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紫砂陶刻艺术

2013-08-29张睿

江苏陶瓷 2013年3期
关键词:紫砂陶陶刻文人

张睿

(宜兴 21422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数千年来,汉字这种独具特色的方块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经专家认定,六千多年前刻画在陶器上的符号就是汉字的雏形,也是最早的陶刻艺术。由于陶器的泥坯易于刻画,在最早的木刻文字尚未发现以前就有了陶刻文字。紫砂陶刻艺术最早见于明末清初时期,是指把书画艺术用镌刻的手段表达在紫砂制品上。后来紫砂陶刻艺术汇集文学、书法、绘画、金石篆刻诸艺术于一体,无论真、草、隶、篆诸体,秦砖、汉瓦、钟鼎、甲骨、竹简、写经各种书法源流,或花卉、虫鸟、山水、人物等白描、工笔、写意等国画技法,都成为其装饰技巧和手法,以丰富的艺术内涵、精湛的艺术水平、独特的艺术形式、鲜明的艺术风格,在世界陶瓷艺坛中独树一帜。

1 紫砂陶刻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根据现有的历史资料,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紫砂陶刻艺术的起源、形成和发展过程。从供春开始,紫砂陶刻艺术从在壶把稍处和底部铭刻记录作者姓名和所作年代,发展到在底部书刻诗句并落款,后又进一步发展到把诗句书刻到壶身正面直接用于装饰。至此,使陶刻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已基本形成。从陈曼生开始,许多文人书画名流直接参与了陶刻艺术,使陶刻艺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陶刻艺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真正形成了陶刻艺术自身完整的体系和特有的艺术形式。

供春,是紫砂陶艺史上第一位被记载下来的大师傅。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中的“供春壶”,在其把稍壶身处就有刻划的小篆“供春”两字。时大彬所制的“三尺盖壶”,其圈足内平底上就有竹刀刻以楷书“时大彬制”四字,运刀成字,书法闲雅。陈用卿有一“吉祥壶”,其壶身正面书铭草书“月下玉人明”五字。书体章法和刀法都显得潇洒自如、不拘一格,形式格调和谐统一。陈用卿还有一“金钱如意壶”,其壶身正面书刻“采茶何处未归来,白云满地无人扫”的诗句,并有“用卿”落款,这是现有史料中最早的两件把书法用于壶身正面装饰的实物,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特意用书法铭刻作装饰的意图。在故宫藏紫砂器中有一作品名为“四方委角诗句方盘”,是杨彭年的经典之作。此方盘盘心刻十字形纹与四边线形成河洛图形。盘心分左右两边刻整篇行书铭文云“古者黄帝梦两龙授图,乃斋诣河洛求之,得龙马之图,遂命仓颉造字……余于研朱滴露之暇。有感于斯置河洛之盘,置之座右,以志不忘本之志”,后署“道光甲午邑秋甲子朔书于阳羡友石山房杨彭年制”。其陶刻装饰从内容到形式,与造型水乳交融,陶刻刀法精致细腻。

2 紫砂陶刻艺术的文人风格

从陶刻艺术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由于包括陈曼生在内的许多文人学士书画名流直接参与陶刻艺术的创作,才使陶刻艺术真正完善和成熟,形成特有的艺术体系。因此,陶刻艺术就必然深深地烙上了文人学士的烙印。

由于文人的直接介入,陶刻艺术形成了具有鲜明文人特点的艺术体系。她融文学、书画、金石艺术于一体,具有记事、寓意、言志、寄情、简练、含蓄、变形等浓厚的“文人味”特点。中国文学艺术、书画金石艺术都是中国各自独立的艺术门类,都有各自的艺术形式和特点,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把这几种艺术融于一体可同时欣赏到各种艺术不同的美感。同时,当陶刻艺术工作者在创作一件作品时,充分利用陶刻艺术特有的艺术形式,结合作品的造型进行整体构思,使之与造型融为一体,表达一个主题或抒发一种思想感情,表现一种艺术感受,使欣赏者能从中得到深刻的思想启迪,浓郁的生活情趣,丰富的美感享受,令人心旷神怡、乐趣无穷。

图1 五代诗韵留香壶

成熟的紫砂壶艺术风格应该就是“文人壶”的艺术风格。“文人壶”必会因文人的博学而具备相当浓厚的文化气息。鲍志强先生在前人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 “注重以文化主宰紫砂艺术的设计思路”的观点。这是一个只有对中国的多种文化艺术有所了解的文人兼艺人才可能发出的心声。他所创作的紫砂艺术作品文化气息浓郁,几乎件件都是集“陶瓷造型美、紫砂材质美、中华茶韵美、古典诗词美、书画篆刻美”于一体。尤其“五代诗韵留香壶”(见图1)更是在广泛吸取古典文化中的诗词、书法、篆刻的基础上参考古代玉雕和陶瓷器皿的造型后,以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眼光大胆地综合提炼,演绎出的一件八方形的紫砂作品。该作品突破固有的形式,保留传统文化的内核,造型端庄,各部位转折自然。该作品在装饰方面还发挥了他另一专攻的紫砂陶刻,在壶体上分别镌刻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诗人赞茶的诗文。这既是艺术的双重交叉渗透,又是画龙点晴之笔。他在紫砂陶瓶上还喜欢刻梅花绶带鸟这类的题材。梅寿很难将之以合适的词句加以协调,但他却会以一首自作的诗轻松地应付,诗曰“老梅花千树,砂陶得风骚。铁笔弄天巧,双寿意气娇”,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可见一斑。

3 紫砂陶刻艺术的发展策略

今天,紫砂陶艺已经为大多数人所享用,必须有计划地对陶刻艺术进行系统深入的宣传,以引寻人们深入认识紫砂陶刻艺术、提高陶刻艺术的欣赏水平,使人们能从欣赏紫砂陶刻艺术中得到高层次的精神享受。为此必须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以及举办专题展览等渠道和形式,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升紫砂陶刻艺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紫砂陶刻艺术发展到今天,仅仅靠延续传统是不够的,现今紫砂陶刻艺术的精湛技艺,大多是历代艺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结果。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唯有在传统基础上创新,才能提高自我。陶刻艺术不应只是把书法、绘画、金石、图腾等在紫砂器上的搬移再现,即使最成功的转移摹写也只能算是上乘的工艺装饰;不管是哪一位书画名家在饰壶时,倘若不加刻意经营,只以自己习惯的内容与形式去装饰,忘却了舞台不同应各有各的深度与空间要求,就算是笔墨技法高超,也只能说是壶上留下了某某名家的墨迹,不能算是一件成功的陶刻艺术品。

“字依壶传,壶随字贵”道尽了陶刻艺术的高度价值。陶刻艺术不但注重形式、内容及手法上的技巧,最主要的是作者的文学素养、书画功力以及人格气质整体的表现。因为表现形质的笔法、技法、章法只是手段,而写神才是艺术的本质,也是艺术表现水平的重要标准。所以,一把茗壶配上得体的陶刻书画装饰,便为好的艺术作品,闲暇之余,沏上香茗,品茗赏壶,涤滤烦忧,当余甘留舌之时,体会铭文刻画的意境,当能理解文人雅士对茶道的钟情、砂壶的珍爱及陶刻艺术的颂赞。

徐秀棠大师在述及他的陶刻观时说道:“我在饰壶时要随壶撰写切茗、切壶、切情的铭文和寻求逸趣横生的款识以外,还得考虑入壶、入铭、入格的画面安排。如我为吴群祥所制的‘方正壶’上题铭曰:‘自成甘苦注方孤’,这里面带点哲理。为乐泉生业余爱好所作自赏之壶上题铭:‘乐此泉流趣亦生’之句,把很多要说的字外之言与乐泉生的名字结凑在一起。”如此,陶刻艺术不仅有它本身独立存在的表现形式,透过意境的追求更能体现陶刻艺术存在的价值。

法国艺术家罗丹说得好:“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作为紫砂陶刻艺术从业人员,应该刻苦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广泛涉猎古代陶瓷、青铜器、书法、绘画等其他艺术门类,博采众长,丰富自身。不但追求作品艺术个性的自我表现,更要追求根植于自然、民族文化精神和时代风貌的创新构想,寻找其内在的艺术表现规律。当代紫砂陶刻艺术作品应当具备强烈的时代气息、鲜明的民族特征,能够结合个人的文化素养、自然的审美情趣,抒发造型艺术语言,完美表达创意构思,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艺术感受,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富有强烈的个性,赋予紫砂陶刻艺术真正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

猜你喜欢

紫砂陶陶刻文人
陶刻“汉韵对瓶”的创作及评析
紫砂陶刻“稚子垂纶瓶”的创作及评析
文人与酒
“仿古壶”的陶刻艺术和文化内涵
陶刻“奇峰叠翠四方瓶”的创作感悟
简析陶刻作品《枫桥花瓶》的刀法特色
浅析紫砂陶的造型与审美表达
文人吃蛙
论紫砂陶刻的装饰与发展
开宗立派 重构传统——吴鸣紫砂陶艺历史价值之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