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空中乘务学院:立足行业发展 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
2013-08-30倪贤祥刘宇
倪贤祥 刘宇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空中乘务学院是专门培养空中客舱管理与服务应用型人才的全日制专业学院,学科齐全,教学设施完善,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强的专业师资队伍。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完成党和国家对飞行事业的战略部署,学院重点在师资建设上面下足工夫,积极参与四川省教研项目——“学分制下空中乘务专业订单式培养的教学管理研究”,紧紧围绕空乘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加强学科基础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充分运用先进教学手段,不断优化和完善专业课程设置,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水平,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能力明显提高。
多筹并举 促建“双师型”队伍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下的普遍模式之一,符合企业人才需要和学校人才培养方式。但对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而言,要从以下三方面考虑:一是从教师的整体构成来说,要求既有具备扎实专业理论知识,任教经验丰富的“理论型”专职教师,又有从企业聘任的专业实践经验丰富或已具有实践工作领域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且具备教师基本素质的人员;二是从教师个体来说,既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又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三是既要有讲师等高校教师系列职称,又要有本专业实际工作领域专业技术职称的相关资格证书,可谓理论与实践并重。
实践中,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空中乘务学院以培养民航客舱乘务人员为其主要的办学宗旨,招收的学生均为专科学制,采用高职教育体系为其教学目标和评估标准,以应用型、实践型作为培养的起点和落脚点。
在师资建设方面,学院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创设有利于“双师型”教师脱颖而出的成长平台。要求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明确个人发展目标。学院对其规划和目标进行认真梳理并形成初、中、高三个层级,通过分层化管理实现“分层教育、重点培养、全面提升”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工作业绩档案”,考评他们的工作业绩,并作为教师发展和职称晋升、先进评比的重要指标。为没有客舱服务与管理经验的专业课教师,制定出近五年到航空公司或社会参加相关专业实习、进修的计划,使教师能尽快贴近所教专业,了解目前航空公司对客舱乘务员岗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增强操作技能,提高教师素质,从而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学院从高处着眼,大处着手,按照“两高一新”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滚动修订“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和培养、激励政策。响应学校中青年教学名师计划的要求,选拔、培养与考核中青年骨干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引导教师自觉提高“双师”素质,投身教学改革。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酝酿教授后备人员的选拔与培养,创设有利于教科研拔尖人才成长的平台和激励机制。大力开展技能考证和技能竞赛活动,加快专业和专业基础课教师“双师”素质的提高。经过多方努力,到2012年,学院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占专业和专业基础课教师比例达95%以上。
加强校企合作 助推人才职业化发展
校企合作和产学合作是能否办出高职特色的关键,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普遍认同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六大基本特征之一。实践中,学院先后与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不仅为人才培养开辟了更多途径,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而且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
根据合作协议,航空公司在为学生提供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支持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承担专业课和实践课教学任务的同时,还为专业课教师培养实践能力提供基础平台。空乘学院形体礼仪教研室积极提供社会培训等服务,客舱安全教研室教师利用暑假到航空公司锻炼或与航空公司进行科研项目的合作开发,为航空公司提供技术改造等社会服务。通过校企合作和产学合作,大大促进了学院“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
同时,学院始终将提高专业教师的核心能力放在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心地位。引导教师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在全院范围内推广并运用六步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情景教学法等,增加课堂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性,课堂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此外,学院引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实验、参加实践锻炼过程中,重点培养自己的交流合作、信息处理、解决问题、自我学习、思维方法创新、吃苦耐劳、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等核心能力。引导教师在科研、学术交流、课题申报等活动过程中,重视团队建设,重点培养交流合作能力。
“两精一品”是衡量一所高校建设水平的标尺,也是专业教师成长的重要载体。学院根据比较优势,相继出台了“两精一品”工程建设的相关文件。截至2012年年底,学院共申报高职高专精品课程两项,出版规划各级各类教材5部。
完善激励机制 提升师资专业技术水平
高校专业技术职称是教师学术技术水平的综合反映。学院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航空公司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学院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用上,对已具有本专业或相应专业非教师系列技术职称资格的教师予以优先聘用。在教师培养上,各教研室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有目的地输送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外出进行学历完善与专业进修,先后输送数名专业课教师参加香港国泰航空公司客舱安全管理培训,提高教师的核心能力,为专业发展注入活力。
学院对取得“双师型”资格的教师优先提供出国培训、进修、项目开发补贴等相关待遇;为参加“双师素质”考试、培训、职称评定提供必要的条件,对取得“双师”资格证书的教师,根据不同类型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取得“双师”资格的教师,在职称评聘、评优、提拔使用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各教研室也制定了不同的激励政策,激励“双师”素质教师成长。学院要求专业教师积极学习本专业的最新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所任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教师自己应该首先掌握。定期开展“双师素质”教师教学基本功和职业技能竞赛,并积极选派技能高手参加民航局举办的客舱技能大赛,对成绩突出的教学能手、技能高手、专业带头人进行表彰奖励。
事实证明,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模式的人才培养,学院毕业生基本功扎实、理论修养好、纪律作风严、工作适应能力强、学生的就业率及签约率高,深受各航空公司和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面对未来,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空中乘务学院将继续根据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打造具有终身教育理念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专兼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以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和教育教学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实现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