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砂壶源于传统力求创新之我见

2013-08-29史科琴徐建国

江苏陶瓷 2013年3期
关键词:石瓢紫砂陶神韵

史科琴 徐建国

(宜兴 214221)

“京闻韵香飘万里,韵远流长紫砂器。”紫砂自宋代开始发展至今,其种类之繁多、造型之丰富、创作题材之广泛,无不体现着历代陶艺师的创作智慧。正是由于被一代代紫砂艺人所传承、创新,紫砂才有辉煌的今天,特别是近些年在紫砂壶创新方面是繁荣昌盛的一个时期。纵观紫砂陶艺的历史,不难发现这不仅是一部紫砂陶艺的发展史,更是一部创新史。作为陶人,发展和繁荣紫砂陶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具体的说就是要“源于传统、力求创新”,这是紫砂继承和发展的要义。

紫砂陶在宋代就已开始烧制,宜兴羊角山古窑出土的大量早期紫砂陶就是现代壶艺的雏形,但这些紫砂陶造型简朴、制法粗犷。明代是紫砂壶空前兴旺成熟的典范时期,在这个时期名家辈出,壶式也千姿百态。万历时期,时大彬、徐友泉等名师努力探索,形成了紫砂制作工艺和工具,对紫砂的泥色、形制、技法、铭刻都有杰出的创造,创“汉方壶”、“梅花壶”等款式。在清代,宜兴紫砂得到进一步的繁荣和发展。紫砂大师陈鸣远技艺精湛,兼长雕塑镂,善创新样,进一步提高了紫砂壶高雅的艺术风格。经过紫砂艺人数百年来对传统不断的延续与创新,才使紫砂陶艺日臻完善。

创新是陶艺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动力之源。市场的需要,经济环境的改善,文明程度的提升,不可避免地促使着紫砂陶的创新。所谓创新,既要吸收和继承传统紫砂工艺的优良特色,又要能增加新的东西,这样才有新的突破。创新要注意以下三个要素:

1 功能美

紫砂陶首先是日用品,其次才可能是艺术品。因此其审美价值必须与实用价值融合起来,其形式一定要适合实用的需要,亦即具有功能之美。我们主张一件优秀的紫砂作品,创作思路要源于生活,并且要高于生活。既要方便实用,又能陶冶性情,让爱壶者在使用过程中能获得美的享受。

2 形式美

紫砂壶的形态主要指的是其造型形态。众所周知,紫砂由于泥料可塑性极佳,其造型形态各异。从器形来讲,紫砂壶大抵可分为圆器、方器、花塑器及筋纹器等四类,一般而言,圆器讲究骨肉亭匀、珠圆玉润,如“掇球壶”、“仿古壶”等;方器追求方而不板、挺而不僵,挺拔利落中见精神,如“僧帽壶”等;花塑器以肖形状物,形神兼具为佳,如“供春壶”、“荷花壶”、“南瓜壶”等,筋纹器则以饱满流畅而有韵律取胜,如“菊花壶”、“瓜棱壶”等;顾景舟大师讲得好:“在每件器形的结构中,根据造型艺术的理论和法则,多是由点、线、面组成的主体与附件如壶的嘴、口、底、足、盖、的子等等的配置关系,各个方面的比例适当与否,外轮廓线的结构上的缓冲过渡,明暗面的技法(即制作手法)处理,空间与实体所形成的虚实对比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无穷的推敲,使对象 (器皿或壶)蕴含着丰富的美感”。

3 神韵美

紫砂陶之神韵是紫砂陶作品的灵魂。有之,则生机盎然;无之,则徒有躯壳。就如顾景舟先生所述:“由点、线至面,交待清楚线条的来龙去脉、缓冲过渡、明暗转折、虚实对比,这样才能深入空间而获得形的深度。把点、线、面处理好以后,一切也就找到了,作品——形已经具有了生命。”神韵美还体现在附丽于紫砂陶作品上的装饰的内容与形式之美。如紫砂陶器上的题铭、作画、钤印等,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心境情怀与高雅之意。

传统的延续是创新的前提,没有传统的延续便不会有创新。今天的紫砂陶艺是在学习昨天的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创造的,源于传统、力求创新,这就是紫砂陶艺发展的自身规律。也就是说,紫砂陶艺的创新只有通过学习和继承传统才能发展和创新,否则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譬如我们合力创作的“石瓢壶”(见图1),就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改良,研传统而创新意。身作梯形底三足,盖为桥钮塑为石瓢,自古以来“石瓢”多有足,但我们创作的“石瓢壶”从型体底盘着手创意,欲求另类平稳虚扁之感,底盘不作鼎足,而呈直线平面之态,整体造型为正体三角形,有传统之未有、虚扁之特色。

图1 石瓢壶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总之,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紫砂文化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提高,使紫砂材质的特点通过艺术创作充分表达出来,与时俱进,与时代相结合,源于传统、力求创新,才能继续放射光芒,才能将紫砂文化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石瓢紫砂陶神韵
紫砂陶刻“稚子垂纶瓶”的创作及评析
“菱花石瓢壶”的艺术魅力
浅析紫砂陶的造型与审美表达
论紫砂陶刻的装饰与发展
“石瓢壶”探艺
开宗立派 重构传统——吴鸣紫砂陶艺历史价值之再认识
墨舞神韵
石榴:秀美东方神韵
瓦子街,读不完的神韵
漫谈“石瓢壶”的造型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