重任的教师有多少?多数教师上课“照本宣科”,学生上课混学分,教师上课也是混课时,到了考试划重点,毫无教与学可言。在一些名牌高等学府里,学风问题也不容乐观,上课迟到、跷课、课堂上睡觉等现象几乎成为大学生生活的“常态”。然而,面对这样的现象,又有多少学校在规范、在管理?
学生的无知尚且可以理解,而学校视而不见才是真正的可怕。放眼国内的大学教育,恐怕早就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教育了。一些大学缺乏明确的办学方向,很多大学教授以跑项目、拉赞助为己任,对于教学则无所用心,这能够给大学生树立怎样的榜样呢?如此又还哪里有时间来培养学生呢?学生自然也就自求安逸了。
大学教育的优与劣影响的不是几个学生的问题,而是全社会的问题,是关系国家与民族未来的大问题。从本质上说,大学给予社会的价值是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我们必须承认,国内高校的教育教学病得不轻,不然,就是中西方教育观念有差异,又何至于全班学生联名“弹劾”外教?作为我们的大学,是不是应该从这个事件中反思,是不是应该对于大学教育作出全面的评估和改进呢?否则,“钱学森之问”真的只能无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