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构建特色馆藏下的高校图书资源共享

2013-08-29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3年4期
关键词:资源共享种类馆藏

严 彬 石 凤

(1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江苏南京210003;2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1 概述

在各省的主要城市尤其在省会市都建有一、两个大学城,每个城聚集着少则4、5所,多则10多所高等院校,以集中管理、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教育成本为目标,也带动着周边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资源共享包括互认学分、共享实验室、体育场馆、互派教师等,其中执行最有收益的是纸质图书资源共享。在江苏省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的倡导下,开展近20年的高校通用借书证制度,由手工登录到计算机管理一直得到顺利发展。但随着电子文献资源对馆藏纸质书刊的冲击,更由于购书经费缓慢增加,难以抵挡各类书刊的涨价风潮。使有限的经费难以维系文献数据库和纸质书刊的馆藏连续性,从采取削书保刊到削减纸本书刊成为首要且无奈措施。为了继续确保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时,对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出的生均年进书量的要求,以最低的纸质图书年增加量来平衡各学科教学的需要,专业特色越来越不明显。出现借书量逐年下降,馆藏图书被闲置的数量猛增,提高图书效用、寻求纸质图书共享成为有效利用的最佳途径。

南京市的仙林大学城聚集着10所高等院校,有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为综合性大学,还有南京邮电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财经大学以专业特色为强的综合型大学,以及一些专业性更强的职业学院。从办学的学科专业来说,南京邮电大学有17个教学院(部),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1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1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3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2个和本科专业44个;图书馆拥有纸质文献藏书量144.12万余册,中外文期刊1775种2385份、中外文数据库62个。南京中医药大学有9个直属学院,博士点覆盖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所有二级学科,本科专业22个;图书馆现有纸质中外文图书、期刊65万册,电子图书79万册;中外期刊、专利、学位论文等35种数据库。南京财经大学有18个教学学院(部),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5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本科专业38个;图书馆有纸本文献总量162.28万册,电子图书200万册,数据及资料库73个。这3所大学专业特色明显,相距最远有3站公交车程,却没有进行过实质性互借互通的文献资源协商与合作。除了经济利益外,主要是对本馆学生读者阅读图书种类与专业相关缺乏了解,对他馆的馆藏资源特色了解不足,合作共享的具体操作不明,造成宣传鼓动乏力,读者寻求资源只能依靠门户网站的电子信息。探索特色馆藏资源建设下的高校图书资源共享,能为提高纸质图书效用选择最佳的种类配置。

2 纸质图书共享存在的新问题

文献共享一直是图书馆的话题,一是共享的资源,二是共享的方法,三是共享的管理。随着计算机、网络、存储、终端等的技术手段更迭,共享的方法已经不成问题。现在图书馆的资源共享是建立共享服务平台[1],通过网络系统将各馆的资源信息连接起来,实现OPAC检索,读者需要持有通用借书证实现图书互借。将 Web2.0[2]移植到图书馆 2.0[3]作为资源平台,从数字图书馆到移动阅览[4]的无处不在信息交流,为更广泛的话语交流达到从知识管理到知识创新[5]。在共享实践的过程中却发现存在立法问题[6]、存在地区共享的业务规范问题[7],大学城高校图书馆存在过多关注自身利益的问题[8]等等。而共享的资源由实物的纸质文献转移到电子资源,共享讨论最多的还是电子资源[9],从机构典藏(institutional repository)对内部资源的收集,到开放存储(open access)对电子期刊无障碍的获取[10]。将电子资源与技术方法合二为一的共享是云计算、云存储形成云环境下的云服务[11,12],通过网络与千家万户的消费者形成信息量的资源极。

应该注意到,共享技术环境下的电子资源主要是期刊尤其是学术期刊,各种共享平台提供的是交流信息,与人们需要获取技能、扩充知识的阅读习惯很难相应。高校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渠道依旧是纸质图书,阅读纸质图书能使读者心静,对文本细心领会、仔细思考,形成头脑里的知识。在丰富的信息基础上,阅读纸质图书的长处是能够形成比较独立的思维,培养良好素养,这与阅读电子图书的效果是无法比拟的。然而在现今,对纸质图书依旧关注着共享的方法和制度上,各地建立区域联合体、各校建立图书馆联盟开展的以纸质图书为主的共享服务。其中有为馆际互借提供补贴[13]的;有南京市城东的3所高校图书馆通过本馆主页上的“区域联合馆藏书目全文系统”,连接三馆馆藏资源,并通过物流运输车实现文献资源共享联合体[14]。在实际馆际互借的效果中还是存在信息共享多于实物共享[15],办证多于实际借还[16]。共享存在资源互补性差、获取实物不便利、操作能力有差异成为主要影响因素。这些文献中提出制定文献资源共享实施制度,明确规定馆际互借具体规则,规范文献资源共享参与图书馆的行为等管理制度。实际上,每年规定的进书量与维系原专业、增加的新专业形成难以协调的矛盾。一方面是新入藏的各种类图书被闲置的数量在增加;另一方面新老专业需要保证学生用书。如果采取挂靠或加盟特色馆藏共享相关专业的办法,使非专业读者在面对大量专业纸质图书种类的选择上,感觉到共享馆藏资源在经典性特色类目上的指导,解决与实际提供共享的专业特色类存在高借还量的复本数少而无法满足共享的需要问题,以达到减少闲置图书数量,提高专业图书质量的目标。

3 掌握专业性大学的馆藏特色

许多高校都在由专业性向综合型大学的方向发展,学科门类和专业数量逐年增加,新专业与老专业并存,但原有专业性强的大学无法在专业数量和学科强度上与综合性大学进行整体比较。从专业性大学图书馆的购书经费看,数量远远少于综合性大学。即使专业性图书馆可以将全种类图书都进行收藏,那些与特色专业关系并不相关的种类图书其利用率依然不高。用以往的采访经验和方法,造成实际收藏重点的种类偏移,各种图书的复本量相同,使读者在阅读选择上受到限制,对学生的知识面掌握存在潜在的影响。用有限的购书经费选择与专业发展相应的图书种类和复本量,加强专业性大学在收齐收全专业类图书上形成特色,重点收藏特色扩展专业的图书种类,削减或摈弃无关专业的种类,加强特色馆藏选择性指导,才能够满足学生读者和校外共享学生读者专业学习的需要。

既然学生是目前高校图书馆使用纸质图书的主体,那么了解学生借阅图书的册次数和种类,可以获得学生的阅读偏好和倾向,了解学生对特色专业、新专业的兴趣。近年来在册、在校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发证量与实际使用数之间缺少真实性数据支持,管理系统的升级和不规范数据的增加也使统计结果存在较大的误差。众多读者对各种类借还数据的处理难度太大,而且效果不明显。选择借书量多的读者可以统计出所借图书次数比例和种类分布,具有更强的代表性。在统计归类上采用中图法21大类和扩展T类的16个二级子类,共37类。了解学生对特色专业、通用专业图书的依存关系,预测可能进行共享图书的种类。以南京仙林大学城中的主要专业性强的大学为例,提出加强资源建设和选择性指导的具体图书种类。这3所大学中都设有管理、语言、信息、文学等的学院,其中南京邮电大学的特色学科是电子信息、计算机、信息材料专业,南京中医药大学是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专业,南京财经大学是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专业。学生对这些特色专业和共同都有的专业,在获取图书知识的学习中能否存在共性和特殊性,能否认可这些专业对自身成才的影响。我们选择各校2009年度、2010年度和2011年度借书量排名前10位的学生读者作为代表。对图书种类与各校教学的通识基础、学科基础做相应的对照。将各校都有的专业和特色专业列出,寻求可以共享互补的图书种类。

纸质图书是当前图书馆馆藏首选而且藏量最多,能满足学生读者专业需要的文献载体。通过对区域内高校图书馆的学生读者借出图书的数据分析,能够掌握哪些图书种类是学校馆藏效用必须的、哪些是学科专业学习需要的、哪些是扩展知识需要的、而哪些又是与馆藏无关的等等,达到建设特色馆藏图书馆实现有图书种类可共享的实际目标。

4 学生阅读分析

南京邮电大学借书量排前10位的学生读者,2009年有硕士研究生1位,涉及图书分类为9类、163册,有本科生9位、平均涉及为10.2类、187.9册;2010年有硕士研究生3位、平均为8.3类、141.7册,有本科生7位、平均为11类、141.1册;2011年有硕士研究生2位,平均为8.5类、112.0册;本科生读者8位,平均为11.6类、127.1册;学生涉及的大部分为理工科专业。南京中医药大学排10位的读者2009年有硕、博研究生各1位,只涉及专业书R类、平均为199.0册;本科生读者8位最多为13类,平均为8.8类、96.5册;2010年有硕士研究生6位,平均为6.1类、116.3册;本科生读者4位,平均为8.5类、132.0册;2011年有硕士研究生4位、博士研究生1位,平均为5.2类、130.0册;本科生读者5位,平均为6.2类、113.2册;学生涉及的都为中医药专业。南京财经大学排10位的读者都是本科生,2009年读者最多为13类,平均为10类、217.2册;2010年最多为18类,平均为11.2类、179.5册;2011年最多为17类,平均为11.5类、164.9册;学生涉及的主要为会计、经济管理专业及食品、艺术专业。详见表1、表2、表3。

各表中总次数都存在逐年减少,而图书种类数在一定范围上波动。说明由于良好的图书馆阅览条件为学生学习提供参考资料的保障,短期资料读者可以随手获得而不必借出去。从中发现硕博研究生借阅图书的类数少、册(次)多、专业性强,而本科生借阅类数多、阅读范围广的特点。说明学生不限于本专业的学习,更注重知识面的扩大。

表1 南京邮电大学2009-2011年度借书量前十位学生读者借次(类)总数表

表2 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2011年度借书量前十位学生读者借次(类)总数表

表3 南京财经大学2009-2011年度借书量前十位学生读者借次(类)总数表

在3所大学图书种类统计汇总中列出了社会科学总论(C类)和自然科学总论(N类),和部分按照相关专业的类目,显示详见表4、表5、表6。

表4 南京邮电大学2009-2011年度借书量前十位学生读者借次和部分分类汇总表

表5 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2011年度借书量前十位学生读者借次和部分分类汇总表

表6 南京财经大学2009-2011年度借书量前十位学生读者借次和部分分类汇总表

从表中数据反映出各校学生关注社会科学比自然科学要多,语言H类和文学I类都是所有学生最爱、尤为文学类,也与各校共同都设有的专业相关。对其它共同都设有的管理、信息专业,学生的借阅量不是很多。南京邮电大学专业特色以计算机技术TP类为强、其次为电信技术TN类,扩展的电工技术TM类少有涉及。南京中医药大学专业特色以医药R类为最强,扩展化学工业TQ类几乎不涉及。南京财经大学专业特色以经济F类为强,其它各类都有涉及。对各校学生最有兴趣的特色专业图书,南京邮电大学为TP类,其他两校借出量占该类10-14%;南京中医药大学为R类,其他两校借出量占2-4%;南京财经大学为F类,其他两校借出量占26-33%;这些特色种类在其它两所大学都有涉及。

5 结论与讨论

文献资源共享一直是图书馆的研究主题,已经谈论了无数次、也持续了几十年,近10年来主要以电子资源和技术方法成为主要话题,但共享的效果却始终不高。究其缘由之一是共享文献只是存在共享图书馆的一般概念上,缺少对读者需求共享文献的种类、借次、持有天数等进行数据分析,对资源共享的文献种类不清,共建资源特点不明,纸质图书共享方法更是体现不出来,无法满足共享各馆读者的需要。

专业性高校馆藏图书主要根据教学要求进行配置的,按照教学实用型归类可以将基础的B类、H类、O类、TP类作为通识基础,将TN类、TP类为南京邮电大学、R类为南京中医药大学、F类为南京财经大学以及各自的扩展类作为学科基础,其它类目为专业研究和素质教育。在经费紧张、纸质图书码洋高,无法做到全种类收藏的背景下,提高馆藏图书利用效果,加强专业特色馆藏建设成为必要。从数据中我们发现学生更多地关注专业尤其是特色专业知识的获取,专业扩展的知识面比较窄;其它专业特色不突出,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较低,将主要精力投放在文学类图书趣味上。与专业无关的图书种类各馆也有收藏但几乎无读者借还,借出量大的特色专业图书在其他馆只有少量收藏和借出。所以我们了解到:

·与基础教学和学习有关的通识基础类图书需求量大,各馆都有收藏,复本以常量为主;其它为专业研究和素质教育类,由于存在读者持有天数和周转期短的特点,在经费许可下都有限、适度增加复本和扩大种类;各校特色学科专业和学科基础的种类做到收齐收全,复本量只能满足本校学生需要。

·三校都有的管理、语言、信息、文学等相同专业,在图书利用量上存在不一,读者存在选择性受限的问题。

·以理工、中医药专业为主图书馆加强的是自然科学和数理化基础图书种类的收藏,而以经济专业为主的图书馆加强的是社会科学和哲学图书种类的收藏。

学生是进入图书馆的主体,也是借阅图书的主要读者。虽然读者借出图书的量在下降,部分新进馆藏被闲置,涨库现象严重。但是,纸质馆藏图书对学生获取知识、对读者慢生活的品味,一定会在图书馆长期存在下来,效用管理将成为馆藏管理的重要补充。鉴于近年来本科生的专业兴趣呈现多样化,学生阅读偏好的走向和图书馆的职能,提出:

·将需要的特色种类图书挂靠到专业性大学图书馆中,做重点建设,其他馆不再收藏这些种类。

·各馆提取30%的购书经费,建立共享图书资源基金;专门用于采购与共同都有的专业相关的种类图书,限制复本扩大种数,分别放置在各馆,形成除特色专业外的可互补的共享种类。

·由于隶属关系相同,经费拨付也相同,建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设定专款,建立图书资源建设专项经费,委托第三方建立数据存放和服务,实行统一采购编目,资产不再属于各馆,根据使用量统一调配。

·将年生均进书量理解为年生均进书可使用量,扩大本科学生专业面知识的获取图书共享范围,提高特色馆藏在其他高校的宣传力度,提供便捷的信息交流和物流手段。

·加强专业兴趣的导读力度,积极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渠道和方法,除文学专业的学生外,尽量减少学生把大学生活变成品味文学作品的鉴赏期。

馆员的主要工作之一是为读者提供需要文献的渠道和方法,主动宣传和服务是推进共享的有效方法。通借通还只是文献资源共享的方法之一,方便读者、让读者少跑路甚至不跑路的共享文献物流方法是落实的根本。如文献[14]所采取方法,以及以往已经讨论过的各种建议都有利于共享的落实。对公共资源统一管理、统一机制,形成加盟式的共享模式,才能提高公共资源的效用。各馆可以通过效用测度评价公式,定期开展对这些专业和特色专业馆藏的效用评价工作,对专业类图书外借数量高的种类可增加册数。同时为其他馆收藏这些类目提供有价值的书目,以弥补相互不足。各馆在建设好特色专业馆藏的基础上,用共享来避免大量书架上的图书被闲置。不仅可以充分满足自身学校师生的教学科研需要,提高馆藏资源效用,更可以提供区域内高校师生的需要,除了收藏精品种量外,能为读者有更多的选择性。在特色馆藏建设下,逐步实现云环境下的实物特色馆藏成为云资源的一部分,使图书馆的藏书成为实际的云使用终端。

〔1〕 杨新涯,王文清,张洁,王宁.CALIS三期共享域与图书馆系统整合的实践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1):5 -8,99

〔2〕 孙茜.Web2.0对数字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启示[J].图书馆杂志,2005(12):27-30

〔3〕 范并思,胡小菁.图书馆2.0:构建新的图书馆服务[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1):1-7

〔4〕 卞庆祥.基于3G技术的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J].新世纪图书馆,2009(5):66 -68,16

〔5〕 柯平.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发展方向[J].图书情报工作,2010(9):5 -8,13

〔6〕 杜景茹.我国文献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0(6):11-13

〔7〕 滕斌.镇江地区文献资源共享联合体建议及存在问题分析[J].新世纪图书馆,2011(11):66 -68

〔8〕 卓毓荣.大学城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以广州大学城为例[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141):49-51

〔9〕 Sha Li Zhang.Sharing digital resources globally:the China-North America Library Conference[J].Library Hi Tech News,2011,Vol.28 Iss:6,pp.1-5

〔10〕 牛琳琳.开放存取环境下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3):81-84

〔11〕 王文清,陈凌.CALIS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模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4):13 -18,32

〔12〕 孙坦,黄国彬.基于云服务的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策略[J].图书馆建设,2009(9):1-6

〔13〕 孙维莲,杨毅.馆际互借补贴研究与实践[J].图书情报工作,2012(11):79-83

〔14〕 赵曼娟.高校区域教学联合体新型馆际互借服务模式探析——以“南京城东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联合体”馆际互借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2(12):57 -57,65

〔15〕 吴雪芝、钟文娟.BALIS馆际互借满足率探析[A].熊丽.图书馆服务的区域合作与资源共享——2012年第三届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5-122

〔16〕 赵曼娟,邓滨.纸本文献信息资源的区域共享研究[A].//熊丽.图书馆服务的区域合作与资源共享——2012年第三届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3-129

猜你喜欢

资源共享种类馆藏
馆藏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种类丰富的酒具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消防车种类知多少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镜头像差的种类
消防车有哪些种类